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平健太vs:广西省历史政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15:52:52



明朝-广西
行政区划网站·东方血脉·版权所有广西布政使司:元属广西行中书省。    洪武元年(1368)静江路、柳州路、梧州路、浔州路、南宁路、庆远南丹溪洞军民安抚司分别改置静江府、柳州        府、梧州府、浔州府、南宁府、庆远府;    二年(1369)镇安路改置镇安府,庆远府改置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    同年置广西行中书省,治静江府,辖静江府、平乐府、梧州府、柳州府、浔州府、南宁府、镇安府、龙州万户        府、高州府、化州府、雷州府、廉州府、钦州府、琼州府、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来安路、太平路、思明        路、田州路、贺州直隶州、融州直隶州、象州直隶州、宾州直隶州、藤州直隶州、容州直隶州、郁林直隶        州、贵州直隶州、横州直隶州;    同年来安路、太平路、思明路、田州路分别改置来安府、太平府、思明府、田州府,龙州万户府、贺州直隶州、        横州直隶州、融州直隶州、象州直隶州、宾州直隶州、藤州直隶州、容州直隶州、郁林直隶州分别降散州,        贵州直隶州降县;高州府、化州府、雷州府、廉州府、钦州府、琼州府改属广东行省;    三年(1370)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改置庆远府;    五年(1372)静江府更名桂林府;    七年(1374)置奉议直隶州;来安府废,利州、泗城州分别升利州直隶州、泗城直隶州;    九年(1376)龙州升龙州直隶州,并广西行省改置广西承宣布政使司;    十年(1377)    二十年(1387)江州升江州直隶州;    二十一年(1388)思陵州升思陵直隶州;    建文元年(1399)置都康直隶州;    二年(1400)置向武直隶州;    洪武三十五年末(1403)置安隆长官司;    永乐二年(1404)思恩州升思恩直隶州;    七年(1409)置上林长官司;    正统四年(1439)思恩直隶州升思恩府;    十一年(1446)思恩府改置思恩军民府;    成化八年(1482)凭祥县升凭祥直隶州;    嘉靖初年归顺州升归顺直隶州;    二年(1523)利州直隶州废;    六年(1327)奉议直隶州降散州;    七年(1328)田州府降散州,置田宁府;    八年(1329)田宁府废,田州升田州直隶州;    万历年间上林长官司废。行政区划网站http://www.xzqh.org/为唯一发布网站----------------------------------------------------------------------------------------------------桂林府:元为静江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静江府,二年(1369)属行省,五年(1372)更名桂林府。    临桂县:倚郭。东有芦田市巡司,西偏南有两江口巡司;又南有湘山渡巡司,后废。    兴安县:西偏北有融江六峒巡司,西有盐砂寨巡司,东北有唐家铺巡司。    灵川县:南偏西有白石潭巡司,东北有千秋峡巡司。    阳朔县:东有伏荔市巡司,南有都乐墟巡司;又西有白竹寨巡司,后废。    理定县:正统五年(1440)省入永福县。  全  州:元为全州路。洪武元年(1376)改置全州府,属湖广行省;九年(1376)降为全州,改属湖广永州府,并省          倚郭清湘县入州;二十七年(1394)改属桂林府。西偏北有西延巡司,西南有建安巡司,东北有柳浦巡司;          又东北有平塘巡司,后废。    灌阳县:西南有吉宁乡崇顺里巡司。  永宁州:元为古县。洪武元年(1368)自县南三十里徙治县南八里,十四年(1381)更名古田县,成化十八年(1482)          徙今治,隆庆五年(1571)升为永宁州。南偏西有桐木镇土巡司,南有常安镇土巡司,西南有富椽镇土巡          司。    永福县:元属静江路。隆庆五年(1571)改属永宁州。南偏西有兰麻镇巡司,后废;东北有铜鼓市巡司,后废。    义宁县:元属静江路。隆庆五年(1571)改属永宁州。西北有桑江口巡司。平乐府:元为直隶府。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    平乐县:倚郭。东有榕津寨巡司,有水滻营土巡司;又东有龙平寨巡司,后废;东有昭平堡土巡司,后废。    恭城县:北偏东有镇峡寨巡司,东偏南有势江源巡司;又县境有白面寨、西岭寨土巡司。    富川县:元属贺州直隶州。洪武十年(1377)直属浔州府,后改属平乐府;二十七年末(1395)自县南偏东锺山徙            治霭石山下(富川所)。南有边篷寨巡司驻故县城,南偏西有白霞寨巡司,北偏西有寨下市巡司。    贺  县:元为贺州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降为散州,改属浔州府,并省倚郭临贺县入州;十年(1377)降为贺            县,仍属浔州府,后改属平乐府。南偏东有信都乡巡司;北有沙田寨巡司,后迁县西点灯寨,寻废;            又东北有大宁寨、樊字寨、白花洞土巡司,后俱废。    荔浦县:元属静江路。弘治四年(1491)改属平乐府,景泰七年(1456)自县西徙今治。东南有峰门寨巡司,后迁            县境中峒;西北有南原寨巡司,后迁县东南下峒,又迁县东延滨江。    修仁县:元属静江路。弘治四年(1491)改属平乐府,景泰初年自县西马良坝徙治县南霸寨村,成化十五年(1479)            徙治五福岭。东北有丽壁市巡司。    昭平县:元为龙平县。洪武十八年(1385)省入平乐、富川二县;万历四年(1576)析平乐、富川二县于故治西北            置昭平县,仍属平乐府,五年(1577)析贺县一部来属。    桂岭县:洪武元年(1368)元省入临贺县。  永安州:元为立山县。洪武十八年(1385)省入荔浦县为立山乡;成化十三年(1477)置永安州,改属桂林府,弘治          三年(1490)改置永安长官司,五年(1492)复改置永安州,复改属平乐府。东南有古眉寨巡司隆庆六年改          设土巡司;北有群峰寨土巡司,后迁州西北杜莫寨,又迁州西北猫儿堡。梧州府:元为梧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梧州府,二年(1369)属行省。    苍梧县:倚郭。南有长行巡司,西有安平巡司,东北有东安巡司,西南有罗粒巡司。    藤  县:元为藤州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省倚郭镡津县入州,同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梧州府;            十年(1377)降为藤县,仍属梧州府。西有白石寨巡司,西南有窦家寨巡司,东偏北有赤水镇巡司;又            东有溻洲巡司,后废;南有周村巡司,后废;西南有驿面巡司,后废;南有思罗巡司,后废。    容  县:元为容州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省倚郭普容县入州,同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梧州府;            十年(1377)降为容县,仍属梧州府。又东有波罗里大洞巡司,西南有粉壁寨巡司。    岑溪县:元属藤州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改属梧州府。南有上里平河村巡司,西偏南有南渡巡司,又东南有            连城乡义平巡司,后废。    怀集县:元属贺州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改属平乐府,十年(1377)改属梧州府。西北有武城乡巡司,西有慈            乐寨巡司,西北有兰峒寨巡司。  郁林州:元为郁林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省倚郭南流县入州,同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梧州府。县          境有横岭、文俊巡司,后俱废。    博白县:南有周罗巡司,西南有沙河巡司;又县境有安定、春台、平山、兆常土巡司,寻废。    北流县:元属容州直隶州。洪武十年(1377)改属郁林州。东南有双威寨巡司;西有都陇、中山、清湾巡司,后            俱废。    陆川县:元属容州直隶州。洪武十年(1377)改属郁林州。南有温水寨巡司。    兴业县:南有赵家寨巡司,后废;西有长宁寨巡司,后废;北有平安寨、棠木寨巡司,后俱废。浔州府:元为浔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浔州府,二年(1369)属行省。    桂平县:倚郭。东北有大黄江口巡司,北有靖宁乡巡司,北偏东有大宣乡、思隆乡、木盘浦巡司,西南有常林            乡巡司;又南有罗秀土巡检司。    平南县:东北有大同巡司,西北有泰川巡司,西南有武林巡司;又南有峒心土巡司,东南有三堆土巡司,北偏            东有大峡土巡司,西北有平岭土巡司。    贵  县:元为贵州直隶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贵县,改属浔州府。东南有新安寨巡司,北有北山寨            巡司;又东南有桥头墟巡司,后废;南偏东有瓦塘渡巡司,后废;县境有五州寨、东鋋渡、郭东里巡            司,后俱废。    武靖土州:元为上隆土州属田州路。成化三年(1467)更名武靖土州,自田州府西北徙治桂平县北,改属浔州府;              万历末年省入桂平县。柳州府:元为柳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柳州府,徙治马平县,二年(1369)属行省。    马平县:倚郭。洪武元年(1368)徙柳州府来治。南有新兴镇、都博镇巡司;又县境有归化镇巡司,后废。    雒容县:天顺末年自县西南白龙岩徙治县北朱峒(中渡),万历四年(1576)徙治灵塘。南偏西有江口镇巡司,南            有运江巡司;东有平乐镇巡司驻石榴江,后迁县北中渡;又西南有章洛镇巡司,后废。    柳城县:元为倚郭。洪武元年(1368)柳州府徙治马平县,去倚郭名目,并徙县治龙江东岸。东有东泉镇巡司;            北有古枿镇巡司驻融江东岸,后迁县西北马头驿;又东北有古清镇巡司,西有洛好镇巡司,县境有廖            洞镇巡司。    罗城县:洪武二年(1369)析融水县于罗城乡置罗城县,来属融州;十年(1377)直属柳州府。北偏东有武阳镇巡            司,北有莫离镇巡司,北偏西有通道镇巡司;又县境有安湘镇、乐善镇巡司,后俱废;西北有中峒镇            巡司,后废。    怀远县:元属融州直隶州。洪武十年(1377)省入融县设三江镇巡司,十三年(1380)于旧治南大融江、浔江交汇            处复置怀远县,直属柳州府,万历十九年(1591)自县北三江镇徙治丹阳镇巡司。北偏东有浔江镇巡司,            西北有万石镇巡司,县境有宜良镇巡司。    融  县:元为融州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降为散州,改属柳州府,并省倚郭融水县入州;十年(1377)降为融            县,仍属柳州府。东南有思管镇、清流镇巡司,西偏南有鹅头隘巡司;东北有长安镇巡司驻融江东岸,            后迁西岸;又东北有保江镇巡司,后废;县境有理源镇、西峒镇巡司,后俱废;又县境有大约镇土巡            司。    来宾县:元属象州直隶州。洪武十年(1377)直属柳州府。西有界牌镇巡司,后迁县东南之南冈。  象  州:元为象州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省倚郭阳寿县入州,同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柳州府。东          北有龙门寨巡司;又县境有鹅颈镇、尖山镇巡司,后俱废。    武宣县:元为武仙县。宣德六年(1431)更名武宣县,并自县东南阴江徙治高立。