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李宏伟:弗莱克斯纳的一流大学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2 18:48:31

弗莱克斯纳的一流大学观

  [内容提要]弗莱克斯纳的大学观内容十分丰富,《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是其大学观的代表作。作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前校长,他还是一流大学建设的成功实践者。深入研究弗莱克斯纳的大学观,对于我们了解一流大学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以及更好地进行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   [关键词]弗莱克斯纳;一流大学;大学观    一流大学在我们心目中有着神圣的地位。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仰视着它们,如同仰视神明和真理。正因如此,我们对它们既缺乏批判的意识,更缺乏批判的勇气。在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一流大学这一问题上,弗莱克斯纳不仅算得上是一个智者,而且也是一位勇者。70多年以前,他通过《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这部著作,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这部著作中,弗莱克斯纳虽然名义上以美英德三国的所有大学为研究对象,但他主要是以一流大学,包括美国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等为例,来阐述自己的大学观。今天看来,书中所谈的很多问题仍然是困扰一流大学发展的主要问题,他所提出的见解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任何一位大学教育研究者和对大学教育有所思考的人依然还会从中汲取到丰富的营养。 一、该有的理念与不该有的迷失 大学没有理念,如同一个人只有躯壳而没有灵魂。一流大学是否总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发展着?对于不少人来说,毋庸质疑,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弗莱克斯纳却不这么认为。他毫不客气地指出美国那些有名的大学正在自甘堕落。那么,在他看来,什么是一流大学应该具有和坚持的正确理念呢? 首先,大学应该是学问的中心,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是学者的乐园。对大学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大楼,而是大师。他领导的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聚集了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一大批各学科的世界级大师,但该研究所很长时期内没有自己的大楼,后来研究所创办人建造了一栋福尔德大楼。弗莱克斯纳认为这就足够了,并且引用吉尔曼(Gilman)校长的话说:“砖和砂浆不是最需要的”。但对于大师他却是孜孜以求,不惜任何代价。他为研究所的大师们提供最为充足的研究经费,却不提任何要求,真正把研究所办成了学者的乐园。 其次,大学的职能。现在人们公认大学应有三种职能,即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弗莱克斯纳在这个框架下讨论了大学的功能,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指出现代大学最重要的职能是“在尽可能有利的条件下深入研究各种现象:物质世界的现象、社会世界的现象、美学世界的现象,并且坚持不懈地努力去发现相关事物的关系。”并且说:“追求科学和学术的工作属于大学”。“现代大学在最高层次上全心全意并毫无保留地致力于增进知识、研究问题(不管它们源自何方)和训练学生。”“大学,就我所使用该术语的意义而言,是指有意识地致力于追求知识、解决问题、审慎评价成果和培养真正高层次人才的机构。”从这些表述中,可以看出,弗莱克斯纳认为大学的职能主要有二:教学和研究,而且研究职能尤其重要。就研究来说,弗莱克斯纳认为基础研究比应用研究更加重要。他曾经发表过一篇在科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文章《无用知识的有用性》,集中阐述了他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一贯主张。