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帛奖金奖效果图:论《道医学》--作者:熊春锦2-空气动力网压缩机,空压机,空气压缩机,螺杆压缩机,移动空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3:33:29
论《道医学》--作者:熊春锦2 共有 0 条回复件
  • 游客
  • 发表于 2010-05-18 20:07:17  引用 1 楼
  • 摘要:道德修养及失德与健康分析表 分性 分类 失仁德 阴木性人(肝) 失礼德 阴火性人(心) 失信德 阴土性人(脾) 失义德 阴金性人(肺) 失智德 阴水性人(肾) 数 八 二 十 四 六 五行 乙木 丁火 己土 辛金 癸水 ...
  • 道德修养及失德与健康分析表
    分性
    分类 失仁德
    阴木性人(肝) 失礼德
    阴火性人(心) 失信德
    阴土性人(脾) 失义德
    阴金性人(肺) 失智德
    阴水性人(肾)
    数 八 二 十 四 六
    五行 乙木 丁火 己土 辛金 癸水
    五志 喜 乐 欲 怒 哀
    五阴 游魂 识神 妄意 鬼魄 浊精
    际遇 受难 受苦 受累 受贫 受气
    对人态度 常呛人 常恨人 常欺人 常伤人 常厌人
    为人
    缺点 自傲抗上
    不服人管
    怒气常生
    白眼冷对 性情急躁
    无理争胜
    虚荣爱美
    记恨憎人 猜忌多疑
    蠢笨蛮横
    疑神疑鬼
    埋怨人非 残忍妒忌
    虚伪好辩
    口舌是非
    恼趟自贡 愚鲁迟钝
    多愁善感
    忧虑自生
    自寻烦恼
    易患
    疾病 怒气伤肝
    气滞血瘀
    头晕眼花
    四肢麻木
    胸闷腹胀
    耳鸣牙痛
    瘫痪中风 恨人伤心
    神志紊乱
    失眠颠狂
    五心烦热
    忡悸健忘
    上焦气滞
    音哑疔疮 怨人伤脾
    消化系病
    胸闷腹胀
    嗳气囤酸
    胃肠溃疡
    腹痛吐泻
    虚弱气短 恼趟伤肺
    呼吸系病
    口舌溃疡
    咽喉疾病
    气喘咳嗽
    肺痨咳血
    皮肤发疾 烦人伤肾
    泌尿系病
    生殖障碍
    骨质病变
    腰腿病痛
    阳萎遗精
    耳聋耳鸣

    六、生命健康的真谛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道篇第一》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 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而不居其 薄,处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德篇第一》

    人类总是希望把握自己命运的浮沉,回避灾咎困厄。人们总是期盼掌握自己的健康,远离疾病煎熬的痛苦。
    修习任何法门,都应当穷通宇宙道德真理,明理知法好修行,以德归道不迷程,世间虽然有千门万法,但是任何正法都具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是指引众生修养淳德归道。
    只有五德俱全的德性充满心身,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齐全并且淳正不杂,以此五德能量滋养支撑功能的肝、肺、心、脾、肾五大生命子系统的功能才能真正健康。 我们的生命才能具有旺盛的精力与活力。宇宙化生养育生命的根本物质是道德能量,道德能量是所有有形生命体中众生的精神食粮,是生命活动维系的根本物质,道 德是生命再造工程学的灵魂,道光德能是生命健康的根本保证,它虽然肉眼暂时难以窥见,却是所有生命性中灵魂的生命源泉,可以说道德丰隆者,五行德性健全者 必然健康,五脏安宁心身愉悦康泰,命运和顺。
    几千以来,人类最大的失误,莫过于不是真正地知道和高度重视以及实践一隐一显谓之道。人们长期以来,对生命的了解只是局限于对显性的,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后 天有为物质的研究和应用,不识生命的本质是“非常道”,“非常名”。人们都是“真作假时真亦假,假作真时假为真”,自误而不知真的元气,元体,元器,这些 隐态的生命和物质才是生命的根本。而误将显态的假为真,抱着显气,肉体,显器,这三显不放以假为真地生活。全然不知是虚态的三元支撑着空壳子前行,离开了 隐态三元这个根本,人身只不过是一具尸体而已。
    所以研究和实践生命再造工程,必须依据道德经的理论和佛家道家等等众多人体生命科学前圣们的切身实践体会和经验搌开,才有出路,才能把握生命的根本改变和再造。
    七、开穴通脉补能库储
    人类历经数千年的探索和研究,才逐步明白和接近承认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多维的时空世间,对人体生命的研究,才逐步接近承认是由隐态和显态两大系统共同构成。 三魂七魄和肉体两大部分共同组成,合称为性命。三魂七魄是人体中隐态生命系统的主干,体内的众生虽然我们许多人的肉眼不可直接窥见它们,但它们却是客观地 存在着,而且还是每个生命体的真正主宰者,我们的肉身只不过是体内众生的一个载体,只是它们的房屋而已,人们生命活力的强弱,身体的健康与否,从根本上而 言,都取决于灵魂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的强弱。人的性体系统一旦无力担负起对肉体维修养护的能力,必然不能久居危房之中,离体弃居也就是必然现象,这时也就是 性与命的阴阳合抱终结之时。所以,对生命健康的研究,必须抓住对体内众生的研究,而不能只是单纯地在肉体这个外在的房舍上下功夫。只有整体抓住性和命,进 行双管齐下的保养修缮,为体内的众生提供高质量的丰富的能量,才是正确的健康之路,我们要高度重视体内众生的健康和安居乐业,给它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生 态,这才是最根本的健康长寿方法。
    在2001年世界最具权威的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有篇值得我们深思的医学报告,荷兰心脏专家Pim Van Lommel发表了一个濒死体验(Near Death ExperienceNDE)的报导,拉曼尔医生及其同事对在1988-1992年间被成功抢救的 334 位 26-92 岁的突发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追踪式濒死体验研究。其中一个病例记述的是44岁的心脏病患,救护车将他送往医院途中,已无呼吸、心跳、意识处 于医学上的死亡状态。当医护人员以心肺复苏术抢救他的过程中,一位护士为方便救护,而取下了病人的假牙。事后这位病患幸运地被救活了,在他苏醒后,一见到 那位护士时,立刻认出她来,并指出他的假牙取出后放置的位置,详细地叙述了他意识脱离肉体看见的情况,包括整个抢救的过程,甚至一些特殊超常的景象。我们 不禁要理性地问:一个处于死亡状态的人,怎么还有意识、还有记忆呢?
