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工程验槽记录范本:台湾文学作家简介及其作品(未完成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2 17:10:10
白先勇 (1937,7,11~),当代作家。广西桂林人。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在读小学和中学时深受中国古典小说和“五四”新文学作品的浸染。童年在重庆生活,后随父母迁居南京、香港、台湾、台北建国中学毕业后入台南成功大学,一年后进台湾大学外文系。195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金大奶奶》。1960年与同学陈若曦、欧阳子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1961年大学毕业。1963年赴美国,到衣阿华大学作家工作室研究创作,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旅居美国,任教于加州大学。出版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白先勇吸收了西洋现代文学的写作技巧,融合到中国传统的表现方式之中,描写新旧交替时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于历史兴衰和人世沧桑感。
 
小说:玉卿嫂、游园惊梦、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後一夜、孤恋花、花桥荣记、秋思、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梁父吟、思旧赋、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岁除、一把青、闷雷、我们看菊花去、黑虹、月梦、青春、小阳春、安乐乡的一日、藏在裤袋里的手、火岛之行、寂寞的十七岁、那晚的月光、上摩天楼去、香港——一九六○、谪仙怨、谪仙记、夜曲、骨灰。
短篇集:台北人       
散文:蓦然回首、上海童年、树犹如此——纪念亡友王国祥君、我的昆曲之旅  
 

柏杨

  柏杨,原名郭衣洞,笔名柏杨。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大学毕业后,曾任东北《青年日报》社社长、沈阳辽东学院教师。去台后,曾在反共救国团任职,后在成功中学、省立成功大学、国立艺专等地从事教育工作。
  1966年他在平原出版社任社长。他的妻子倪明华(诗人)主编《中华日报》家庭版,他负责该版《大力水手漫画》专栏。1968年1月13日,因刊出一张漫画,内容是父子两人购买一个小岛,岛上只有他们父子两人,建立一个王国,并由父子两人竞选总统。这幅漫画触怒了台湾当局,定以“侮辱元首”、“通匪”等罪名,于3月4日逮捕了他。这就是震惊当时台湾的“大力水手事件”。柏杨身居囹圄长达9年零26天,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他的意志并不消沉,在狱中坚持完成了《中国人史纲》、《中国历代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中国历史年表》三部书稿。1978 年出狱后,台湾当局勒令他约法三章:不准他提往事,不许旧调重弹,不许暴露台湾社会的黑暗,才准他为《中国时报》写专栏。出狱后和女诗人张香华结婚。1979年,韩国邀请柏杨和张香华出席诗人大会,但台湾当局以政治犯不能出境为理由拒绝。
  柏杨主要写小说、杂文,后者成就更高,曾被列为台湾十大畅销作家之一,他的杂文集主要有《玉雕集》、《倚梦闲话》(10集)、《西窗随笔》(10集)、《牵肠挂肚集》、《云游记》等。
柏杨也写了不少小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反共”小说,主要有《辩的天花》、《天疆》、《异域》等;第二类是爱情小说,如《旷野》、《秘密》、《莎罗冷》等;第三类是反映现实的小说,如《怒航》、《挣扎》等,这类小说文笔犀利,深刻揭露台湾社会“人吃人”的本质。
 
杂文:暗夜慧灯(杂文集)、红尘静思(杂文集)、婚恋物语(杂文集)、序、丑陋的中国人(演讲稿)、骂、买西瓜学、难得糊涂学、敲门砖学、人才、酱缸国医生和病人(代序)、中国人与酱缸、赏饭学、说不准学、专门学问、所谓“借古讽今”、牛仔裤和长头发、浊世人间(杂文集)
历史小说:皇后之死
 