西北有安永镇巡司,西南有县            郭镇巡司;又东有东乡巡司,后废;又县境有周冲、闲得巡司,后俱废。  宾  州:元为宾州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省倚郭岭方县入州,同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柳州府。东          偏南有安城镇巡司;又东偏南有梁村巡司,后废。    迁江县:东南有清水镇巡司;又县境有罗目镇、李广镇巡司,后俱废。    上林县:西北有三畔镇巡司,东北有琴水桥巡司,南偏东有思龙镇巡司,县境有三门滩镇巡司。庆远府:元为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洪武元年(1368)改置庆远府,二年(1369)复改置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        同年属行省,三年(1370)复改置庆远府。    宜山县:倚郭。东有大曹镇巡司,西北有怀远镇巡司,东北有德胜镇、东江镇巡司。    天河县:洪武二年(1369)自县北高寨徙治县境兰石村,正统七年(1442)徙治县东甘场村,嘉靖十三年(1534)徙            徙治县西偏南福禄镇,万历十九年(1591)徙今治。县境有东禅镇巡司;又西有思农镇、归仁镇土巡司。    忻城土县:元为忻城土县。洪武元年(1368)改为忻城县,弘治九年(1496)复为忻城土县。北有三寨堡土巡检司。  河池州:元为河池县。明初为河池土县,天顺六年(1462)自州北怀德故城徙治县境屏风山,成化十三年(1477)复          徙治怀德故城,弘治十七年(1504)升为河池州,嘉靖四年(1525)徙治凤仪山南。东有金城镇巡司;又东          偏南有都铭镇巡司,后废;东有土堡镇巡司,后废。    思恩县:元属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永乐二十二年(1424)自县境环江洲徙治县东南清潭村,宣德三年(1428)徙            治县境白山寨,成化八年(1472)徙治欧家山,正德元年(1506)改属河池州。东北有安化镇巡司,县境            有归思镇巡司;又西偏北有普义镇巡司,后废;东北有吉安镇巡司,后废;北偏东有北兰镇巡司,后            废。    荔波县①:元为荔波土州。洪武元年(1368)省入思恩县,十七年(1484)析思恩县置荔波县,来属庆远府,正统              十二年(1447)改属南丹州,成化十一年(1475)复直属庆远府,正德元年(1506)改属河池州,万历元              年(1573)定治喇轸村。东有穷来巡司,后废;南有蒙石巡司,后废;又西北有方村土巡司,后废。  南丹土州:洪武初年内附,七年(1374)仍置南丹土州,二十八年(1395)废,寻复置南丹土州,仍属庆远府。  东兰土州:洪武十二年(1379)内附,仍置东兰土州,并省西兰、习州、忠州、文州土州入。  那地土州:元为地州土州。洪武元年(1368)内附,改置那地土州,并省那州土州入。  永顺长官司:弘治六年(1493)析宜山县置永顺长官司,来属庆远府。  永定长官司:弘治六年(1493)析宜山县置永定长官司,来属庆远府。  永安长官司②:弘治九年(1496)析天河县置永安长官司,来属庆远府。南宁府:元为南宁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南宁府,二年(1369)属行省。    宣化县:倚郭。东北有金城寨巡司,西有那南寨巡司,西北有那龙寨巡司,西南有迁隆寨巡司,东有八尺寨巡            司。    隆安县:嘉靖十二年(1533)析宣化县于那久置隆安县,来属南宁府。西南有那楼寨巡司,西北有驮演寨巡司。  横  州:元为横州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省倚郭宁浦县入州,同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浔州府;十          年(1377)降为横县,改属南宁府,十三年(1380)复升为横州。东有古江口巡司,西有南乡巡司。    永淳县:洪武十年(1377)省入横县,十三年(1380)复置永淳县,仍属横州。西南有南里乡巡司,北偏东有武罗            乡巡司;又东北有修德乡巡司,景泰年间迁县西,后废。  新宁州:隆庆六年(1572)析宣化县于定禄洞置新宁州,来属南宁府。东南有渠乐寨巡司。  上思土州:元属思明路。洪武初年内附,后废,二十一年(1388)复置上思土州,仍属思明府;弘治十八年(1505)            改为上思州,改属南宁府,并徙治明江北岸,嘉靖元年(1522)复改为上思土州。西偏南有迁隆峒土巡            司。  归德土州:元属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内附,弘治十八年(1505)改属南宁府。  果化土州:元属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内附,嘉靖九年末(1531)改属南宁府。  忠州土州:元属思明路。洪武初年内附,后废,二十一年(1388)复置忠州土州,仍属思明府;万历三年(1575)改            属南宁府。  下雷土州:元属镇安路。洪武初年内附,降为下雷峒,嘉靖四十三年(1564)改属南宁府,万历十八年(1590)复升            为下雷土州。思恩军民府:元为思恩土州属田州路。永乐二年(1404)升为思恩土直隶州,属布政司;正统四年(1439)升为思恩府,            七年(1442)自府西偏北旧城徙治府西北乔利(白山土巡司),十一年(1446)改置思恩军民府,嘉靖七年            (1528)徙治武缘县止戈里荒田驿③。    本  辖:嘉靖七年(1528)割武缘县一部直属思恩府。东北有古零土巡司,西偏北有定罗、那马、下旺、旧城土            巡司,西北有兴隆、都阳土巡司,北偏西有安定土巡司;又西北有白山土巡司驻乔利,后移驻府北偏            西;以上九土巡司,俱嘉靖七年置。    武缘县:元属南宁路。万历十五年(1577)改属思恩军民府。东有镆鎁寨巡司,县境有博涩寨巡司,西有高井寨            巡司,西北有西舍寨巡司;又南有横山寨巡司,后废。    凤化县:正德六年(1511)置凤化县,为倚郭;嘉靖七年(1528)析上林县之三里来属,并徙治此,去倚郭名目,            八年(1529)省入思恩府,其原属上林县地仍还属上林县。    上林土县:元属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内附,嘉靖七年(1528)改属思恩军民府。  奉议土州:元属田州路。洪武初年内附,自州东旧城徙治寨林村,五年(1372)省入来安府,七年(1374)复置奉议            土直隶州,属行省;嘉靖六年(1527)降为土散州,改属思恩军民府。  上映土州:元属镇安路。洪武初年内附,五年(1372)降为上映洞,万历三十二年(1604)复升为上映土州,改属思            恩军民府。太平土府:元为太平路。洪武元年(1368)内附,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改置太平土府,自驮卢村(新和)徙治丽江。    崇善县:倚郭。元为崇善土县。洪武初年内附,宣德元年(1426)改为崇善县,嘉靖十八年(1539)自县西北徙治            府城,为倚郭。    陀陵土县:洪武初年内附。    罗阳土县:洪武初年内附。  左  州:元为左州土州。洪武初年内附,成化十三年(1477)改为左州,自州东偏北徙治县境思崖村,正德十五年          (1520)徙治古揽村。  养利州:元为养利土州。洪武初年内附,万历三年(1575)改为养利州。  永康州:元为永康土县。洪武初年内附,成化八年(1472)改为同正县,寻更名永康县,万历二十八年(1600)升为          永康州,自州北故城徙今治。 新宁州:隆庆六年(1572)析邕宁县故如和县地于定渌洞置新宁州,属太平土府。  上石西土州:元属思明路。洪武末年省,永乐二年(1404)复置上石西土州,仍属思明府;万历三十八年(1610)改              属太平土府。  太平土州:洪武元年(1368)内附。  思城土州:洪武元年(1368)内附。  安平土州:洪武初年内附。  万承土州:洪武初年内附。  全茗土州:洪武初年内附。  镇远土州:洪武初年内附。  茗盈土州:洪武初年内附。  龙英土州:洪武元年(1368)内附。  结安土州:洪武元年(1368)内附。  佶伦土州:洪武二年(1369)内附。  都结土州:洪武初年内附。  上下冻土州:元属龙州万户府。洪武元年(1368)内附,改属太平土府。  思明土州:元属思明路。洪武初年内附,万历十六年(1588)改属太平土府。  思同土州:洪武元年(1368)内附,万历二十八年(1600)省入永康土州。  武黎峒:元为武黎土县,洪武初年,降为武黎峒,属南宁府;嘉靖年间改流,隆庆六年(1562)改属新宁州。  华阳峒:元为华阳土州,元末明初降为华阳洞,改属武黎土县;洪武初年,直属南宁府;嘉靖年间改流,隆庆六     年(1562)改属新宁州。  沙水峒:元属武黎土县,洪武初年,直属南宁府;嘉靖年间改流,隆庆六年(1562)改属新宁州。  吴从峒:元属武黎土县,洪武初年,直属南宁府;嘉靖年间改流,隆庆六年(1562)改属新宁州。思明土府:元为思明路。洪武初年内附,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改置思明土府。    本  辖:府境有永平寨巡司。  下石西土州:洪武二年(1369)内附,万历年间自州东南徙今治。  西平土州:洪武三年(1370)废,永乐二年(1404)复置西平土州,仍属思明土府,寻属安南国,三年(1405)收复,            宣德元年(1426)复属安南国。  禄州土州:洪武三年(1370)废,二十一年(1388)复置禄州土州,仍属思明土府,寻属安南国,永乐三年(1405)收            复,宣德元年(1426)复属安南国。镇安土府:元为镇安路。洪武元年(1368)内附,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改置镇安土府,自府西旧城徙治废冻州。    本  辖:府南偏东有湖润寨巡司。来安土府:元为来安路。洪武初年内附,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改置来安土府,七年末(1375)省入田州土府。    本  辖:  唐兴土州:洪武七年(1374)省入泗城土直隶州。  罗博土州:洪武七年(1374)省入泗城土直隶州。  路城土州:洪武七年(1374)省入利州土直隶州。  归仁土州:洪武七年(1374)废。田州土州:元为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改置田州土府;嘉靖七年(1528)降为田州土州,徙治八甲,          并于故治置田宁府,田州土州改属府;八年(1529)田宁府废,升田州土州为田州土直隶州,复徙故治,          属布政司。          东有床甲、拱甲土巡司,西有武隆、累彩土巡司,北偏东有岜马甲、篆甲土巡司,东北有下隆土巡司,          东偏南有婪凤、寨桑土巡司,西北有凌时土巡司,西南有万冈阳院土巡司,州境有大甲、子甲、县甲、          怕河、怕牙、思郎、思幼、候周土巡司。    武林土县:洪武初年内附,建文二年(1400)省入富劳县。  恩城土州:洪武初年内附,弘治五年(1492)省入归德土州。归顺土州:元属镇安路。洪武初年内附,二年(1369)降为归顺峒,弘治九年(1496)复升为归顺土州,仍属镇安府;          嘉靖初年升为土直隶州,属布政司。泗城土州:元属来安路。洪武五年(1372)内附,六年(1373)自州西南徙治古勘洞,七年末(1375)升为土直隶州,属          行省。州境有罗博关巡司。    程  县:洪武二十一年(1388)析泗城土直隶州北境于程丑庄置程县,来属泗城土直隶州,寻改属庆远府;宣德            初年复改属泗城土直隶州,嘉靖元年(1522)省入泗城土直隶州。向武土州:元属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内附,二十八年(1385)废,建文二年(1400)复置向武土直隶州,属布政司;          万历四十五年(1617)自州东徙治乃甲。    富劳土县:元属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为夷獠占据,建文二年(1400)复置富劳土县,改属向武土直隶州,明                  那甲,末废。    