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tar怎么读:瑶医 黑、白睛诊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06:07:51
彭氏眼诊法
彭静山教授根据《内经》理论,十二经脉与眼的关系,以及东汉时华佗的“观眼识病”法所述:“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穴,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夕卜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气血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见,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从而得出了看白睛上的血丝来诊断全身疾病的方法。经十多年来几万只眼睛的实践,达到了只要扒开眼皮一看,就能知道病在某经、病程长短、病势轻重、病情消长、病因寒热虚实等。并且还可知疾病原发在某经,现在是否传经,传经以后,原发的那经是减轻还是加重,以及病的来龙去脉,预后转归等等,都可以在两三分钟内一目了然。
彭教授这种神奇的观眼识病法,主要用肉眼观察在双眼各区穴出现的血丝颜色(鲜红、紫红、深红、红中带黑、红中带黄、淡黄、浅淡、暗灰等),形态(根部粗大、曲张、怒张、延伸分岔、隆起一条、模糊成片、垂露)的变化来判断全身疾病。具体分述如下。
一、眼球的经区划分方法
两眼向前平视,经瞳孔中点作一水平线并延伸过内外眦,再经瞳孔中心作一垂直线,平延伸过上、下眼眶。于是就把眼分为四个象限,再把每个象限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区,即成四个象区、八个等区。此八个相等区就是八个经区。左眼属阴,阳生于阴,八区排列顺序是顺时针方向;右眼属阳,阴生于阳,八区排列的顺序是逆时针方向。但各区所代表的脏腑,左右相同。一区为肺、大肠;二区为肾、膀胱;三区为上焦(包括膈肌以上的胸、背部、胸脘内在脏器、颈项、头面、五官和上肢);四区为肝、胆;五区为中焦(包括膈肌以下、脐以上、上腹部、腰背及其内在脏器);六区为心、小肠;七区为脾、胃;八区为下焦(包括脐水平以下、小腹、腰骶、髂、臀、盆腔、生殖及泌尿系统和下肢)。各区所占的范围,用时钟计算为90分钟。如左眼一区由10时30分至12时;右眼一区为7时30分至6时。余此类推(见图7—1)。
望目 (五轮学说) “眼的五轮分属”



图7—1眼区划分示意图
二、络脉形色诊法
人的白睛(球结膜)上可见隐约纵横交错的络脉,正常人的络脉纤细而不明显,尤其是儿童的眼球,如果没有生过大病,则白睛青白洁净,看不出络脉分布。若是生病以后,或由皮肤通过经络而传到内脏,或由内脏外传到皮肤,不论某一经或几个经受病,都可从眼白睛上显露出来。经络是通到全身的,十二经直接或间接地都与眼睛联系,经络在周身其它部位为肉眼所不能见,但球结膜是半透明的,其所分布的经脉一经加深即很容易看到,而且一经出现,其残痕与生长存。就像肺结核愈后钙化点似的永远存在。一般归纳为白睛有七种形状和八种颜色,如果某一区发现络脉形态和颜色异常,则说明相应的脏器有疾病发生。
(一)络脉的形状
1.根部粗大由白睛边缘处络脉粗大,向前则逐渐变细。此种形状多属于顽固性疾病。
2.曲张或怒张络脉出现曲张,由根部延伸,中间转折曲张,以致于怒张。为病势较重。
3.延伸络脉由某一经区传到另一经区,则出现延伸现象。这表明是疾病起于某一经,又传到了另一经。
4.分岔较多此种现象多出现在眼球上部,眼球下部亦有时出现。说明病势不稳定而容易变化。
5.隆起一条多属六腑的病。观眼识病,因巩膜与结膜的络脉深浅不同,五脏病多出现于深层,好像络脉在玻璃板下面。六腑的病多在上层,好像在玻璃板上面似的。
6.模糊一小片此种络脉多发生在肝、胆区,肝郁症、胆结石症往往出现。
7.垂露白睛络脉下端像垂着一颗露水珠似的,如见于胃肠,多属虫积。
(二)络脉的颜色
白睛上络脉的色泽,基本是红色,但有浓淡明暗之不同。从这些不同的色泽可以看出病程长短,寒热虚实,预后转归,病情变化,可作为诊断及观察疗效的参考。
1.鲜红络脉鲜红,为新发病。属实热,病势正在发展。  2.紫红络脉如呈紫红,说明病为热盛。
3.深红络脉深红,主热病且病势加重。
4.红中带黑络脉红中带黑,主热病入里。在上焦之间,病人多有神昏谵语。
5.红中带黄络脉红中带黄,黄色于五行属土,脏腑为脾胃,“胃为后天之原”,“有胃气则生”,为病势减轻的征兆。
6.络脉淡黄白睛上出现络脉颜色淡黄为病势将愈的征兆。
7.络脉浅淡络脉的颜色浅淡,是气血不足,属于虚证
或寒证。虚证气血不足,寒证气血凝滞,络脉的颜色浅淡。
8.络脉暗灰白睛上络脉暗灰,属于陈旧性病灶,疾病旱已痊愈。然而由暗灰转为淡红是其旧病复发征兆。
黑睛诊法
中医学所讲的黑睛,相当于西医解剖学的虹膜、角膜部分。黑睛诊法,实际上也就是虹膜诊法。它是一种借助检查虹膜结构、颜色等变化来确定存在人体其它部位器官的病变、损伤及其位置和机能紊乱的方法。由于黑睛(虹膜、瞳孔)与脑脊髓神经及植物神经的联系,使机体各部位的平衡或失调,得以通过虹膜上睫状血管的扩张、收缩或肌肉的挛缩、松弛呈现于虹膜面上。故观察虹膜上的斑点和变化,就可发现一些器官功能紊乱或器质性改变,从而引导人们了解疾病发生的过程,是简单的炎症还是慢性疾病,甚至推测出演进中的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等等。现将虹膜诊法介绍如下:
一、虹膜的结构及功能
虹膜是葡萄膜的最前部,在角膜之后,晶状体之前,是一圆盘形而略成平面的薄膜,其中央稍偏鼻侧有一圆孔,即是瞳孔。我国人的虹膜含色素较多,呈棕褐色;白种人含色素少,故成浅蓝色或灰色。虹膜表面高低不平,有许多皱襞、隆起和大小不规则的陷凹(即隐沟,亦称窝孔),皱襞和隆起多数呈放射状排列,靠近瞳孔的部分,皱襞特别显著,呈圆齿轮状,即是虹膜卷缩轮(亦称收缩褶)。
