目不交睫 衣不:情人节里闲话“幸福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4:44:29
    我自认不是一个假道学,相信《礼记》上说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夫子说的“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但是,对于“70后”们追捧木子美们我难以接受。我熟读“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之类,不反对司马迁在《货殖列传》等篇章里描述的“势利”是人的本性的观点,因此对“宁可坐在宝马里哭”并不特别鄙薄;我当然赞成男女平权,但看不惯时下的一些女权主义者,觉得她们就是“翻身派”,想反过来欺压男人……
    而且,我以为情感是很微妙的东东,就像爱与不爱往往身不由己;人心叵测,与名门才女杨绛恩爱一生的钱钟书将婚姻比作“围城”,而一些撰文秀夫妇恩爱的名作家却停妻再娶;恋爱婚姻要谈共识谈何容易。
    然而,正如雪梅在后记中所说:这个世界最难以捉摸的事儿,恐怕就是情感吧,它没有所谓是非对错,她并不想给谁写婚恋指南,只是想提供一个看待问题的不同视角和态度,信不信由你了。
    老实说从经济学的角度谈婚恋家庭,并不是雪梅开山。众所周知,恩格斯就有《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我听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讲婚姻家庭,自古以来都与生儿育女的成本和收益特别是提供养老保障有关,换言之都与经济活动的运作方式有关。
    读完全书回味,始觉“逃不掉的幸福税”是对于婚姻的绝妙好辞。全书的主打部分应该是“为什么婚姻是垄断的”和“逃不掉的幸福税”两章。在社会进步到人生终于拥有自由选择权利的同时,婚姻与家庭的存在价值却受到了严峻挑战。作者显然是支持婚姻、重视家庭价值的,所以她的“婚姻经济学”将“婚姻”与“幸福”匹配在一起。但是,“幸福”不可能是免费的供给,是要付“幸福税”的。我们向政府缴税是为了给我们提供服务、增进我们的福利,首要的当然是安全和秩序。这就对了,虽然婚姻制度是为了全社会全种族的利益最大化,自愿结婚的男女说到底也是为了自身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婚姻之所以要垄断要排他,不就是为了我们的安全和秩序吗?作者对婚姻中的责权利或者说成本与收益进行了生动而理性的分析,使我重新解读了托尔斯泰的那句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不幸”,不是说幸福的家庭都有车有房有孝顺儿女,而是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男男女女互相包容、互相妥协的;不幸的家庭则是有人想逃“幸福税”,不愿付出克己和宽恕,或一方太过强势让另一方积怨在心,或针尖麦芒互不相让,用作者的话说,也有些是因为爱情硬盘的“支持系统”欠佳,或“情感操控”失准。
    前些天读到民政部下属一协会与百合网联合发布的《2011中国人婚恋状态调查报告》,说害怕失去自由、害怕承担家庭责任、担心婚后没房和离婚率高是“恐婚”的“四大杀手”。我相信这些青年男女读过这本“婚姻经济学”,一定会有不少人心回意转。近日有报道说,日本3·11大地震震醒了该国偷情的男女,惊觉“家”才是最安全的避风港,搞外遇的男人遇险最关心的还是老婆孩子。其实,雪梅这本书的题旨早就“预测”到了这一点。
    从深层的情感经验和人生态度而言,读雪梅的书,我几次反省自己处理夫妻关系的任性和不当——“逃不掉的幸福税”教给我们的,并非如何调适婚恋关系的小窍门,而是男女平权时代的为夫为妇 之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