利州土州:元属来安路。洪武初年内附,七年末(1375)升为土直隶州,属行省;正统六年徙治泗城土直隶州古          嘉靖二年(1523)省入泗城土直隶州。    上林长官司:元为上林峒属泗城州。永乐七年(1409)置上林长官司,直属布政司;万历年间省入泗城土直隶州。都康土州:元属田州路。洪武初年内附,洪武年间为夷獠占据,建文元年(1399)复置都康土直隶州,属布政司。龙州土州:元为龙州万户府。洪武二年(1369)内附,属行省,同年降为龙州土散州,改属太平府;九年(1376)升为          土直隶州,属布政司。江州土州:元属思明路。洪武初年内附,二十年(1387)升为土直隶州,属布政司。    罗白土县:洪武三年(1370)内附,改属思明土府,二十年(1387)复改属江州土直隶州。思陵土州:元属思明路。洪武初年内附,三年(1370)省入思明土府,二十一年(1388)复置思陵土直隶州,属布政司。凭祥土州:元为凭祥峒属思明路。洪武十八年(1385)内附,改置凭祥镇土巡司;永乐二年(1404)升为凭祥土县,成          化十八年(1482)升为凭祥土直隶州,属布政司。安隆长官司:元为安隆寨属泗城州。洪武三十五年末(1403)置安隆长官司,仍属泗城州,后直属布政司。我们的论坛——行政区划论坛http://www.xzqh.org/bbs/欢迎您====================================================================================================广西都司:洪武六年(1373)置广西都卫,治桂林府,八年(1375)改置广西都指挥使司。桂林中卫:倚郭。洪武八年(1375)置桂林左卫于桂林府,十二年(1379)更名桂林中卫。桂林右卫:倚郭。洪武八年(1375)置桂林右卫于桂林府。柳州卫:洪武三年(1370)置柳州卫于柳州府。  融县千户所:洪武二年(1369)置融县守御千户所于融县。  宾州千户所:洪武三年(1370)置宾州守御千户所于宾州。  来宾中前千户所:洪武三十一年(1398)置来宾守御中前千户所于来宾县。  象州千户所:洪武年间置象州守御千户所于象州。  武宣千户所:宣德六年(1431)置武宣守御千户所于武宣县。南丹卫: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南丹卫于南丹土州,二十九年(1396)改置南丹军民卫,寻复改置南丹卫;永乐二年        末(1405)徙治上林县城东,正统六年(1441)徙治宾州,万历八年(1580)徙治上林县东北之三里营(凤化县故治)。庆远卫: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庆远卫于庆远府。  河池千户所:洪武元年(1368)置河池守御千户所于河池县,永乐七年(1409)徙治宜山县德胜镇西二里。浔州卫: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浔州卫于浔州府。奉议卫: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奉议卫于奉议州,正统十一年(1446)徙治贵县。  向武千户所:洪武十八年(1385)置向武守御千户所于向武州,三十年(1397)改置向武军民千户所;正统十一年              (1446)徙治贵县北门外,万历二十三年(1595)徙治贵县西北谢村镇。南宁卫:洪武三年(1370)置南宁卫于南宁府。  太平后千户所:洪武五年(1372)置太平守御后千户所于太平府。  武缘千户所: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武缘守御千户所于武缘县。  贵县千户所: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贵县守御千户所于贵县。驯象卫: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驯象卫于横州。广西护卫:明初置桂林左卫于桂林府,后更名广西护卫(属王府)。靖江府仪卫司:全州千户所:洪武二年(1369)置全州守御千户所于全州。灌阳千户所: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灌阳守御千户所于灌阳县。古田千户所:隆庆五年(1572)置古田千户所于永宁州。迁江屯田千户所: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迁江屯田千户所于迁江县,嘉靖七年(1528)徙治迁江县东南。平乐千户所:洪武十三年(1370)置平乐守御千户所于平乐府。富川千户所:洪武二十三年(1380)置富川守御千户所于富川县北偏西蔼石山下(后为富川县)。贺县千户所:洪武二十九年(1386)置贺县守御千户所于贺县。梧州千户所:洪武四年(1371)置梧州守御千户所于梧州府。郁林千户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郁林守御千户所于郁林州。容县千户所: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容县守御千户所于容县。怀集千户所:洪武三十年(1397)置怀集守御千户所于怀集县。五屯屯田千户所:成化二年(1466)置五屯屯田千户所于藤县西北。本文由东方血脉收集相关史料和考古成果创作====================================================================================================明代部分地名考:全州西延巡司:今资源县;              富川县边篷寨巡司:今钟山县;融县长安镇巡司:今融安县;南丹卫(三里营)/凤化县(三里营):今上林县三里镇;河池所(宜山县西):今宜山县德胜镇西;  向武所(谢村镇):今贵港市西北境;五屯所:今藤县五屯水库附近;          迁江所(迁江县东南):今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东南;----------------------------------------------------------------------------------------------------注①:一说万历元年(1573)改属贵州都匀司,至清顺治十六年(1659)改属庆远府;注②:一说为永顺副长官司。注③:一说,思恩府:嘉靖年间改为思恩府。得随意传播以及用于商业用途====================================================================================================行政区划网站 东方血脉版权所有以上内容由本站 东方血脉 整理。您可以用于个人研究,但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传播以及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时请您标注整理者名字:东方血脉
广西布政使司:元属广西行中书省。    洪武元年(1368)静江路、柳州路、梧州路、浔州路、南宁路、庆远南丹溪洞军民安抚司分别改置静江府、柳州        府、梧州府、浔州府、南宁府、庆远府;    二年(1369)镇安路改置镇安府,庆远府改置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    同年置广西行中书省,治静江府,辖静江府、平乐府、梧州府、柳州府、浔州府、南宁府、镇安府、龙州万户        府、高州府、化州府、雷州府、廉州府、钦州府、琼州府、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来安路、太平路、思明        路、田州路、贺州直隶州、融州直隶州、象州直隶州、宾州直隶州、藤州直隶州、容州直隶州、郁林直隶        州、贵州直隶州、横州直隶州;    同年来安路、太平路、思明路、田州路分别改置来安府、太平府、思明府、田州府,龙州万户府、贺州直隶州、        横州直隶州、融州直隶州、象州直隶州、宾州直隶州、藤州直隶州、容州直隶州、郁林直隶州分别降散州,        贵州直隶州降县;高州府、化州府、雷州府、廉州府、钦州府、琼州府改属广东行省;    三年(1370)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改置庆远府;    五年(1372)静江府更名桂林府;    七年(1374)置奉议直隶州;来安府废,利州、泗城州分别升利州直隶州、泗城直隶州;    九年(1376)龙州升龙州直隶州,并广西行省改置广西承宣布政使司;    十年(1377)    二十年(1387)江州升江州直隶州;    二十一年(1388)思陵州升思陵直隶州;    建文元年(1399)置都康直隶州;    二年(1400)置向武直隶州;    洪武三十五年末(1403)置安隆长官司;    永乐二年(1404)思恩州升思恩直隶州;    七年(1409)置上林长官司;    正统四年(1439)思恩直隶州升思恩府;    十一年(1446)思恩府改置思恩军民府;    成化八年(1482)凭祥县升凭祥直隶州;    嘉靖初年归顺州升归顺直隶州;    二年(1523)利州直隶州废;    六年(1327)奉议直隶州降散州;    七年(1328)田州府降散州,置田宁府;    八年(1329)田宁府废,田州升田州直隶州;    万历年间上林长官司废。行政区划网站http://www.xzqh.org/为唯一发布网站----------------------------------------------------------------------------------------------------桂林府:元为静江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静江府,二年(1369)属行省,五年(1372)更名桂林府。    临桂县:倚郭。东有芦田市巡司,西偏南有两江口巡司;又南有湘山渡巡司,后废。    兴安县:西偏北有融江六峒巡司,西有盐砂寨巡司,东北有唐家铺巡司。    灵川县:南偏西有白石潭巡司,东北有千秋峡巡司。    阳朔县:东有伏荔市巡司,南有都乐墟巡司;又西有白竹寨巡司,后废。    理定县:正统五年(1440)省入永福县。  全  州:元为全州路。洪武元年(1376)改置全州府,属湖广行省;九年(1376)降为全州,改属湖广永州府,并省          倚郭清湘县入州;二十七年(1394)改属桂林府。西偏北有西延巡司,西南有建安巡司,东北有柳浦巡司;          又东北有平塘巡司,后废。    灌阳县:西南有吉宁乡崇顺里巡司。  永宁州:元为古县。洪武元年(1368)自县南三十里徙治县南八里,十四年(1381)更名古田县,成化十八年(1482)          徙今治,隆庆五年(1571)升为永宁州。南偏西有桐木镇土巡司,南有常安镇土巡司,西南有富椽镇土巡          司。    永福县:元属静江路。隆庆五年(1571)改属永宁州。南偏西有兰麻镇巡司,后废;东北有铜鼓市巡司,后废。    义宁县:元属静江路。隆庆五年(1571)改属永宁州。西北有桑江口巡司。平乐府:元为直隶府。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    平乐县:倚郭。东有榕津寨巡司,有水滻营土巡司;又东有龙平寨巡司,后废;东有昭平堡土巡司,后废。    恭城县:北偏东有镇峡寨巡司,东偏南有势江源巡司;又县境有白面寨、西岭寨土巡司。    富川县:元属贺州直隶州。洪武十年(1377)直属浔州府,后改属平乐府;二十七年末(1395)自县南偏东锺山徙            治霭石山下(富川所)。南有边篷寨巡司驻故县城,南偏西有白霞寨巡司,北偏西有寨下市巡司。    贺  县:元为贺州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降为散州,改属浔州府,并省倚郭临贺县入州;十年(1377)降为贺            县,仍属浔州府,后改属平乐府。南偏东有信都乡巡司;北有沙田寨巡司,后迁县西点灯寨,寻废;            又东北有大宁寨、樊字寨、白花洞土巡司,后俱废。    荔浦县:元属静江路。弘治四年(1491)改属平乐府,景泰七年(1456)自县西徙今治。东南有峰门寨巡司,后迁            县境中峒;西北有南原寨巡司,后迁县东南下峒,又迁县东延滨江。    修仁县:元属静江路。弘治四年(1491)改属平乐府,景泰初年自县西马良坝徙治县南霸寨村,成化十五年(1479)            徙治五福岭。东北有丽壁市巡司。    昭平县:元为龙平县。