虹膜由前向后分五层:①内皮细胞;②前界膜;③实质层;④肌肉层;⑤色素上皮。肌层包含两种平滑肌,即瞳孔括约肌和瞳孔扩大肌,其作用是缩小瞳孔和扩大瞳孔,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内皮细胞在裂隙灯显微镜下呈透明的薄纱状,而由前界膜至色素上皮均含有色素细胞,一层比一层浓密,故色素上皮的颜色最深最黑。若虹膜上的缺损较浅,颜色呈浅黑色,表示病程短、症状轻;若虹膜上的缺损较深,颜色呈深黑色,表示病程长、症状重。
二、虹膜定位法
(一)同心环定位虹膜可比作一个射击靶子,分成几个环带来进行诊断(见图7—3)。从中心到周边,也就是说从瞳孔到睫状部虹膜外缘,由6条圆线分成几个环,标志7个(虹膜)功能环带(两眼相同)。

图7—3相应的周边器官疾病及其病损或功能紊乱在虹膜投影部位的标志法
1.代掰区域及动眼神经副交感神经系统投影环2.消化区域——胃功能环3.消化区域——肠功能环4.虹膜卷缩轮——交感神经系统环5.体循环及淋巴系统环6.器官投影节段(某些消化结构除外)7.周边血管结构环和皮肤投影环(同心环方式左右眼一致)
1.瞳孔区域①代谢环:红褐色,饰以略暗花边而形成瞳孔缘,预示代谢性疾病和副交感神经疾病。②消化环:有两个,占瞳孔区域的代谢环和卷缩轮二者之间的地带,内侧预示胃功能变化,靠近卷缩轮部分预示大肠和小肠功能变化。
2.虹膜卷缩轮其结构的变化,表示神经系统和几种代谢性功能病症发生、发展及预后。卷缩轮被虹膜体循环围衬出一个饰边状环,此环原属睫状部虹膜之一部,也是淋巴投影区。
3.睫状部虹膜睫状部虹膜分为两个环,内环占本部位的内2/3,与各部不同器官节段的投影区相对应。外环占外1/3,显示周边血管的病症变化。
(二)节段定位
每侧眼环整个睫状部虹膜上可划分16个节段,每个节段分别确切地代表相应器官的投影,按时钟划分虹膜面,左右两眼的虹膜分别表示躯体各半侧之对应器官(见图7-4)。此外,Jensen氏虹膜图又在16个节段上,进行重新划分,使虹膜定位更细,对诊断内脏疾病更为准确(见图7—5)。

图7-4  vega氏虹膜图

图7—5  Jensen氏虹膜图
三、虹膜诊法的几种异常改变
根据Jensen氏虹膜学理论,杨文辉等人在中国人的虹膜上验证300多例门诊及住院病人,得出初步印象:Jensen氏的虹膜定位法,与中国人的临床病症反应是大致相符的,不同的是欧美人虹膜色较淡,病变部位出现多种颜色和形态,而中国人虹膜颜色单纯,主要是黑色,只是深浅和形态不同而已。这对确定疾病的性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当然随着检查方法的不断改进,准确性会不断提高。根据目前所见,中国人虹膜异常的变化,主要有如下几种改变:
1.黑点它可见于任何部位,形状大小不一,颜色可深可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风湿性心脏病等,在心脏区常出现黑点;扁桃体炎见于咽喉部;泌尿系统的疾患通常在肾和膀胱区见到黑点等。
2.黑线多呈放射状排列,颜色有深有浅。慢性肾炎病人在肾上腺和肾区常见;咳嗽、胸痛、气喘病人黑线多在肺区、胁部出现;腰腿痛病人于腰背区或腿膝区多见。
3.缺损以虹膜上方缺损多见,许多颅脑外伤病人或脑供血不足者多有此表现。
4.苍白在虹膜上出现大小不等的苍白区,多是急性炎症的表现,如果在膀胱、尿道区出现,多为尿道感染;如果在靠近外周出现苍白点,多是淋巴结炎。
5.窝孔亦称隐沟,是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凹陷,散布在各个区域,见于多个器官的损害,慢性贫血的患者,多数患者属于先天性缺陷。
6.卷缩轮正常人卷缩轮靠近瞳孔,纹理均匀而纤细。病变时此轮明显增粗、扩大,状若蔷薇花环,俗称花环扩大,是有毒物质的刺激。常见于腹腔炎症,如急性肝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结肠炎等。若仅见于十二指肠区出现纤维增粗,多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7.收缩圈(亦称神经圈)少数病人在靠近虹膜外周边缘,可见到1~2个白色的不完整的圆圈,此类多见于偶遇交通事故,或创伤受惊吓者,表现为精神紧张、焦虑、恐惧等,称之为“惊恐圈”。
8.白环老年人在虹膜周围出现一圈乳白色或灰暗色圆环,俗称老年环。如果单纯出现于上部脑区,多为脑部供血不良,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或低血压患者。常见的自觉症状是头晕、头痛。
许多作者认为,虹膜差不多全部是血管组织,大部分血管呈放射状排列,虹膜表面的辐射状条索样组织,实质上是埋藏在虹膜实质里的血管。花环的扩大,纹理增粗,并呈现条索状黑线,是虹膜血管对各种有害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在病理情况下,虹膜还可以出现黑痣、结节、萎缩、缺损、红变,甚至出血、穿孔。但这属于虹膜本身的病变,不属虹膜诊断范围。
四、检查方法
检查者备小型手电筒一支。病人可采取仰卧或坐位,医家面对病人,然后轻轻用拇指食指将病人上下眼睑撑开,病人眼睛凝视正前方,手电筒光从眼侧面射入,记录所观察到虹膜的特异反应迹象。例如颜色的深浅,反应点的形状呈点状、线状、窝孔状等。
白睛诊法
白睛诊法主要通过观察巩膜、球结膜出现的血管颜色、形态变化,来判断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性和推测疾病预后的一种诊断方法。白睛的诊法与彭氏眼诊法基本一致,只是对彭氏眼诊中络脉形态、颜色主病略作补充,并增加部分脉络形态及颜色主病。因此,在诊察疾病时,可同时参考彭氏眼诊。此外,在眼区的划分上又与彭氏眼诊不同,此处选用全息论,将人体脏器分布与眼的不同区域相应(左右相同)。但两者观察络脉形态、颜色是一致的,互为参考,对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一、白睛脏腑定位