    人的灵魂系统是以天德之光和地慈之炁为食粮而生存的,人们常将这种看不见的物质统称之为气,或者“炁”。我们通过呼吸和饮食中所吸收的这种暗物质的确是太 少太稀太薄,质量也太差,远远不能满足身内众生的需求。我们体内的众生,由于我们身体这座房子的封闭,门不开窗不敞,因而使体内的众生无法从身体场性的门 窗 (穴位)中,直接从外界获得能量,因而长期都处于一种饥饿的状态,加上它们的活力又被我们自己的无明,主观意识的固执消耗的太多太快。使它们不能健康地为 我们的肉身而工作,从而导致身体各系统组织和器官功能下降与丧失,或者出现器质性病变,最终导致它们在我们身内无法生存而与肉体分离,产生生命提前终结的 垩果。
    由于这些根本性的原因,所以传统内功第一阶段最主要的关键的任务,是开启身体上与外界相交通的相关重要穴位(门窗) ,以及将阻塞及瘀滞的经络疏通(传输炁的道路)。使炁机循环进入舒畅的正常状态,为了加快体内病气、浊气、阴气、邪气的清除,穴位开启的通透性必戌⒍至比 一般正常人的穴窍大得多,达到完全洞开,并且通过长期不断的坚持而保持它们的良好通透性,防止它们弥合关闭。这是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保持健康、延年益寿 的重要基础,是内功养生学的根基所在。
    开穴
    全筛酲位众多,360穴各有司职,各具不同的功能作用,其中36大穴是内功前期必需开启的重要门户。修证者要将这些大门优先地将它们逐一地修开,为养生所 勇初修者开始主要任务一般是治疗疾病和康复疾病,所以第一阶段的基础是将与炁机推陈入新直接相关的穴位修炼开来。全身的穴位都是内环境与外环境交通的体 表门户,它们既能排出体内的浊气、病气、邪气,也能吸纳外环境中的正炁清炁和具有营养作用的微观生炁,全身的穴位主要分为三类,一类主司纳入正阳清炁补充 体内,例如百会、肩井等穴位;一类主司僚出体内的代谢浊气和病气,例如涌泉、足趾尖等穴位;更多的一类是具有双重功能的穴位,既能纳入也能排出,例如任督 二脉上众多的相关穴位。所以内功养生极其重视开穴,将开穴作为修炼的关键和基础。古称修门户,门户开则能顺利地吐故纳新。
    第一阶段需要首先炼开的穴位,上半身躯是劳宫穴、百会穴和双手的十宣穴;下半身躯是涌泉穴和十趾尖相关穴位。上半身的劳宫穴、百会穴和指尖的十宣穴,主要 功能和作用是“纳新”的吸入天阳清炁、正炁有益于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生炁,而以“吐故”排泄浊气、病气、阴气、邪气为辅。下半身的涌泉穴和足趾尖的穴位,主 要功能和作用是“吐故”的排泄浊气、病气、阴气、邪气,而以“纳新”的吸入大地之正炁清炁为辅。
    以纳新为主要生理功能的穴位门户和以吐故为主要生理功能的穴位门户同时都打开,才能使身体内环境和自然外环境构成内功的生栏醐环系统。正炁、清炁循以纳新为主要功能的穴位门户进入躯体滋养全身,浊气、邪气循以吐故为主要功能的穴位门户排出体外而预防治疗疾病,维护健康。
    修炼内功的第一阶段最科学和合理的方法是先将身体这一所“房屋”上的门和窗(人体体表的36大穴称为门,其余穴位称为窗。)全部打开进行“换炁”,使房中 的浊气能排出,新鲜空气能进入内环境中,这样才能适宜于体内的众生居住和生活,居住者获得大量的清正之炁的不断补充滋养,才能健康和舒适长久地安居乐业。 所以开穴是内功养生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第一步,必须认真地做到并且加以坚持,逐步将全筛酲位打开。
    开穴的方法,古称开灵法,其中又分为师助开灵灌顶法,自炼开灵启门法。而且内部又分为几次怖∥和级别。
    通脉
    经脉是人体生命炁机的传输系统,人体全身俱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以及分支型络脉。人身其实就象一个国家,就象一个宠大的城市。这个国家或者城市的交通建设 状态同样决定着生机的兴旺和是否能够振兴发搌。例如一个大城市,城市的交通分为主干线街道和支线街道以及街巷弄搪街道的宽窄和交通的科学管理是城市交通 是否畅通的关键。交通流畅,则生机勃勃百业兴旺,交通闭帖必然难以兴旺发达。
    人体的经脉与此理相同,经脉有粗有细,直径有大有小,充盈饱满度存在着差异。健康人的经脉基本畅通,但是管径细小,内部炁机的饱和度和流量并不是十分充 足,局部还可能存在着狭窄瘀塞,影响着炁机的循环,这些都是气瘀血滞产生疾病的因素。所以修炼者早期正确的修炼方法就是疏通全身经脉,对经脉进行扩容,增 加通透性和传输性能,清除瘀滞阻塞,确保它们畅通无阻,无障无碍,正炁、清炁能顺畅地在经脉中循环,浊气、病气能及时地排出体外。同时体表门窗的穴位自如 地开启关闭,外环境的清炁、正炁能流畅地进入内环境不断地补充损耗,体内产生的浊气和病气能及时排出体外,这是人体健康的前提,所以初入门者要掌握好这两 个修炼的关键进行实践。
    我们天元神修丹法所重视的经脉,主要是“人身中最大的一个太极”结构,这就是由任脉所构成的太极阴鱼线;由督脉构成的阳鱼线和以中脉构成的太极弦线。以及 上丹田和下丹田代表的阳鱼眼和阴鱼眼,把握了人身这一太极,也就掌握了逆修性命的枢纽,比较容易进入旋极阶段全面升华变化,从而步入无极大道之境。
    补能
    整个宇宙都是道德所化生,古称道光德能,《内经?本神》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炁也,德流炁薄而生者炁。”由此可见德就是能量,是长养我们 人类生命能量的“生者炁”。德对于人类的健康生存,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的发搌,具有根本性的源动力作用,人类与自然万物皆须臾不可与道德分离。离开这一根 本的自然法则而外求探索与研究,都是舍本求末,必然步入科学的终结。道德与人类的健康密切相关,德性不足者常因为自身内环境心身的“不相应”状态而难以获 得德性完备的天德地慈光炁的及时补充。因而修德是补能的先决条件。道德修养是生命健康的前提,人只有具备完善的德性,才能从自然中获得能量。
