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到廉江物流:清东陵随拍随记——孝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1 17:58:53

清东陵随拍随记——孝陵

(2009-07-06 05:19:21)

 

(清东陵的孝陵——顺治皇帝陵)

 

游览清东陵是几年前的事,搁在个人电脑旮旯里的片子也该拽出来晒晒了。

 

时间过去多年,只好对着清东陵所拍的片子结合网上下载的“向导图”以及在景区拍的“鸟瞰图”,努力回忆当时的情景。尽管有些记忆已经淡薄了,但印象深的仍然难以忘却。

 

(向导图——网上下载的)

 

(鸟瞰图——拍自定东陵)

 

从北京玉泉路与朋友自驾车前往。司机也不识路,下了京沈高速到了遵化县境,他不知道该怎么走了(那时候私车还少见GPS导航仪)。遇到一位站在路旁想搭便车的年轻妇女(据她自我介绍是守陵人的后代),看过她的“导游证”,就让她上车当了领路人。穿小径,走便道(尽管颠簸了点),很快就到达清东陵的“孝陵”附近。既然有了“走捷径”的收获,报酬(搭便车不算数)还是要付的——答应中午在她哥哥开的饭馆进餐。

 

以下是在“孝陵”随拍的PP,对“孝陵”的介绍转录于网上,附后。后面几节将要谈到的石牌坊、大红门、石像生等等不少文物、建筑以及周围的山川都与这一段介绍有关系。

 

 

 

 

 

 

 

 

 

只到大殿为止,后面大门紧闭,手持门票仅仅进了两道门。

 

 

 

整座孝陵空荡荡地,除了工作人员看不到其它游人。也怪自己,“山寨”导游(之所以称之为“山寨”,下文要谈到)是劝我们“在外面看看就行了”。

难得一游,没什么可后悔的。

 

【孝陵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顺治皇帝)的陵寝,位于瑞山主峰南麓,背后靠昌瑞山,前朝金星山,位居陵区主轴线上,后世四座帝陵依次分列左右(从上面的“向导图”、“鸟瞰图”能看出个大概)。

     孝陵是清朝统治者在关内修建的第一座陵寝,规模宏大,气势恢弘。自金星山下的石牌坊开始,向北集中布置着下马牌、大红门、具服殿、神功圣德碑亭、石像生、龙凤门、一孔桥、七孔桥、五孔桥、下马牌、三路三孔拱桥及东平桥、神功碑亭,神厨库、东西朝房、隆恩门、东西燎炉、东西配殿、隆恩殿、琉璃花门、二柱门、祭台五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这大大小小的几十座建筑,用一条长约6公里的神路贯穿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序列。这些建筑的配置与组合均以风水学中的“形势理论”为指导,其大小、高低、远近、疏密皆以“百尺为形、千尺为势”的尺度进行视觉控制。

并将山川形胜纳于景框之中,作为建筑的对景、底景和衬景,实现了“驻远势以环形,聚巧形而展势”的目的,给人以“高而不险、低而不卑、疏而不旷,密而不逼”和“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良好的视觉印象和强烈和艺术感受。

该陵始建于十七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历时三百三十多年,在自然力及人力的破坏下已经相当残破,于1991年至1993年进行了全面的维修。】(转录于网上,做过删节、修改,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