白睛诊法也遵循着一定的定位规律,一般躯体上部疾病的眼部络脉变化,应在瞳孔水平以上体现;躯体下部疾病的眼都络脉变化,应在瞳孔水平以下体现。同样,瞳孔内侧白睛主躯体内侧疾病;瞳孔外侧白睛主躯体外侧病变,且左眼主躯体左侧疾病,右眼主躯体右侧疾病;部分疾病,在双眼都可以表现。躯体上部疾病也可以在瞳孔水平线以下得到表现,躯体内饲疾病也可以在瞳孔外侧得到体现(见图7—2)。

图7—2白睛诊法定位规律图
二、白睛络脉识病法
白睛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在于相应区域血管发生的形态、颜色的改变上。
(一)形态识病
有关以脉络形态判断疾病,在彭氏眼诊中已论述了七种脉络的形态变化,在此结合有关病症略作补充,又增加七种络脉形态及主病。
1.根部粗大若见局部血管根部粗大,多属顽固性疾病,病程长,多有器官损害。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多见此形。
2.曲张或怒张若见相应区域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瘀证或病情较重、较急。如急性肺炎、急性肝炎等,可见此形。
3.延伸指血丝很长,延伸到其它区域,这多表示病情的发展方向以及疾病的范围,说明该部位疾病向另_部位发展或传变。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上肢痛、骨髓炎等,可见此形。
4.离断指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间突然中断,也有的被黑色瘀点分开,此征往往表示该部位器官局部血液循环有障碍,如狭窄、阻塞等。常见于颈椎病、输卵管闭塞、脉管炎等。
5.分叉白睛上的血管状若树枝样分叉,表明该器官炎症的播散、扩展或血液供应障碍等。如痔疮,可以从血管分叉条数来判别痔核的多少及大小。
6.隆起血丝浅表、明显、红活,多在球结膜上,表示该病为急病、新病,或为急性炎症开始。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尿路感染等,多见此形。
7.雾斑即片状青紫斑,像瘀血凝集成一模糊小片。多属于气滞血瘀症(虫积除外)。提示患者有该部位的胀痛症状。如在肝、胆区见此征,多提示肝气郁结症状。但见于女性还可提示有乳房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等。
8.黑点即血管末端的黑色瘀点,往往与雾斑相兼出现,一般多属血瘀症。提示该病病程长,症状重,损伤大。可见于肝硬变、陈旧性损伤(包括手术伤口)。如见于儿童,则多提示为虫积。
9.黑圈在观察白睛时,我们还可以见到一种比黑点稍大的黑色圆圈,这不仅是一种严重的瘀血症状,而且提示在该部位已有包块状肿物出现,必须高度警惕,注意其它体征,并建议患者作进一步检查,以便探明病情。
10.螺旋形状如在白睛上见到螺旋形状血管,表示躯体内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或者是气滞血瘀、血流不畅,导致血络挣扎延伸。临床往往以疼痛、刺痛、灼痛症状出现。部分癌症病人也常见。
11.蜘蛛网状蜘蛛网状血管,提示患者有风痰、血瘀。如哮喘病,由于血液供氧不足,造成侧支循环的建立,同时,也由于长期哮喘,血管破裂、散乱等,导致此形状。
12.叶脉状即血丝像树叶茎脉状分支,这亦表示体内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或者是体内瘀血症。临床上癌症病人多见。
13.横行血丝即指白睛上部的血管横行走向,呈“一”字形。一般正常人或普通疾病患者,眼球上半部血丝呈纵行,向瞳孔方向纵行走向。如血丝呈横行走向,则提示患者有消化系统方面的严重病变。
14.贯瞳即指血丝延伸进入黑睛,或穿过黑睛,俗称赤脉贯瞳。其中又以1条赤脉为病轻,2~3条赤脉为病重;赤脉不穿过瞳神为病缓,穿过瞳神为病急。临床上见到此象,多属淋巴系统严重疾病。
(二)颜色识病
此处所述的络脉颜色识病,与彭氏眼诊相同,所以在观眼识病时参考彭氏眼诊对白睛络脉颜色的论述,对诊断疾病,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三、白睛识病与临床
近年来,各地学者对白睛识病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白睛络脉形态变化与人体内在疾病有一定联系,其临床诊断疾病的准确率达90%以上。此外,白睛的颜色异常与内在疾病亦有密切关系。
(一)络脉形态与疾病
1.肝炎在肝炎患者的白睛上有巩膜肝征现象出现,即在眼的内下方(3、4点间),巩膜与结膜间毛细血管充血、扩张,呈淡青色。
2.胃肠病在两眼瞳孔的下方6点处,巩膜与结膜间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扩张、红黑之象,称为巩膜胃征,据此可诊断为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
3.疟疾在眼结膜与巩膜间的毛细血管末端或弯曲部,呈现着黑色、青紫色、紫红色等各种色素斑点,叫做疟斑,为疟疾。疟疾发作时,疟斑多呈黑色或青紫色,略凸出表面,境界清晰,血管的末端呈膨胀样;疟疾治愈后,可恢复正常或成为斑迹。
4.蛔虫症在巩膜上的小血管端有蓝或紫褐色小点。此外,白睛的上部或下部、内部或外部呈现蓝点、蓝斑,都可诊为蛔虫症。
5.钩虫在患者眼巩膜与结膜间的毛细血管上端和边缘,呈多样状的浅紫色,云絮状斑块。斑块大,为感染程度较重,斑块小,为感染程度较轻。
6.蛲虫在黑睛左、右上方的白睛区见黑色斑点,可以诊断为蛲虫病。