C

蔡澜

新加坡华侨,电影监制、美食家、专栏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商人。少年时代受父亲的影响,阅读了不少现代作家的作品。早年在新加坡《南洋商报》写影评。十六、七岁时离开新加坡到外国,后到日本留日学习电影制作。
  蔡澜先后在东京、纽约、巴黎、汉城、台北、巴塞罗拿和曼谷等地居住过,通晓多国语言。曾向冯康候先生学习书法、篆刻。
  1963年蔡澜到香港后,长期任职邵氏、嘉禾等东南亚最大制片厂的电影监制。监制之电影有:快餐车、龙兄虎弟、福星高照、城市猎人、霹雳火、一个好人、重案组等成龙主演的巨片。
  蔡澜写作多年,已出版之书籍超过60本,广东旅游出版社首批出版的《蔡澜游记散文精品集》有《蔡澜的缘》、《附庸风雅》、《忙里偷闲》、《蔡澜游日本》、《一点相思》、《狂又何妨》、《海隅散记》、《二乐也》、《放浪形骸》、《乐得未能食素》、《给成年人的信》、《给年轻人的信》12种。
  1992年蔡澜开始进军商界。创办监制之产品有暴暴茶、暴暴饭焦等暴暴系列产品,蔡澜酱料有咸鱼酱料、菜甫瑶柱酱、榄角瑶柱酱、劲辣酱等等。其它引荐入口的产品有澳洲有汽红酒、路士露健康食品等等。
1997年~1999年蔡澜主持之电视节目有《蔡澜人生真好玩》及《蔡澜叹世界》。
 
随笔:乐得未能吃素、影子美女、祝福、蔡澜给亦舒的信、“蔡澜嚼倪匡”(随笔三则)
 

曹丽娟

   台湾女作家,作品数量不多,据说在1998年出版第一本小说集《童心之舞》时,她开始创作后的15年中只写了五篇小说,其中《童心之舞》获得1991年联合报短篇小说的首奖。
 
小说:关於她的白发及其他、童女之舞、哦伊系哟小笼包、断裂 
 

H

黄碧云

1961年生于香港,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主修新闻与传播。后于巴黎第一大学修读法文及法国文化课程,曾任记者、编句,并为香港各报章杂志自由撰稿,出版有散文集《扬眉女子》。
   出版她作品《盛世恋》的编辑曾有过一段评论:“这小说的落寞、无奈、绝望,是纯香港式的,甚至是世纪末香港的。读这小说,便觉人生只是无数的姿势而已:爱是姿势,恨也是,聚散也是,升华与沉沦都是。到了所有一切都离异了,便只剩得一种空洞的姿势。黄碧云写人生写得如此悲凉,活生生的日子之上,都象有死亡的黑翼在盘旋。……而小说本身是好小说,才气横溢的,笔底有魔力,叫人感染一些陌生的凄迷情怀,知道有人如此这般的活着,而我们,尽可以各自喜欢的方式去活。”
 
小说:红灯记、七月流火、她是女子,我也是女子、怀乡——一个跳舞女子的尤滋里斯、桃花红、无爱纪、呕吐、失城、七宗罪.好欲、七宗罪.骄傲(Pride)、捕蝶者、一个流落巴黎的中国女子、爱在纽约、盛世恋、无爱记、十二女色      
散文:清平吾歌        
 

L

李敖

 中国文化界的一位奇人,现居台湾,生平以嬉笑怒骂为己任,而且确有深厚的学问护身。自称文章天下第一,狂妄至极,但越读他的文章越觉得狂得有理,而且狂得可爱。
 
作品:李敖回忆录、李敖快意恩仇录、且从青史看青楼、北京法源寺、传统下的独白、中国性研究、为中国思想趋向求答案、孙中山研究、莎士比亚是特务、要把金针度与人
 

李昂

(1952—)台湾当代著名小说家。原名施叔端,台湾彰化鹿港镇人,台湾著名现代派作家施叔青之妹。台湾中国文化学院哲学系毕业,美国奥立冈大学戏剧硕士,后任教。17岁发表处女作《花季》,涉及性意识性心理的禁区,从此其作品多以两性关系为题材,深入探讨妇女命运、人性的解放及其与社会文化道德的关系等问题。著有小说集《混声合唱》、《鹿港故事》、《人世间》、《她们的眼泪》、《爱情试验》,中篇小说《杀夫》(1983年,成名作,自此李作成为畅销书的一部分)、《暗夜》,长篇小说《迷园》,专栏集《外遇》、《女性的意见》等。李昂的求学时期恰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台湾西化时期,因此其作品中有强烈的西方现代意识,被视为台湾“新世代”代表作家,在评论界,是一位颇受争议。
 