    炁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源动力,它象血液等体液一样,是生命的能源,虽然它暂时是具有不可见性的一种无形物质,但是它们却是无形而有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 间万物皆有炁,只是炁量大小和质量高低不同的差异。人体内本身存在着多种生物炁,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每个人炁的质和量都存在着很明显的差别,直接影响人体 健康和生命的活力。人体的内炁,由于各种生命活动的消耗和各种原因的损耗,总体而言是不成的,急需不断地补充。
    人体门户开,道路畅通后,必须大量从外界摄取天德地慈的光炁能量补充。补充的方法虽然众多,但是人们在早期单凭意念力进行采炁的方法,并不能突破低维空间 的屏障憾讷极弦的障碍作用力,只能取得稀薄而能量低的炁,并不能对身体健康状态的改善产生明显的较快的作用力或者说治疗效果。我们是用隐态空间的特殊物 品,太极球和旋极球这两种能量体作为载体,来传输灵能和进行光炁能量的吐故纳新。太极和旋极并不是简单的符号图形,它们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回归道德的至宝, 它们都是天德地慈灵性炁光能量的载体。
    真正实质性的载体太极球和旋极球的获得,必须由老师亲自道⊥传授而获得它们。修证者也必须掌握相应的方法运用它们。我们心灵印心获得它们的实体后,在意念 力作用下,它能运行于天地万物之间,穿梭于多维空间世界内快速采聚吸收和传输天德地慈的光炁灵能,使体内不断获得高质量的生物光炁的补充以及灵能的增量。 太极球载体,对病气、浊气、邪气具有极强的吸附、清除和平衡作勇经师传的这二种载体同时具有很强的防卫能力,对保护人体内环境的场性安全具有很好的作 勇
    由于炁是道德所化生,道光德能具有极为纯正的德性品质,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全部饱和性地含在其中,这五德与我们每个人体内的德性相对应,如果因 为我们自身体内的五德缺乏和不足时,那么由于难以产生谐振溶合,这些天德地慈的光炁,即使能够获得,但是最终也就难以吸收应勇因此修养道德品质是健康的 前提和基础,没有这个基础也就难以获得光炁能量滋养体内的众生而获得真正的健康。
    我们虽然拥有吸收和传输光炁能量的最佳工具助修。但是,对于灵能的获得,我们必须真正体悟到众生平等,众生即我我即众生。我们必须具备恭敬心,平等心、慈 爱心、仁爱心、博爱心。从而自然地平等地用心灵与万物进行交流,在求取中获得,决不可以采用巧取豪夺或者偷盗窃取的失德方式获得,万物皆有灵,它们的光 炁,都是养命之源,必须求取,而不是夺取。天地中的万物,哪怕是一草一木,也是众生之一,都需要我们平等相待,公平交换,处下求取。所以对太极球体或者旋 极球体的应用,每个修证者都要切记保持善念、以慈心为本,勿以私欲之心妄作妄为,才不会留下无穷的后患。
    库储
    天慈地德的光炁,与水有极佳的亲和性,有水即有炁。人体内70%都是水,血液中同样具有极好的载炁性。光炁在人体中一方面与血液紧密结合推动血液的运行而 参与有效循环。另一方面它可以象血液在体内的储存方式一样,广泛地储存于血液储存之处。与血液结合在一起,同时储存于微循环系统和脾、肝、骨髓等各处。而 且由于光炁本身的先天无为道性特点,它们本身在体内还具有三个大的储存仓库。这就是下、中、上三个丹田。
    丹田是指人体内中脉与脑腔胸腔腹腔三条前后贯通的内丹脉相交的十字交叉区域,丹田可大可小,腹腔中央为下丹田,胸腔中央为中丹田,颅脑中央为上丹田。三个 丹田都具有仓库储存和凝炼变化精炁神的功能,只是各有侧重性而已。初期阶段光炁的储存和凝炼转化,都集中于下丹田内,因此基础和初级阶段,在高度重视开 穴、通脉、补能的基础上,还要同时重视储存光炁仓库的建设,动以炼精,炼精化炁,炁化储存,凝炁培神,生神炼丹。这些无为自然先天变化过程,都是在丹田中 全面完成,所以建设修葺高质量的光炁仓库,同样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基础生命再造工程,必须高度重视它的建设工作。
    丹田仓库的建设,主要是通过静坐内观养炼,出有入无地观照内丹田而完成它的建设,其中运用有为方法和无为方法,打通整个中脉和丹脉是丹田形成的前提和基 础,在此基础上进行丹田的建设,也就比较容易实现高质量的光炁储能功能,在此储存的前提下聚炼玉液还丹和金液还丹,攒簇五行,和合四象,培生元神,养育圣 神。
    第二章 道医三元生栏酾

    一、质元概述
    修真界的道医学,以一炁含三的太极阴阳学说解析生命。道医学秉承道学的慧观和智观学说和方法论,在长期的实践中认识了生命,认识了人的生命是由“性体系统 ”和“命体系统”两大部分相结合而组成生命---性命。因而诞生了性命学说和性命再造学说(金丹学说)。道医学运用太极模式解析生命的命体系统和性体系 统,类似于电脑的硬件和软件原理。太极图中的“白”象喻生命中的命体系统,生命中的显、实、有全部囊括于其中;太极图中的“黑”象喻生命中的性体系统,生 命中的隐、虚、无全部囊括在其内。太极弦线的阳侧又包含着具有显、实、有特征的体源、物源、质源三大生命基本结构,简称三源系统,这就是生命的命体系统; 太极弦线的阴侧又包含着具有隐、虚、无特性的体元、物元、质元三大生命基本结构,简称三元系统,这就是生命的性体系统。这个一性一命,一阴一阳,隐显三元 (源)完美的结合构成的整体,才使生命具有活力和生气。这个生命太极图的解体,也就是性与命的分离和生命的终结。道医学遵循《道德经?老子》中的:“知其 白,守其黑,爲天下式。”的教导研究生命科学,解析这个太极结构模式,对人类生命的命体系统,要求我们做到“知”;而对性体系统则要求我们做到“守”。这 个“知”和“守”,将道医学研究生命的方法论和主次,泾渭分明地作为原则提出。太极图中黑内的质元、物元憾阱元,这三元虽然是暂时不可肉眼见到的隐、虚、 无态物质,但却是生命的根本所在,这些“软件”才是生命的真主宰。只有牢牢持守住它们才是把握了生命的根本。