7.瘰疬在眼巩膜部,有充血样血管贯入瞳孔,即赤脉贯瞳,是瘰疬病(淋巴结核)的一种征象。独立一条为病轻;有2-3条赤脉贯入者为病重;赤脉不入瞳者为最轻。
8.内痔在眼球结膜5、6点间部位附近,见有由下向上行走的扩张、弯曲、充血的血管,即为球结膜痔征的标志,可诊为内痔。如果痔征现于左眼,为肛门左侧有痔;现于右眼,为右侧生痔。且痔征的条数与痔核的多少相对应,痔征的粗细与痔棱大小成正比。
9.癌症眼球巩膜有薄雾斑状阴影圈,中间有黑色瘀点。其眼球上半部血管紫暗,呈“一”字或“U”形走向,可判断消化系统的癌症。如在眼部发现此现象,应提高警惕。
10.内伤如在眼球白睛出现青紫红筋浮起,在红筋末端有瘀血点,称为报伤点,该点须在血管末端。点在瞳孔水平线之上的,是伤在胸胁;点在水平线之下的,是伤在背部;点在左眼,表示伤在身体左侧;点在右眼,伤在身体右侧。点色淡黑如浮云,散而不聚的,是伤在气分;若色黑而沉着,形如芝麻的,是伤在血分;若色黑点圆,周围色淡如云彩的,是气血两伤。如两眼巩膜上有红筋,外虽无伤,但内必有瘀;瞳孔失神者,预后不良;眼珠火热,流泪不止者,定是险证。
通过望白睛血管的变化,容易诊断的疾病除上述者外,还可以诊察心血管病、腰腿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胆囊炎、消化不良、肌肉消瘦、呃逆、气喘、头面五官疾病、肾病、癫痫病等。
(二)白睛颜色与疾病
白睛的颜色青白洁净为正常色,说明身体健康无病,如果白睛的颜色发生变化,则说明体内有不同的疾病发生。
1.两眼球结膜与巩膜部不同颜色呈黄色,多为胸部疾病;红色者多为胸腹部病变;黑色者多为下腹部病变;青蓝色者多为两侧少腹部病变。
2.白睛呈蓝白色主要见于儿童和孕妇。这些人眼白发蓝,外观显得干净漂亮,其实这是贫血的表现。凡患中、重度贫血者,眼巩膜都呈蓝白色。
3.白睛上出现绿点这多半是患有肠梗阻。
4.白睛变黄这是出现黄疸。是肝病或胆道疾病、妊娠中毒及一些溶血性疾病所引起的。
5.白睛有出血片这是动脉硬化,特别是脑动脉硬化的信号。
6.白睛常有小红点这是毛细血管末端扩张的结果。,最多见于糖尿病人。
7.白睛苍白显示患有心脏病和循环系统疾病。眼球严重发白者肺部有病。
中国瑶医学--目诊----白睛诊
白睛质地坚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5/6,其表层由一些纤细的纤维和弹性组织构成,含有较多的小血管,当躯体发生病变时,就可以通过这些血管表现出来。另外,覆盖在巩膜(即白睛)表面上有一层薄薄的膜,这就是球结膜,它表面非常光滑,比较松弛,薄而透明,因此,可透见下面的巩膜。球结膜上亦有许多小血管,其形态、色泽可以反映躯体的病变。它与巩膜上的血管区别点在于:球结膜血管在表层,相对浮浅、隆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层,颜色相对沉深、青紫、暗淡。在临床中球结膜上出现的血管讯号,表示病程短、新病;巩膜上出现的血管讯号,表示病程长、久病。中国传统医学则认为球结膜讯号提示病在腑,巩膜讯号提示病在脏。
(一)白睛诊法的定位规律
白睛诊法遵循着一定的定位规律,一般躯体上半部疾病应在瞳孔水平线以上体现,躯体下半部疾病应在瞳孔水平线以下体现;同理,瞳孔内侧表现躯体内侧疾病,瞳孔外侧反映躯体外侧病变。且左眼多主躯体左侧疾病,右眼多主躯体右侧疾病。另外,部分疾病在双眼均可有表现,躯体上部疾病可在瞳孔水平线以下得到表现,躯体内侧疾病也可以在瞳孔外侧得到体现。我们讨论的多为普遍性的东西,特殊的例外。
(二)白睛诊法的定性规律
白睛诊断疾病的性质,主要在于相应区域血管发生的形、色、态等的改变上。
1、从形态来看
(1)根部粗大:若见局部血管根部粗大,多属顽固性疾病,病程较长,多有器官损害,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
(2)曲张或怒张:若见相应区域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瘀或病情较重、较急,如急性肺炎、急性肝炎等。
(3)延伸:指血丝很长,延伸到其他区域,多表示病情的发展方向以及疾病的扩散范围,说明该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转变,如腰腿痛、上肢麻木、骨髓炎等。
(4)离断:指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间突然中断,也有的是被红色瘀点分隔开,此征往往表示该部位器官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或阻塞、狭窄等,常见于颈椎病、输卵管闭塞、脉管炎等。
(5)分叉:白睛上的血管状若树枝样分叉,表明该器官炎症的播散、扩张或血液供应障碍等,如痔疮,可以从血管分叉条数来判断痔核的多少及大小。
(6)隆起:血丝浅表、明显、红活,多在球结膜上,表示该病为急病、新病,或者说为急性炎症开始,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尿路感染等,多见此象。
(7)雾斑:即片状青紫斑,象瘀血凝集成一模糊小片,多属于气滞血瘀证(虫积除外),多提示患者有该部位的胀痛症状。如在肝区、胆区见此症,多提示有肝气郁结症状,见于女性还可以提示有乳房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等。
(8)黑点:即血管末端的黑色瘀点,或与雾斑相兼出现,一般多属血瘀症,提示该病病程长,症状重,损伤大,如肝硬化,陈旧性损伤。若见于儿童,还要考虑是否有虫积。
(9)黑圈:在观察白睛时,我们还可以见到一种比黑点稍大的黑色圆圈,这不仅是一种严重瘀血证状,而且还提示我们在其部位,已有包块状肿块出现,必须高度警惕,注意其他体征,并建议患者进一步检查,以探明病情,排除可疑。
