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毒面具的使用步骤:焦建:沭阳另类腾笼换鸟(《财经》 2010-8-3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7 16:01:31

沭阳另类腾笼换鸟

本文见《财经》杂志 2010年第18期 出版日期2010年08月30日  共有 1 条点评

 

字号: 一方面,全县100多个引资单位展开“亿元项目引进竞赛”,大量的外地客商被引入沭阳经济开发区;另一方面,此前招来的几十家外商先后撤离,很多工厂成为动物栖身的“空城”或长满蒿草的半拉子工程
《财经》记者 焦建

  8月25日,又有20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在一片鞭炮声中动工。这已是今年以来,江苏沭阳县第三批亿元工程集中上马。

  全民招商

  沭阳县确定今年为“亿元大项目推进年”,主推“1512工程”,即确保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0个、新竣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竣工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亿元,以确保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亿元以上竣工项目等指标均居宿迁市第一名。

  据当地人士介绍,在这样的引资目标下,沭阳将多年来“全民招商”“官员招商”发挥到极致,并创造出诸如“代理负责制”“引资指标与官员升迁挂钩”等系列引资新模式。招商引资也从几年前的 “老板不在大小、投资不在多少、能来沭阳就好”变成了“抓大引强”,掀起一波引资新高潮。用当地官员的话说,就是要牢固树立“招商引资只有高潮没有低潮;要抓住招商引资生命线;招商引资是第一要务、第一政绩”的观念。

  据了解,在2009年江苏县市GDP排名中,沭阳县在所有县市中名列倒数第四,县政府希望通过新一轮招商引资拉动当地经济。为了增强引资力度,沭阳县2009年出台了《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代理负责”制度实施细则》。所谓“代理负责人”,即如果招商引资指标没有完成,就不再是所在单位的“一把手”,只是“代理”负责,如果一年半载仍不达标,则被降职。办法实施以来,全县已有14名“一把手”被实施代理。

  因此,沭阳出现了任务层层压,个个有指标的“全民招商”盛况。全县62个招商引资单位,专门从各单位抽调“能人”组成30多个专业招商局南下北上,招揽客商。

  今年沭阳县又提出,“紧盯大老板、引进大项目,以大项目促进县域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在年初县委十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沭阳县委书记蒋建明向全县干群发出总动员令,实现“大项目催生大投入、拉动大需求、刺激高增长”。在沭阳2009年的经济增长中,投资的贡献达到了76%,消费占23%,出口为1%。

  同时,沭阳今年又出台“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惩办法”,明确所有乡镇(场、街道)和县直单位,以5000万元为目标任务进行量化评分,对于年终引进亿元工业项目且任务完成率较高的乡镇和县直属单位给予奖励,无亿元开工、竣工项目的,实行“一票否决”。

  沭阳县一位谙知情况的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施压的同时,沭阳对招商引资的奖励力度也是空前的。对考核认定计划投资15亿元(或6000万美元)以上、当年投资5亿元(或3000万美元)以上的特大型项目,给予引进人100万元的奖励。今年2月,就奖给沭城镇、韩山镇等12个招商引资工作先进集体各8万元。

  “招商撵资”

  在上海松江区搞了半辈子木业加工、积累上亿资产的苏州人朱金龙是上一轮招商引资高潮中来到沭阳的。

  沭阳县委前书记仇和在任时,曾推动过“家家户户种植杨树”活动。丰富的杨树资源,工业用地每亩1.16万元的低价格以及各种优惠打动了朱金龙。

  然而,朱金龙的妻子买菜时碰到一位沭阳菜贩子,说沭阳投资环境不好。妻子便极力反对朱投资沭阳,闹到了上法院离婚的地步。最后,妻子选择了“婚内分家”的做法,分走了属于她的一半财产。至今,两人一直分居上海和沭阳。

  尽管如此,朱金龙认为,“到小地方投大资本”会更受重视。朱金龙回忆,当初到沭阳考察,他和其他投资商们一样,享受到了警车开道、迎来送往的贵宾待遇。他生产高档木地板及家具的易达木业也被称为“经济开发区的一大亮点,沭阳县工业企业中的亮点之一”。

  2005年建厂房的时候,朱没想把规模搞得太大,可迫于领导盛情,也为响应沭阳 “引大资金、建大项目”的号召,动工 “江苏易达木业”厂房时,他将手头近7000万元流动资金全部投入到厂房建设中。原本计划分两期建成的工程,一期全部上马。

  同时,县领导还为朱金龙推荐了建设单位。朱金龙介绍说,他事先选定了四家钢结构承包单位进行竞标。竞标即将开始时,开发区某领导带来了连云港星宝公司总经理陈伟,要求他把钢结构在同等的条件下优先发包给星宝公司。

