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苏法泽的儿女:多头并举 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2 19:07:26
摘要 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发布,提出要突出要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为达到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的战略目标,在未来十年中,科技人才工作需要多头并举,重点任务是:创新体制机制,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政策等重大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重要载体。
关键词  创新,科技,人才,中长期,规划,解读
DOI:10.3969/j.issn.1000-3045.2010.06.001
2010年6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正式颁布,该项规划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人才规划》提出了我国到2020年的人才发展总体目标、指导方针、战略部署和重点任务,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新理念,并对体制机制创新、重大政策和人才工程进行了系统设计。《人才规划》是在国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与科技、教育等国家若干领域发展规划相并列的专项规划,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规划,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人才规划》强调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科技人才工作的重点任务。
1 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战略意义
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新产业的开拓者,是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规划》提出要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由这些人才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首先,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2009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达到5 100万人,全国研究开发人员达到225万人年。但是,我国科技人才队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面临着严峻挑战。如果用“健壮型”来描述美国规模大、水平高的科技人才金字塔,我国的科技人才金字塔则可以用“矮胖型”来描述,在多方面表现出科技人才资源规模庞大与水平不高的矛盾现象。突出表现在: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但国际一流人才严重匮乏;企业研发人员比重高,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少,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少;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增长,但整体培养水平不高;留学回国人员数量大幅度上升,但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回国少。总体来看,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仍是我国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导致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很多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巨大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只有培养造就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才能促进知识、技术的创新和流动,催生新的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人才规划》做出突出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决定,将有助于加快形成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同时,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是应对国际人才竞争的战略选择。目前,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把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作为人才战略的核心。美国为保持科技继续领先的地位和优势,2006年、2007年分别出台了《美国竞争力计划》和《美国竞争法案》,提出了促进研发、创新和教育方面所要采取的行动计划,启动了美国确保人才培养和促进国家创新与竞争力的立法程序;英国为吸引大批高技术人才,逐步放宽了移民政策;德国设立了“洪堡教授计划”,尽力从世界各地吸引顶尖人才与德国保持长期合作,使国际顶尖科学技术成就为己所用;日本于2007年推出了“世界顶级研究基地形成促进计划”,以此为平台来吸引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在日本从事研究并带动本国基础研究的发展;韩国于2009年推出了“世界水平研究所”计划,目的是大幅度提高本国研究机构的竞争力。
正是基于应对国际人才竞争和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需求,《人才规划》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摆在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正是基于我国当前科技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战略需求的问题,必须多头并举,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大力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2 创新体制机制,为创新型科技人才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体制机制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是增强人才活力、发挥人才作用的治本之举。《人才规划》指出,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人才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决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把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为此,提出了一系列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其中一些举措直接关系到科技人才的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各个方面。
首先,在体制改革方面。《人才规划》提出取消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以弱化愈演愈烈的“官本位”对事业单位人才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和“官本位”主要表现为:政府部门按照行政化方式管理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人员,事业单位内部行政权利过度膨胀和人们对行政级别热衷。在不少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官本位”已经对组织文化产生了不良影响,影响着科技人员的人才价值观。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单位,不应按照管理行政机关的方式对其实施管理、赋予其行政级别。这些单位中,高层次人才和智力活动密集,科研活动日趋开放和国际化,更加需要营造宽松的环境,更加需要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管理方式,应该给予其更多的管理自主权和灵活性。
《人才规划》关于取消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行政级别的举措,体现了党和国家改革事业单位行政化管理方式以及消除“官本位”弊端的决心。改变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和官本位倾向,必须注重加强制度建设。在宏观管理层面上要逐步理顺政府和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等事业单位的关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扩大事业单位的管理和用人自主权,改进政府部门对事业单位的评估评价方式,建立适应事业单位特点的负责人选拔任用制度。同时,在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层面上要逐步规范管理权利,推进建立现代院所制度,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管理和运行规律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内部决策机制,切实改变内部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力量主导学术资源分配,行政力量主导教学科研人才的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等做法。