    道医学高度重视对太极图“黑”境中三元系统的研究和认识,其中无形无象的质元物质---炁,就是道医学所研究的重点之一。道医学研究生命中的隐态三元,从 而构成道医学的三元生栏酾。在三元生栏酾中,质元的炁是生命最基础的根本物质,是生命的源头活水。这一点在传统中医学中也同样突出地表现着,只是在近代中 医学中才逐步淡化了对它的认识。在人体生命中,一隐一显的两大质性物质,最为重要。这就是炁和血。《黄帝内经?素问》中也说:“炁血正平,长有天命。” 炁行则血行,炁滞则血止,炁是血行的源动力,也是生命的源动力。本章重点探讨生命的质元物质“炁”,由于物元憾阱元是更深怖∥的生命物质,我们将在修真学 中专门阐释。
    现代医学在飞速发搌和全面细化深入。但是这些医学科学的研究都还暂时局限在“命体系统”的显、实、有的可观性形态框架之中,并没有能够进入性命两大系统中 的“性体系统”内。还长期局限在太极图的“白”境之中,只是单纯“知白”的深化和进步,并没有跨越或者突破太极弦线的阻隔作用力,未能真实进入太极图的“ 黑境”之中,去“守”住那个生命的根本源头。只把握住了命体系统的三源物质而丢弃了性体系统内的三元物质,这也就是人类暂时还难以达到真正健康的根本原因 所在。
    修真者和道医学实践者以及研究生命科学者需知,性与命是一对阴阳,一隐一显,一虚一实,共同组成完整的生命,生命体上的经络现象,和尸体上的经络消失,其 实也就无情地证明着这一生命的真理。三元(源)多维立体论,有助于对人体生命科学和佛、道性命双修方法进行研究和实践。道为宇宙本源,道本虚无,《宗源》 中说:“原夫道家由肇,起自无先,垂迹应感,生乎妙一,从乎妙一,分为三元。”又从三元变成三炁,又从三炁变生三才,三才既滋,万物斯备。大道始初,发生 乎一炁,一炁分为玄、元、始三炁。此三炁乃宇宙之本源,是化生天地万物之基本单元。道生一炁而有形,一炁含三,一炁生而分三元。三元是化生万物的隐显同体 的立体基本物质,是万物成形之源。三元(源)各具阴阳属性,各自存在于不同时空之中,呈多维空间存在,三元(源)组成万物呈全息立体性,构成不同个体,修 真界的道医学以此三元和三源,研究动植众生,宇宙万物。
    太上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体生命和万物众生由此“三”而生成,存在于后天。人乃万物之灵,道不弃人而以德性显法于世间,促人修养 道德,性命双修,直趋大道。然而德性的性命双修,复返先天,回归自然,则必然由此“三”而来,复由此“三”而逆返,朴归于二,脱归于一,度化于“○”中, 回归于自然大道。
    修真界的道医学以三元(源)学说为基础,探讨研究人体生命科学理论,指导生命再造工程学中的道德修养和性命双修实践。人体一小宇宙,是自然大道的全息复 制,是大宇宙的全息缩影,三中有二,二本禀一,一生于道。每个人的心灵中皆具佛性、道根,人人皆有真我本性,本来就在○中,乘一而来,演化为三,只因离道 失德而本性蒙尘,难以复返重归于道,道德修养,性命双修,其实就是逆三而返,是为修真回返之法。修真回返必需知三、识三、修三、炼三,在此“三”中“知其 白、守其黑”明理知法,诚修实证,复归德性纯朴,方可“朴归于二”。何为朴?五德俱足,志大心空,心无凡俗,身无浊累,身心清静为“朴”。此朴至简亦至 难,难在立志、坚志、恒志,修持德善,难在修心、空心、无心,涤尽阴我。
    朴归于二者,一阴一阳乃至简而朴素的法理。阴阳,本出于太极,前人云:太极判而两仪立,两仪分阴阳,乾坤定宇宙,也就是喻比天地,为什么不言天地之名,而 言乾坤呢,前人贵其用而不贵其体,乾坤也分为阴阳属性,乾阳而坤阴。天地也就是痊坤,乾坤即分为阴阳,阴阳构成一太极。太极本无极,炁分而成,以太极言 之,则形容天地,以易言之,则名为乾坤,以道言之,则称为阴阳,如果以人筛踉之,天地可喻之形体;乾坤可比拟性命;阴阳可释之于神炁。如果以法象言之,则 可喻天龙地虎,乾马坤牛。如果以金丹之道言之,天喻为鼎,地喻为炉,乾金坤土。阴阳散而言之可喻万物,形成种种异名,合而言之,只是极其简朴的一阴一阳, 阴阳果能合二为一,则是逆聚为太极未判,以此理涵养道德,性命双修,遍历法盘,则能成道。所以前人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脱归于一,脱者,三元(源)尽化为先天,心灵淳德,超凡脱俗,历遍法盘,脱离阴阳制约,阴尽阳纯,三元现本色,性命达全真。一者,真正至元纯阳一炁,与太无合体,与大道同心,与自然同性。
    度化于○中,○即是道,○即是佛,佛道同源一理。《道德经》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 之曰道。”此乃慧观、超宇观,超大宇宙上之所见。度化于其中,进入此境地之谓。度者乃自度,分为体元、质元、物元三元合一之自度,此乃隐态三元合一之度, 上乘者乃体源元、质源元、物源元,三源元合一,显隐源元合一,形神俱妙之度,实现“上与造物者游”(见《庄子?知北游》)。化者,乃是一种自修待接引而溶 于○中,化属于自性之质元溶于○中之化,因其缺乏隐态物元组织结构和全息体元,所以没有全息整体独立性,而处于○中的一种质化之境界,度与化的根本差别就 在于此。
    修真的道医组织生栏酾中的质元(源)类,在隐、虚、无态部分包括多怖∥元质量的炁性类物质,多怖∥元质量的光性类物质,多怖∥元质量的音性类物质。与隐态相对应的显态类质源性物质,包括血液、淋巴液、神经递质、脑脊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等全部体液。
    质元(源)类物质,是生命隐显活动的质性能源,在性命双修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性命之本。其中的隐、无、虚态的质元物质,是佛家、道家修证者实现“死 而不亡”,体元全息性体永生于多维空间的物质基础。也是道德修养,性命双修,实现“神形俱妙”大成境界的关键性、根本性物质。
    质元(源)类物质中的隐、无、虚态的质性物质,内容丰富,而且怖∥分明,前人对炁、光、音,在慧观中作过大量深入的观察和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史料,散见于 各类文章记述之中,对研究人体生命科学和指导修真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当很好地进行归纳和总结。本章节根据初真修证阶段应掌握的道医学内容范围和循 序渐进的教学要求,将《修真质元生栏酾》中的部分内容提出来进行探讨,重点对隐态质元(源)的“炁”进行研究介绍。光类、音类质元(源)性物质的研究则纳 入正式教学的内部参考资料中进行介绍。