  “(他们)带着命令式的语气,我为了更好地发展,就选择了这家公司”,朱金龙后来对此决定感到后悔莫及,“在工程建设阶段,星宝公司一再拖延工期,现在厂房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县里八家相关部门验收都没有通过。”

  如今的朱金龙一脸无奈,“每个阳关板起壳,彩钢板渗水,整个钢结构所有的抗风柱与钢结构大梁无法连接,随时可能发生意外。”

  建成后占地近200亩的厂房规模空前,朱金龙多次作为典型受到县领导的表扬,还在换届改选时当选了沭阳县政协常委。

  然而,在厂房建成不久,朱金龙就陷入困境。县政府承诺担保的5000万元启动贷款一直无法落实。由于资金缺乏,以及开发区领导介绍的施工单位建筑质量不达标,厂房在开发区的宁波路上闲置了近五年。

  如今,县政府几度拍卖他的厂房,不过每次都流拍。朱金龙现在每天的工作就是把玩收藏、打官司,并期待尽早离开沭阳。

  《财经》记者在沭阳调查时发现,朱金龙的事情并非个案。一方面,全县100多个引资单位展开“亿元项目引进竞赛”,大量的外地客商被引入沭阳经济开发区。另一方面,工业开发区则出现另一番景象:几十家外商先后撤离,很多工厂成为动物栖身的“空城”或长满蒿草的半拉子工程。当地居民毛尚斌说,“在举行过仪式之后,就再也没有动静了。”不少企业只剩看守厂区的人员,许多厂区内长满蒿草和狗尾巴草,喂养着各类家禽。附近的农民将土地再次开垦,种植了大豆、玉米等农作物。8月的玉米已经抽穗,收获可期。

  土地经

  一位曾来投资现已撤离的老板告诉《财经》记者,一方面地方承诺不兑现,工业区配套设施跟不上;另一方面,随着沭阳 “南扩东移”,土地价格攀升,地方政府觉得以前给“不达亿元的项目”土地价格过于优惠,开始采取“腾地换主”,以各种理由迫使这些客商撤离,并进行新一轮拍卖和招商。

  一些招来后因种种原因并未投产的项目,县里统称为“违规项目”。按县政府的说法,清理这些不规范的引资项目,是当地追求亿元项目、产业升级需要进行的重要工作。

  与其他投资者们相比,朱金龙最终能够按照协议地价拿到土地使用证,还算是幸运的。但江苏浩宇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颖群则因未拿到土地证,成为被“撵走”的对象。

  当地人士介绍说,当年各个单位都将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但客商资源毕竟有限,如何在竞争中胜出?通常是几个单位争一个客商,“我报了个地价1.6万元/亩,他可能最后干脆零地价。只要你来,什么都可以谈。”

  陈颖群也看中了开发区内工业用地零地价等优惠政策。陈颖群介绍,当时沭城镇、贤官镇都来找她投资,按双方达成的投资意向,她投资5000万元,招商引资单位承诺条件包括:200亩工业用地零地价;104亩商业用地总价款为800万元;工业用地厂房盖起来,工业和商业即可享受优惠政策,厂房由招商引资单位负责出租。

  “我的工业区当初处于迎宾大道北侧,尚为大片荒地。城市东移后,处于城市新区中心位置,地价也从2006年每亩8万元飙升到2009年年初挂牌价每亩70万元。”陈颖群说。2009年,沭阳实行新一轮城市规划调整,进行“城市东扩”,部分县机关也搬迁到开发区,这里的土地价格也随之飙升。

  按当地引资单位的要求,在并未签订正式协议的情况下,陈颖群就开始了工业厂房的建设。“他们让我‘先上车、后买票’。这样对于招商引资单位来说,更能出政绩。毕竟地荒在那儿,影响形象。我们是先干后办手续的。”陈颖群说。

  这种做法让她陷入被动。“签订投资协议时,县里事先拟定协议条款,投资额由原来的5000万元变成2.5亿元。后来在同国土局签订土地出让合同时,商业用地价格由800万元变为2500万元,工作人员说,2500万元的土地出让合同不过是走形式的协议,如果不签这个合同就拿不到土地证。”陈颖群说。

  随着土地升值,县政府以土地区位规划调整及投资不到位、未缴清土地款等理由要将她的工厂清理出了开发区。

  在陈颖群看来,她所遭遇的是当地招商引资的惯用做法:招商单位许以优厚条件,要求投资人“先上车,后买票”,投资后再签投资协议。投资者真正投资建设之后,再采用提高投资额和地价的方式。层层加码之下,不愿意增资的企业就会被以“产业升级”“规划调整”“违约”“投资不到位”等种种名义赶走。