洪武十八年(1385)省入平乐、富川二县;万历四年(1576)析平乐、富川二县于故治西北            置昭平县,仍属平乐府,五年(1577)析贺县一部来属。    桂岭县:洪武元年(1368)元省入临贺县。  永安州:元为立山县。洪武十八年(1385)省入荔浦县为立山乡;成化十三年(1477)置永安州,改属桂林府,弘治          三年(1490)改置永安长官司,五年(1492)复改置永安州,复改属平乐府。东南有古眉寨巡司隆庆六年改          设土巡司;北有群峰寨土巡司,后迁州西北杜莫寨,又迁州西北猫儿堡。梧州府:元为梧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梧州府,二年(1369)属行省。    苍梧县:倚郭。南有长行巡司,西有安平巡司,东北有东安巡司,西南有罗粒巡司。    藤  县:元为藤州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省倚郭镡津县入州,同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梧州府;            十年(1377)降为藤县,仍属梧州府。西有白石寨巡司,西南有窦家寨巡司,东偏北有赤水镇巡司;又            东有溻洲巡司,后废;南有周村巡司,后废;西南有驿面巡司,后废;南有思罗巡司,后废。    容  县:元为容州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省倚郭普容县入州,同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梧州府;            十年(1377)降为容县,仍属梧州府。又东有波罗里大洞巡司,西南有粉壁寨巡司。    岑溪县:元属藤州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改属梧州府。南有上里平河村巡司,西偏南有南渡巡司,又东南有            连城乡义平巡司,后废。    怀集县:元属贺州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改属平乐府,十年(1377)改属梧州府。西北有武城乡巡司,西有慈            乐寨巡司,西北有兰峒寨巡司。  郁林州:元为郁林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省倚郭南流县入州,同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梧州府。县          境有横岭、文俊巡司,后俱废。    博白县:南有周罗巡司,西南有沙河巡司;又县境有安定、春台、平山、兆常土巡司,寻废。    北流县:元属容州直隶州。洪武十年(1377)改属郁林州。东南有双威寨巡司;西有都陇、中山、清湾巡司,后            俱废。    陆川县:元属容州直隶州。洪武十年(1377)改属郁林州。南有温水寨巡司。    兴业县:南有赵家寨巡司,后废;西有长宁寨巡司,后废;北有平安寨、棠木寨巡司,后俱废。浔州府:元为浔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浔州府,二年(1369)属行省。    桂平县:倚郭。东北有大黄江口巡司,北有靖宁乡巡司,北偏东有大宣乡、思隆乡、木盘浦巡司,西南有常林            乡巡司;又南有罗秀土巡检司。    平南县:东北有大同巡司,西北有泰川巡司,西南有武林巡司;又南有峒心土巡司,东南有三堆土巡司,北偏            东有大峡土巡司,西北有平岭土巡司。    贵  县:元为贵州直隶州[无倚郭]。洪武二年(1369)降为贵县,改属浔州府。东南有新安寨巡司,北有北山寨            巡司;又东南有桥头墟巡司,后废;南偏东有瓦塘渡巡司,后废;县境有五州寨、东鋋渡、郭东里巡            司,后俱废。    武靖土州:元为上隆土州属田州路。成化三年(1467)更名武靖土州,自田州府西北徙治桂平县北,改属浔州府;              万历末年省入桂平县。柳州府:元为柳州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柳州府,徙治马平县,二年(1369)属行省。    马平县:倚郭。洪武元年(1368)徙柳州府来治。南有新兴镇、都博镇巡司;又县境有归化镇巡司,后废。    雒容县:天顺末年自县西南白龙岩徙治县北朱峒(中渡),万历四年(1576)徙治灵塘。南偏西有江口镇巡司,南            有运江巡司;东有平乐镇巡司驻石榴江,后迁县北中渡;又西南有章洛镇巡司,后废。    柳城县:元为倚郭。洪武元年(1368)柳州府徙治马平县,去倚郭名目,并徙县治龙江东岸。东有东泉镇巡司;            北有古枿镇巡司驻融江东岸,后迁县西北马头驿;又东北有古清镇巡司,西有洛好镇巡司,县境有廖            洞镇巡司。    罗城县:洪武二年(1369)析融水县于罗城乡置罗城县,来属融州;十年(1377)直属柳州府。北偏东有武阳镇巡            司,北有莫离镇巡司,北偏西有通道镇巡司;又县境有安湘镇、乐善镇巡司,后俱废;西北有中峒镇            巡司,后废。    怀远县:元属融州直隶州。洪武十年(1377)省入融县设三江镇巡司,十三年(1380)于旧治南大融江、浔江交汇            处复置怀远县,直属柳州府,万历十九年(1591)自县北三江镇徙治丹阳镇巡司。北偏东有浔江镇巡司,            西北有万石镇巡司,县境有宜良镇巡司。    融  县:元为融州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降为散州,改属柳州府,并省倚郭融水县入州;十年(1377)降为融            县,仍属柳州府。东南有思管镇、清流镇巡司,西偏南有鹅头隘巡司;东北有长安镇巡司驻融江东岸,            后迁西岸;又东北有保江镇巡司,后废;县境有理源镇、西峒镇巡司,后俱废;又县境有大约镇土巡            司。    来宾县:元属象州直隶州。洪武十年(1377)直属柳州府。西有界牌镇巡司,后迁县东南之南冈。  象  州:元为象州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省倚郭阳寿县入州,同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柳州府。东          北有龙门寨巡司;又县境有鹅颈镇、尖山镇巡司,后俱废。    武宣县:元为武仙县。宣德六年(1431)更名武宣县,并自县东南阴江徙治高立。西北有安永镇巡司,西南有县            郭镇巡司;又东有东乡巡司,后废;又县境有周冲、闲得巡司,后俱废。  宾  州:元为宾州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省倚郭岭方县入州,同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柳州府。东          偏南有安城镇巡司;又东偏南有梁村巡司,后废。    迁江县:东南有清水镇巡司;又县境有罗目镇、李广镇巡司,后俱废。    上林县:西北有三畔镇巡司,东北有琴水桥巡司,南偏东有思龙镇巡司,县境有三门滩镇巡司。庆远府:元为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洪武元年(1368)改置庆远府,二年(1369)复改置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        同年属行省,三年(1370)复改置庆远府。    宜山县:倚郭。东有大曹镇巡司,西北有怀远镇巡司,东北有德胜镇、东江镇巡司。    天河县:洪武二年(1369)自县北高寨徙治县境兰石村,正统七年(1442)徙治县东甘场村,嘉靖十三年(1534)徙            徙治县西偏南福禄镇,万历十九年(1591)徙今治。县境有东禅镇巡司;又西有思农镇、归仁镇土巡司。    忻城土县:元为忻城土县。洪武元年(1368)改为忻城县,弘治九年(1496)复为忻城土县。北有三寨堡土巡检司。  河池州:元为河池县。明初为河池土县,天顺六年(1462)自州北怀德故城徙治县境屏风山,成化十三年(1477)复          徙治怀德故城,弘治十七年(1504)升为河池州,嘉靖四年(1525)徙治凤仪山南。东有金城镇巡司;又东          偏南有都铭镇巡司,后废;东有土堡镇巡司,后废。    思恩县:元属庆远南丹军民安抚司。永乐二十二年(1424)自县境环江洲徙治县东南清潭村,宣德三年(1428)徙            治县境白山寨,成化八年(1472)徙治欧家山,正德元年(1506)改属河池州。东北有安化镇巡司,县境            有归思镇巡司;又西偏北有普义镇巡司,后废;东北有吉安镇巡司,后废;北偏东有北兰镇巡司,后            废。    荔波县①:元为荔波土州。洪武元年(1368)省入思恩县,十七年(1484)析思恩县置荔波县,来属庆远府,正统              十二年(1447)改属南丹州,成化十一年(1475)复直属庆远府,正德元年(1506)改属河池州,万历元              年(1573)定治喇轸村。东有穷来巡司,后废;南有蒙石巡司,后废;又西北有方村土巡司,后废。  南丹土州:洪武初年内附,七年(1374)仍置南丹土州,二十八年(1395)废,寻复置南丹土州,仍属庆远府。  东兰土州:洪武十二年(1379)内附,仍置东兰土州,并省西兰、习州、忠州、文州土州入。  那地土州:元为地州土州。洪武元年(1368)内附,改置那地土州,并省那州土州入。  永顺长官司:弘治六年(1493)析宜山县置永顺长官司,来属庆远府。  永定长官司:弘治六年(1493)析宜山县置永定长官司,来属庆远府。  永安长官司②:弘治九年(1496)析天河县置永安长官司,来属庆远府。南宁府:元为南宁路。洪武元年(1368)改置南宁府,二年(1369)属行省。    宣化县:倚郭。东北有金城寨巡司,西有那南寨巡司,西北有那龙寨巡司,西南有迁隆寨巡司,东有八尺寨巡            司。    隆安县:嘉靖十二年(1533)析宣化县于那久置隆安县,来属南宁府。西南有那楼寨巡司,西北有驮演寨巡司。  横  州:元为横州直隶州。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省倚郭宁浦县入州,同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浔州府;十          年(1377)降为横县,改属南宁府,十三年(1380)复升为横州。东有古江口巡司,西有南乡巡司。    永淳县:洪武十年(1377)省入横县,十三年(1380)复置永淳县,仍属横州。西南有南里乡巡司,北偏东有武罗            乡巡司;又东北有修德乡巡司,景泰年间迁县西,后废。  新宁州:隆庆六年(1572)析宣化县于定禄洞置新宁州,来属南宁府。东南有渠乐寨巡司。  上思土州:元属思明路。洪武初年内附,后废,二十一年(1388)复置上思土州,仍属思明府;弘治十八年(1505)            改为上思州,改属南宁府,并徙治明江北岸,嘉靖元年(1522)复改为上思土州。西偏南有迁隆峒土巡            司。  归德土州:元属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内附,弘治十八年(1505)改属南宁府。  果化土州:元属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内附,嘉靖九年末(1531)改属南宁府。  忠州土州:元属思明路。洪武初年内附,后废,二十一年(1388)复置忠州土州,仍属思明府;万历三年(1575)改            属南宁府。  下雷土州:元属镇安路。洪武初年内附,降为下雷峒,嘉靖四十三年(1564)改属南宁府,万历十八年(1590)复升            为下雷土州。思恩军民府:元为思恩土州属田州路。永乐二年(1404)升为思恩土直隶州,属布政司;正统四年(1439)升为思恩府,            七年(1442)自府西偏北旧城徙治府西北乔利(白山土巡司),十一年(1446)改置思恩军民府,嘉靖七年            (1528)徙治武缘县止戈里荒田驿③。    本  辖:嘉靖七年(1528)割武缘县一部直属思恩府。东北有古零土巡司,西偏北有定罗、那马、下旺、旧城土            巡司,西北有兴隆、都阳土巡司,北偏西有安定土巡司;又西北有白山土巡司驻乔利,后移驻府北偏            西;以上九土巡司,俱嘉靖七年置。    武缘县:元属南宁路。万历十五年(1577)改属思恩军民府。东有镆鎁寨巡司,县境有博涩寨巡司,西有高井寨            巡司,西北有西舍寨巡司;又南有横山寨巡司,后废。    