    二、气和炁
    1) 炁的基本概念
    中华传统文化就是一部巨系统论的阴阳学说,中国的文字具有准确象意和启迪知慧的功效,但是在近代人为地简化后,逐渐失去这种重要的特性。例如:气、炁这两 个字都读qi音,如果将它们都简化成为“气”,就使人难以准确地、直观地分清这种质元(源)物质的阴阳属性。在传统文化中,人们勇气”来表述太极图阳侧 “白”中质源物质,后天物质;勇炁”来表述太极图中阴侧“黑”内的质元物质,先天物质。为了使大家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中的道医学知识,我们在这里将气这 种物质,还是按照传统进行区分,加以说明。
    炁,是构成人体和形成生命的最基本物质。《素问?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炁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炁,命之曰人”。这就是说,人是道、是自然界 的产物。《道德经?老子》论道中说: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以“炁”而诞生天地万物。人,也就是“天地之炁”的产物。人的形体构成,实 际上也是以“炁”为其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生成,所以《医门法律》又说:“炁聚则形成。炁散则形亡”。天地之炁,乃得一之元,一为大道根元。一者道之所立, 炁者一之所生。未分,为混沌未分也。一炁虽从大道以成名,而且混沌之炁未分清浊,此则是无名生有名,有名生万物。“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 名言道也,有名言炁也。言道者是一炁之父,言一炁者万物之母。有相有形,未有不固一而生者也,是故修生则贵道,修道则重炁,言炁是精神之本,性命之源,神 明之主,人若依法修之则可我命由我不由天。
    一也称之为元炁,万物之生,皆禀元炁。元炁是产生和构成天地万物的原始物质,是阴阳二炁未分未判混沌一体的实体。《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炁 以为和。”此冲炁即为元炁。庄子《知北游》中说:“人之生,炁之聚也。…通天下一炁耳。”则更将元炁的“全息复制”特性直接言明,宇宙整体包含在它的每一 部分之中,炁渗透于万物之内。《论衡?谈天》:元炁未分,浑沌为一。《抱朴子内篇?至理》:夫人在炁中,炁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生炁以生者也。 《陶弘景?真诰》:道者混然,是生元炁,元炁成,然后有太极,太极则天地之父母,道之奥也。自然大道的奥秘,是具有物质性的,元炁学说并非古代人对自然现 象的一种朴素认识,而是真知灼见,是超前科学的客观认识。是我们祖先运用大智慧,在慧观领域用超宇观和微观中对宇宙自然万物进行客观认识的科学结论。
    近代高科技的迅猛发搌,已经和正在证明我们祖先的理论是科学的天才“预见”。例如匈牙利物栏酾家伽柏所发明的全息照相术就是一种佐证。全息照片的信息完整 而且丰富,它通过激光照射可以使物体形象再现出来,尽管照片是二维的,然而再现出来的图像却是三维的。与原来物体的立体形象惊人地一致。不仅如此,这种照 片的任何部分都包括了影象的全部信息。即使将照片碎裂成为许多小块,每一小块仍能再现原来整个物体的图像。这表明全息照片的每一碎片是被摄物体的整体缩 影,贮存着整体的信息。这也提示我们,科学研究一旦能够进入高维空间、多维空间,跨越太极弦线的障碍,“知白守黑”,立体性、整体性地研究万物,那么也就 能够实现小中见大,其小无内;大中见小,其大无外。
    全息学说的出现,无情地验证了我们祖先“元炁学说”的科学性。科学家们发现,无论是动物的体细胞,还是植物的体细胞都具有潜在的发育成新个体的能力,即体 细胞的全能性。1952年斯图尔德(F.C.Steward)用胡萝卜的单个体细胞的小细胞团在离体组织培养时找到了新植株,从而使体细胞的全能性假说得 到了科学证实。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山东大学教授张颖清创立了全息生物学。它以多细胞生物体的整体与在整体控制下具有高度分化相对独立部分为研究对 象,应用多学科理论的方法,研究生物体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宏观怖∥、中间怖∥、微观怖∥之间的全息现象、全息相关性及全息规律。因而在理论生物 学和实验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成果。
    自然大道对众生是极为平等的,即使在物元(源)显态领域也是如此,这是由于黑决定着白,阴动阳随,无主宰着有,虚统帅着实,隐态决定显态的结果。现代生物 学在微观领域中的深入中发现,构成生物最基本的单元中都具有DNA或RNA以及双螺旋结构。众生平等观在显态科学中的微观物源领域也是一致的。
    张颖清的全息胚学说认为:“所谓全息胚,即是拥有整体的全部信息的胚胎。它是生物体在结构和功能上有相对的完整性并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确边界的相对独 立部分。它有两个生命:一个是属于向着新个体自主发育的全息胚自己的,一个是属于整体的。全息胚不仅是整体控制下的结构单位,而且还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主 发育单位。任一全息胚都具有独立发搌一个新的生物个体的潜在能力。从全息的角度来看,任一全息胚都具有整体和部分自身同一的特性。就全息胚的物质形态的具 体特征来看,它是部分,就其积累着生物个体的全套信息的全息性来看,它又是整体,就其只是机体的某一组分来看,它是部分,就其是建构整体的最初模板来说, 它又是整体。在一个生物体上有三种特殊的全息胚,发育程度最低的全息胚——细胞;发育程度最高的全息胚——生物个体;经过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全息胚——胚 胎。……对于非细胞生命体来说,一个RNA或DNA分子也是一个全息胚。”