  一些已经撤离和即将撤离的企业界人士也纷纷表示,开发区现在招商就是以大为标准,大才有大政绩,于是层层加码,要求企业扩大投资,如不扩大,就要将企业赶走。

  2010年6月10日,沭阳经济开发区召开违约项目清理会,进一步强调:开发区内的违约项目清理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矛盾较多,相关职能部门要通力配合。国土、审计、国税、地税、工商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配合确保开发区违约项目清理工作的展开。

  产业升级真相

  产业升级一向是各地开发区“腾笼换鸟”时所青睐的借口。

  在沭阳经济开发区网站7月21日推出的一篇名为《县经济开发区加快“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的文章,明确提出了新的标准:一是在投入上要大,产出上要高;凡进入开发区的项目,投资额度在亿元以上,否则不单独供新的地块;在项目质量上,要有一定的科技含量,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不引进小纺织、小服装、小玻璃、小五金等落后项目。沭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综合办公室副主任吴旭告诉《财经》记者,“加快产业升级,一直是近几年来开发区的工作重点。”

  但据调查,高污染、低技术的产业依然是当地经济的主要支柱。记者走访了《沭阳经济开发区规模企业名单》中132家企业的近三分之二,这些工厂大多属于纺织、化工、木业加工等高污染、低档次的行业。

  当地企业规模排第一位的是浙江天能电池(江苏)有限公司。在它的厂区附近的杨店大沟,记者看到,未经处理的工业污水直接排放到了沟内。据沭阳县2010年版地图显示,开发区内这种排污沟共有五条,直接流入沭阳县城北部的沂南河。

  沭阳以前是一个保持着原生态的县城。绿树成荫,没有化工污染,以“花木之乡”闻名。

  然而近几年,随着一些其他城市淘汰的重污染化工企业来到沭阳,沂南河如今已经变成飘满白色泡沫的黑河。当地一位人士指着一家金属加工厂无奈地说:“白天不生产,晚上生产。每天天黑后,就能看到黄烟滚滚。”

  资料

  “腾笼换鸟”争议

  “腾笼换鸟”发轫于广东省。2008年,全球爆发金融危机,广东省委省政府随之提出了“腾笼换鸟”政策,鼓励各地忍住阵痛,引导高端产业入户,替换传统低端产业, 从而实现产业转移和升级战略。随后,以出口产业为主导,对国际金融环境最为敏感的各地开发区纷纷加以效仿,一时间“腾笼换鸟”成为热潮。

  不过,各地对产业升级的路径解读各异,所采取的“腾笼换鸟”术亦五花八门,其中不乏争议。

  广东、福建等地则并不舍弃传统产业,而是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模式,实现企业就地升级。通过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升级,推动产业链的完善和整合,提升竞争力。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经表示,广东并没有强制实施“腾笼换鸟”双转移政策,只是用低成本等因素“利诱”企业搬迁,是尊重企业意愿的。

  江苏省无锡、江阴、宝应县等各级经济开发区,少数企业由于自身实力不足使得协议投资资金不到位以及其他原因,一直使土地闲置,形成了“圈地现象”,造成了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为了克服这一现象,不少经济开发区对不符合或者没有达到当初投资签约目标的企业实行“腾笼换鸟”术,将闲置的土地资源由开发区出资回购,二次转让给更具实力的投资企业,以此盘活土地资源。

  浙江义乌、宁波等地开发区,鼓励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告别对土地的依赖。在宁波市政府不久前出台的政策中鼓励中心城区的老厂房自行升级为商业用地。国土局允许企业自身对低效、闲置厂房进行改造,将土地作商业、服务业及设计、研发、产品展示等生产性服务业功能使用。

  辽宁大连则通过“腾笼换鸟”统一管理污染企业。大连软件园转型发展低碳经济,从原来的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过渡。目前已有20余家污染企业被统一划定范围管理,原有开发区的一些较高耗能的企业被迁走。

  不过,一些地方也存在将中小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看作“腾笼换鸟”对象的“过激”做法。一些地方在“腾笼换鸟”的过程中,患有转型急躁症,采取简单粗暴、政府单方面撕毁契约的方式将一些企业赶走,这被业界称为“另类腾笼换鸟”。

  业内人士认为,各地主动推进产业升级的方向是对的,但是否一定要通过“腾笼换鸟”来实现值得商榷。通过对“鸟”的素质提升来实现产业升级也是一种思路,不一定非要“驱旧鸟迎新鸟”。而即使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实现产业升级,也要尽量以市场化手段来推进,严格遵守契约精神,切不可一刀切,搞运动式“腾笼换鸟”。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templates/inc/chargecontent2.jsp?id=110508158&time=2010-08-29&cl=106&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