第二,在机制创新方面。《人才规划》围绕用好人才明确了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机制的改革思路,提出了一些具体举措,来重点解决人才不够用、不适用和不被用等突出问题。
《人才规划》强调要改进培养模式,突出培养创新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教育进展评估组织于2009年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学生的计算能力排在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在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在倒数第五。因此,必须从源头抓好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发挥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基础性作用。研究生教育培养,不仅关系到我国创新科技人才的培养,也是提高我国整体科研水平至关重要的环节,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应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训练和培养,使其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中,认识和把握科技前沿的发展动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科技人才评价一直是受到科技界热议的话题。评价就像一支指挥棒,引导着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职业行为。目前科技人才评价中的突出问题是论文导向和过度量化倾向,在很多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对科技人员的评价中,无论是对基础研究、还是对应用研究,都是以论文数量作为核心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技人员忽视研究的真正目的和意义。目前,尽管从国家政策层面已出台了对从事不同研究类型的科技人才实行分类评价的办法,但在实际操作中,论文等量化指标仍然占据重要权重。《人才规划》专门提出,要完善人才评价标准,克服唯论文倾向,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我们期待,随着《人才规划》的贯彻落实,对科技人才的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更加有利于激励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脱颖而出。
3 实施重大政策,营造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体制机制建设是事关人才工作长远发展的根本性建设,需要进行系统设计和实施,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人才规划》针对当前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中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专门提出实施10项重大政策,力求通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尽快解决一些突出问题,营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并逐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特别针对我国创新人才尤其是领军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提出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针对科技人才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提出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针对学术界和科技界因行政化、“官本位”导致学术浮躁、大成果少的问题,提出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的政策等,这些重大政策直接关系到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规划》提出实施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政策,就是希望在创新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建立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多种形式的产学研战略联盟,通过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合作教育、共同实施重大项目等方式,培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通过建立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交流制度,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双导师制”,使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人员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了解最新技术应用情况,为企业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同时鼓励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参与创新人才培养。通过实行“人才+项目+基地”的培养模式,依托国家重大人才计划以及重大科研、工程、产业攻关、国际科技合作等项目,重视发挥企业作用,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这些举措,将有利于培养造就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型科技人才,有利于培养造就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人才规划》提出的实施创业人才扶持政策,是推动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的重要方式。以自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或以转化科技成果为目的进行创业,是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自主创新不可或缺的途径。目前我国创业人才匮乏,特别是以自有知识产权、核心技术或以转化科技成果为目的进行创业的人才更加匮乏。实施人才创业扶持政策,就是要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范发展创业贷款等业务,完善支持人才创业的金融政策,解决创业融资难问题,激励创业。就是要通过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同时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力度,扶持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积极推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进行自主创业。
实施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创新的政策,主要是要解决我国科技界普遍反映的、影响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持续创新的突出问题。政策要点主要集中在畅通科技人才的发展渠道、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支持方式和科研管理制度等方面。首先是关于科技人才的职业发展途径问题。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事业单位的“官本位”和行政化现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科技人才的价值没有得到认可,科技人才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待遇,科技人才职业发展的途径不够顺畅。《人才规划》提出,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建立符合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不同特点的职业发展途径,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在创新实践中成就事业并享有相应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第二是关于支持方式。关于基础性、公益性和前沿性技术研究的科研活动关乎国计民生,科技人才需要潜心研究,科技成果需要持续积累。但是,由于对相关研究人员和相关研究机构的稳定支持力度远远不够,目前很多科技人才相当一部分精力和时间没有用在科研工作上,而是用在争取项目立项上,用在应付项目评估验收上。《人才规划》进一步提出:加大对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投入力度,建立以财政性资金设立的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综合评价制度。完善科技经费管理办法和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办法,对高水平创新团队给予长期稳定支持。第三,关于完善科研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公立科研机构普遍存在事业费过低,不能满足甚至不能支付从事科研活动的人员费支出的突出问题。我国科技活动经费中的人员费支出比例约为2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50%。《人才规划》提出要扩大科研机构用人自主权和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同时,提出要改进科技评价和奖励方式,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健全科研院所分配激励机制,注重向科研关键岗位和优秀拔尖人才倾斜。这些措施,都将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
