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消防管件:妙法莲华经浅释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28 10:42:02

如来寿量品第十六

这时,释迦牟尼佛告诉诸位菩萨和法会上所有其它听众说:“各位善男子,你们应当相信和理解如来佛的真理之语。”

 

接着佛又告诉大众说:“你们应当相信和理解如来佛的真理之语。”

 

此后,佛又第三次告诉大众说:“你们应当相信和理解如来佛的真理之语。”

 

这时,菩萨大众以弥勒为首,恭敬合掌,对佛言道:“世尊,请您开讲吧,我们一定相信、接受佛所说的一切。”这样说了三次,佛仍是默默不语,弥勒菩萨又说“请您开讲吧,我们一定相信、接受您所说的一切。”


这时,释迦牟尼佛见诸菩萨三次请法而不止,就对他们说:“你们都仔细听着,如来佛有秘密的神通之力。一切世间的天神、人类和阿修罗都认为,现在的这位释迦牟尼佛,从释迦族的王宫中出走,在离伽耶城不远的地方,坐于菩提树下的道场中,证得了至高无上的圣智而成佛。

 

但是,善男子们,实际上我自成佛以来,已过了无量无边百千万亿兆劫的时间。举个例子来说,譬如有五百千万亿兆阿僧·数那么多的大千世界,假使有人将这么多的世界全部磨碎为微尘,然后又拿着这些微尘一直向东走,经过五百千万亿兆阿僧·数那么多的国家,便扔下一粒微尘,这样一直向东走。直到把这些微尘扔完。诸位善男子,在你们看来,这下所涉及的世界究竟有多少?能用思惟、算数得知其数目吗?”


弥勒等众生同时对佛说:“世尊,这些世界无量无边,既非算数所知,也非心力所及。一切声闻乘和缘觉乘的修行者,以其断尽烦恼的清净智来思惟,也不能知道这些世界的最终数目。我们这些菩萨乘的修行者虽然已达到了不退转的阶位,但对这些世界的数目也是不能了达的。世尊,这些世界的确是无量无边啊!”


这时,释迦牟尼佛告诉诸菩萨说:“各位善男子,我现在应当对你们明确宣示,所有这些世界,不论它投有一粒微尘,还是未投有一粒微尘,全都粉为微尘,假若一粒微尘代表一劫那么长的时间,那么,我自成佛以来所经过的时间,已经超过这个数目百千万亿兆阿僧·劫。自从那个时候以来,我常在这个娑婆世界说法教化,也曾在其它百千万亿兆阿僧·数那么多的国土内教导、利益众生。


“各位善男子,从我成佛到现在这段极其漫长的年代中,我曾说过燃灯佛等诸位如来的事情,还谈到他们涅槃的情况,这些都不过是以方便法门而随机讲说的。各位善男子,假使有众生来到我的处所,我就用佛眼来观观察他们的信、进、念、定、慧等五根,看他们的根性是伶俐还是愚钝,然后,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段教化他们。人在不同的地方,说自己的名字均不相同,表现出的年纪大小也不一样。我也曾说我将要涅槃,还曾以种种方便法门,随机演说微妙的佛法,能使众生心生欢喜。各位善男子,如来佛见有些众生喜欢小乘法,这些人道德浅薄,烦恼垢重,如来便对他们说:‘我在年少时出家修道,最后证得了至高无上的佛智慧。’可实际上,我自成佛以来,所历年月已如上面所说了那么久远,只是为了以方便法门随机教化众生,使他们导入于佛道,所以才这样说。


“各位善男子,如来佛所演说经典。都是为了救度众生脱离苦难而演说出来的。佛教化众生时,有时说自己的身,有时示现自己的身,有的示现他佛的身;有时开示自己的三世因缘,有时开示他人的三世因缘。佛所说的一切都是真实不虚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来佛如实地观察到了欲界、色界、无色界等此岸三界的真相,既没有生,也没有死;既不退于内,也不出于外;既不住世,也不入灭;既非实有,也非虚无;即非一如,也非相异,不像三界的众生,见到三界,就认为有个三界。诸如此类的事相,只有如来佛才能明见无误。因为众生有各种各样的习性、各种各样的欲望、各种各样的业行、各种各样的忆想和分别,所以,佛为了让众生都能种下善根,便以各种各样的因缘、譬喻、言辞,演说各种各样的佛法。佛的教化事业从未有一时一刻暂废。就这样,我自成佛以来,时间极为久远,我的寿命已有无量阿僧·劫,我常住于世,并未灭度。各位善男子,我在往昔修行菩萨道时所成就的寿命,至今犹未到头,这种寿命的长久,比我现在已有的寿命要大好多倍。这么说来,我现在说要入涅槃,并非真实的灭度,而只是方便说法,假设将要灭度,以便教化众生罢了。


