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科打球随便:接着谈“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03 03:55:25

珞珈求道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mvlwu

前面讲了聚气运气,推介了“气血虹吸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那还不是完璧,光讲聚气运气那气又从何來?别人都讲精气神,而第一帖里除了在讲自已以武入道的成就时提到精气神外,而在讲理论部分几乎只看到气了。别急,我的第一帖是写给初学者的,讲的太散大深概念太多会影响理解的(我的讲解尽量直白避免专业术语),同时讲到精气神就会涉及到节欲,要节一切欲,当然也包括性欲,那会吓住初学者的,毕竞想入道的人少(其实没必要怕,下多大决心就修到多高程度,只要修就能养生)。那么气究竞从何而来?中华传统文化里的气是实在而很容易理解的,首先是水谷之气:想想看自己饿的时候是不是特没力气,俗称提不起气来发力,而饭一吃下去立马就有了气力(没饿过的一定要饿一次体会一下)。水谷之气在生物学上解释就是人肌肉活动和生理生化代谢均需要能量。那么是不是说人吃得越多就力气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中国人思想里过犹不及阴阳平衡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阴阳学说可以说是所有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能吃多少要看脾胃能转化多少,也就是说水谷之气是由脾胃化生的,吃多了不能转化就会积食,是会得病的,增强脾胃转化能力的一种方法是多活动筋骨,所以我们每每见到干体力活的人吃的多力气也大,在生物学上称消化吸收功能强(关联到中医的有肝、胃、小肠、大肠、胆、三焦等经,并不涉脾,所以中国的脾应该指中土,不单指脾脏),吃的多不活动则转化成脂肪而发胖。联系到炼拳,则长期炼拳能增加脾胃化生的水谷之气,增大力气,毕竞一力降十会吧,但从养生角度看,是提高了代谢率,毕竞体力劳动者只是更健康并没有更长寿,所以要适中,吃个七分饱吧。其次是卫气:
一般年青人很少得病,而老年人总是这病那病的,总体来说是因为老年人气血衰竭,但年青人也有常得病的,因此气还需细分,因此分出了卫气,那为什么一定要归到气这一类呢?那是因为传统的心志和精神等内涵均与外部病因无关,传统常说邪气病气,认为人得病是与气最相关(中医不能讲得太多,毕竞很多炼武的对中医不感兴趣)。卫气在生物学上可称为免疫系统,关联的概念有淋巴结、胸腺、脾脏、骨髓、淋巴细胞与抗体等,免疫系统与血液循环系统关系十分密切(生物学也不能讲太多,限制在大家能理解的范围内),这一点倒与传统的气血相依一致,也就是说至少从卫气这一方面来说,气血相依是符合现代医学的。联系练拳来说,卫气能让人不得病,练拳或炼气功的时候或者锻炼以意运气照顾不舒适的地方或者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摘自黄帝内经,其中心意思就是要心静),所以炼拳能够治病尤其是能防病,不病就是不增气也至少不损气。元气该如何理解呢?是先天禀赋,有的人天生就气壮,表现为气壮如牛,中气足,力气大,不得病,疲劳甚至是损伤易恢复,这样理解是对的;是父精母血孕就的先天一气,想想父母一次相交就能变成一个思想如此复杂的人,一岁就能说话,两三岁就能读书识字的神童比比皆是,也有开智非常晚的,有几个月会走的,也有两三岁才会的。总得有个说法解释一下吧,目前现代科学也象老子的道德经一样支持道生一的说法,也就是说还存在一个虚空世界,因此这种理解也是对的,这还是元气一词的出处。这两种理解在生物学上都相关于遗传也就是DNA。其实传统文化很重视元气这个概念主要还是要用它表述炼精化气. 古人在求长生不老也就是修道时对人的一生的变化方面冥思苦想,小孩气弱,逐渐增强,十几岁具有生殖功能,能强盛一段时间,然后就开始衰退,最后剩下一口气,吐完即亡,那青年与老年人到底有何差别呢?好象也就只有生殖方面,妇女更明显,40多数就绝经,然后衰老特快,而小孩与青年的差别也只是有否生殖功能。因此古人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精(女性也称阴精)是很宝贵的想法,有精则有气,精强则气强,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现了精与气的关联性,然后再一想那不丢精是否就不老呢?初一试确实有效,可饮食男女天性也,没有谁能守得住,精满则溢,可能从小出家的也只有极个别的守住了,守住了的可能就成了仙佛,妇女则按月失血,连守的可能性都没有,太监是能守得住,但太监没了正常的外肾(即睾丸),没哪个长寿的(正因为此古人认识到了外肾的重要性)。那么想什么办法把精留住呢? 对!得为精找个去处,为此得先弄清楚精从何来,肯定跟外肾有关,但我国的人体解剖很早的时候是很发达的(要不华陀怎么能做脑部手术),他们发现睾丸的通道(输精管)是通向身体里面背面的,而纵欲时腰酸有发空感,因此古人自然地认为精是内外肾产生的,那能不能把精留在肾里了,古人找不到留的机制,那就只能化,化成什么呢?