凤化县:正德六年(1511)置凤化县,为倚郭;嘉靖七年(1528)析上林县之三里来属,并徙治此,去倚郭名目,            八年(1529)省入思恩府,其原属上林县地仍还属上林县。    上林土县:元属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内附,嘉靖七年(1528)改属思恩军民府。  奉议土州:元属田州路。洪武初年内附,自州东旧城徙治寨林村,五年(1372)省入来安府,七年(1374)复置奉议            土直隶州,属行省;嘉靖六年(1527)降为土散州,改属思恩军民府。  上映土州:元属镇安路。洪武初年内附,五年(1372)降为上映洞,万历三十二年(1604)复升为上映土州,改属思            恩军民府。太平土府:元为太平路。洪武元年(1368)内附,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改置太平土府,自驮卢村(新和)徙治丽江。    崇善县:倚郭。元为崇善土县。洪武初年内附,宣德元年(1426)改为崇善县,嘉靖十八年(1539)自县西北徙治            府城,为倚郭。    陀陵土县:洪武初年内附。    罗阳土县:洪武初年内附。  左  州:元为左州土州。洪武初年内附,成化十三年(1477)改为左州,自州东偏北徙治县境思崖村,正德十五年          (1520)徙治古揽村。  养利州:元为养利土州。洪武初年内附,万历三年(1575)改为养利州。  永康州:元为永康土县。洪武初年内附,成化八年(1472)改为同正县,寻更名永康县,万历二十八年(1600)升为          永康州,自州北故城徙今治。 新宁州:隆庆六年(1572)析邕宁县故如和县地于定渌洞置新宁州,属太平土府。  上石西土州:元属思明路。洪武末年省,永乐二年(1404)复置上石西土州,仍属思明府;万历三十八年(1610)改              属太平土府。  太平土州:洪武元年(1368)内附。  思城土州:洪武元年(1368)内附。  安平土州:洪武初年内附。  万承土州:洪武初年内附。  全茗土州:洪武初年内附。  镇远土州:洪武初年内附。  茗盈土州:洪武初年内附。  龙英土州:洪武元年(1368)内附。  结安土州:洪武元年(1368)内附。  佶伦土州:洪武二年(1369)内附。  都结土州:洪武初年内附。  上下冻土州:元属龙州万户府。洪武元年(1368)内附,改属太平土府。  思明土州:元属思明路。洪武初年内附,万历十六年(1588)改属太平土府。  思同土州:洪武元年(1368)内附,万历二十八年(1600)省入永康土州。  武黎峒:元为武黎土县,洪武初年,降为武黎峒,属南宁府;嘉靖年间改流,隆庆六年(1562)改属新宁州。  华阳峒:元为华阳土州,元末明初降为华阳洞,改属武黎土县;洪武初年,直属南宁府;嘉靖年间改流,隆庆六     年(1562)改属新宁州。  沙水峒:元属武黎土县,洪武初年,直属南宁府;嘉靖年间改流,隆庆六年(1562)改属新宁州。  吴从峒:元属武黎土县,洪武初年,直属南宁府;嘉靖年间改流,隆庆六年(1562)改属新宁州。思明土府:元为思明路。洪武初年内附,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改置思明土府。    本  辖:府境有永平寨巡司。  下石西土州:洪武二年(1369)内附,万历年间自州东南徙今治。  西平土州:洪武三年(1370)废,永乐二年(1404)复置西平土州,仍属思明土府,寻属安南国,三年(1405)收复,            宣德元年(1426)复属安南国。  禄州土州:洪武三年(1370)废,二十一年(1388)复置禄州土州,仍属思明土府,寻属安南国,永乐三年(1405)收            复,宣德元年(1426)复属安南国。镇安土府:元为镇安路。洪武元年(1368)内附,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改置镇安土府,自府西旧城徙治废冻州。    本  辖:府南偏东有湖润寨巡司。来安土府:元为来安路。洪武初年内附,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改置来安土府,七年末(1375)省入田州土府。    本  辖:  唐兴土州:洪武七年(1374)省入泗城土直隶州。  罗博土州:洪武七年(1374)省入泗城土直隶州。  路城土州:洪武七年(1374)省入利州土直隶州。  归仁土州:洪武七年(1374)废。田州土州:元为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属行省,同年改置田州土府;嘉靖七年(1528)降为田州土州,徙治八甲,          并于故治置田宁府,田州土州改属府;八年(1529)田宁府废,升田州土州为田州土直隶州,复徙故治,          属布政司。          东有床甲、拱甲土巡司,西有武隆、累彩土巡司,北偏东有岜马甲、篆甲土巡司,东北有下隆土巡司,          东偏南有婪凤、寨桑土巡司,西北有凌时土巡司,西南有万冈阳院土巡司,州境有大甲、子甲、县甲、          怕河、怕牙、思郎、思幼、候周土巡司。    武林土县:洪武初年内附,建文二年(1400)省入富劳县。  恩城土州:洪武初年内附,弘治五年(1492)省入归德土州。归顺土州:元属镇安路。洪武初年内附,二年(1369)降为归顺峒,弘治九年(1496)复升为归顺土州,仍属镇安府;          嘉靖初年升为土直隶州,属布政司。泗城土州:元属来安路。洪武五年(1372)内附,六年(1373)自州西南徙治古勘洞,七年末(1375)升为土直隶州,属          行省。州境有罗博关巡司。    程  县:洪武二十一年(1388)析泗城土直隶州北境于程丑庄置程县,来属泗城土直隶州,寻改属庆远府;宣德            初年复改属泗城土直隶州,嘉靖元年(1522)省入泗城土直隶州。向武土州:元属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内附,二十八年(1385)废,建文二年(1400)复置向武土直隶州,属布政司;          万历四十五年(1617)自州东徙治乃甲。    富劳土县:元属田州路。洪武二年(1369)为夷獠占据,建文二年(1400)复置富劳土县,改属向武土直隶州,明                  那甲,末废。    利州土州:元属来安路。洪武初年内附,七年末(1375)升为土直隶州,属行省;正统六年徙治泗城土直隶州古          嘉靖二年(1523)省入泗城土直隶州。    上林长官司:元为上林峒属泗城州。永乐七年(1409)置上林长官司,直属布政司;万历年间省入泗城土直隶州。都康土州:元属田州路。洪武初年内附,洪武年间为夷獠占据,建文元年(1399)复置都康土直隶州,属布政司。龙州土州:元为龙州万户府。洪武二年(1369)内附,属行省,同年降为龙州土散州,改属太平府;九年(1376)升为          土直隶州,属布政司。江州土州:元属思明路。洪武初年内附,二十年(1387)升为土直隶州,属布政司。    罗白土县:洪武三年(1370)内附,改属思明土府,二十年(1387)复改属江州土直隶州。思陵土州:元属思明路。洪武初年内附,三年(1370)省入思明土府,二十一年(1388)复置思陵土直隶州,属布政司。凭祥土州:元为凭祥峒属思明路。洪武十八年(1385)内附,改置凭祥镇土巡司;永乐二年(1404)升为凭祥土县,成          化十八年(1482)升为凭祥土直隶州,属布政司。安隆长官司:元为安隆寨属泗城州。洪武三十五年末(1403)置安隆长官司,仍属泗城州,后直属布政司。我们的论坛——行政区划论坛http://www.xzqh.org/bbs/欢迎您广西都司:洪武六年(1373)置广西都卫,治桂林府,八年(1375)改置广西都指挥使司。桂林中卫:倚郭。洪武八年(1375)置桂林左卫于桂林府,十二年(1379)更名桂林中卫。桂林右卫:倚郭。洪武八年(1375)置桂林右卫于桂林府。柳州卫:洪武三年(1370)置柳州卫于柳州府。  融县千户所:洪武二年(1369)置融县守御千户所于融县。  宾州千户所:洪武三年(1370)置宾州守御千户所于宾州。  来宾中前千户所:洪武三十一年(1398)置来宾守御中前千户所于来宾县。  象州千户所:洪武年间置象州守御千户所于象州。  武宣千户所:宣德六年(1431)置武宣守御千户所于武宣县。南丹卫: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南丹卫于南丹土州,二十九年(1396)改置南丹军民卫,寻复改置南丹卫;永乐二年        末(1405)徙治上林县城东,正统六年(1441)徙治宾州,万历八年(1580)徙治上林县东北之三里营(凤化县故治)。庆远卫: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庆远卫于庆远府。  河池千户所:洪武元年(1368)置河池守御千户所于河池县,永乐七年(1409)徙治宜山县德胜镇西二里。浔州卫:洪武二十九年(1396)置浔州卫于浔州府。奉议卫: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奉议卫于奉议州,正统十一年(1446)徙治贵县。  向武千户所:洪武十八年(1385)置向武守御千户所于向武州,三十年(1397)改置向武军民千户所;正统十一年              (1446)徙治贵县北门外,万历二十三年(1595)徙治贵县西北谢村镇。南宁卫:洪武三年(1370)置南宁卫于南宁府。  太平后千户所:洪武五年(1372)置太平守御后千户所于太平府。  武缘千户所: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武缘守御千户所于武缘县。  贵县千户所: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贵县守御千户所于贵县。驯象卫: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驯象卫于横州。广西护卫:明初置桂林左卫于桂林府,后更名广西护卫(属王府)。靖江府仪卫司:全州千户所:洪武二年(1369)置全州守御千户所于全州。灌阳千户所: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灌阳守御千户所于灌阳县。古田千户所:隆庆五年(1572)置古田千户所于永宁州。迁江屯田千户所:洪武二十五年(1392)置迁江屯田千户所于迁江县,嘉靖七年(1528)徙治迁江县东南。平乐千户所:洪武十三年(1370)置平乐守御千户所于平乐府。富川千户所:洪武二十三年(1380)置富川守御千户所于富川县北偏西蔼石山下(后为富川县)。贺县千户所:洪武二十九年(1386)置贺县守御千户所于贺县。梧州千户所:洪武四年(1371)置梧州守御千户所于梧州府。郁林千户所:洪武十九年(1386)置郁林守御千户所于郁林州。容县千户所: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容县守御千户所于容县。怀集千户所:洪武三十年(1397)置怀集守御千户所于怀集县。五屯屯田千户所:成化二年(1466)置五屯屯田千户所于藤县西北。本文由东方血脉收集相关史料和考古成果创作====================================================================================================明代部分地名考:全州西延巡司:今资源县;              富川县边篷寨巡司:今钟山县;融县长安镇巡司:今融安县;南丹卫(三里营)/凤化县(三里营):今上林县三里镇;河池所(宜山县西):今宜山县德胜镇西;  向武所(谢村镇):今贵港市西北境;五屯所:今藤县五屯水库附近;          迁江所(迁江县东南):今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东南;----------------------------------------------------------------------------------------------------注①:一说万历元年(1573)改属贵州都匀司,至清顺治十六年(1659)改属庆远府;注②:一说为永顺副长官司。注③:一说,思恩府:嘉靖年间改为思恩府。未经允许您不得随意传播以及用于商业用途====================================================================================================行政区划网站 东方血脉版权所有以上内容由本站 东方血脉 整理。您可以用于个人研究,但未经允许不得随意传播以及用于商业用途。转载时请您标注整理者名字:东方血脉

