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水龙头维修:扣题与扣材是优秀作文的"锦上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6 18:25:11
 高考作文不同于一般的写文章,高考作文有几个“定”,即特定的读者、特定的题目、规定的完成时间。这就要求高考作文必须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让阅卷老师在瞬间被吸引。曲折过度,含蓄过度,都是高考作文的大忌。

    高考作文更有别于文学创作。文学创作还有个等待认识和发掘的过程,而应试作文则经不起沉默和折腾,因为其阅卷速度是很快的,它必须追求以瞬间的闪亮而博得阅卷人的赏识和肯定。

    它的中心必须是“凸现”出来的,明确而自然,而不是经过阅卷者的研究分析才得出结果。怎样“凸现”中心?点题扣题是必要方法,尤其是话题作文。

    话题,是话题作文的根本标志,话题作文的点题,指的就是点话题。因此,在评卷过程中,是否围绕话题展开是阅卷评分的一个根本点。

    一、点题,是优秀作文的“锦上花”。

    考场作文的立意不仅要准确,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在作文中要不断提到话题,点明你的行文和话题的关系,引领读者随你的思维而去。请看2005年广东省一号标文(话题为“纪念”):

    让纪念闪耀理性光芒

    纪念是内心情感的涌动,但又不是感情的无节制挥霍;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但又需要理性的引导。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黑格尔曾经自夸德国人天生就是哲学家。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天生严谨自律的民族,就在一个狂人的引诱下,陷入了战争的渊薮。60年前的那幕惨剧:生灵涂炭、妻离子散、血流成河……生者在对往者的审视中找到道德的标杆,也找到了纪念的理由。德国人用尽一切方法阻止时间淡褪那血色,稀薄那呼声:修建集中营纪念馆,全力处理战后的善后问题,还有那德国总理在犹太人纪念碑前的惊世一跪!德国人在60年里不断的反思,不停的纪念,终于完成了灵魂的自我救赎。德意志民族向世界展示了理性的力量,也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可见理性的纪念才是正确的纪念,理性让纪念闪耀出人性的光辉。

    但纪念一旦脱离理性的制约,它就会变成不可控制的魔鬼。日本在60年前那幕惨剧中同样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刽子手,日本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往者已矣,大和民族的纪念却是如此这般:右翼势力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还妄图为二战罪行翻案;不顾史实修订历史教科书,文过饰非,美化侵略罪行;更有首相一年一度的靖国神社“拜鬼”……日本这种偏离理性范畴的“纪念”活动,自然得到各国人民的一致谴责。有句话说得好:“跪着的德国人比站着的日本人更高大!”

    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巨大的代价才取得胜利,中国人民自然无法容忍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于是各地都掀起了声势壮大的抗议和纪念活动。但近来这些纪念活动在少数激进分子的鼓动下出现了打砸抢日货商店的不理智举动。群众爱国的赤子之心可以理解,但纪念并不是感情的挥霍,非理性举动无益于解决问题。我国领导人多次表达出严正立场,但同时并不关闭中日会晤的大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无疑就是对过去痛苦最理性,也是最深刻的祭奠。

    人不能忘本,“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而高贵的心灵在铭记苦难,咀嚼苦难过后,方能理智地纪念苦难。当纪念的洪波涌动时,勿忘用理性的“闸门”控制情感。

    【点评】

    本文采用议论文的写法,审题准确,入题快捷。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纪念需要行动来升华,更需要理性的引导”,立意较高,能针对现实,颇有时代气息。论据鲜活,材料典型,总分结构,条理清晰;正反对比,论证充分;灵活引用,恰到好处;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结尾照应开头,首尾圆合。在论证过程中,作者从国家民族的高度进行论述,虽然口子开得大,但作者所引材料新颖、恰当、充实,并十分典型,安排材料也颇具匠心,先正后反,由外而中,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分析中肯,论证有力,说理透彻,令人信服。全文展现作者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和较厚的语文功底,虽然文章中有个别句子在表达上还不是很恰当,但瑕不掩瑜。

    这篇58分的高分作文除了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感情真挚、现实感强等突出优势之外,还有两个明显的特点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一是对话题理解准确深刻;二是点题扣题特别紧,文章从开头到结尾,每一段都是紧紧围绕话题来议论说理,而且还反复点题,短短一篇不到900字的文章就有18处点到话题“纪念”二字。正是这种反复点题的做法,让阅卷老师能快速清晰地“看到”作者的立意和主旨,从而为打高分找到了更充分的理由。

 

 

扣材篇

       一般说来,材料作文的命题表述是:请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多为记叙文或议论文)。材料作文的“材料”,是考生写作的根本依据,所以这类作文在行文时的命题表述是:请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多为记叙文或议论文)。材料作文的“材料”,是考生写作的根本依据,所以这类作文在行文时必须紧扣“材料”;如果通篇没有提到“材料”,那就违背命题要求了。这正好与话题作文相反。

在“给出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紧扣材料。作文的中心内容、主要观点等必须紧扣材料,不能与材料无关,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这样就决定了正确分析材料、合理应用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是材料作文的写作基础。

【作文题干】

  一天,一个工人在仓库里搬东西,一不小心把手表弄丢了,到处找不到,后来同伴也参加了寻找的行列,大伙儿翻箱倒柜,仍然一无所获,无奈只好回去吃午饭。这时候一个小男孩溜进仓库,没费多大力气和时间就找到了手表。人们诧异地问他是怎么找到的,小男孩回答道:“我只是躺在地板上,保持安静,马上就听到手表的滴答声了。”