(10)螺旋形状:如在白睛上见到螺旋形状血管,表明躯体内血液循环有较严重的障碍或者是气滞血瘀、血流不畅,导致血络挣扎延伸,临床往往以疼痛、刺痛、灼痛现象出现。部分癌症病人也常见到此征。
(11)蜘蛛网状:蜘蛛网状血管,提示患者有风痰、有瘀。如哮喘病患者,由于血液供氧不足而造成侧支循环的建立,同时也由于长期哮喘,导致血管破裂、散乱等。
(12)叶脉状:即血丝象树叶茎脉状分支,表示体内严重的血液循环障碍,或者是体内瘀血征,临床上癌症病人多见此状。
(13)横行血丝:即指白睛上部的血管横行走向,呈“一”字形,一般正常人或普通疾病患者,眼球上半部血丝呈纵行,向瞳孔方向纵行走向。如呈横行血丝走向,则多提示患者有消化系统或其他方面的严重病变。
(14)贯瞳:即指血丝延伸进入黑睛,或穿过黑睛,俗称赤脉贯瞳。其中又以1条赤脉为病轻,2~3条赤脉为病重:又以赤脉不穿过瞳神为病缓,穿过瞳神为病急。临床上见到此象,多属淋巴系统严重病变。
2、从颜色来看
(1)鲜红:多为新病、急病、热病。
(2)紫红:多为邪热入营,灼津为痰,灼血为瘀。
(3)深红:表示症状加重、加深,也表示病情恶化。还有的是病邪由表传里,入中脏腑的表现。一般此象若出现于球结膜上为腑病,若出现于巩膜上则为脏病。临床多见于邪盛正未虚,邪正相争的阶段。
(4)红中带黑:多为新病久治不愈,和里化热,热炽血滞,瘀血内生。一般表示病程长,瘀血重,邪热盛,正气未虚之象。
(5)红中带黄:黄为胃气的象征,亦为瘀血化解后的表现。红中带黄,提示病情好转,病势减轻。
(6)血丝淡黄:为病情将愈之象,或该病已愈。如果血丝色淡黄略红,表明病情虽好转,但尚有余热未清。
(7)浅淡:血丝浅淡属虚证、寒证,提示机体相应脏腑的气血不足、寒凝气滞、血行不畅。部分血丝浅淡亦属正常现象。两者区别在于:病变者,血丝多而乱;正常者,血丝少而直。
(8)暗灰:为陈旧性病灶。多见于肺结核、肝炎、虫斑等病痊愈后留下的“烙印”,其表现多在巩膜上,因巩膜上的血管,发生变化后,由于疾病重、时间长、损害大,故血管变化后不易复原,从而长期留下“烙印”,临床仅能提供参考。
3、白睛诊伤
白睛诊伤是瑶族地区广泛流传的诊断方法。它能在患者没有自觉症状的情况下,根据患者眼睛巩膜或球结膜血管的形态、颜色变化,来诊断受伤部位、疼痛性质及发病时间等情况。它主要是观察白睛上的“损伤点”来判断伤势。所谓损伤点,是患者在无眼疾或无眼部自觉症状时,白睛见青紫色血管浮起,在血管末端有瘀血点。该点必须在血管末端,瘀血点颜色较黑,如针尖大小。有此损伤点,则提示体内有伤。如果瘀血点不在血管末端,或在血管旁,或在血管中部,均无诊伤价值。瘀血点的颜色和形状等变化,可以反映伤损的轻重程度与性质。如伤气、伤血、或气血两伤等。
(1)白睛诊伤定位
白睛诊伤定位总的原则为:损伤点出现在左眼者,为身体左侧有伤;在右眼者,为身体右侧有伤。损伤点在瞳孔水平线以上的,提示伤在脐水平线以上,如腰背、上肢、肩周、头面等,其中腰部损伤点多在瞳孔上方稍偏向内侧,瘀血点多偏向外侧。损伤点出现在瞳仁水平线以下者,则主要反映脐水平线以下的下半身,如双下肢、骨盆。下肢的血丝相对上肢长,且多超过瞳仁水平线,并多偏向瞳仁外侧,也有的表现血丝分叉或中断跳跃现象。特殊的是眼睛正下方,即白睛6时处,还可反映胸骨的内伤,且伤在乳头上方者,瘀血点居中;伤在乳头上内侧、胸骨旁者,瘀血点偏于内侧;伤在乳头上方外侧;伤在胸骨柄两侧者,则呈“丫”形血络分叉,瘀血点在于分叉的末梢。另外,损伤点出现在眼的外侧,按瘀血点上下排列次序,分别表示腋后线部、腋中线部、腋前线部受伤。如果损伤点出现在眼白睛的内侧,则提示对侧胸胁受伤。
(2)白睛诊伤定性
如果损伤点色淡如云,散而不聚者,表明伤在气分(伤轻),若色黑而沉着,形如芝麻者,表明伤在血分(伤重);若损伤点色黑点圆,周围又有片状如云彩样浅淡斑,呈不规则的晕状者,表明气血两伤。另外,血丝弯曲如蛇行(或螺旋)状,表明有较剧烈的疼痛。同一条血丝,若粗细不一,虽无瘀血点在其末端,亦可表明有伤。
在白睛任何部位呈现蓝黑点或蓝黑斑,为蛔虫症。具体地说:如见白睛上毛细血管的顶端和旁边,呈现有青黑色或蓝黑色圆形的斑点,约有针头至绿豆大小,斑的界限多清晰,少有模糊,可多可少,不突出白睛面。如果斑大,表示寄生的是成虫;斑小,表示寄生的为幼虫;斑多虫多,斑少虫少。如果在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上端和边缘,呈多样状的浅紫色,云絮状斑块,则提示寄生的是钩虫。同样,斑块大颜色深、为感染程度重;斑块小、颜色浅,为感染程度轻。另外,若巩膜与球结膜间上半部出现黑色斑点,则又提示为蛲虫。以上这些征象均与寄生虫的病势呈正比消长趋势,即眼征越明显,病情越严重,眼征越浅淡,病情越轻浅。
此外,在眼结膜与巩膜间的毛细血管末端或弯曲部,出现黑色、青紫色、棕色、紫红色、银灰色等各种色素斑点,可能是疟疾的表现。这种疟疾开头有圆形、椭圆形、多角形、宝塔形、漏斗形、扫帚形等多种多样,斑点界限有清晰的,也有模糊的;且在模糊的斑点中心有黑点,斑点大小在0.3毫米至4.0毫米之间。疟疾发作时,疟斑多呈黑色或青紫色,略“凸”出表面,界限清晰,血管末端呈膨胀样,疟疾治愈后,可恢复正常或成为斑迹。另外,在近角膜缘处的球结膜浅层血管呈螺旋状迂曲。血管径较粗,颜色深紫、走行弯曲,以近角膜缘明显,至穹窿部则消失,此现象在外下方多见,这亦是诊断疟疾的特征之一。
4、白睛诊法与癌症预测
对于白睛诊法预测癌症,是当今目诊学者正在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问题。编者根据临床实践体会,认为以下白睛讯号,如有两项以上相兼出现时,应提高警惕。
(1)白睛颜色苍白、呆滞、晦暗或黄染。
(2)眼球上半部血管紫暗,呈“一”字或“V”形走向。
(3)眼球巩膜有薄雾斑状阴影圈,中间有黑色瘀点(即中间深黑,四周浅淡的阴影状圆圈)。整个颜色暗灰无光。另外,黑色圆圈也有诊断意义。
(4)白睛血管呈螺旋形状弯曲、怒张、颜色鲜红。
(5)白睛血管呈树叶叶脉状走向,颜色鲜红。
(6)赤脉贯瞳,甚或白睛血管鲜红、怒张、至少两条以上延伸穿过瞳孔。