清-广西省

广西省:沿明制,为省。省治桂林府。--------------------------------------------------------------------------------广西巡抚: 顺治元年(1644)设广西巡抚,驻桂林府。广西布政司:初沿明制设广西布政司左、右布政使,驻桂林府;康熙六年(1667)只设布政使。广西按察司:初沿明制设广西按察司,驻桂林府;      宣统二年(1910)改置广西提法司。--------------------------------------------------------------------------------桂平梧盐法道:康熙四年(1665)置广西盐法道;二十二年(1683)兼苍梧道,驻梧州府,领桂林府、平乐府、梧州府;       雍正三年(1725)增领郁林州;同年移驻桂林府,更名桂平梧郁道;       光绪十二年(1886)郁林州另属,更名桂平梧道;三十年(1904)移驻梧州府。右 江 道: 康熙二十二年(1683)置右江道,驻柳州府,领柳州府、庆远府、思恩府;       雍正五年(1727)增领西隆州,同年增领泗城府;七年(1729)西隆州降;       乾隆九年(1744)泗城府另属,浔州府来属;       光绪二年(1876)增领百色厅;四年(1878)百色厅另属。左 江 道: 康熙二十二年(1683)置左江道,驻南宁府,领南宁府、浔州府、太平府;       雍正七年(1729)增领镇安府;       乾隆九年(1744)浔州府另属,泗城府来属;       光绪四年(1878)百色厅来属;十二年(1886)郁林州来属,太平府、南宁府上思州、镇安府归顺州及         小镇安厅另属。太平思顺道: 光绪十二年(1886)置太平归顺道,驻龙州厅,领太平府、归顺州(镇安府归顺州升)、南宁府上思州/       上思厅;十八年(1892)更名太平思顺道。--------------------------------------------------------------------------------桂林府:冲繁难,首府。 临桂县:冲繁难,倚郭。 兴安县:冲繁。 灵川县:冲难。 阳朔县:冲。 永宁州:简。 永福县:冲。明属永宁州,顺治初年直属府。县丞驻鹿寨。 义宁县:难。明属永宁州,顺治初年直属府。 全 州:冲繁难。州同驻西延镇,州判驻六墟场。 灌阳县:难。明属全州,顺治初年直属府。 龙胜厅:要。乾隆六年(1741)析义宁县西北境于龙胜城置厅,设理苗通判。 中渡厅:要。光绪三十二年(1906)府同知由临桂县大墟移驻雒容县中渡;三十二年(1906)析永宁、永福、融、柳     城、雒容五州县之四十八峒置厅,改设抚民同知。柳州府:冲难。 马平县:冲繁难,倚郭。 雒容县:冲难。 罗城县:难。乾隆十三年(1748)割贵州省古州厅因洞、罗洞、寨麻、大蒙四寨来属。 柳城县:简。 怀远县:冲难。雍正六年(1728)割贵州、湖南、广西三省交界地无专属之高椅、几马二寨来属。 来宾县:冲难。明属府,雍正三年(1725)改属宾州直隶州;十二年(1734)复属府。 融 县:冲难。 象 州:冲。庆远府:繁难。 宜山县:繁难,倚郭。县丞驻楞村。 天河县:难。 河池州:难。州同驻三旺里。 思恩县:难。明属河池州,顺治初直属府;顺治年间自欧家山徙治清潭村,十五年(1658)复徙欧家山。 安化厅:要。光绪三十二年(1906)析思恩县北境五十二峒置厅,移宜山县德胜理苗同知来驻,改设抚民理苗同知。 东兰州:难。明东兰土州,雍正七年(1729)以东境内六哨地改流置州。 南丹土州: 那地土州: 东兰土州:明东兰土州地,雍正七年(1729)以凤山外六哨地仍为土州,降土知州为土州同。 忻城土县: 永定长官司: 永顺正长官司:明永顺长官司,清称正长官司。 永顺副长官司:明永顺长官司副长官,清另置副长官司。思恩府:繁难。明思恩军民府,顺治初为正府。 本 辖:府治安山。 武缘县:繁难。 宾 州:繁难。明属柳州府,雍正三年(1725)升直隶州,十二年(1734)降属府。 迁江县:冲难。明属宾州,顺治初直属柳州府,雍正三年(1725)复属宾州直隶州,十二年(1734)改属府。 上林县:繁难。明属宾州,顺治初直属柳州府,雍正三年(1725)复属宾州直隶州,十二年(1734)改属府。     县丞驻三里城,乾隆三年改设宾州州同。 那马厅:????。同治九年(1870)改流置厅,设通判。 白山土司:康熙二十八年(1689)自陇兔村徙治博结村。 兴隆土司: 定罗土司:康熙二十六年(1687)自木城头徙治朗城头。 旧城土司: 都阳土司: 古零土司: 安定土司:泗城府:难。明泗城土州直隶布政司,顺治初为土府,十五年(1658)改正府,同年改军民府,改属思恩府;雍正五    年(1727)改流为正府。 凌云县:难,倚郭。乾隆三年(1738)以府本辖置县,嘉庆二年(1797)筑县城。县丞驻天峨甲。 西林县:难。康熙五年(1666)以明上林长官司旧地改流于砦角村置县,改属思恩府;雍正五年(1727)改属西隆直     直州,乾隆七年(1742)改属府。 西隆州:冲难。明安隆长官司直隶布政司,康熙五年(1727)改流置州,属思恩府;六年(1728)徙治扁牙寨之坝楼     山,雍正五年(1727)升直隶州,七年(1729)筑州城,乾隆七年(1742)降属府。     州同驻八达城,州判驻旧州。平乐府:冲难。 平乐县:冲繁,倚郭。县丞驻沙子街。 恭城县:简。 富川县:繁难。县治自锺山镇徙今治。府通判驻锺山镇,宣统元年裁。 贺 县:繁难。县丞驻桂岭大会墟。 信都厅:初信都巡司属贺县;光绪三十四年(1908)析贺、怀集、广东省开建三县于铺门墟改置厅,移府分防麦岭     同知更名抚民同知来驻;宣统元年(1909)徙治官潭墟,同年末(1910)割广东省开建县来属。 荔浦县:简。 修仁县:难。 昭平县:冲。 永安州:简。梧州府:冲繁。 苍梧县:冲繁,倚郭。府同知驻戎墟。 藤 县:繁难。 容 县:简。 岑溪县:难。 怀集县:繁难。浔州府:冲繁。 桂平县:冲,倚郭。 平南县:冲。 贵 县:繁难。通判驻木梓墟。 武宣县:冲。明属柳州府,雍正三年(1725)改属宾州直隶州;七年末(1730)改属府。南宁府:冲繁难。 宣化县:冲繁疲难,倚郭。 新宁州:简。 隆安县:简。 横 州:冲繁。 永淳县:简。明属横州,顺治初直属府。 土忠州: 归德土州: 果化土州:太平府:冲难。 崇善县:冲难。雍正十一年设县丞驻思城。 左 州:冲。 养利州:难。 永康州:难。--宁明州:冲难。顺治初属思明土府同知;雍正十年末(1733)裁,以四寨、六团地置州,来属;乾隆元年(1736)与     明江厅互徙治。--明江厅:冲难。明思明州,顺治初为土州;雍正五年(1727)裁知州,以思明土府同知兼州事;康熙五十九年(1720)     改流;雍正三年(1725)其地省入思明土府,六年(1728)复属太平府;十年末(1733)于旧地置厅,设理土     督捕同知,乾隆元年(1736)与宁明州互徙治。 龙州厅:冲难。明龙州直隶布政司,顺治初降土州属府,雍正三年(1725)裁,改置上龙、下龙二土巡检司;五年          (1727)下龙土司改流置,移太平府通判来驻,乾隆五十六年(1791)改同知。 凭祥厅:????。明凭祥州直隶布政司,顺治初降土州属府;宣统二年(1910)改流置,设抚民同知,并明江同知兼     摄之。 太平土州:康熙十年(1671)自下渡徙治荡怀。 安平土州: 万承土州: 茗盈土州: 全茗土州: 龙英土州: 佶伦土州: 结安土州: 镇远土州: 都结土州: 思陵土州:明直隶布政使,顺治初降土州属府。 土江州:明直隶布政使,顺治初改土州属府。 土思州:明思明府,顺治初改土府来属,雍正十年末(1733)改土思州,移驻伯江哨。 下石西土州:明属思明府,顺治初改属太平府,归宁明州兼辖,宣统二年(1910)改归凭祥厅兼辖。 上下冻土州: 罗白土县:明罗白县属江州,顺治初为土县属府。 罗阳土县: 上龙土司:雍正三年(1725)以龙州地置土司。--金龙峒土司:光绪十三年(1887)析安平土州置。 上石西土州:省入凭祥土州。 陀陵土县:康熙二十七年(1688)省入永康州。 思城土州:雍正十一年(1733)改流省入崇善县。镇安府:难。明府,顺治初为土府;康熙二年(1663)改属思恩府,设思恩府通判,雍正七年(1729)改流为正府。 天保县:难,倚郭。乾隆三年(1738)以府本辖置县。 奉议州:明属思恩府,顺治初为土州;雍正七年(1729)改流置奉议州判,改属府;光绪二年(1876)改置州。 向武土州:明向武州直隶布政司,顺治初改属思恩府,雍正七年(1729)改属府。 都康土州:明都康土州直隶布政司,康熙三年(1664)改属思恩府,雍正元年(1723)自隆满村徙治崇山下,七年      (1729)改属府。 上映土州:明属思恩府,雍正七年(1729)改属府。郁林直隶州:冲繁难。明郁林州属梧州府,雍正三年(1725)升直隶州。 本 辖: 博白县:难。 北流县:繁难。 陆川县:难。 兴业县:简。归顺直隶州:繁难。明归顺州直隶布政司,顺治初为土州改属思恩府,雍正七年(1729)改流为州,改属镇安府;光      绪十二年(1886)升直隶州。 本 辖:乾隆十二年(1747)省镇安府湖润寨土巡检司入。 镇边县:繁难。乾隆八年(1743)以明镇安土州旧地置镇安土巡检司,三十一年(1766)改流置小镇安厅,设通判;     属镇安府;光绪十二年(1886)改置镇边县,改属直隶州。 下雷土州:明属南宁府,雍正十年(1732)改属镇安府,光绪十二年(1886)改属直隶州。百色直隶厅:要。雍正七年(1729)析土田州百色置百色厅,移思恩府理苗同知自武缘县来驻,属思恩府;光绪二年     (1876)升直隶厅。 本 辖:雍正八年(1730)筑厅城。 恩隆县:冲繁。明土田州直隶布政司,雍正三年(1735)改属思恩府,光绪二年(1876)改流置,改属直隶厅,五年     (1879)自来安徙治平马墟。县丞驻燕峒。 恩阳州判:乾隆七年(1742)析土田州置阳万土州判,属思恩府,光绪五年(1879)改流置恩阳州判。 上林土县:明属思恩府,顺治十八年(1661)自桔街村徙治那料村,光绪二年(1876)改属直隶厅。 下旺土司:明属思恩府,光绪二年(1876)改属直隶厅。上思直隶厅:要。明上思州属南宁府,光绪十二年(1886)改属太平府,十八年(1892)升直隶厅。 本 辖: 迁隆峒土司:明属州,顺治初直属南宁府,光绪十八年(1892)复属直隶厅。--------------------------------------------------------------------------------注:明广西省土巡检司,清一般只称土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
  1949年12月广西省全面解放,省直辖南宁、桂林2市,分设平乐、柳州、桂林、梧州、郁林、南宁、武鸣、庆远、百色、龙州等10专区。共辖4市(包括省辖市2、专辖市2)、100县。 
 
  1950年2月8日广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由中南军政委员会领导。省人民政府驻南宁市。原由柳州专署领导的柳州市和梧州专署领导的梧州市改由省直辖。庆远专区改名为宜山专区。撤销武鸣专区,并入南宁、百色、龙州3专区。 
 
  1951年南宁专区改称宾阳专区;龙州专区改称崇左专区;梧州专区与郁林专区合并,称为容县专区。广东省钦州专区和北海市委托广西省领导;广西省怀集县委托广东省领导。 
 
  1952年广西省由中南行政委员会领导。原由广东省直辖的北海市及钦州专区划归广西省。撤销柳州专区,并入宜山、桂林2专区;宾阳专区与崇左专区合并为邕宁专区。设立桂西僮族自治区,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南宁市,辖邕宁、宜山、百色3专区。 
 