4 实施重大人才工程,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提供重要载体
《人才规划》对我国科技人才发展目标进行了长远的规划,对相关的体制机制创新、重大政策完善进行了系统设计和规划,也对各相关部门提出了具体的部署和任务要求。这些工作需要循序渐进地有序推进。为了集中利用有限资源,在一定范围内对突破现有体制机制的政策措施先行先试,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载体,扎实推进各类人才各方面工作的全面开展,《人才规划》设计了12项重大人才工程。其中,“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作为12项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力图通过其引领性、创新性和示范性作用,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为战略重点,着力全面推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已于2008年底启动实施,依托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平台,已经引进了一批海外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在我国科技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正在做出积极贡献。
目前有关部门正抓紧制定“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并将其作为“十二五”期间科技人才工作重点进行推进。“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覆盖了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设立科学家工作室,造就一批世界一流科学家,力争解决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与先进国家差距过大的问题。二是支持和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在世界科技前沿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选择一批优秀科技人才进行重点支持。三是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鼓励更多的科技人员依靠创新成果创业,培育拥有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四是依托一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促进重点产业领域的创新团队稳定发展,保持一支能够持续支持产业发展的科研团队和力量。五是建设一批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通过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推动科技人才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人才工程的实施需要集中有限资源,投资强度较大,但又是战略投资,如果不抓紧部署,就会错失良机。日本、韩国等国家为了提升本国的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已先后加大投入强度,实施了与我国科学家工作室相类似的计划,如日本的“世界顶级研究基地形成促进计划”、韩国的“世界水平研究所计划”等。我们要以长远的眼光、开放的胸怀实施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同时,要充分借鉴国内已有的人才工作经验,继续推进“百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构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人才工作体系。
我们相信,随着《人才规划》的贯彻落实,科技人才工作将呈现出新的局面,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将会迈上新的台阶,将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主要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2 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共中央组织部
人才工作局编著.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
要(2010—2020年)》学习辅导百问.北京:人民出
版社,2010.
3 陈磊,韩士德.强国大业寄望创新人才.人才资源
开发, 2010,(8):6-7.
4 乌云其其格,潘云涛,赵俊杰等. 我国高层次科技
人才回归不足现象及原因分析. 学习时报,
2008.12.15.
5 乌云其其格. 发达国家高科技人才培养、使用与
引进政策述要. 中国科技论坛, 2007,(10):122-
127.
6 陈磊,韩士德. 创新机制,让科研人员走出“不务”
科研的怪圈. 科技日报,2010.6.13.
7 刘波,李萌,李晓轩. 30年来我国科技人才政策回
顾. 中国科技论坛, 2008,(11):3-7.
Using Multiple Measures to Train and Bring Up Innovative Sci-tech Talents
——Key Tasks Pointed out by “Outline of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term Program for Talent Development(2010-2020)”
Wang Yan1   Fan Lihong2
(1 Department of Policy and Regulations,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100862
2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 Beijing 100038)
Abstract In June 2010,Outline of National Medium- and Long-term Program for Talent Development(2010-2020) was issued,emphasizing on training and bring up innovative sci-tech talents. In order to reach the grand objective of construction a large number of innovative sci-tech talents, multiple measures are needed to be implemented in the future decade. The key tasks are as the followings. First is to improve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chanism, to ensure good syste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sci-tech talents. Second is to implement important policies, to build good environment for innovative sci-tech talents to do innovative work, which include the policy to enhance cooperation among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for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the policy to encourage innovative talents to do research work with great concentration, etc. Thirdly, is to implement the major projects for talent development, to offer important carrier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ve sci-tech talents, including the innovative talents propelling plan and overseas high-level talents introducing plan.
Keywords innovation, sci-tech, talents, medium- and long-term, program
王 艳 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司处长,研究员。1967年出生于四川泸州,工学博士。曾任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科技一等秘书。在国内外发表学术文章50余篇。2008-2009年作为《国家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10年)》文件起草组成员参与规划编制工作。E-mail:wangyan@most.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