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指导:课程改革通识知识测试复习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5 17:38:24

课程改革通识知识测试复习题

一、 填空

1基础教育课程改要以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2国家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教学评估)(考试命题)的根本依据。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

5新课程各学科要体现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法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 选择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始终贯彻的方针是(A)

A先立后破,先实验再推广。B先破后立,先实验再推广。

C先立后破,边实验边推广。D先破后立,边实验边推广。

2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是指B

A中央、地方、学校B国家、 地方 、学校

C省、市、区 D市、区、学校

3新课程要求中小学增设的课程有C

A英语和信息技术B英语和社会实践活动

C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D 英语和劳动技术

4开展研究性学习主要培养学生(C)的能力。

A收集处理信息能力B相互交流能力

C独立思考能力D 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新课程评价改革的原则是(C)

A全面 公正 客观B统一 严格 甄别

C多元 主体 开放D自由 民主 激励

6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D)

A考试中心B教案中心C知识中心D 教师中心

7中小学生成绩评定应采用(B)方法。

A分数排名B等级评价C评价手册D 成长档案

8唤醒教师职业尊严与成就感的评价策略(C)

A教学反思B评优选先

C上公开课D 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

9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A)

A校本教研B独立钻研C专家讲座D外出学习

10在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中,要全面实施(D)制度。

A聘用制度B考核制度C选拔制度D教师资格制度

三、 判断

1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发展人。(对)

2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是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对)

3多元智能理论是杜威提出的。(错)

4课程就是教科书。(错)

5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场所,更是探究知识的场所。(对)

6教师发展学校。(对)

7教育必须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对)

8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错)

9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错)

10素质教育就是不考试。(错)

四、 简答题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学科本位、科目过多缺乏整合的现状;

(3)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2新课程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发生哪些变化?

学生主动学习的促进者;学生问题学习的帮助者;

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者;学生探究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自主学习的组织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3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有哪些?

以书本知识为本位:重理论轻实践、重结论轻过程。

以教师为本位;

以教案为本位;

4简述教学提问的六级水平。

1记忆水平2理解水平3应用水平4分析水平5综合运用水平6评价水平

5什么是课程?

(1)课程是知识(2)课程是经验(3)课程是活动

课程作为学科 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课程作为学习者的经验或体验。

五论述题

(一)“课堂教学是以课堂为场所,以课程内容为中介,以教学方法、手段为纽带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新课程课堂评价应该由过去要评价教师的“教”向重点评价学生的“学”转变,从哪些方面看学生的学呢?

1看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 兴趣

2看学生的活动广度(感官 参与 举手 小组活动)

3看学生的活动时间(学生自己 自主)

4看学生参与的方式(独立 集体讨论 小组学习 动手操作)

5看学生的参与品质(倾听 质疑 独到见解 动手能力)

6看学生活动认知水平(发现 探究)

7看学生的参与效果(95%教学目标 主动性 发展性)

(二)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论证“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1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极其理论

2树立积极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

3学生的问题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怎样聪明的问题。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不同智力潜能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不同类型的人才。

(三新课程理念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如何将传统教学过程的五环节进行改进?
  “五环节”的教学常规是与传授系统知识的教学目的相对应的。其中,对各学科作业量的要求及课后辅导的规定导致教师将大量时间投入到课后,致使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大量的课后作业及教师大量的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形成了师生沉重负担的恶性循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标准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数量与质量。因此,教师的劳动前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新的教学常规要引导教师劳动前移,将时间投入到课前准备中去。上课是核心环节,同时抓好备课和课后反思两个环节,变教学五环节三环节
   1、备课。

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

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

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课程标准),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差异),手中有(方法)。

2、上课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

首先须把握总的教学目标:以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兼顾情意发展。

关键在于教师要能激发学生思考,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3、课后反思

教师: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

学生:学生是否获得了是什么的知识(语言信息)、怎么办的知识(智慧技能)、怎么学的知识(认知策略)

4作业批改与课后辅导、学业成绩评定的改革(网络资源 动手实践)

(四)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试述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品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

(五)课程内涵的发展趋势

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

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

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

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与隐性课程并重

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

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5

教育学心理学复习题

一、填空

1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总是受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制约的。

2苏联凯洛夫的(《教育学》)对我国当代教育影响极为深远。

3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梁启超)主张教育要培养具有公德、国家思想、自治进步的“新民”。