“为什么呢?因为,佛如果一直住于世间,不入涅槃,那么,福德浅薄的人就生起依赖之心,不想去种善根。贫穷下贱的人众生就会贪着于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乐,不知不觉堕落在颠倒忆想的妄见罗网之中。他们如果见到佛常住于世,不入灭度,他们便会生出骄傲放纵的心性,从而感到厌倦,逐渐懈怠,不能生起如来佛难以遇到的想法,也难以生起对佛的恭敬之心。所以,如来佛以方便法门,随宜应机地说道:‘各位比丘,你们应当知道,诸佛出世,太难遇到了。’为什么这样呢?因为,一些福德浅薄的人,经过无量百千万亿劫那么长时间,有的见到了佛,有的没有见到佛,所以,我才这样说:‘各位比丘,如来佛是很难见到的。’这些众生听到这样的话以后,必会产生如来佛很难遇到的想法,于是他们就会心怀爱恋、仰慕,渴望见到佛陀,这样,他们便种下了善根。所以,如来虽然没有真正的灭度,但仍用方便法门权且说如来将要灭度。另外,各位善男子,所有的如来佛都是这样说法的。他们为了教化救度众生而说的法,都是真实不虚的妙法。


“举例来说,譬如有一位良医,睿智聪颖,熟悉各种方药,善治各种疾病。此人子女众生,比方说十个、二十个或者甚至上百个子女。这位良医因某些事情而远走他国,家中的儿子慌闷狂乱,在地上滚来滚去。正在这时,他的父亲从遥远的外国回到家中。这些儿子已经中了毒,有的已失去了知觉,有的还算清醒。他们远远望见父亲之后,都感到非常高兴,于是跪拜在地,向父亲问候道:‘父亲,您平安归来,别来可好吧!我们兄弟太愚痴了,不小心把毒药给吃了,愿您为我们治疗,再给我们一次生命吧!’父亲看见自己的儿子们如此痛苦悲伤,便根据医经中的方法寻求解毒最好的药草,既颜色好看,又味道甜美,可谓色、香、味俱全。然后拿来对儿子们说:‘你们把这些药草服下,即可速除病痛,不会再有任何危险。’他的儿子们当中,有些人神志清醒,看见这般色香俱好的良药,便立即服了下去,他们的病痛便痊愈了。但那些中毒太深业已昏昧的儿子,看见父亲回来,虽也欢喜问安,求父治病,可是,父亲给他们的解毒药,他们却不肯服下。为什么呢?因为毒气深入,使其原本清净的心识丧失了,对于这种色香味美的好药,却不认为是好药。


“这位父亲心想:‘这些儿子真是可怜,他们中毒太深,理性已经迷乱颠倒,所以,虽然看见我回来也很高兴,也求我治病救命,但我给他们配出这么好的药,他们却不肯服下。看来,我现在只好采取方便权宜之法,使他们服下此药。’于是,这位父亲就对儿子们说:‘你们应当知道,我如今已经老了,身体衰弱,死期已到。这些上好的良药,现在就留在这儿,你们可以取而服之,不要担忧这病不会痊愈。’留下这番教诲之后,这位父亲又到其它国家去了,接着他又派一位使者回来,对儿子们说:‘你们父亲已经去世了。’这时,诸位儿子听说自己的父亲死于他乡,风心十分忧伤,心想:‘若父亲在世,他老人家慈悲为怀,怜悯我们,我们能够得到他的救护。如今,他老人家撇下了我们,命丧他乡。我们现在孤苦零仃,再也没有依靠了。’儿子们因为心中悲伤,感叹不已,反而慢慢地清醒过来,觉悟到父亲所留之药,色香味俱全,于是拿来服下,所中之毒即祛除。他们的父亲听说儿子们都已痊愈,便立即从国外归来,使孩子们又全都见到了自己的父亲。


“各位善男子,在你们看来,是否有人会说这个良医犯了虚妄之罪呢?众人齐声回答说:“不会,世尊。” 释迦牟尼佛接着说:“我也是如此,自成佛以来的无量无边阿僧·劫当中,为了救度众生,以方便法门权且而说将要灭度,也同样不会有人说我犯了妄语之过。”