  1953年撤销邕宁专区,所属各县由桂西僮族自治区直接领导。宜山专区都安县划归桂西僮族自治区直接领导。 
 
  1954年广西省改由中央直接领导。 
 
  1955年将北海市及钦州专区划归广东省。钦州专区改称合浦专区。 
 
  1956年原桂西僮族自治区改为桂西僮族自治州。原宁明县的凭祥镇改设凭祥市,由桂西僮族自治州领导;撤销邕宁专区,原邕宁专区所属邕宁、宾阳、横县、扶绥、崇左、宁明、龙津、大新、镇都、隆安、武鸣、上林、马山、上思等14县和都安瑶族自治县由桂西僮族自治州直辖;原百色、宜山2专区分别改为百色、宜山地区工作委员会,作为桂西僮族自治州的派出机关。 
 
  1957年7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的决议;同年9月4日成立广西僮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1957年1月撤销桂西僮族自治州,原自治州所属百色、宜山地区工作委员会同时撤销。复设邕宁、百色、宜山3专区。凭祥市委托邕宁专署领导。 
 
  1958年3月5日正式成立了广西僮族自治区。邕宁专区改名为南宁专区;宜山专区改名为柳州专区;撤销平乐专区和容县专区,设立梧州专区和玉林专区。原由省直辖的柳州市划归柳州专署领导;桂林市划归桂林专署领导;梧州市划归梧州专署领导。 
 
  1959年南宁市交由南宁专署领导。 
 
  1961年桂林、柳州、梧州3市改由广西僮族自治区直辖。 
 
  1962年南宁市改由自治区直辖。 
 
  1965年广西僮族自治区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原属广东省的北海市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由钦州专署代管。广东省湛江专区所属合浦(驻廉州镇)、灵山、钦州僮族自治县(改设钦州县)、东兴各族自治县划入广西壮族自治区,与南宁专区的上思县复设钦州专区。由柳州、南宁2专区分设河池专区。 
 
  1970年原南宁、河池、柳州、桂林、梧州、玉林、钦州、百色等8专区分别改为地区。 
 
  197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南宁、柳州、桂林、梧州4市,分设南宁、河池、柳州、桂林、梧州、玉林、钦州、百色等8地区。共辖6市(包括省辖市4、地辖市2)、72县、8自治县。 

1. 南宁市
  南宁市 1949年南宁市为广西省辖市,广西省人民政府驻地。 
 
  1959年南宁市交由南宁专署领导。 
 
  1962年南宁市改由自治区直辖。 

2. 柳州市
  柳州市 1949年设柳州市,属柳州专署领导。 
 
  1950年柳州市改由省直辖。 
 
  1958年柳州市划归柳州专署领导。 
 
  1961年柳州市改由自治区直辖。 

3. 桂林市
  桂林市 1949年桂林市为广西省辖市。 
 
  1958年桂林市划归桂林专署领导。 
 
  1961年桂林市改由自治区直辖。 

4. 梧州市
  梧州市 1949年设梧州市,属梧州专署领导。 
 
  1950年梧州市改由省直辖。 
 
  1958年梧州市划归梧州专署领导。 
 
  1961年梧州市改由自治区直辖。 

5. 南宁地区
  南宁专区、宾阳专区、邕宁专区、南宁专区、南宁地区 1949年设南宁专区,专署驻宾阳县。辖宾阳、横县、永淳、邕宁、上思、绥渌、扶南、同正等8县。 
 
  1950年原武鸣专区所属都安、隆山、武鸣、隆安、迁江、上林6县划入南宁专区。辖14县。 
 
  1951年南宁专区改称宾阳专区。百色专区所属那马县划入宾阳专区,将那马、隆山2县合并为马山县(驻原隆山县城)。原属玉林专区的贵县划入宾阳专区。将扶南、同正、绥渌合并为扶绥县(驻原扶南县城),将扶绥、上思、隆安3县划归龙州专区(后改名崇左专区);都安县划归宜山专区。宾阳专区辖9县。 
 
  1952年撤销宾阳专区,设立邕宁专区,属桂西僮族自治区领导。邕宁专署驻南宁市。原宾阳专区所属贵县划归容县专区;迁江县划归宜山专区,并入来宾县。原崇左专区所属崇左(驻原崇善县太平镇)、丽江(驻原龙津县城)、镇南(驻原宁明城)、大新(驻养利)、镇都(驻天等)、扶绥、隆安、思乐、上思等9县和原宾阳专区所属邕宁、宾阳、永淳、横县、上林、马山、武鸣等7县划入邕宁专区。将思乐、镇南2县合并为宁明县;丽江县改称龙津县;撤销永淳县,并入宾阳、横县、邕宁3县。邕宁专区辖14县。 
 
  1953撤销邕宁专区,原邕宁专区所属各县和宜山专区所属都安县由桂西僮族自治区领导。 
 
  1955年12月15日由原都安县全部及河池、宜山、马山、忻城、平果、东兰等6县各一小部地区合并设立都安瑶族自治县。 
 
  1956年桂西僮族自治区改为桂西僮族自治州,自治州直辖邕宁、宾阳、横县、扶绥、崇左、宁明、龙津、大新、镇都、隆安、武鸣、上林、马山、上思等14县及都安瑶族自治县。原宁明县凭祥镇改设凭祥市,由自治州领导。 
 
  1957年复设邕宁专区,专署驻南宁市。原由桂西僮族自治州直辖的邕宁(驻蒲庙镇)、武鸣、上林(驻大丰镇)、宾阳(驻芦圩镇)、横县(驻槎江镇)、上思(驻思阳镇)、扶绥、崇左(驻太平镇)、宁明、龙津(驻龙州镇)、大新(驻桃城镇)、隆安、马山等14县和都安瑶族自治县以及凭祥市交由邕宁专署领导。 
 
  1958年邕宁专区改名南宁专区。辖1市、14县、1自治县。 
 
  1959年南宁市划归南宁专署领导。辖2市、14县、1自治县。 
 
  1960年撤销扶绥县,并入崇左县。南宁专区辖2市、13县、1自治县。 
 
  1961年龙津县改名为龙州县。横县驻地槎江镇改为横州镇。 
 
  1962年南宁市改由自治区直辖。恢复扶绥县(驻扶南镇)。南宁专区辖1市、14县、1自治县。 
 
  1965年将上思县划归钦州专区;都安瑶族自治县划归河池专区。南宁专区辖13县。 
 
  1970年南宁专区改称南宁地区,地区驻南宁市。辖凭祥市及邕宁(驻蒲庙镇)、武鸣、马山、上林(驻大丰镇)、宾阳(驻芦圩镇)、横县(驻横州镇)、扶绥(驻扶南公社)、崇左(驻太平镇)、宁明、龙州、大新(驻桃城镇)、天等、隆安等13县。 
 
  〔龙州专区、崇左专区〕 1949年设龙州专区,专署驻龙州镇。辖龙津(驻龙州)、龙茗、万承、养利、雷平、左县、上金、崇善(驻太平)、思乐、明江、宁明、凭祥、镇边、靖西等14县。 
 
  1950年原武鸣专区所属镇结县及百色专区所属天保、敬德2县划入龙州专区。辖17县。 
 
  1951年原属百色专区的向都县及宾阳专区的扶绥、隆安、上思3县划入龙州专区。同年龙州专区改名崇左专区,专署驻崇左县(原崇善县太平镇)。将龙津、上金2县合并为丽江县(驻原龙津县城);宁明、明江、凭祥3县合并为镇南县(驻原宁明县城);崇善、左县2县合并为崇左县(驻原崇善县太平镇);雷平、养利、万承3县合并为大新县(驻原养利县城);龙茗、向都、镇结3县合并为镇都县(驻原镇结县天等)。将靖西、镇边、天保、敬德4县划归百色专区。崇左专区辖9县。 
 
  1952年撤销崇左专区,将崇左、丽江、镇南、大新、镇都、扶绥、隆安、思乐、上思等9县划归邕宁专区。 
 
  〔武鸣专区〕 1949年设武鸣专区,辖武鸣(武缘)、平治(驻榜圩)、果德(思林并入)、镇结、那马(驻周鹿)、隆山、都安、隆安、迁江、上林10县。 1950年撤销武鸣专区,将武鸣、隆安、隆山、都安4县划归南宁专区;果德、平治、那马3县并入百色专区;镇结县并入龙州专区。 

6. 河池地区
  河池专区、河池地区 1965年设立河池专区,专署驻河池县。原属柳州专区的河池(驻金城江镇)、宜山(驻庆远镇)、罗城(驻东门镇)、南丹、天峨(驻六排镇)、环江6县,百色专区的凤山(驻凤城镇)、东兰2县及巴马瑶族自治县(驻定马镇)和南宁专区的都安瑶族自治县(驻安阳镇)划入河池专区。辖8县、2自治县。 
 
  1970年河池专区改称河池地区,地区驻河池县。辖河池(驻金城江镇)、环江、罗城(驻东门镇)、宜山(驻庆远镇)、东兰、凤山、天峨(驻六排镇)、南丹等8县及都安瑶族自治县(驻安阳镇)、巴马瑶族自治县(驻定马镇)2自治县。 

7. 柳州地区
  庆远专区、宜山专区、柳州专区、柳州地区 1949年设庆远专区,专署驻宜山县庆远镇。辖宜山(驻怀远镇)、天河、东兰、忻城、河池、南丹、天峨(驻六排乡)、思恩、宜北、罗城(驻东门乡)等10县。 
 
  1950年庆远专区改名宜山专区。将东兰县划归百色专区。辖9县。 
 
  1951年南宁专区所属都安县划入宜山专区。宜北、思恩2县合并为环江县(驻原思恩县洛阳)。宜山地区辖9县。
 
  1952年宜山专区属桂西僮族自治区领导。原柳州专区所属柳江(驻拉堡镇)、柳城(驻大埔镇)、来宾、融县、三江(驻古宜镇)、象县、武宣7县划入宜山专区。撤销天河县,并入罗城县;象县、武宣2县合并为石龙县(驻原象县石龙);融县改称融安县(驻长安镇)。1952年11月25日由融安、三江、罗城等县析置大苗山苗族自治区(驻融水镇);同年12月3日三江县改设三江县侗族自治区。宜山专区辖13县、2自治区。 
 
  1953年将都安县划归邕宁专区;河池县驻地迁金城江镇。宜山专区辖12县、2自治区。 
 
  1955年三江县侗族自治区改设三江侗族自治县(驻古宜镇);大苗山苗族自治区改设大苗山苗族自治县(驻融水镇)。宜山专区辖12县、2自治县。 
 
  1956年宜山专区改设宜山地区工作委员会,属桂西僮族自治州领导。环江县迁驻原思恩县城。 
 
  1958年1月复设宜山专区,由广西僮族自治区领导。后宜山专区改名柳州专区,专署由宜山县庆远镇迁驻柳州市。原由自治区直辖的柳州市划归柳州专署领导。原属桂林专区的鹿寨县和原属梧州专区的大瑶山瑶族自治县(驻金秀乡)划入柳州专区。辖1市、13县、3自治县。 
 
  1960年石龙县改名为象州县(驻象州镇)。宜山县驻地由怀远镇迁庆远镇。 
 
  1961年柳州市改由自治区直辖。柳州专区辖13县、3自治县。 
 
  1962年恢复武宣县。环江县驻地城关乡改为城关镇;罗城县驻地东门乡改为东门镇;大瑶山瑶族自治县驻地金秀乡改为金秀镇;天峨县驻地六排乡改为六排镇。辖14县、3自治县。 
 