4“因材施教”的创始人是(孔子)。

5(遗传素质)是人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6学生的学习必须以(间接经验为主

72001年江泽民再次强调:“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同(社会实践)相结合。”

二、 选择

1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规律是(A)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先多后少D先少后多

2《爱弥儿》这部小说体教育专著的作者是(B)

A杜威B卢梭C巴浦洛夫 D康德

3“做中学”是(C )提出的。

A夸美纽斯B爱因斯坦

C杜威D 居里夫人

4(C)已经成为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A素质教育B生命教育

C终身教育D 学历教育

5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C)

A备课质量B作业批改质量

C课堂教学质量D班级管理质量

6(D)是一切管理工作的起始环节。

A总结B开会C下方案D 计划

8(B)是教学控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A检查B考试C评比D 教学竞赛

8精心(C)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A听课B说课C备课D 评课

9教育的本质是(A)

A发展人B规范人C训练人D教化人

10教师的职责是(D)

A传承文化B传道授业解惑C为人师表D教书育人

三、判断

1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发展人。(对)

2德、智、体、美、劳“五育并重”是我们的育人目标(对)

3“教育即生长”是卢梭提出的。(错)

4“跳一跳摘桃子”的理论依据是“最近发展区理论”(对)

5教学常规就是教学的底线(对)

6学无止境,教学相长。(对)

7把学生按智力水平分班教学是因材施教(错)

8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

9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比让学生装满知识重要(对)

10学生学业成绩如何主要取决于智力因素。(错)

四、简答题

旧:1教师的职业道德

(1)忠诚热爱教育事业

(2)尊重热爱学生

(3)教师之间团结协作

(4)为人师表

(5)依法执教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一爱国守法,二敬业奉献,三热爱学生,四教书育人,五为人师表,六终身学习。

2教学常规内容

备课 上课 作业批改 课后辅导 学业成绩考核与评定

3教师劳动的特点

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劳动手段的创造性;劳动整体的示范性;劳动过程的长期性。

4教育方针

旧: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新:

最新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五论述题
  (一)教学常规,顾名思义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规范。常规工作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底线,所谓底线就是要做好这样工作的最低标准。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有不少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误区:第一,规矩越多越好第二,要求越高越好;第三,每一项常规要求都配合量化评分和经济制裁。教师成了管教的对象,领导变成了监工。依法治校变成了以罚治校。教学管理异化成了检查监管写出你的观点和建议

 参考答案

1传统的教学管理较多地表现为控制性的管理,主要体现在对教师采取管制、指示、命令等有强制性行为倾向的措施,并要求达到高度的统一。这些措施不仅使教师束缚过多,压力过大,疲于应付,更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校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2传统教学常规对教师日常教学行为有着深刻影响;是整个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我们不可能短时间内就达到新课程的理想状态。

建议:

(一)教学常规既要严格又要适度,更要便于操作、评估

简单明确、高度简约的教学常规。

不是要把人管死,而是要把人管活。

(二)教学常规要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体现自主、创设合作、引导探究、注重过程”

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协调者、评价者、研制者和开发者

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

(三)变教学过程“五环节”为“三环节”
  “五环节”的教学常规是与传授系统知识的教学目的相对应的。其中,对各学科作业量的要求及课后辅导的规定导致教师将大量时间投入到课后,致使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大量的课后作业及教师大量的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形成了师生沉重负担的恶性循环。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标准在于学生的思维活动数量与质量。因此,教师的劳动前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新的教学常规要引导教师劳动前移,将时间投入到课前准备中去。上课是核心环节,同时抓好备课和课后反思两个环节,变教学“五环节”为“三环节”。
   如何对待常规工作?

(一) 提高一个认识,即提高对常规工作为谁做的认识。

教师首先是为自己做的,其次是为学生做的。

(二)把握一个中心,即课堂教学。

(1)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做到一课一得

(2)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常规

(三)抓住一个关键,即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二)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怎样备课更有效?

1总的要求是课前有思考、有思路,能说课

2把握“个人领悟、集体研究、把握课标、重组资源”的原则

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最终能够形成具有教师个人风格的教案。

3“备课要做到五有五备:即脑中有(课程标准),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心中有(差异),手中有(方法)。

4、课后反思(课后备课)

教师:教了什么、怎么教的、教得怎样?

学生:学生是否获得了是什么的知识(语言信息)、怎么办的知识(智慧技能)、怎么学的知识(认知策略)

语言智能、音乐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作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智能权威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