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医院有几位副院长:[转载]松透身心:六个境界有进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2 18:04:15
松透身心的功夫,在中国传统武学中几乎是所有门派的共识。少林功夫的松功是少林童子功、易筋经等;武当派宗风传承的松功有小炼形、玉环桩等;峨嵋派影响很大的松功是峨嵋派、脏腑小炼形等;形意拳特别强调明劲、暗劲、化劲的训练,这三种劲实际也是让松透周身的,比如,形意拳名家李存义就曾说过:“暗劲之体用是将周身四肢松开”;八卦掌亦有“周身环节需放松”等口诀传于后世。太极拳界对松透身心亦有深刻认识,杨澄甫先生说:“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吴图南在20世纪40年代,还曾专门写过了一篇“松功论”的文章。当代太极拳明家王壮弘老师,则以“不”的否定语句来说明松的重要性:“不松何以空,不松何以柔,不松何以满,不松何以圆,不松何以活,不松何以灵。”由此可知,练太极拳能获得祛病强身、延年益寿、优化生命、开发智慧等功效,其奥妙就在一个“松”上。既然古圣先贤不约而同的把思维的指向集中的松功上——由此可见,松透身心的理念是太极拳练习者必须知晓的知识,亦是值得终生追求的境界。松的内容有两个。其一,松身,就是松透周身上下内外,打开、畅通人体的所有关窍要道,使气血运布周身“不稍滞”,老前辈称之为通透周身、通透度好;其二,松心,就是调整内心,使之不慌乱、不紧张、不拘谨、不自我设限,始终保持心气平和、愉悦自然、内在里充实的状态。总之,松是太极拳修炼体系中最基础、最根本、最高深的内容之一。可以说,太极拳锤炼身心的硬指标就是松透身心,从而为打破有界、有无界、无界的界限奠定基础。练太极拳如果能树立了这样的指标,则练拳的主动性就有了,也解决了练拳的方向,这样,就会少走弯路,就必然能让人的生命获得进而 “气血流通,百病不生”之“圣医治未病”的太极境界。太极拳松透身心的功夫,共有六个依次递进的六个台阶、六个步骤、六个境界:松开、松散、松沉、松净、松柔、松化。这六个境界,均有相应的理论描述及具体练法,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事理合一,理法不二的鲜明特征。 松开:对拉拔长 意在形先松开就是把身体的所有关节松开。杨澄甫说:“松,要全身筋骨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这说明,松透身心的第一层功夫就是松开全身的各个主要关节,其目的,就是把身躯、四肢,这些人身体的五根棍子变成“柔若无骨”的状态,在这方面,《太极拳谱?三节》中论述的很清楚:“以一身言之,头为上节,胸为中节,腿为下节;以头面而言之,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以中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腿言之,胯为根节,膝为中节,足为稍节;以臂言之,膊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稍节……”练太极拳者,一定要把这些大的关节处松开。为什么要松开,因为“气的发动,要从稍节起,中节随,根节催之而已。” 基于这样的认识,有人把太极拳松开身体的内容称之为“九松”,其实,具体来说,不仅仅是“九松”,应该至少要把手指、手腕、肘、肩、颈、头部、脊柱、肋、腰、胯、膝、踝、脚趾等部位都松开。从武学学派来看,虽然都讲松,但各派还是有一些侧重点的。作为练太极拳者,松腰最为重要。杨澄甫在《太极十要》一文中,把“松腰”列为其中的重要一条(第三条)。有一个比武的故事可以看出各派松的侧重点的不同。有一次,在北京东单公园,一位练杨式太极拳的老前辈和一位练通背拳的前辈比武交流。练通背拳松得最好的地方是肩背部。他们一过招,太极拳老前辈本已用手挡住了对方的手,但通臂拳老前辈的肩部突然长了一些(据说通背拳高手的肩部能拉长一尺),结果就打到了脸上;不过,太极拳讲究松腰,太极拳老前辈一瞬间,腰一松,一股力从地上传过去,就把通背拳老前辈给发出去一丈远,坐在地上了。他们俩算是打了个平手。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松开身体非常重要。为帮助练太极拳者松开身体,笔者在教拳实践中,根据太极拳对拉拔长、圆伸一体的原理,结合师传内容,编了一套比较全面的松身法。这套松身法可作为抻筋拔骨的养生方法,亦可作为热身操,在练太极拳架前练一练、热热身。这套松身法,由松手指、肘、肩部开始,先让上肢实现“大关节蛇形,小关蠕动”,然后再松其他各大关节。松散:内外均匀体舒适瑜伽、催眠术、气功、心理疏导、西方的成功学等都主张放松。大都是从头往下放松,如催眠术等;印度传过来的瑜伽休息术,则一般是从脚向上放松。太极拳则要求松散。松散就是从上到下,有里至外同时放松,这样能不偏不倚,符合太极拳理。太极拳就是调和阴阳,使之归于中和,中和就是内外均匀舒适,没有一丝一毫的拘谨、紧张。如何做到松散,不管是行拳走架还是专项的基本功训练,都要通过自我暗示的办法、想象的办法、周身上下内外没有任何压力的办法来实现。内功太极拳中有一个重要的练法叫“三道气圈”,它的目的就是用来练松散的。想象也可以通过“一石子激起千层浪”来理解,这样的状态就是有向下落的意思又有向外散的状态,这种状态就叫松散。如何理解,可以体验坐电梯突然下落又有些往外膨胀、飘忽的感觉。著名作家形容松散像烟灰一样下落,当烟灰一抖的时候,烟灰即往下落,又往外散,这个状态就叫松散。人如果能实现松散,则很多健康的问题就能得到解决。