分别功德品第十七

这时,法华会上的大众听到释迦牟尼佛说如来寿命的劫数如此漫长,这些无量无边阿僧·那么多的众生均获得了巨大的教益。此时,释迦牟尼佛告诉弥勒大菩萨说:“阿逸多啊,我在说如来寿命如此长远时,有六百八十万亿兆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众生由此证得了无生法忍的阶位;又有比此多千倍的菩萨、大菩萨获得了总持法门;又有将一个世界粉为微尘数那么多的菩萨、大菩萨得到了乐说佛法的无碍辨才;又有同上一世界微尘数的菩萨、大菩萨获得了百千万亿乃至无量的旋转无量法门的旋陀罗尼门;又有将三千大千世界粉为微尘总数那么多的菩萨、大菩萨由此能勇猛精进,大弘佛法,即能转不退*轮;又有将中千世界粉为微尘所得微尘总数那么多的菩萨、大菩萨由此能摧破烦恼,清净说法,即转清净*轮;又有将一小千世界粉为微尘所得微尘总数那么多的菩萨、大菩萨由此经过八次转生将证得至高无上的佛智;又有将四个四大部洲粉为微尘所得微尘总数那么多的菩萨、大菩萨由此经过四度转生将证成至高无上的佛智;又有将三个四大部洲粉为微尘所得微尘总数那么多的菩萨、大菩萨由此经过三度转生将证成至高无上的佛智;又有将两个四大部洲粉为微尘所得微尘总数那么多的菩萨、大菩萨由此经过两次转生将最终证成至高无上的佛智;又有将一个四大部洲粉为微尘所得微尘总数那么多的菩萨、大菩萨由此经过一次转生就可证得至高无上的佛智而最终成佛;另外还有将八个世界粉为微尘所得微尘总数那么多的众生由此发下了求证至高无上的佛智最终成佛的宏大誓愿。”
释迦牟尼佛说这些菩萨、大菩萨获得何等巨大的法利益时,天空中犹如下雨一样,降下了小曼陀罗花和大曼陀罗花。天花飘落在无量百千万亿棵宝树下狮子座上各位如来佛的身上,飘落在七宝塔中狮子座上释迦牟尼佛和久已灭度的多宝如来的身上,也飘落在所有的大菩萨和四众弟子的身上。天空中还像下雨一样撒下了·檀香、沉水香的细末。与此同时,虚空之中,天鼓自鸣,妙声悠远。接着,虚空中又飘下了上千种天衣,天衣上垂挂着各种各样的璎珞,如珍珠璎珞、摩尼珠璎珞、如意珠璎珞。这些华丽的天衣缤纷而落,遍布四面八方和法会的中心地带。各种各样的宝香炉中,燃烧着无价的上品妙香,香味自然飘散,弥漫各个角落,以供养这次法华大会。大每一位释迦牟尼佛化身的如来佛上边,都有很多菩萨,手执宝幡和宝盖,依次飘然而上,直至梵天之境。这些菩萨以其微妙的声音,唱出无量的偈颂,赞叹这些如来佛。

尔时弥勒菩萨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说偈言:

 

佛说稀有法,    昔所未曾闻,    世尊有大力,    寿命不可量。

无数诸佛子,    闻世尊分别,    说得法利者,    欢喜充遍身。

或住不退地,    或得陀罗尼,    或无碍乐说、    万亿旋总持,

或有大千界、    微尘数菩萨,    各各皆能转,   不退之法轮。

复有中千界、    微尘数菩萨,    各各皆能转,   清净之法轮。

复有小千界、    微尘数菩萨,    余各八生在,    当得成佛道。

复有四三二、    如此四天下、    微尘诸菩萨,    随数生成佛。

或一四天下、    微尘数菩萨,    余有一生在,    当成一切智。

如是等众生,    闻佛寿长远,    得无量无漏,   清净之果报。

复有八世界、    微尘数众生,    闻佛说寿命,    皆发无上心。

世尊说无量,   不可思议法,    多有所饶益,    如虚空无边。

雨天曼陀罗、    摩诃曼陀罗,    释梵如恒沙,    无数佛土来。

雨栴檀沉水,    缤纷而乱坠,    如鸟飞空下,    供散于诸佛。

天鼓虚空中、    自然出妙声,    天衣千万种、    旋转而来下,

众宝妙香炉,    烧无价之香,    自然悉周遍、    供养诸世尊。

其大菩萨众,    执七宝幡盖,    高妙万亿种,    次第至梵天,

一一诸佛前,    宝幢悬胜幡。    亦以千万偈、    歌咏诸如来。

如是种种事,    昔所未曾有,    闻佛寿无量,    一切皆欢喜。

佛名闻十方,    广饶益众生,    一切具善根,    以助无上心。

这时释迦牟尼佛对弥勒大菩萨说:“阿逸多啊,若有众生听说如来佛的寿命如此长久,能在一闪念间产生信奉理解的心意,那么,他所获得的功德就没有限量了。如果有善男子和善女子为求证至高无上的佛智,在长达八十万亿兆劫的岁月中修行五种从此岸度脱到涅槃彼岸的波罗蜜法,即: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不包括六波罗蜜中以智慧度彼岸的般若波罗蜜。由这种持所得到的功德与听闻如来寿命长久而一念间产生信解所得到的功德相比,此功德的百分、千分、甚至百千万亿分不及彼功德的一分,就是用算数来推算,用譬喻来形容均无法探知彼功德的巨大程度。如果善男子、善女子具备了这样的功德,那么,他们绝对能够证得至高无上的佛智而证果成佛。”