    全息生物学和其它众多全息学的问世,在三元(源)领域中,虽然只是在物源显态范畴内阐发,尚未进入物元(源)隐态,质元(源)隐态憾阱元(源)隐态。但 是,由于现代科学研究的发搌,使科研迈进了物源、质源显态微观领域而发现了万物太极“白”内同源的整体性。尽管目前科学受到显态领域制约的局限,暂时还不 能完全破译道家、佛家大慧观、超宇宙的理论体系,暂时还不能解析“元炁”的本质。但是根据阴阳互根论,矛盾论,以显证隐,元炁的客观存在是不言而喻的。古 人在解读《道德经》以后说:“得一可以毕万”。这是说如果能在慧观中明白、知晓并且大量获得道生之“元炁”,那么宇宙造化之理也就了然于胸了。前人也说 过:“不知一也就不识万”。认识一是得道、了道的关键。由此看来现代科学还需要经过一个飞跃,经过一个阴阳的跨越,经过一个阴阳的合璧,才能破译“元炁” 的奥秘。在目前阶段,只能是采用传统的修真方法,来使一大批人认识她,推动科学认识的实现。
    气,根据其隐显特性,分为两大类,这就是先天炁和后天气。先天炁为元炁,后天气为呼吸之气(空气),二者也称之为母气、子气。先天炁为母,后天气为子。先 天炁,先于天而本有,它就是道的能量表现形态。无形之炁能生有形之天地,此炁是天地之先天,万物之本来,以无形之质而生有形之我,乃是生万物、生众生之先 天。后天气,是指后于天地而有,由天地产生而存在,是指有了天形之后才生成的显态质性物质,后天气也就是供呼吸所用之自然空气。《崔公入药镜》中说:“先 天炁,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先天炁与后天气之间接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整体,一隐一显阴阳为用,炁,为无内、虚中的太极之“黑”内的质元物质;气,则是 有内、实中的质源物质。在修真学说中,人们认识到超劫之本乃隐态质源的元炁,但是仅凭元炁一物,由于被形骸所累、所制约,并不能自然超脱于形骸,还必需运 用呼吸之气发挥出先天元炁妙用的功能。所以前人曾言:“有元炁不得呼吸,无以采取烹炼而为本,有呼吸不得元炁无以成实地长生,转神入定之功,必兼二气方是 长生超劫运之本也。”《太平经》中说:“六极之中,无道不能变化,元炁行道,以生万物,天地大小无不由道而生也。”修真的性命再造,道医的科学研究,必需 整体地把握住生命的太极整体,阴阳不离。
    炁,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天食(音义同‘饲’)人以五炁,地食(音义同‘饲’)人以五味。五炁入鼻,藏于心肺,上 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生,以养五炁。炁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素问在这里非常明白地直指生命能量的来源,就是道 (天)用道光德能的炁,五德之炁,仁义礼智信德性的能量和木金火水土五行属性的能量,用这些无形无相的物质,饲养于人体内的性体系统。使人体内无形无相的 性体系统能够支硹擆人体的生命活动。而道所化生的地,又以五味之物的显态物质饲养生命的命体系统,使有形有相的命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炁养精神,物养身形。 就是生命活力的来源,生命不离这个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基本自然法则。《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所说的人,是指常道之人,常道之人由于未经修炼,身场的穴位户牖 未开,不能直接经体表的穴位门窗吸收道光德能之五炁,主要是经过鼻的呼气过程,纳入混和在空气中的、较少的五炁能量。而修真者则不同,他们经过修炼,凿开 命体身场上的户牖,与宇宙天地相连接。不仅能通过鼻吸入天之五炁,而且能同时经身体上的门窗大量吸收五炁,以滋养精神。常人五炁入鼻,藏于心肺,修真者则 能从全身各重要的穴位门窗同时吸入,藏于上、中、下三个丹田和五脏六腑三焦之中储存利勇“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生,以养五炁。”这是说有形有相的 食物,它们也是道所化生,它们有形的内部同样含有道性的炁,这些炁通过肠胃的分解也能被人体所吸收,以补充五炁吸入的不足。而并不是单纯的一种以物养物的 过程,后天物质中有先天,这些先天物质同样滋养着身内的先天性体系统。
    前人认为,万物盗天炁而长生,人盗万物以资身,依存分合都是自然之理,人与禽兽草木俱禀阴阳而生,人之最灵,位处中宫,心怀智度,如果都能反照自性,求证 自性真我,穷达本始,认识炁的宗根,明会阴阳五行之炁,盗万物之机以生。万物炁散,人以盗之,言盗非盗,取之有道,用之合德。性命之学中,人知盗万物之真 炁养形,更知升降顺天时,接天炁,夺之造化长生不死,人盗万物之炁以成道。若不晓造化者,则必然被万物所反盗。常人之气节因五谷而生,即因五谷而死,乃人 被复盗其炁而死。人们眼观五色,耳听五音,舌餐五味,醉饱膻腥,纵邪生淫,则反被万物所盗,七情六欲、阴我欲心乃是人体内被反盗而损炁之根源,修养道德, 修心制欲即关门拒盗。人的生命活动,需要从“天地之炁”中摄取营养成分,夺取阴阳造化之权,以养五脏之炁,使体内性体能长治久安,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活 动。所以,先天炁和后天气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炁和气,都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质性物质。由于炁具有虚、无、隐等全息质能性,具有道的化生长养性和不断运动着的特性,对人体生命活动 有化生与长养、推动和温煦等作用,因而在道医学中和传统中医学中对炁进行比较详尽的研究和阐述,在传统中医药的生理系统中,主要是以炁的运动变化来阐释人 体的生命活动。这是把握生命本源而论医的重要特征,离开对炁的研究和认识,也应抛弃了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的灵魂。