有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你不松散,所以周身就会不知不觉形成了疾病滋生的环境,比方,形体的拘谨引起气脉的堵塞;精神的拘谨,就会引起心理压抑。所以说松散不仅对练好太极拳有帮助,更关键的就是让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太极内功心法的在初期训练的核心要旨就是抵达松散境界。 松沉:不浮不燥有气势何为松沉,有一个比喻可说明之。比如胳膊往这外一伸,别人抬着很费劲,就像一捆衣物被水渗泡之后,抬起有了很重的感觉一样,这就是松沉,又松又沉。我记得几年前92岁的铁恩方先生(程式八卦掌第五代传人)到我家去,有位女同志用两只胳膊去抬铁老伸出来的一直胳膊,但就是抬不动;后来还把他的胳膊当成杠铃向下压,也压不动,这就是松沉。但是松沉和沉重又不一样,沉重是死的,像桌子,形是死的,而沉是灵动的。对于松沉和沉重的区别,拳论中也进行了阐述 “双沉不为病,自尔滕虚,与重不易也。” 松沉还一般体现在太极拳架演练过程中“心气下沉”,不浮不造,很沉稳。在传统杨式太极拳中,特别讲究“掤”劲,打“掤”劲的时候,仿佛一种浩然正气般的气势、威仪、能量往下落的同时又往上充溢、膨胀,这种太极拳的神态、气质就是松沉。太极拳谱有言:“掤劲意何解,如水浮舟行,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它千斤力,漂浮也不难。” 练太极拳一定要体现出这个“松沉”的内容来。松沉除了反复“默识揣摩”期间的道理外,在太极拳的教学中,懂得松沉的老师至少有四种办法来帮助学练者来感觉松沉的真实存在:其一,胳膊像一滩掺了水的湿泥,把其放置在万长深渊(想象)的办法来帮助初学者体验到松沉;其二,两个胳膊伸到头顶上方,手心相对,指尖轻轻相接,然后,好像不要两臂一般,任两臂自由的落下来;其三,通过两手环抱,手心朝下,围绕四正四隅一个圈不停地走转,走的时间越久,越容易让两个胳膊往下沉落,但是,还不能让胳膊下去,还有悬着胳膊;其四,练太极拳的各种动作,不要主动的按照招式去做动作,而是上来下去自动的沉落升降。松净:放松身心得自然太极拳的松净,至少有两个境界。第一个境界:安静的静;第二境界,干净的净。这是逐渐强化深度的过程,但最终要实现的境界是松净。静和净很重要,中国传统文化都重视。比如儒家文化讲:敬、静,先恭敬而后内心宁静;宁静以致远都是这个境界。《道德经》所言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道家文化亦有“人能常清净,天地悉皆归”。佛家《楞言经》上说到:“净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却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实际上,这些不同的话语都表明,真正能静下心了,头里纯净,人的智慧能就获得开发,就能成就事业。静要达到干干净净,一丝不挂,就是在盘拳走架的过程中,头脑宁静祥和,像是一汪清水,清澈透底,了无痕迹。能实现吗?只有通过天长日久的练太极拳,练着练着,就会逐渐缓解工作上的压力,生活中烦恼也不能干扰自身的情绪了,如此这般,人的性格就会逐渐开朗起来,逐渐的也就抵达不被外物干扰内心的松净(马克思所称“不被物所异化”)境界了。实际上,松净境界是通过太极拳来调整不良情绪,负面心理状态的一种途径。 松柔:复归婴儿得自然松柔的锤炼就是让太极拳习练者实现“复归于婴儿”的状态。它不是讲让你倒回到婴儿时代,这是不可能的。而是说,练太极拳者(最少练太极拳的时候)通过太极拳长年的熏习,身体没有拙力,皮肤富有弹性。太极拳里有形容这种境界的太极拳高手的话:练太极拳好的人叫“美人手”?因为通过运动的方式,促进了血液循环,气血通人体的末梢神经,这样,就滋润了手,使得手部不在干涩,所以手就变得像少女般的手,很细腻,很柔软,有光泽。松柔如何来理解呢?向婴儿学习。第一,身体柔软如婴儿,《道德经》讲“专气致柔,能婴儿乎!”;第二,内心里像儿童一样没有分辨心,内无思虑,精神专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第三,不患得患失,洒扫应对,举重若轻,甚至练拳的时候,忘记了招式招法,“及吾无身,吾有何患”。从儿童和老人的对比可看出松柔的重要性。儿童身体松柔,猛然间摔了一跤,则一般没有什么事情;老人一旦不小心摔了一跤,则大都会骨折、摔伤,甚至因之而告别我们。太极拳练出松柔的境界,就是让人更健康。如何实现松柔?《拳谱?太极下乘武事解》中说:“太极之武事,外操柔软,内含坚刚,实有心之柔软也。”练拳的时候如何来落实?其一,从理论上明白松柔的重要性;其二,练太极拳时,想象自己就是婴儿,每一个动作都不要有机械之力;其三,精神放松的同时,专注于体现太极拳之理,如“专注一方”地拳等。松化:混化太极无痕迹松化就是大而化之又了无痕迹,这是太极拳练到最后是要实现的境界: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都是一个,而不是两个。太极拳论所言:“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步、腿步、左顾、右盼、中定”的太极拳十三总势(太极拳界称之为八门五步)变成了一个整体。此时,“意气须转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沉而不滞,静如山岳,周流不息,动若江河。”总之,太极拳《秘授歌》所提及“全体透空,无形无相”就是这样的境界。叶大密先生说:“将自己身上九节,节节放松,从有形有像,松成无形无像。” 松开、松散、松沉、松净、松柔、松化,这六个境界,初学太极拳者虽不容易理解,亦做不到,但作为练太极拳过程中不同境界体现,有所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