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行百里追上卡孟3:经济学家的电邮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02:54:00

我一直喜欢凯恩斯(Keynes)的观点:如果“经济学家能让大家认为他们是谦卑、称职的人,好像牙医一样”,那就太好了。现在就让我们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解决一个重要的实际问题——管理好你的电子邮件。

第一步:利用自由处置原则来处理邮件。简单的教科书经济学问题假设:好的东西你不会嫌多——在最糟糕的情况下,你总是可以扔掉自己不想要的东西。经济学家称此为“自由处置”假设。当然,假如你说的是前来拜访的亲戚、一个烂沙发或冰箱后面越积越多的酸奶瓶,自由处置的假设并不适用。不过,想扔掉电子邮件简单得很:你只需要有“删除的决心”就可以了——最好是迅速删除,而且不后悔。

第二步:采取由数据推动的方法。一个长久以来的问题是,到底应不应该把邮件分类放进不同的文件夹里。过去20年里,我们的电脑存档系统一直在训练我们习惯使用文件夹,但找邮件的另一个方法是搜索——甚至直接逐页浏览未作分类的收件箱。IBM研究中心的计算机科学家史蒂夫?惠特克(Steve Whittaker)与4名同事对不同邮件管理方法的有效性做了研究。研究课题是:“把邮件归档保存是不是在浪费时间?”而研究的结论是:“是的,你在浪费时间。”

搜索邮件往往更快,可靠性也不逊于归档保存。我建议,如果你非要用文件夹分类,那就分得简单一点,比如,建一个“未办事宜”文件夹和一个“归档”文件夹。这应该足以处理大部分情况。这项研究的结论很有趣,同样有趣的是研究方法:观察人们的做法,对不同做法的有效性进行量化,然后让数据说话。

第三步:明智地投资。复杂的文件夹体系可能是一笔得不偿失的投资,但有一些好习惯可以为你带来长期收益。大约两个月前,我开始积极点击“退订邮件”链接,或者封堵那些向我发送垃圾邮件的发件人。我不想把话说过头,但我认为自己正在获胜——我的收件箱开始变得有“人味儿”了,邮件增长速度适中,都是朋友和认识的人(而非邮件列表和陌生的营销人员)发来的真实邮件。在大多数电子邮件软件中,设置邮件过滤非常简单、费时很少。一开始可能会让你觉得太麻烦、不值得,但请相信,这种设置会带来益处的。

第四步:请记住,在极端的情形下,破产可以帮到你。时不时会有个人和企业发现,自己已无力承受过去带来的阴影。这时,申请进入破产程序是有用的,我们可以与无力清偿的债务划清界线,让每一个当事人算清自己的损失。电邮破产也可以帮到你。

你只用起草一封简短的电邮,解释说你的电子邮件已经把你搞崩溃了,你不打算回复任何邮件,假如有真正要紧的事情,请再次发送邮件。电邮破产,跟真实的破产一样,或许不像听上去的那么好玩——艺术人士和位高权重者做起来相对容易。但对某些人来说,它比别的选择更好。

第五步:千万别忘了机会成本。某件东西(无论这件东西是什么)的机会成本是指,你为了获得它而不得不放弃的东西。处理电邮是有成本的:花在收件箱里的每一个小时,原本都可以花在别的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比如读书,与家人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甚至写一篇关于如何管理电邮的有用专栏。

蒂姆?哈福德的新书《适者生存:为何失败是成功之母》(Adapt: Why Success Always Starts With Failure)由利特尔-布朗出版社(Little, Brown)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