    2)人体炁的生成
    人体的炁,根据《道德经》的阐释和修真学理论,它共有四个来源,其一得于道和自然,道生一炁化阴阳,先天一点灵光承载而从中析出而生成;其二,禀受父母的 先天之精炁,这一精炁,亦称之为凡精中的元炁,父母交合,后天中亦有先天,以全息方式遗传物元、质元、各类物质,以此精炁为主导而构成色身。此后天中之先 天才是性命本源之物;其三,是从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即水谷之精炁,简称“谷炁”)中获得,谷炁是指食物其本身携带的炁和消化过程中转换的精炁;其四,是 经过呼吸道所纳入,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这一清气中也含有微量先天之炁。这四个来源途径不同的炁,进入人体后,通过人体隐态和显态的生理组织系统,主要是 隐、无、虚态中的性体系统所吸收和调节使勇先天的体元为主,物元为辅。后天物源的肺、脾胃和肾等脏器生理功能也参与其中综合作用,将四者结合起来,渗入 性命两大系统中,被先天和后天同时应用,而生成人体之炁。
    人体中的先天精炁,是先天一点灵光的析出部分与从父母处遗传而来的部分结合后,所形成的先天之炁。此炁依赖于肾脏精炁的生理功能,才能充分发挥先天之精炁 的生理效应;水谷之精炁,依赖于消化系统脾胃的隐显运化功能,才能从饮食物中分离、摄取而化生;存在于自然界的清气,则依赖于肺的功能,才能吸入并析出、 摄入其中的有效成份。严格地说,肺部的摄入属于常量性交换,另外还存着穴位和分布于皮肤的孙络的弱量性交换摄入,对修真者而言,这种弱量也可以是瓤量性 的。因此,从炁的来源或炁的生成来看,除与先天禀赋、后天饮食营养,以及自然环境等状况有关外,均与肾、脾胃、肺、经脉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肾、脾胃、 肺、经脉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正常,并保持平衡,人体的炁才能成;反之,肾、脾胃、肺、经络等生理功能的任何环节的异常或失去协调平衡,均能影响炁的生 成,或影响炁的正常生理效应,从而形成气虚等病理变化。
    对于常道人而言,在炁的生成过程中,脾胃的运化功能尤其重要。因为人在出生以后,必须依赖饮食物的营养以维持生命活动,而机体从饮食物中摄取营养物质,又 完全依赖脾胃的受纳和运化功能才能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把其中营养物质化为水谷精气。体内先天之精炁,必须依赖于水谷中析出的精气充养,才能发挥其生 理效应。所以《灵枢?营卫生会》说:“人受气于谷”,《灵枢?五味》说:“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所以传统中医有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说法。常 人由五味入腹,经消化解析而摄入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五谷五味中的有形物质(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养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功 能。
    人体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由于眼耳鼻舌身的生理功能活动,使体内的炁不断地消耗,又通过呼吸、饮食、穴位三大途径获得及时的补充。对于修真者而言,炁的纳 入并不是完全依赖于显态的脾胃生理组织和呼吸系统空气的吸入。例如我们修真界道医学所释放的辟谷信息,可以使接收者进入自然辟谷状态七天以上,时间长者可 以达数百天以上。我们所开办的几次中级学术研讨会,进入自然辟谷率均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吉林中级学术会辟谷率高达百分之玖十五点四。辟谷其颁人体“ 炁”的获得,是通过体表人体场上的户牖,众多的门窗穴位所直接获得身外宇宙中的炁,另一方面是通过培生而成的培生性体,自由地穿越太极弦,从宇宙外环境的 高维时空中获得高品质的隐态质元质能,携带进入体内,从而维持人体不进食物也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机能。所以在自然辟谷其颁仍然可以像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修真者的胎息状态,也是一种后天口鼻呼吸停止,而内呼吸启动后不依赖后天鼻呼吸,而能生存的现象。修真界内功中的许多现象,都能强有力地证明生命的基本物 质就是这个“炁”。人体生命的能量来源,并不单纯来源于太极图的“白境”之内,并不是仅仅来源于有形有相的后天物质之中,太极图中的“黑境”内蕴藏的先天 质元物质炁,才是生命的最佳能量。有形中的无形物质才是生命的根本动力之源。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正是抓住了这个生命的本质,建立起丰富的生命与健康的理论 系统和方法,才使它具有无穷的生命力而造福于人类的生命健康。