自然是与精相关的气,如何化呢?精是液体啊,要化成气,那得让火来烧。这样更早时候烧炼长生不老药(俗称炼丹)的那套术语就自然而然地能继续用了,炼丹不就是把铅汞和一些稀有金属矿石等放在炼丹炉里用火炼成液体,去掉渣滓,其间也必有气体蒸发,最后得到晶莹的丹丸。人体内用什么当做火呢?中国人的五行学说就派上用场了,老百姓不老说心火旺盛吗,心不就属火吗?妙在中国人早就把心当做能想具有意识的器官,要不老讲心计心智的。现代医学发现人移植心脏后会转变为供体的思想性格特征,证明中国古人是正确的。因此古人就用意念来当火,并沿用炼丹药时的火候最重要思想,把意念的强弱分为武火文火等称火侯,同样认为火候即意念强弱最为重要。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该用哪里当炼丹炉呢?当然是肾脏和外肾由外进内的输精管及其穿过的前列腺(腺体底部抵耻骨联含处)所在的小腹部,因为要在此炼丹故称丹田。
有了精作原料,丹田作炉,意念作火,就可以象炼丹药一样炼长生不老之丹了。其术称为丹道,在丹道里叫炼精化气,因为肾五行属水,精由肾所生,所以又叫水火相交,同时因为烧火要扇风,很自然地又找了把扇子那就是呼吸。接下来的问题是何时炼精化气最好呢?精液要阳举欲射时才有,既然要炼精那当然是欲射时才有精可炼啊,因此称为“活子时”,子时在传统天支地干计时即十二时辰里是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此时为阴尽阳生阴阳交接之时,而精一射出就能作为先天一气阳的一方孕育生命,所以称为“活子时”是再合适不过了。同时也就有了先天精(元精)与后天精之分,射前为元精,精一出就变为后天精了。为了这个活子时,古人可是万般作弄,目的就只一个能常阳举而不射. 不黄的叫清净派,自已自然阳举,精足的人一般早晨醒来是勃起的,称晨勃,将射未射时吸收先天精来练精化气,并认为其它方法吸收的精均为后天之精,是没用的。黄色的称为男女双修,把女的称为鼎,毕竞比自然阳举频率大多了,但又有几人在男女性交时能不射呢?由此直接导致了中国古代房中术盛行。阳举刺激其实有三种方法,除了女性刺激,还有手或器械刺激的称手淫,还有视听和性想象刺激的称意淫,所以丹道也有借助第三方的修法。其实还有第四种修法本人没找到古人的书证,那就是运气也可以阳举,不需要任何性想象和性刺激,并可以有高潮时的阳具收缩跳动数百次而不射精,就当我的一己之得列此. 
炼武时练精化气当然不可能在勃起时进行,那样会妨碍做动作的。其实只要做到尽量惜精不漏尤其是在通小周天或者丹道百日筑基时绝对不漏,再加上做到气沉丹田,精就能自然而然地化作丹田之气的,这是一定之理,既然精没泄漏那就只能在丹田化气,而且没有静坐意守丹田时意念或说火候太强或太弱的偏差。按照生物学来讲睾丸酮也就是雄激素导致人的性欲和精子的产生,精液产生时还掺入前列腺素,勃起兴奋可能还有肾上腺素等,这些男性特征物质没有随着射精排出,精液也没倒流膀胱随尿液排出,那能到哪去呢?精子可以死亡,激素难道全部分解吗?既使分解,那激素必定导致的那些效应又哪去了?所以不射精导致炼精化气还是有一定的生物学道理的。倒是丹田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存在很易勃起很易射精的风险,实实在在炼拳一段时间不漏之人应该有过性压力增大,尤其是刚练完功时敏感易射的体验,其实既使不炼武的人在生理学上也有一段时间不漏后性压力增强的说法。对付此种危险最好的办法是以最快的速度练习形意五行拳,而且一定要做到力由脊发把气甩到背部和手部,通过气血虹吸法减少丹田气足引起的性压力增大,这也是练习自然而然地打通督脉的过程,当你速度快到气能冲上头部时督脉也就快通了,此时你一定要同时练习气下任脉重归丹田,而形意的起落刚好是督上任下的过程,任脉未通时至少也要做好气沉丹田之收功,以免气积头部出现偏差或上火,当真正通了小周天后,当勃起欲射时你可以运转河车,也就消了。孙禄堂公曾说他炼拳时勃起欲射,此时不可妄动以免漏精又要花一段时间来积精累气,运转河车两三圈也就消了,这一经验直接导致了孙公公开宣传以武入道的理论。当你很长一段时间的炼精化气而又不射时,丹田的气会越积越多,丹田爆发能力越来越强,同时气通小周天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而不是用意念去引导的意通小周天,你应该可以听到雷音了,此时就可以进行练气化神了,也就是练暗劲,也一定要进行练气化神,否则丹田气积满后气无去处,让气充满全身并不是个好主意,可能导致气血不和,尤其不能积气头部,气平时只能留在丹田周围也就是胸腹部,气海的含义即在于此,上不得过剑突,下不得过耻骨联合,这才是气安全储藏的位置,所以炼精化气必然导致人中部崛起,但并不是积累脂肪,硬要在生物学上解释那就是腹肌高度发达吧。那练精化气到底能化多少气呢,丹道一般认为马阴藏相后练精化气即完成,但马阴藏相后还能生殖,因此肯定是误解,既使是一般人也有七八十岁能生孩子的,因此炼精化气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所化之气也是一个不少的量。因而一定要为所化之气找一个去处,把辛辛苦苦戒色守丹田炼出的气散发出去那是谁都不愿干的事,也就只能把气化成更高级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