  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范围作文,不要抄袭,不要套作。

 

  【构思点拨】

  审题立意要注意下面几方面:

  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一定要紧扣材料,从材料里边找到: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做。找到这个为什么,就找到了中心。这样审题可以找到的角度有:

  ⑴大人们心不静,浮躁,所以没找到。

  ⑵小男孩心理宁静,所以找到了。

  ⑶找到主要矛盾,抓主要矛盾。

  【名人言论】

  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6。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萨克雷

  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8。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元行冲传》

  9。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10。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最新素材】

  4.某商人遭遇了一个凶悍的劫道匪徒,并被迫进了一个纵横错杂的迷宫似的山洞。在洞中,匪徒洗劫了商人,又夺走了照明的火把,把商人甩在黑暗中。匪徒举着火把,走得十分顺当,但绕来绕去就是绕不出去,终于力尽而死。商人没有火把,摸索着求生十分艰难。碰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但是黑暗使他的眼睛更敏锐,使他有机会捕捉到洞口透进来的微弱阳光而逃离山洞。光明反而使人迷路,黑暗却磕碰出成功,这实在耐人寻味。

  【下水作文】

  静静地去倾听

  为了寻找一块丢失的手表,许多大人翻箱倒柜却一无所获,一个小男孩只是躺在地板上静静地去倾听,马上就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盲目的寻找无济于事,而静静地倾听让小男孩轻而易举得达到了目的。在这个效率主宰一切的时代,我们在来去匆匆的时候常常感到若有所失,于是我们便忙碌地去寻找丢失的东西,但结果往往徒劳无功,留下无尽的空虚。

  这时我们应该怎样去做哪?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停下匆忙的脚步,静静地去倾听。

  静静地去倾听,去倾听花开的声音。倾听燕子的呢喃细语,倾听细雨的阵阵呼唤,倾听春风为心灵弹奏的那一曲清新温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音乐。你会感到自己的身体在融化,心在融化,甚至思想也在融化;你会感到自己已融入了一草一木;渗入了一沙一土;你会感到自己那个被忙碌的生活折磨的枯燥的心不再焦虑地乱蹦,你会感到在你身体的深处,一个崭新的灵魂正迎着初升的太阳放声高歌。

  当你在忙碌的生活中感到劳累而若有所失时,请静静地倾听自然吧,这样你便会拥有一个全新的自我。

  静静地去倾听,去倾听先贤们的哲语。倾听《论语》中儒家的经典,倾听庄生化蝶的美丽梦幻;倾听苏东坡的大江东去,倾听陆放翁的铁马冰河;倾听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缠绵悱恻,倾听李清照“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凄婉哀怨。在先哲们的话语中,你会找到情感的共鸣,你会找到奋进的勇气,你能参悟人生的哲理。

  当你举目四望,两眼茫然而不知何去何从时,静静地倾听先哲吧。从他们发自肺腑的真挚话语中,你会找到早已迷失的方向,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昂首迈向激情的明天。

  忙碌的人呀,请你暂时放慢自己匆匆的脚步,静静地倾听,你会猛然发现,生活原来是这般美好。

  点评:本文作者从材料出发,选择了“静静地倾听”的角度,然后文章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不枝不蔓,论证充分。文章语言优美,知识面广,是一篇好作文。

  宁静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题记

  手表丢失了该如何寻找?翻箱倒柜、盲目追求,只能一无所获;保持安静、倾听滴答,便可轻易寻得。其实这件小事何尝不是透露了人生的智慧?一味盲目追逐不停下来思考,不去营造心灵宁静的后花园,便难以寻得人生的真谛。

  当步履匆匆取代了闲庭信步,我们还如何看到凌晨四点钟未眠的海棠花?当车水马龙取代了小楫轻舟,我们还如何渡进梦中的芙蓉浦?朋友啊,你盲目追逐的是繁华喧嚣的街市,还是纸醉金迷的霓虹?你心灵宁静的后花园是否已经荒芜?寻一片宁静吧!且听风吟,去寻求人生的真谛。

  他曾一袭白衣在公主宴席上惊绝四座,他也曾官至右丞福禄双得,但在囿居于禅寺里的那段宁静时光,他方才找到心灵的栖宿。“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使他真正于宁静中找到了心的入口,“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使他获得了心的淡泊。常建正是在慢下脚步的宁静思索中悟得禅意,在淡泊中明志,在宁静中致远。

  或许我们说身不由己,当然不如他隐居空门。但即使生活在喧闹的都市,心灵依旧可保持宁静。譬如去书中轻抚前人留下的琴弦。

  何不跟着林逋去欣赏“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幽美?何不随着张先去探寻“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的静谧?何不撷一朵“蝶恋花”,走一趟“踏莎行”,赏一轮“西江月”,拂一缕“浣溪纱”?在每一个落花的季节,在每一个有藻荇的湖畔,在每一个落日的搂头,轻抚前人留下的琴弦,独坐一室,有茗相伴,虽是暂时的逃遁,心灵又何尝不是淡泊而宁静的?

  朋友啊,不要盲目追逐了!宁静致远,为心灵营造一片宁静的后花园,方可悟得人生之真谛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当我们的心平静下来时便可清晰地听到那“手表”的走动声了——滴答,滴答,滴答……

  点评:本文作者抓住了材料中强调的“宁静”作文章,结合当前人们内心的喧嚣,强调了内心宁静的重要性,文章语言优美,内涵丰富,大量引用增加了作文的文化韵味,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