“另外,阿逸多,如果有人听到如来寿命长久,能理解其中的含义,那么,此人所获得的功德是没有限量的,他必会由此证悟佛的无上智慧。何况有人能听闻此经的全部,并教别人听闻,自己依之修持,并教别人修持,自己抄写,并教别人抄写,还以鲜花、妙香、璎珞、宝幢、宝幡、宝缯、宝盖、香油灯、酥油灯等供养这部经典,那么,此人的功德更是无量无边,他由此将会成就如来佛的无上圣智。阿逸多,假如善男子、善女子听我说如来寿命长久,内心深信不疑,并了解其中义趣,那么他就能够看见佛常在灵鹫出上,同大菩萨和声闻乘弟子一起,在他们的环绕下,演说《法华经》。他还能看见,这个娑婆世界的大地用琉璃铺成,到处平整坦荡,四面八方的大道由阎浮提河的檀金作界,七宝之树,排列成行,所有的楼阁和观台皆用七宝作成。诸大菩萨们都住在其中。假若有人能观察到这种景象,应当知道此人已有了深信《法华经》的信解相。


“还有,在如来佛入灭度之后,若有人听到此经,不加诽谤,并随顺经义而产生欢喜之心,应当知道,这也是深信《法华经》的信解相。何况如果有人能读诵、受持,那他就是在顶戴如来。阿逸多,这些善男子、善女子已不必再为我建立塔寺,不必再建造僧房,也不必再以衣服、饮食、卧具、医药四事供养僧众。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善男子、善女子受持、读诵这部经典,本身就算是建立佛塔、僧房和供养众僧。这也算是为供养佛舍利而建起七宝塔,这塔由下而上,逐渐缩小,直达梵天。塔上悬挂着各种幡、盖以及宝玲、鲜花、妙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从鼓、伎乐、竹箫、铜笛、箜篌,演奏种种的舞戏和微妙的音乐,来歌咏、赞叹、颂扬。这种供养持续无量千万亿劫那么长时间,而受持、读诵这部经典,就等于完成了这种供养。阿逸多,若我灭度之后,有人听到这部经典能够信受持行,自己抄写,并教别人抄写,那他就等于是建立了僧房。这僧房用红色的·檀木材,共有殿堂三十二栋,有八棵多罗树那么高,宽敞雄伟,富丽堂皇。成百上千的比丘住在其中。这里还有园林、浴池、散步的路径、坐禅的洞窟。衣服、饮食、床褥、汤药及其它乐器也是一应俱全。这样的僧房和堂阁达百千万亿座,数量之多,无法统计。受持《法华经》就等于建造了这么多的僧房并把它们拿来供养我和僧众。所以,我说在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能受持、读诵此经,自己抄写或教他人抄写,供养经卷,那么,此人就不必再建起塔庙、修造僧房、供养僧众。”

“何况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在受持此经的同时,还能兼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种波罗蜜之法,这些人的功德最为殊盛,可说是无量无边,就像虚空一样,找不到它的边际,就像东西南北、四维和上下等十方一样,不可限量。这些人的功德如此巨大,他们很快就会达到无所不知的佛智果位。如果有人读诵、受持此经,为他人解说,自己抄写,并教别人抄写,与此同时还能建起佛塔、兴建僧房、供养并赞颂声闻的僧众,并以百千万亿种赞叹的方式赞颂菩萨的功德;另外,还能根据其它人的其体情况,随顺经文义理,机动灵活地讲解这部《法华经》;并且,他还能清净持戒,与温和者同处,忍辱无怒,意志坚强、常习坐禅,深入妙定,勇猛精进,行善利人,天性聪明,富有智慧,善于答辨。阿逸多,如果我灭度之后,善男子、善女人们能在受持、读诵此经的同时,还能有这样的善良功德,应当知道,这些人已经走向道场,接近至高无上的佛智,已坐在了菩提树下,快要悟道成佛了。阿逸多,凡是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坐、立或散步的地方,均应建起高塔,所有天神和人类都应像供养佛塔一样,供养这些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