中长篇小说:迷园(长篇)、杀夫(中篇)    
短篇小说:生活试验:爱情、有曲线的娃娃、人间世、莫春  
 

李碧华

   原名李白,是香港文坛大名鼎鼎的才女。她才高意广,行踪神秘,从不在大庭广众前抛头露面,坚持不公开照片、身世、年龄,容貌不详。曾任教师兼任多份职业。1976年秋至今,任记者及电影、电视编剧,并撰写专栏。著有《白开水》、《爆竹烟花》、《青红皂白》、《胭脂扣》、《霸王别姬》、《纠缠》、《秦俑》、《诱僧》、《青蛇》等,多部作品改编成电影。擅长写情,揭示人物复杂丰富的心灵世界,表达了作者对情的执著追求,并融入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哲学的意蕴,所以她书中的人物独具一格,故事别出心裁、瑰奇诡异、雅俗共赏,为她赢得了“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誉。
 
短 篇
《香蕉的尸斑》《八十七神仙壁》《荔枝债》
《梁山伯自白书》《凤诱》《走火入摩四月天》
《大眼睛中的花袜子》《孔雀的屁股》《后妃借死改案例》
《纠缠》 《眼睛》 《明天正式做女人》
《不要让他收到信》 《算帐》 《水袖》
《自恋》 《地狱护照》 《懒鱼馋灯》
《流星雨解毒片》 《双妹唛》
 
长 篇
《青蛇》《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生死桥》
《秦俑》 《诱僧》
 
短篇集
《逆插桃花》《吃眼睛的女人》《绿腰(一)》
《绿腰(二)》 《橘子不要哭》
 
其 他
《长短句》 《鹤顶红》《给母亲的短柬》
《缘份惊心》《随笔一窥(六篇)》《给你上一盘聪明丸》
《恨也需要动用感情》《香蕉的尸斑》《走火入摩四月天》
《大眼睛中的花袜子》《孔雀的屁股》《后妃借死改案例》
 

梁凤仪

(1949——),一个商人与作家合一的香港女子。受过西方高等教育,获得过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从1979年开始在商界奋斗,创办过香港首间菲佣介绍所,从事过证券金融广告等行业,是香港商界知名的女强人。由于对文艺的爱好,她于1986年开始以业余身份为香港报章撰写专栏,1989年起开始写作言情小说,并创办“勤+缘”出版社,以商业的方式将自己的作品大规模推广至大陆、台湾、加拿大、东南亚等地,以至在九十年代中期产生了所谓“梁凤仪现象”。
   梁凤仪的作品多以都市商界为背景,演绎职业女性的爱情、婚姻、家庭故事,虽以传奇为主,但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因此亦被人称为“财经小说”,其作品由于创作快速,难免有模式化倾向,文字虽然简洁,也略嫌精糙。
 
长篇:风云变、豪门惊梦、弄雪、激情三百日、九重恩怨、洒金笺、金融大风暴、情霸天下、裸情恨 
传记:李兆基博士传记      
 

林海音

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版,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不久与报社同事夏承楹结婚。1948年8月同丈夫带着三个孩子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并兼任《文星》杂志编辑和世界新闻学校教员,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以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小说:城南旧事、驴打滚儿、冬青树、琼君、茶花女轶事、金鲤鱼的百裥裙、蟹壳黄、血的故事、殉、烛、烛芯
散文:秋游狮头山、吹箫的人、悼钟理和先生、念远方的沉樱、虎坊桥、文华阁剪发记、旧时三女子、冬阳童年骆驼队、骑毛驴儿逛白云观、我的童玩、北平漫笔、绢笠町忆往 
 

林清玄

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一九七三年开始散文创作。一九七九年起连续七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重印超过二十次。 
 

林燕妮

十七岁进入美国著名学府柏克莱加省大学攻读遗传学,得理学士衔。后来获香港大学中国文学硕士衔,又在香港大学攻读中国古典文学博士课程。科学的训练和文学的修养、东西文化的揉合以及广泛的旅游,使得林燕妮有个视野广阔的世界观,作品充满时代气息,成为新一辈作家中的佼佼者。
 金庸曾说:“林燕妮是现代最好的散文女作家。”而倪匡则更正说:“不是女作家,而是最好的散文作家!”
 林燕妮的第一本书《懒洋洋的下午》灵秀飘逸,令她声誉鹊起。之后出版的《小屋集》、《紫上行》、《林燕妮谈爱情》等散文集,亦是一纸风行,令她稳坐畅销作家地位。林燕妮写的小说《痴》、《盟》、《缘》、《浪》、《雪似故人人似雪》、《为我而生》、《铁蝴蝶》、《空江烟浪》、《朝颜》、《花蕙》、《野雾》、《诗囚》等都令读者爱不释手。
   林燕妮从事广告行业多年,曾任跨国广告公司行政总裁,这在香港历史上成为独一无二的翘楚。现在则致力写作小说,在多种报刊上发表。
   林燕妮以其著作上的辉煌成就,继金庸之后于1989年底荣获第二届“香港艺术家联盟最佳作家奖”。林燕妮随手拾来的奖,包括她初踏入社会时在无线电视台得到的“最佳司仪及天气女郎奖”等。林燕妮有令人为之目眩的多面性格、多面才干,她对自己的工作天马行空却又极其严谨,她最认真做的事,还是写更多好书。
   
