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上有个文件删不掉:重构中国金融图景(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12 21:02:00

重构中国金融图景(1)

2012年1月10日 17点25分  来源:瞭望  作者:王健君
相关标签: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金融危机 系统性风险 金融改革

  2012年,第一个事关国家大政方针的会议——第四次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原本定于2008年召开却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而推迟的本次会议,就此次危机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调查研究、分析研判、重估局势、谋划对策两年多后召开,预示着中国金融战略将进入新的完善进程。

  此次持续至今的金融危机,使得欧美金融发达国家陷入难以自拔的困难境地。尽管中国由于自身经济相对健康以及金融开放比较审慎,再次与危机擦肩而过,但也承受了不小的间接损害。随着未来中国经济和中国金融将不断融入全球化进程,与世界经济的关联日益密切。因此,对未来中国金融体系的建设而言,如何防范来自外部或内生危机的到来,已经成为未来金融战略的核心目标和金融工作的重点任务。

  正如专家所言,当前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从历史长河来看,并没有太多的特别之处,依然可能是一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为未来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复苏和繁荣周期扫清障碍。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机遇就在眼前。未来十年,只要我们能如期实现经济增长的战略目标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通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顺利走上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那么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就不再是憧憬和梦想。

  而我们现在将要构建的新型金融体系,将面临两大战略任务:其一,防止在中国战略机遇期发生来自外部或内生的金融危机,中断和平崛起大业;其二,要为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最终实现作出实质性贡献。

  在此伟大进程中,人们期待中国金融业的建设者们切记:“百业兴,则金融兴;百业稳,则金融稳。”

  “在过去30多年里,中国经济实现了年均近10%的高增长,没有遭遇内生的经济和金融危机,顺利渡过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那么,未来30年,也即中国和平崛起的完成期,能否继续实现无金融危机的增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教授抛出的这个命题,令采访中的《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深受触动。

  没等采访者反应过来,这位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副会长就给出了令人震动的答案,“理论上,只要实行市场经济,金融危机的爆发就难以避免。而且,一旦中国出现内生的金融危机,一定会中断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的进程,没有人能救得了我们。”

  陈雨露因此郑重地告诉本刊记者,“如何想尽一切办法,避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和金融危机在崛起期的发生,就变成了一个非常核心的战略命题。中国的金融体系,通常要把这一点作为非常核心,甚至是第一目标。”

  回望过去,2008年以美国次贷危机揭幕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经持续了三年有余,正在“发酵”为欧美发达国家的全面主权债务危机,其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大有向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可能;翘首未来,中国发展关键机遇期的“十二五”规划,正在进入“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

  站在2012年年首,如何回答陈雨露提出的这个命题,变得前所未有地紧迫。

  20年前,邓小平同志视察上海浦东新区,作出了“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的论断。同一年,和陈雨露一起攻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的国际金融论坛副秘书长王元龙,对这句话也研究领悟了整整20年。他向本刊记者介绍说,正是在小平同志这个论断指导下,中国金融业长足发展,体系不断完善,市场规模明显扩大,产值总量大幅增加,“金融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和重要推动力。”

更多相关精彩图片请进入『国家摄影』浏览

(责任编辑:we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