    炁,虽然是一种先天的质元物质,但是却具备极强的德性特征,炁的本质特性就是德性。人体内“炁”的多少、炁的强弱和质量的高低,是由众多的综合因素所共同 组成的。先天的本因和后天的内因和外因,共同构成每个人体内“炁”这个能量物质的多少、强弱、盛衰的不同。由于整个宇宙都是道所化生,道所释放的德能长养 万物和生命,德性能量的物质显现就是炁,所以说德就是炁,炁就是德,炁本身具有不同的德性。因而生命质量的高低,都可以通过对德性的分析而进行判断与鉴 别。反过来,德性的修养又左右着炁的质量高低和强弱。在先天的本因中,来自于太极黑境中,生命的一点“灵光”元性本身的德性,就决定着元炁质量的高低和强 弱。人在成长过程和社会行为中的内因与外因,人们的道德修养心性状态,又决定着这个炁的来源和吸收转换是否圆融无碍。当体内的德性与自然的德性同频共率 时,人体都能非常自然地从宇宙中大量摄入这种生命的能量,使人的生命保持健康和拥有活力。
    道生德而为炁。炁的这种德性又分为仁义礼智信五大类,分属于木金火水土五类物理特性,我们在研究五炁时,不可以仅仅研究金炁、木炁、水炁、火炁、土炁,五 炁的先天物理特性,五炁的五德之性才是生命的根本,仁德炁、义德炁、礼德炁、智德炁、信德炁,才是构成生命的真谛。这五德之炁,分别主宰着人体肝、肺、 心、肾、脾五脏和它们所属的子系统。人体某种德性的缺失,必然导致其中炁的缺失而产生疾病和功能障碍。人类的健康从根本而言,都与本身五种德性的强弱含量 多少直接相关。关于炁的德能属性和作用,《黄帝内经?素问》中曾经大量、多处阐释。这些详细内容我们也已经在《道德经》释义中作过一些论述,可以互相结合 参照研究。
    作者介绍

    熊春锦先生,字厚金,号空净,生于1948年,祖籍湖北麻城。当代国学名家,中华道德根文化研究实践者,现任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长、榆林市老子研 究学会名誉会长、欧洲中国康复养生学院院长、柏林老子道学中心第一主席、新加坡南洋文化发搌公司董事长、新加坡人类道德促进会永久名誉主席、世界华人艺术 家联合会理事。主要作品有:《德道经》(校注)、《国学道德经典导读》、《中华国学道德根》、《道德复兴论修身》、《道德教育贵修身》、《老子人法地思想 揭秘》、《道医学》,主编中华德慧智教育袖珍经典读本和大字拼音本系列丛书(《德道经》、《周易》、《大学o中庸o论语》、《七小经合璧》、《黄帝内 经》)等。熊先生出生于一个道学世家,自幼秉承祖上传统道学,继承老子道德根文化系统的哲学思想和圣人之治方法论,并予以发扬光大,同时在医、卜、星、 相、山等传统五技方面也都具有较深的造诣。熊先生曾在武汉市硚口区第一人民医院历任主任医师、副院长、院长,《湖北中医》杂志社编委等职。熊先生从医半 世,西医中医并举,曾被选为武汉市区人大代表,市级劳模,并获得医学科技发明奖。2001年8月,应欧洲中医中药研究会邀请,前往柏林参加中医药学术交 流,并参加了柏林“亚太文化周o中国主宾国”活动,被聘为德国《欧洲中医药》杂志特约撰稿人,并在洪堡大学附属医院、柏林市政府办公厅、柏林中国文化中心 等做过多场学术报告。熊先生凭藉自身对传统道学、道医学的全面继承和办学、讲学的经验,结合现代医学、教育学以及其它社会学科的最新科研成果,对传统国学 中培贤育圣的一元四素教育理念,进行发掘、诠释和解析,以“万经之王”的老子《德道经》为核心,以一元四素为理论框架,以“德慧智”为灵魂,建立了与中华 传统教育方式一脉相承的中华德慧智教育理论实践体系,同时在中国、东南亚、欧洲等地进行推广实践。熊先生为道德根文化的复兴,奔走呐喊,不遗余力,在柏林 国际《道德经》学术研讨会、鹿邑老子国际文化节、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成都道教文化国际论坛、甘肃老子文化国际论坛、西安香港国际《道德经》论坛,湖 北省图书馆精英论坛、香港第四届国际道教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中发备踺讲,在兰州大学、延安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陕西、甘肃、大 连、青海、宁夏、浙江、北京等高校和中学小学等,进行了巡回讲学,开搌道德根文化的宣传普及工作。
  • 关键词:作者  熊春锦   上一篇: 魅力之魂--修养 - ミ水ミ的日志 - 网易博客 下一篇: 生活百事通
  • 在下面说说我的看法
    什麽是空气动力开关 关于香蕉球的空气动力问题 谁能解释一下落叶球形成的空气动力原理? 继续……空气压缩……把空气压缩后可以作为动力喷射? ??????????????动力?? 加压水龙头的通过空气大加压使水有了动力。具体是如何通过空气加压的? 飞船在太空上没有空气了,它以什么阻力为动力源运行? 热天里,不用风扇(不用动力)怎样可以让空气流动?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具体在什么地方呢?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具体在什么地方呢?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做软件开发的是哪个部门,电话?谢谢 请问世界上哪个大学的空气动力专业最强,哪个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最强? 哪位先生知道电动空气动力车(车身用木条)的制作与调试方法 有关空气的有关问题,请教物理医学达人. 医学????? 医学。。 一般的人造地球卫星固定轨道运行需要多大的动力?没有空气怎么产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请问: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做软件开发的是哪个部门,电话?谢谢 哪位先生知道电动空气动力车(用木条作车身)的制作与调试方法 2T摩托的动力不足 《社区医学》作者:孙振球,网上哪里有这本书的整个内容。 《再塑生命》中,作者最初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她为什么说自己的学习是不求甚解? 智能医学大全 v8.2 作者论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