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发霉的原因:社会诚信缺失源于契约断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6 20:11:08

社会诚信缺失源于契约断裂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1日09:53  橙网-重庆时报 微博

  本报评论员 时言平

  10月19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相当突出,人民群众十分不满。提出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问题相当突出”、“群众十分不满”,温家宝总理对当前社会诚信的评价,也正是民众的普遍感受。商家欺诈消费者的现象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权益被架空虚置,这是商务诚信的缺失;政府部门对民众作出的承诺无法兑现,空头支票越来越多,这是政务诚信的缺失;慈善机构“美美”迭出,不能遵守善众的委托,这是慈善诚信的缺失;人与人之间尔虞我诈,彼此温暖尊重沦为冷漠型社会,这是公共诚信的缺失……而诚信在各个领域的缺失,也正是各种信任危机迭出的根源。而在弥漫这信任危机的社会环境下,民众势必内心苍凉、精神迷茫。

  面对严重的社会诚信缺失问题,光是停留在道德呼吁层面,显然是无法救赎诚信。从根本上而言,还是应该重申契约精神,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诚信总是建立在契约之上,而契约往往又是由权利和义务所组成,如果二者无法实现平衡,信用系统也就随着崩溃。

  企业商家在经济活动中享受盈利的权利,但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但是从目前的商业环境的乱象中可以看到,很多企业商家的眼中只有利益二字,消费者权益忽略和搁置,这就存在着权利和义务的失衡,保证契约公平的法律和监管局部失灵。

  而政务诚信同样如此,如果缺乏公开透明的考核监督机制,政府部门和官员许下的承诺没有兑现却无需承担后果,无疑也是契约的断裂。既然受民所托,食民之禄,就该忠民之事。但是从现实的权力生态来看,“三公消费”欲壑难填,某些官员甚至还侵占掠夺公共资源,但不少政府机构和官员该履行的承诺和职责却往往得不到兑现,甚至通过权力逃避民众的监督和问责。政务诚信的缺失,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权力公信危机,已经深重影响到社会的其他领域。

  最终回到社会道德大讨论。公共道德虽然没有合同和规章明确权利和义务,但同样存在着契约。行善无法得到对方的尊重和社会的认可,慈善机构辜负善众的托付,那么个体的奉献得不到价值的体现,行善的热情也就自然淡漠。发生在女童小悦悦身上的道德悲剧,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明:在幸福感缺失的社会,民众无法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又如何懂得回馈温暖给社会;既然民众生如蝼蚁,生活中得不到呵护,又如何懂得去敬畏生命和呵护他人。社会有责任给民众安全感和尊严,民众才会自发回馈社会温暖和善意,这也是隐性的契约。

  遵守契约,这是诚信的底线,现在这一底线发生断裂,社会诚信问题也就势必凸显。道德拯救不了诚信,要从根本上拯救这场空前的诚信危机,还是要回归到契约精神上来。这需要依靠公平公正的体制来保障权利和义务的平衡。过多没有义务的权利,过多单向性的契约,不但制造不公,更是损害社会诚信。

  因此,建立健全征信系统,除了提倡道德、惩戒失信,更重要的还应该是重申契约精神、保证契约平等。只有平等和对称,权利和义务得到平衡,建立信任才会有坚实的基础,道德跃升才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