在他看来,基础理论研究短期内虽然看似“无用”,但以后可能就会以一种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得有用了。没有基础理论研究就不可能有实用发明,应用研究和科学发明无论能给我们带来多大的便利和快乐,其贡献也是微不足道的,而基础理论研究应该是大学这样的机构应该承担的任务。他没有明确反对大学的社会服务功能,但主张应该通过学术性的研究提供社会服务。弗莱克斯纳关于大学与社会的关系的观点是这一主张的理论基础。他认为,大学应该与时俱进,应该反映时代的特点与需求,关注社会的现实需要,但是,大学在对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时,不能承担行动的责任。他说:“我一向主张大学与现实世界保持接触,同时继续不需承担责任。”也就是说,大学应该从学术的角度去研究社会问题,而不应该直接参与到问题的处理行动之中。他称赞化学家巴斯德对待实践的方式:“不管他的课题是研究家禽、酿酒还是化学,他的方法都是学术性的。他没有给养蚕人、葡萄酒酿造者、啤酒酿造者或养鸡农户当顾问,也没有,开设养蚕、酿酒或养鸡方面的课程。……他的确提供了服务,但他像一名科学家那样提供服务,并且他的服务适可而止。”可见,他是不赞成大学,尤其是一流大学做教学和研究以外的工作的,并尖刻地说:“大学不是垃圾场。忠于职守的大学就不适于做其他工作……”。 第三,大学应该进行真正的专业教育。什么专业可以称得上是真正的专业?什么并非真正的专业却在大学里实施?对此,弗莱克斯纳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衡量专业性的基本指标。他认为,就性质来说,“专业是学术性的……专业的本性来自理智……这几个专业的实质是运用自由灵活的智力去理解问题……。”就目的来说,“专业首先具有客观的、理智的和利他的目的。因此专业是一种等级、一种地位,虽然它并非完全没有自私的目的,但至少在理想上它献身于实现比较普遍、比较崇高的目标,而不是满足个人的野心。它有一种荣誉原则,有时就像希波克拉底誓言那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按照他的标准,医学、法学都是专业,教育也可以作为一种专业。然而,家政、新闻、商业、图书馆学、旅游管理等都是职业性的,它们不能算做专业,因而也不应是大学的工作,但专业教育并不等同于狭隘的专业训练。弗莱克斯纳重视通识教育,还是人文学科的支持者,认为“要实现某种文化平衡,包括哲学在内的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必然会逐渐增加而不是减少。”“由于科学促使生活更加复杂——某些方面是理性的,某些方面则是非理性的——哲学家和批评家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现代大学促进人文主义还有其他理由,因为人文主义不仅涉及价值观,它还像科学一样具有后果。” 然而,面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弗莱克斯纳认为,美国的一些著名大学也开始迷失,英国的状况虽然不那么严重,但也有所表现,德国大学则以一贯的理性保持了清醒。 迷失之一:大笔开支用在建筑物、体育项目以及许多无关开支上,而教授的生活和科研却得不到应有的资助。大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大楼,难以吸引真正的大师。 迷失之二:大学的功能缺乏准确定位。表现在大学教学目的不明确,作为大学最重要的职能——研究得不到应有的严肃对待以及开展大量的不该做的“服务”工作等方面。在教学方面,弗莱克斯纳指出:“学院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智能?想要勤奋?想要性格?抑或想要领导素质?它们盲目无助地从一端摆向另一端。……学生在学院中逗留四年,在这四年里他们得到的教育与中学大致相同……。”教师和研究生进行的不严肃的研究充斥大学。他指出:“哈佛研究生院……大多数人研究的是简单的实际问题。……当前文献所涉及的主题与物理学家、化学家或政治学家讨论的主题相比,显得缺乏意义,以致看起来其设计好像要故意吓跑理智一样。”反对将“小学门卫服务”、“学院女性指导”等他认为毫无价值的问题作为文科硕士甚至哲学博士的学位论文题目。另外,针对美国大学包括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等进行的公共服务——推广课程,弗莱克斯纳讽刺说,“作为一个教育机构而享受免税待遇的哥伦比亚大学正在经商,它有教育可供‘出售’。” 迷失之三: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混为一谈。弗莱克斯纳认为:“大学既不必要也不应该承担各种各样职业性的培训……如果这些分支科目真的需要开办培训学院,它们也应该设在其他地方而不是大学校园。”根据他对专业教育的解释,他指出闻名世界的哈佛研究生商业管理学院在组织上与普通职业性商学院相似,“就学习商业或新闻而言,哥伦比亚只能浪费学生的时间和金钱。” 