瑶医目诊
目诊主要依据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借助7倍左右的放大镜进行操作,来判断相应脏腑可能发生的病变、损伤和机能紊乱,是传统医学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黑晴诊法、白睛诊法和全目望诊。目诊是精细的微诊系统,对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监测,颇具见微知著作用.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防治,但其难度也相对较大,细心显得十分重要。
(一)瑶医目诊的特点
瑶医目诊是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方法简单,可用五个字对其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即简、便、验、廉、捷。
(二)白晴形色变化与目诊定性
白睛诊法上要观察巩膜,球结膜上出现的血管形态、颜色等变化,来判断相应脏器可能发生的病变。巩膜质地坚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六分之五;球结膜是覆盖巩膜前三分之一的薄膜,表面非常光滑,比较松弛,薄膜透明,可透见下面的巩膜。球结膜血管在表层,相对浮浅、隆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颜色相对深沉.青紫、暗淡。临症中球结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短,新病;巩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长,久病。
1.白睛血管形变及目诊含义
(1)局部血管根部粗大
属顽固性疾病,病程长,多有器官损害。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
(2)曲张或怒张
相应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淤证或病情较重、较急。肺炎、急性肝炎等。
(3)延伸
血丝很长,延伸到其他区域,多表示病情发展方向及疾病范围,表明该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传变。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上肢痛,骨髓炎等。
(4)离断
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途突然中断,也有的被黑色淤血点隔开,往往表示该部位脏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狭窄、阻塞。常见于颈椎病,输卵管闭塞,脉管炎等。
(5)分叉
血管状若树枝样分叉,表明相应脏器炎症播散、扩张或血液供应障碍。如痔疮,可从血管分叉条数来判断痔核多少及大小。
(6)隆起
血丝浅表、明显、红活,多在球结膜上,表示为急病、新病,急性炎症开始。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尿路感染等。
(7)雾斑
片状青紫斑,似淤血凝集成一模糊小片,多属气滞血淤症(虫积除外)。提示相应部位胀痛。若肝、胆区见此形变,提示有肝气郁结症状;若见于女性,还提示乳房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等。
(8)黑点
血管末端的黑色淤点,往往与雾斑相伴出现,多属血淤症。提示病程长、症状重、损伤大。可见于肝硬化、陈旧性损伤(包括手术伤口),若见于儿童,则提示虫积。
(9)黑圈
比黑点稍大的黑色圆圈,是一种严重淤血症状,提示相应部位已有包块状肿块出现。
(10)螺旋形状血管
表示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或是气滞血瘀、血流不畅,导致血络挣扎延伸。临床常以疼痛、刺痛、灼痛现象出现,部分癌症病人也有此表现。
(11)蜘蛛网状血管
提示风痰、有淤。如哮喘病,由于血液供氧不足造成侧支循环建立,同时由于长期哮喘,血管破裂、散乱,导致此现象。
(12)叶脉状
血丝像树叶茎脉状分枝,提示严重血液循环障碍,或体内淤血症,临床上癌症病人多见。
(13)、横行血丝
白睛上部血管,呈横行“一”字形或“U”字形走向,提示有消化系统方面的严重病变。有人观察800例,发现肠癌69%、胃癌58%、食管癌57%、肝癌45%的患者有此征象,而健康人仅有16%出现此征象。
(14)贯瞳
血丝延伸进入黑睛,或穿过黑睛,俗称“赤脉贯瞳”。1条赤脉为病轻,2—3条赤脉为病重;赤脉不穿过瞳神为病缓,穿过瞳神为病急。临床上多属淋巴系统严重疾病,如淋巴结核等。
(15)巩膜胃征
在两眼瞳孔下方6时处,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性扩张、红黑之象,即为巩膜胃征图(图9-23),提示急、慢性胃肠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与临床符合率达90%。
(16)巩膜痔征
在白睛5~6时部位.由下向上行走的扩张、弯曲、充血血管,即为球结膜痔征(图9-24)。
提示内痔;痔征现于左眼,为肛门左侧内痔;现于右眼,为肛门右侧内痔。且痔征的条数与痔核多少相对应,痔征的粗细与痔核大小成正比(图9-25,图9-26)。有人检查1270例,与肛门镜检的定性符合率达85%。
(17)巩膜肝炎征
肝炎患者的白睛内下方血管充盈、扩张、色呈淡青(图9-27)。
瑶医望诊绝技--观目诊病(二)