  1965年将河池、宜山、罗城、南丹、天峨、环江6县划归河池专区。 
 
  1966年大苗山苗族自治县改名为融水苗族自治县;大瑶山瑶族自治县改名为金秀瑶族自治县。 
 
  1970年柳州专区改称柳州地区,地区驻柳州市。辖柳城(驻大埔镇)、融安(驻长安镇)、鹿寨、象州、武宣、柳江(驻拉堡镇)、来宾、忻城等8县及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驻古宜镇)、金秀瑶族自治县3自治县。
 
  〔柳州专区〕 1949年设柳州专区,专署驻柳州市。辖柳州市及柳江(驻拉堡镇)、柳城(驻凤山镇)、融县、三江(驻古宜)、中渡、榴江(驻寨沙)、雒容、象县、武宣、来宾等10县。 
 
  1950年柳州市改由省直辖;柳城县由凤山镇迁驻大埔镇。柳州专区辖10县。 
 
  1951年将雒容、榴江、中渡3县合并设鹿寨县(驻原榴江县鹿寨)。柳州专区辖8县。 
 
  1952年撤销柳州专区,将鹿寨县划归桂林专区;柳江、柳城、融县、三江、象县、武宣、来宾7县划归宜山专区。 

8. 桂林地区
  桂林专区、桂林地区 1949年设桂林专区,专署驻桂林市。辖临桂(驻桂林市)、灵川、资源、兴安、全县、灌阳、阳朔、永福、百寿、义宁、龙胜等11县。 
 
  1951年撤销义宁县,并入临桂、灵川、龙胜等县。同年8月19日龙胜县改设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桂林专区辖9县、1自治区。 
 
  1952年原柳州专区所属鹿寨县划入桂林专区。撤销资源、百寿2县,将资源县并入全县、兴安2县;百寿县并入永福县。桂林专区辖8县、1自治区。 
 
  1954年撤销灵川县,并入临桂县。恢复资源县(驻大埠头)。桂林专区辖8县、1自治区。 
 
  1955年龙胜各族联合自治区改设龙胜各族自治县。桂林专区辖8县、1自治县。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桂林市划归桂林专署领导。将鹿寨县划归柳州专区;原属梧州专区的恭城、平乐、荔浦(驻荔城镇)3县划归桂林专区。桂林专区辖1市、10县、1自治县。 
 
  1959年全县改名为全州县。 
 
  1961年桂林市改由自治区直辖。桂林专区辖10县、1自治县。 
 
  1962年恢复灵川县(驻甘棠公社)。桂林专区辖11县、1自治县。 
 
  1970年桂林专区改称桂林地区,地区驻桂林市。辖临桂(驻桂林市)、灵川(驻甘棠镇)、兴安、资源(驻大埠镇)、全州、灌阳、恭城、平乐、阳朔、荔浦(驻荔城镇)、永福等11县及龙胜各族自治县。 
 
  1975年临桂县由桂林市迁驻二塘。桂林地区辖11县、1自治县。 

9. 梧州地区
  平乐专区、梧州专区、梧州地区 1949年设平乐专区,专署驻贺县八步镇。辖平乐、贺县、怀集、信都、昭平、蒙山、修仁、荔浦、钟山、恭城、富川等11县。 
 
  1951年平乐专署迁平乐县(驻平乐镇)。撤销信都、修仁2县,将信都县并入贺县;修仁县并入荔浦、鹿寨2县。平乐专区辖9县。怀集县委托广东省领导。 
 
  1952年将怀集县划归广东省粤中行政区。原富川、钟山2县合并设富钟县(驻原钟山县城)。贺县迁驻八步。1952年5月28日由荔浦、蒙山、象县、平南、桂平、武宣等县设置大瑶山瑶族自治区(驻金秀)。平乐专区辖7县、1自治区。 
 
  1955年大瑶山瑶族自治区改设大瑶山瑶族自治县。 
 
  1958年撤销平乐专区,设置梧州专区,专署驻梧州市。原由省直辖的梧州市划归梧州专署领导。将大瑶山瑶族自治县划归柳州专区;恭城、平乐、荔浦3县划归桂林专区。原属容县专区的苍梧(驻龙圩镇)、岑溪、藤县3县划入梧州专区。辖1市、7县。 
 
  1960年梧州市改由自治区直辖。梧州专区辖7县。 1962年撤销富钟县,复设钟山(驻钟山镇)、富川(驻富阳镇)2县。梧州专区辖8县。 
 
  1970年梧州专区改称梧州地区,地区驻梧州市。辖苍梧(驻龙圩镇)、钟山、富川(驻富阳镇)、贺县(驻八步镇)、岑溪、藤县(驻藤城镇)、蒙山、昭平等8县。 
 
  〔梧州专区〕 1949年设梧州专区,专署驻梧州市。辖梧州市及苍梧(驻梧州市)、藤县、岑溪、容县、平南、桂平等6县。 
 
  1951年撤销梧州专区,梧州市改由省直辖。原梧州专区所属各县划归容县专区。 

10. 玉林地区
  郁林专区、容县专区、玉林专区、玉林地区 1949年设郁林专区,专署驻郁林县。辖郁林、贵县、兴业、北流、陆川、博白等6县。 
 
  1951年撤销郁林专区,设置容县专区,专署驻容县。原郁林专区所属贵县划归宾阳专区。将郁林专区所属郁林、兴业、北流、陆川、博白5县及原梧州专区所属苍梧(驻梧州市)、藤县、岑溪、容县、平南、桂平6县划入容县专区。辖11县。 
 
  1952年将博白县划归钦州专区。贵县由宾阳专区划入容县专区。撤销兴业县,并入郁林、贵县2县。苍梧县迁驻龙圩镇。容县专区辖10县。 
 
  1953年博白县由钦州专区划入容县专区。辖11县。 
 
  1956年郁林县改为玉林县。 
 
  1958年撤销容县专区,恢复玉林专区。专署由容县迁驻玉林县。将苍梧、岑溪、藤县3县划归梧州专区。辖8县。
 
  1970年玉林专区改称玉林地区,地区驻玉林县。辖玉林、桂平、平南、容县(驻容城镇)、北流(驻陵城镇)、陆川(驻陆城镇)、博白、贵县(驻贵城镇)等8县。 

11. 钦州地区
  钦廉专区、钦州专区、合浦专区、钦州专区、钦州地区 1950年由广东省南路专区分设钦廉专区,专署驻北海市。辖合浦、防城、钦县、灵山4县,属广东省领导。 
 
  1951年钦廉专区改称钦州专区,专署驻钦县城(钦州镇)。钦州专区和北海市委托广西省领导。 
 
  1952年钦州专区划归广西省。原容县专区的博白县划入钦州专区。由合浦县析置浦北县(驻小江)。钦州专区辖6县。 
 
  1953年钦州专署迁驻合浦县廉州镇,将博白县划归容县专区。钦州专区辖5县。 
 
  1955年钦州专区划归广东省,改称合浦专区。 
 
  1957年由防城县析置十万山僮族瑶族自治县(驻东兴镇);由钦县的北部设置钦北僮族自治县(驻大寺镇)。合浦专区辖5县、2自治县。 
 
  1958年北海市划归合浦专署领导。1958年5月1日十万山僮族瑶族自治县改名为东兴各族自治县。合浦专区辖1市、5县、2自治县。 
 
  1959年撤销合浦专区,将北海市及合浦、浦北、灵山、钦县(驻钦州镇)、防城5县及东兴各族自治县、钦北僮族自治县并入湛江专区。撤销北海市及浦北县,并入合浦县;撤销钦北僮族自治县,并入钦县;撤销防城县,并入东兴各族自治县。 
 
  1964年2月5日钦县改名为钦州僮族自治县。 
 
  1965年原属广东省湛江专区的合浦(驻廉州镇)、灵山、钦州僮族自治县、东兴各族自治县和北海市划归广西僮族自治区。复设钦州专区,专署驻钦州县(钦州镇)。将合浦、灵山2县及钦州僮族自治县、东兴各族自治县及原属南宁专区的上思县划归钦州专区管辖。撤销钦州僮族自治县,改设钦州县。恢复浦北县(驻小江镇)。钦州专区辖5县、1自治县。北海市由钦州专区代管。 
 
  1970年钦州专区改称钦州地区,地区驻钦州县。辖钦州、灵山(驻灵城镇)、浦北(驻小江镇)、合浦(驻廉州镇)、上思(驻思阳镇)5县及东兴各族自治县(驻东兴镇)。 
 
  1978年东兴各族自治县由东兴镇迁驻防城镇,改名为防城各族自治县。钦州地区辖1市、5县、1自治县。 

12. 百色地区
  百色专区、百色地区 1949年设百色专区,专署驻百色县。辖百色、凌云、乐业、凤山(驻凤城镇)、万冈(驻定马)、田东(驻平马)、向都、田阳(驻那坡)、西林、西隆(驻新州)、田西(驻潞城)、天保(驻东关)、敬德等13县。 
 
  1950年将敬德、天保2县划归龙州专区;原武鸣专区所属果德、平治、那马3县及宜山专区所属东兰县划入百色专区,辖15县。 
 
  1951年将向都县划归龙州专区,那马县划归宾阳专区。原龙州专区所属靖西、镇边、天保、敬德4县划入百色专区。将凌云、乐业2县合并为凌乐县(驻原凌云县城);西隆县和西林县西部合并为隆林县(驻新州);田西县和西林县东部合并为田林县(驻原田西县潞城);平治、果德2县合并为平果县(驻原果德县城);敬德、天保2县合并为德保县(驻原天保县城)。撤销万冈县,并入东兰、凤山、田阳、田东等县。百色专区辖12县。 
 
  1952年百色专区属桂西僮族自治区领导。 
 
  1953年镇边县改称睦边县(驻镇玉镇);田林县由潞城迁驻乐里镇。1953年1月1日隆林县改设隆林各族联合自治区。百色专区辖11县、1自治区。 
 
  1955年隆林各族联合自治区改设隆林各族自治县。百色专区辖11县、1自治县。 
 
  1956年百色专区改设百色地区工作委员会,由桂西僮族自治州领导。1956年1月23日由东兰、凤山、田东3县各一部分地区合并设置巴马瑶族自治县,驻巴马街(万冈县城旧址)。辖11县、2自治县。 
 
  1957年撤销百色地区工作委员会,改设百色专区,由广西省直接领导。 
 
  1962年撤销凌乐县,恢复凌云、乐业2县。百色专区辖12县、2自治县。 
 
  1963年恢复西林县(驻八达镇)。辖13县、2自治县。 
 
  1965年睦边县改称那坡县。将凤山、东兰2县及巴马瑶族自治县划归河池专区。百色专区辖11县、1自治县。 
 
  1970年百色专区改称百色地区,地区驻百色县。辖百色、凌云、乐业、田阳(驻田州镇)、田东(驻平马镇)、平果(驻码头镇)、德保、靖西(驻新靖镇)、那坡、西林(驻八达镇)、田林(驻乐里镇)等11县及隆林各族自治县(驻新州镇)。


版权说明:本资料由本站成员gong录入及校对。您可以用于个人研究,但未经本站允许不得随意转载、传播以及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果您对此有任何疑问,请与本站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