二、大学组织、制度中的应该与不应该 关于大学组织制度方面的独到见解是弗莱克斯纳大学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观点主要有:大学应该适度组织,不应该过度组织;不应该实行学分制;应该重视大学图书馆的作用与组织方式等等。 首先,大学应该适度组织,不应该过度组织。弗莱克斯纳一方面对美国大学的过度组织进行了批评,认为它们不仅限制学生游学,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破坏大学的统一性,浪费大学宝贵的资源:“一所真正的大学是一个有机体……但很明显,我们用来作例证的那些大学——即我们所拥有的最好的大学——却不是有机体,它们仅仅是行政的集合体……这种集合体即使有大学的名称,也根本没有通过某种合适的形式体现出来的科学政策或教育政策。与它们谈理想是件荒谬的事。……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也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芝加哥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也好,都不是真正的大学,因为它们都不具有目的的统一性或机构的同质性。”“对组织的狂热已经侵入到美国大学生活的各个方面……在这样一种庞大机器的冲撞挤压之下,理念怎能产生,又怎能获得威望!”弗莱克斯纳认为他领导的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体现了理想的大学组织程度。他引以为豪地说:“从组织机构看,这个研究所是最简单、最不正规的。”他这样描述该研究所:(在这里)没有例行公事需要遵循,教授、访问学者之间没有任何界限,学生、教授及研究所学员非常自由地结合,不存在委员会,不召开系的会议,行政管理工作在程度上和重要性上已减至最低。单看这些观点,会让人误认为弗莱克斯纳是一个反对组织的人,事实上,他只是反对过度组织,而对于适度的组织,他认为还是必要的。例如,在谈英国大学时,他说:“假设每一个学部都有一个研究生组织取代一位威诺格拉道夫,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这个世界还有什么得不到的呢?” 为了不至于过分组织,保持大学的适当规模也很重要,因为规模庞大必然需要更加复杂的组织体系。在弗莱克斯纳的设想中,一所现代的美国大学的规模应该很小,像吉尔曼时期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但它的动力却很大,远远超出与其规模的比例。在实践中,他坚持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所必须保持小规模。 其次,关于学分制。在弗莱克斯纳看来,大学应该提供连续的、自由的教育,而学分制与这一精神是相悖的。为了给大学提供合格的毕业生,中学也不应该实行学分制。他这样描述学分制:“用算术方法简单累计‘学分’的做法,无意中起了极大地减少学生智力努力的作用。”“通过考试的学生就结束了该门学科的学习——常常是与该门学科永别。他们几乎再也不可能听到它,也享有彻底忘却它的自由。”“毫无疑问,学生参加考试的科目越多,他形成独立思想与自我拯救的机会——这一点恰恰正是大学工作的本质——就越受限制。但必须记住,无论是德国的学生还是英国的学生,都不可能以简单累积学分或学时的方式获得学位或通过考试,而只有当他认为已做好准备时,才可以参加考试。”由于“可恶的学分制危害学生作出长期的、无私的理智努力”,因此“任何院校都可以废除它而不必事先通告”。 再次,关于大学图书馆。在《现代大学论》这部著作中,大学图书馆则是少数受到弗莱克斯纳赞赏的部门之一。他引用卡莱尔的话说:“真正的大学是图书的集合”。藏书是否丰富决不是衡量图书馆是否发达的惟一和最重要的标准,在先进的管理技术支持下,大学图书馆与教师、学生学习和研究生活的紧密结合才是大学图书馆应该追求的目标。图书馆不应该只是大学的独立于院系之外的一个藏书机构。在最充分的意义上,图书馆就是大学本身。弗莱克斯纳充满激情地描述到:“新的图书馆将是所有与书本有关的学科的大学——包括哲学、历史、语言和文学。它将是一个为阅读、学习和教学提供非常便利的条件的图书馆。……图书馆中开设与各大学科关系密切的工作室,既为教授和学生个人分别提供安适的工作或学习环境,也为高年级或研究生的小组讨论提供场所……大学理想的发展随大学图书馆问题的解决而定。”弗莱克斯纳对美国大学图书馆赞赏有加,他说:“钢筋和石头中间也……体现出崇高的教育理想……美国大学取得的这一成就优于任何其他地方的大学。没研究过美国人在解决大学图书馆问题方面作出的持续不断的贡献,任何大学都不应该着手建造图书馆。” 三、弗莱克斯纳的大学观对我们的启示 弗莱克斯纳是一个自由教育的提倡者。无论是他对大学职能、专业教育等问题的分析,还是对学分制、大学推广教育、大学图书馆以及组织问题的看法,都建立在自由教育观这一基础之上,因此有其局限性。但毫无疑问,他的很多观点对于我们思考我国的大学改革,尤其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问题,提供了一个别样的视角。 