瑶医瑶药2009-07-16 10:02:41 阅读2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ft=,+0,]武术.武术论坛.五百钱.江西五百钱.点穴.摸穴.闭穴.卢荣军.字门.硬门.法门' A& T8 K  H( @! h
2.白睛血管色变及目诊含义
(1)鲜红
多为新病、急病、热病。
(2)紫红
多为邪热入营、灼津为痰、灼血为淤。
(3)深红
提示症状加重、加深、病情恶化。
(4)红中带黑
多为新病久治不愈,入里化热,热炽血滞,淤血内生。提示病程长,淤血重,邪热盛,正气始虚。
(5)红中带黄
提示病情好转,病势减轻。
(6)血丝淡黄
为病将愈,病症消失。若血丝色淡黄略红,提示病情虽好转,尚有余热未清。
(7)浅淡
属虚症、寒症。提示相应脏器气血不足,寒凝气滞,血行不畅。部分血丝浅淡亦属正常现象,区别在于:病变者血丝多而乱;正常者血丝少而直。
(8)暗灰色
为陈旧性病灶,多见于肺结核、肝炎等疾病痊愈后留下的“烙印”,临床仅能提示病史。
(四)白睛分区与目诊定位
图9-28为白睛诊法定位形象示意图,表明了一般定位规律,但也可能出现特殊个例.例如,某些疾病在双眼上都有反应,而某些疾病仅在一侧眼上有反应,躯体上部疾病也可以在瞳孔水下线以下得到表现,躯体内侧疾病可以在瞳孔外侧得到表现等。
(五)白睛诊伤
主要通过白睛上的“报伤点”来判断伤势。“报伤点”是患者在无眼疾或无眼部自觉症状下,白晴见青紫色血管浮起,在血管末端有淤血点。该点必须在血管末端,淤血点颜色较黑,如针尖大小,则提示体内有伤。若淤血点不在血管末端,或离开血管或在血管中部,均无诊伤价值。淤血点形色变化,可反映伤损程度与性质,如伤气、伤血、或是气血两伤等。
1.白睛诊伤定性
(1)报伤点色淡如云,散而不聚者,提示伤在气分(轻伤)。
(2)报伤点色黑而沉着,形如芝麻者,提示伤在血分(重)。
(3)报伤点色黑点圆,周围片状色淡如云彩,呈不规则晕状者,提示气血两伤。
(4)血丝弯曲如蛇行(或螺旋)状,提示有较剧烈终痛。
(5)同一条血丝,若粗细不匀,虽无淤点,也提示有伤。
2.白睛诊伤定位
一般定位原则为:在报伤点出现的同侧躯体有伤;以瞳孔水平线对应于脐水平线,报伤点出现在瞳孔水平线以上者.提示伤在脐水平线以上部位,包括腰背,上肢,肩周,头部。报伤点出现在水平线以下者,提示伤在脐水平线以下部位,包括下肢,骨盆及胸骨。腰部报伤点多在瞳孔上方稍偏向内侧,淤血点也多近瞳孔;脊椎淤血点多居中;肩部和上肢淤血点多偏向外侧。伤在乳头上方者,淤血点居中;伤在乳头上内侧、胸骨旁者,淤血点偏向内侧;伤在乳头上方外侧及锁骨窝下者,淤血点偏向外侧;伤在胸骨柄两侧者,则呈“Y”形血络分叉,淤血点位于分叉的末稍。下肢的血丝相对于上肢长,且多超过瞳孔水平线,并多偏向瞳孔外侧。双侧下肢俱伤时,可见血丝呈中断跳跃状态。此外,报伤点出现在眼的外侧,按淤点上下次序,分别表示腋后线、腋中线及腋前线受伤。报伤点出现在眼的内侧,则提示对侧胸胁受伤。(图9-29~图9-38)为各种诊伤定位图,供读者参阅。
(六)白睛诊寄生虫病与疟疾
在白睛任何部位呈现兰黑点或兰黑斑,为蛔虫症。若在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顶端和旁边,呈现青黑色或兰黑色圆形斑点,约有针头至绿豆大小,斑的境界多清晰,也有模糊的,可多可少,不突出结膜面,提示寄生虫症。斑大,表明是成虫;斑小表示为幼虫,斑多,虫多;斑少,虫少。如在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上端和边缘,呈多样状的浅紫色、云絮状斑块,则提示为钩虫。同样,斑块大,感染程度较深;斑块小,感染程度较浅。若巩膜与球结膜间上半部出现黑色斑点,则提示为蛲虫。眼征越明显,病情越重,眼征越浅谈,病情越轻(图9-39,图9-40)。
白睛诊疟疾:在眼结膜与巩膜的毛细血管末端或弯曲部,呈现出黑色、青紫色、棕色、紫红色、银灰色等各种色素斑点,为疟疾表现。疟斑形状有圆形、多角形、三角形、宝塔形、漏斗形、扫帚形等。斑点境界有清晰的,也有模蝴的;且在模糊斑点中心有黑点.斑点在0.3毫米至4.0毫米之间。疟疚发作时,疟斑多呈黑色或青紫色,略凸出表面,境界清晰,血管末端呈膨胀样;疟疾愈后,可恢复正常或成为斑迹。此外,在近角膜缘处的球结膜浅层,血管呈螺旋状纡曲,血管管径较粗、颜色深紫,走行弯曲,以近角膜缘端明显,至穹窿部则消失,此现象在外下方多见,亦是诊断疟疾的特征之一(图9-41)。
(七)目诊在癌症筛查中的应用
1.黑睛诊法筛查规则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列为癌疑对象,应作进一步检查:
(1)代谢环消失合并瞳孔偏移。
(2)代谢环消失合并瞳孔扁平。
(3)代谢环消失合并黑暗睫状部相应器官的严重炎症信号。
李彤等人认为,黑睛筛查癌症可以预测15年内癌变风险信息,若果真如此,将对癌症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有待深入研究。
2.白睛诊法筛查规则
凡同时出现下列情况的两项以上者,可列为癌疑对象,应作进一步检查:
(1)睛颜色苍白、无光、呆滞、晦暗或黄染。
(2)眼球上半部血管紫暗,旱“一”字或“U”形走向。
(3)眼球巩膜有薄雾斑状阴影圈,中间有黑色淤点。(即中间深黑,四周浅淡的阴影状圆圈),整个颜色暗灰无光。此外,黑色圆圈也有筛查意义。
(4)白睛血管呈螺旋形弯曲、怒张、颜色鲜红。
(5)白睛血管呈树叶叶脉状走向,颜色鲜红。
(6)赤脉贯瞳.白睛血管鲜红、怒张,至少两条以上延伸穿过瞳孔。
养生堂20110718长寿之乡的养生秘诀(1)
',1)">
来源   瑶医网
瑶医观目诊
