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科举考试等级:“凤姐”们背后的审美异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4:27:07

     “凤姐”们背后的审美异化

    万迎春

 最近,只要点击各大网站的文娱频道,总会看到几条关于凤姐的新闻,如“凤姐被骂‘无耻’遭扔鸡蛋”、“凤姐代言农家乐开副业”,“凤姐进军大银幕”……与这位不久前蹿红的网络红人类似的,还有犀利哥、芙蓉姐姐等,被时下各类媒体当作热门新闻人物竞相追逐。

上述网络红人走红的原因虽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主动或被动地,以一种异乎寻常、超乎常规的形象、言语和行为示人,令人瞠目结舌,引起一片哗然,在猎奇的目光中,在种种调侃、质疑甚至是谩骂声中,从不知名的小人物一夜成名。

“凤姐”们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看点”?从重庆綦江一个偏僻小镇来到上海寻梦的凤姐罗玉凤,身高不足1.5 米,长相极其普通甚至有些丑陋,因为在上海地铁站发出千余份征婚传单,又在电视台情感类节目上公布了极为苛刻、与她本人实际情况形成巨大反差的征婚条件,且口出各种惊世骇俗之语,以异乎寻常的“自信”一炮而红。

芙蓉姐姐则是在几年前,以混迹清华、北大的边缘人身份在北大未名论坛、水木清华BBS发帖,尤其在2004 年开始在水木清华BBS发表大量照片,以绝对的“自信”和“骄傲”展现真实的自己,受到大量网友的揶揄和嘲讽进而出名。

与前两者不同的是,犀利哥的成名并非自我炒作,在宁波街头流浪且患有自闭症的他,因穿一身随意混搭的旧衣裳,被一网友偶然拍到后上传至蜂鸟网,立刻引起关注并迅速走红。

    从“凤姐”们受到热捧的事实中不难看出,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看点”背后,涌动着的是当下一种审美异化的暗流。

什么是美?美是能够使人们感到愉悦的一切事物,审美即辨别、领会事物的美,是人与社会、自然形成的一种无功利的、形象的和情感的关系状态。“凤姐”们的受追捧,显然与美无关。鲁迅先生说过,“人类是喜欢看戏的”,当这些话题人、笑料人——“凤姐”们粉墨登场时,一些网友和媒体便以一种猎奇的心态对其大加追捧、狂热娱乐,以满足无聊的好奇心和审丑之怪癖。这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客:“于是他背后的人们须竭力伸长脖子,有一个瘦子竟至于连嘴都张得很大,像一条死鲈鱼。”在看客们推波助澜形成的喧嚣与浮尘中,随着“凤姐”们人格和尊严的一点点丧失,一种被异化了的审美暗流涌动。在信息传播高速度、全方位、立体化的当下,这种审美异化所带来的,是低俗文化的大肆传播,是对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颠覆,损害了公序良俗,在社会生活中制造出一个异样的氛围。

欧阳修在《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九十一中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将“礼、义、廉、耻”比作是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孔子则把廉耻看作人之价值认定的标准。追求和彰显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永远是一个良性发展的社会的价值和审美取向。由是,对“凤姐”们的疯狂追逐可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