1.关于大学的本体论认识。对于大学乃大师之谓非大楼之谓这种观点,国人已经很熟悉。一流大学尤其需要大师。没有大师级专家学者,就不能实现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大师不仅来自于引进,而且来自于培育,而要吸引和培育大师级专家学者,恐怕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经费,宽松自由的环境也许更加重要。 2.大学组织制度。适度合理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可以成为大学发展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在我国大学中,过度组织与不当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行政权力大于学术权力的现象处处可见。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就必须改善这种状况。另外,我国近几年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规模效益实行了院校合并,大大提高了大学规模,但也使大学的组织管理问题更加复杂。一流大学是否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规模还是如弗莱克斯纳所说应该保持小规模?这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不可回避的问题。 3.大学研究的严肃性问题。众所周知,自1999年以来,主要迫于本科生就业压力问题,我国实行了研究生教育扩招政策,致使当前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位追逐者而非学术爱好者充斥研究生院的问题。最近在网上引起了很大争论的以“菜市场在城市中的定位”为题的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也许只是关于此类问题争论的开始,而远不是结束。弗莱克斯纳早在70多年前就尖锐地批评过美国一些著名大学里出现的这些现象。什么是一流大学应该从事的严肃研究?什么样的研究题目应该被封杀而不是任其泛滥?面对研究生教育的大规模扩张,我们也许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并且做好接受来自有识之士的批评的准备。 4.大学尤其是著名大学的逐利问题。在上文中我们引用了弗莱克斯纳对哥伦比亚大学推广教育的批评,他斥之为商业行为而否认它是一种教育行为。此时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目前在我国大学十分盛行的各种课程班、学位班的问题。可以说,在提供各种非正式的学位课程、包括研究生学位课程方面,著名大学更有优势,事实上它们从来也不甘示弱。这些逐利活动在多大程度上为著名大学带来了经济上的好处?又在多大程度上损害了它们的学术声望和教育质量?这些问题值得大学人去深入思考。 5.关于学分制和课程设置问题。我国高校也在逐步推开学分制。诚然,学分制为我们所有人(教师、学生、大学管理者)带来了便利。我们在研究学分制时,大多注意的也是其正面的作用。了解了弗莱克斯纳在这一问题的观点之后,我们认识到,学分制不是万能的,便利、效率都不等同于质量。当然,像他主张的那样完全废弃学分制也有些极端。只有将科学的课程设置结构与学分制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学分制的优点,克服其缺点。 6.关于人文学科教育和通识教育的问题。由于科学在现代社会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人文学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大学的冷落。不论是从知识经济、终身学习时代人才培养的角度,还是从大学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这种状况都应该尽快改变。虽然并不一定每所一流大学都要开设人文学科,但对于综合性大学来说,要想建设成为一流大学,就不能忽视人文学科的发展。 7.关于大学图书馆的问题。大学图书馆难道仅是大学的一个藏书机构?如何给大学图书馆定位?如前所述,弗莱克斯纳认为,大学图书馆应该是大学教学、研究生活的重要场所,它应该体现大学的理想和精神。相比之下,我国很多大学的图书馆,都难以达到这种境界和发挥这种功能。办馆理念、场所空间、管理技术等制约着大学图书馆全面功能的发挥。对照弗莱克斯纳关于大学图书馆的观点,我们也许惟一可以告慰自己的是,弥补差距尽管是困难重重的,但如果认识不到差距,则更加可悲。 『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作者:王绽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