  林燕妮名片
  美国柏克莱加省大学遗传学理学上 B.SC.
  香港大学中国古典文学硕士 M.Phil
  香港艺术家联盟 香港艺术家联盟最佳作家奖(1989)
  创办人及副主席 香港小姐选举评判 (两届)
  香港芭蕾舞团筹款委员 亚洲小姐选举评判 (三届)
   美国大部会(Cosmopolitan月刊) 亚洲小姐名媛顾问团 (两届)
  中文版顾问 首届香港先生选举评判 (1998)
  美国Bazaar月刊中文版顾问 全港新秀歌唱评判 (两届)
  《明报》专栏作家 全美华埠小姐选举评判 (两届)
  《明报周刊》专栏作家 世界旅游大使选举评判 (1997)
  《新报》专栏作家 最佳衣着女性奖 (1988)
   十大魅力男奖 (1988)
 
小说:缘、青春之葬      
散文:雪似故人人似雪、红尘结怨、男痴女迷、死在昨日 
随笔:一见杨过误终身、黄蓉、林燕妮随笔选
 

刘以鬯

原名刘同绎,字昌年,1918年12月7日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镇海。大学毕业后先后在上海香港从事编辑工作,迫于生计开始写作小说,著有小说集《天堂与地狱》(1951年)、《寺内》(1977)、《1997》(1984)、《春雨》(1985),长篇小说《酒徒》(1962)、《陶瓷》(1979),论文集《端木蕻良论》(1977)、《看树看林》(1982)、《短绠集》(1985)等。
 
小说:蛇、七里岙的风雨、露薏莎、天堂与地狱、赛马、副刊编辑的白日梦、链、动乱、春雨、一个月薪水、吵架、除夕、第二天的事、龙须糖与热蔗、时间、蜘蛛精、一九九七、打错了、为什么会在街边哭  
散文:记陆晶清、记叶灵凤、记赵清阁、不可信的史料、约勒以写长篇、从陈西滢谈起、叶紫与“无名文学会”、关于<雪垠创作集>、孙伏园论鲁迅小说、忆徐讦、<香港文学>发刊词、 <香港短篇小说选>序、<香港文学散文选>前言、旅行、他的梦和他的梦 
 

龙应台

五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台湾散文作家之一,她曾几次来到大陆,并以一篇谈论上海男人的杂文而在读者群中产生争议,也由此名气大增。其作品针对现实社会有感而发,颇具个性。
 
杂文集:啊,上海男人、野火集、女子与小人、看世纪末向你走来、这个动荡的世界
杂文随笔:龙应台自选集序、龙应台的演讲——百年思索  
 琼瑶:
琼瑶,原名陈 吉吉 ,1938年出生于四川,后随家人来到台湾。琼瑶是言情小说界名家,在华人读者中享有盛名。
虽然已经过了看琼瑶的年龄,并且开始难以忍受老年琼瑶的媚俗,但我却无法否认在少年时自己曾经迷恋过她的童话爱情世界,并且曾经为《窗外》而流泪。因此,我不愿全盘否定琼瑶,正如我不愿全盘否定过去的自己。
三毛:
原名陈平,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现已辞世。其作品介于自传性散文与小说之间,描写一个女子在世界各地的所见所闻,及在异域的生活,将传奇的浪漫与别样的面对世界的态度结合一处,吸引许多读者的关切。三毛的世界也许带有某种虚幻的成分,但她带给读者的却是真实的阅读乐趣,而穷究作品内容是否真实,也实在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
席慕容
席慕蓉,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一位来察哈尔盟明安旗的蒙古姑娘,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张晓风
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