目诊主要依据眼睛各部位的形态、色泽、斑点、穹窿及位置结构的动态变化,借助7倍左右的放大镜进行操作,来判断相应脏腑可能发生的病变、损伤和机能紊乱,是传统医学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黑晴诊法、白睛诊法和全目望诊。目诊是精细的微诊系统,对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的监测,颇具见微知著作用.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和早防治,但其难度也相对较大,细心显得十分重要。
(一)瑶医目诊的特点
瑶医目诊是独具特色的一门科学,方法简单,可用五个字对其特点进行高度概括,即简、便、验、廉、捷。
(二)白晴形色变化与目诊定性
白睛诊法上要观察巩膜,球结膜上出现的血管形态、颜色等变化,来判断相应脏器可能发生的病变。巩膜质地坚固,不透明,呈暗红色,占眼球壁外层后六分之五;球结膜是覆盖巩膜前三分之一的薄膜,表面非常光滑,比较松弛,薄膜透明,可透见下面的巩膜。球结膜血管在表层,相对浮浅、隆起、鲜艳,巩膜血管在下,颜色相对深沉.青紫、暗淡。临症中球结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短,新病;巩膜上出现异变信号,表示病程长,久病。
1.白睛血管形变及目诊含义
(1)局部血管根部粗大
属顽固性疾病,病程长,多有器官损害。如心脏病、慢性肾病等。
(2)曲张或怒张
相应血管呈怒张状,多属血淤证或病情较重、较急。肺炎、急性肝炎等。
(3)延伸
血丝很长,延伸到其他区域,多表示病情发展方向及疾病范围,表明该部位疾病向另一部位发展或传变。如腰腿痛(坐骨神经痛),上肢痛,骨髓炎等。
(4)离断
延伸的血管在一定部位或中途突然中断,也有的被黑色淤血点隔开,往往表示该部位脏器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狭窄、阻塞。常见于颈椎病,输卵管闭塞,脉管炎等。
(5)分叉
血管状若树枝样分叉,表明相应脏器炎症播散、扩张或血液供应障碍。如痔疮,可从血管分叉条数来判断痔核多少及大小。
(6)隆起
血丝浅表、明显、红活,多在球结膜上,表示为急病、新病,急性炎症开始。如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尿路感染等。
(7)雾斑
片状青紫斑,似淤血凝集成一模糊小片,多属气滞血淤症(虫积除外)。提示相应部位胀痛。若肝、胆区见此形变,提示有肝气郁结症状;若见于女性,还提示乳房疾病,如乳腺小叶增生等。
(8)黑点
血管末端的黑色淤点,往往与雾斑相伴出现,多属血淤症。提示病程长、症状重、损伤大。可见于肝硬化、陈旧性损伤(包括手术伤口),若见于儿童,则提示虫积。
(9)黑圈
比黑点稍大的黑色圆圈,是一种严重淤血症状,提示相应部位已有包块状肿块出现。
(10)螺旋形状血管
表示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或是气滞血瘀、血流不畅,导致血络挣扎延伸。临床常以疼痛、刺痛、灼痛现象出现,部分癌症病人也有此表现。
(11)蜘蛛网状血管
提示风痰、有淤。如哮喘病,由于血液供氧不足造成侧支循环建立,同时由于长期哮喘,血管破裂、散乱,导致此现象。
(12)叶脉状
血丝像树叶茎脉状分枝,提示严重血液循环障碍,或体内淤血症,临床上癌症病人多见。
(13)、横行血丝
白睛上部血管,呈横行“一”字形或“U”字形走向,提示有消化系统方面的严重病变。有人观察800例,发现肠癌69%、胃癌58%、食管癌57%、肝癌45%的患者有此征象,而健康人仅有16%出现此征象。
(14)贯瞳
血丝延伸进入黑睛,或穿过黑睛,俗称“赤脉贯瞳”。1条赤脉为病轻,2—3条赤脉为病重;赤脉不穿过瞳神为病缓,穿过瞳神为病急。临床上多属淋巴系统严重疾病,如淋巴结核等。
(15)巩膜胃征
在两眼瞳孔下方6时处,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呈充血性扩张、红黑之象,即为巩膜胃征图(图9-23),提示急、慢性胃肠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与临床符合率达90%。
(16)巩膜痔征
在白睛5~6时部位.由下向上行走的扩张、弯曲、充血血管,即为球结膜痔征(图9-24)。
提示内痔;痔征现于左眼,为肛门左侧内痔;现于右眼,为肛门右侧内痔。且痔征的条数与痔核多少相对应,痔征的粗细与痔核大小成正比(图9-25,图9-26)。有人检查1270例,与肛门镜检的定性符合率达85%。
(17)巩膜肝炎征
肝炎患者的白睛内下方血管充盈、扩张、色呈淡青(图9-27)。
瑶医望诊绝技--观目诊病(二)
2.白睛血管色变及目诊含义
(1)鲜红
多为新病、急病、热病。
(2)紫红
多为邪热入营、灼津为痰、灼血为淤。
(3)深红
提示症状加重、加深、病情恶化。
(4)红中带黑
多为新病久治不愈,入里化热,热炽血滞,淤血内生。提示病程长,淤血重,邪热盛,正气始虚。
(5)红中带黄
提示病情好转,病势减轻。
(6)血丝淡黄
为病将愈,病症消失。若血丝色淡黄略红,提示病情虽好转,尚有余热未清。
(7)浅淡
属虚症、寒症。提示相应脏器气血不足,寒凝气滞,血行不畅。部分血丝浅淡亦属正常现象,区别在于:病变者血丝多而乱;正常者血丝少而直。
(8)暗灰色
为陈旧性病灶,多见于肺结核、肝炎等疾病痊愈后留下的“烙印”,临床仅能提示病史。
(四)白睛分区与目诊定位
图9-28为白睛诊法定位形象示意图,表明了一般定位规律,但也可能出现特殊个例.例如,某些疾病在双眼上都有反应,而某些疾病仅在一侧眼上有反应,躯体上部疾病也可以在瞳孔水下线以下得到表现,躯体内侧疾病可以在瞳孔外侧得到表现等。
(五)白睛诊伤
主要通过白睛上的“报伤点”来判断伤势。“报伤点”是患者在无眼疾或无眼部自觉症状下,白晴见青紫色血管浮起,在血管末端有淤血点。该点必须在血管末端,淤血点颜色较黑,如针尖大小,则提示体内有伤。若淤血点不在血管末端,或离开血管或在血管中部,均无诊伤价值。淤血点形色变化,可反映伤损程度与性质,如伤气、伤血、或是气血两伤等。
1.白睛诊伤定性
(1)报伤点色淡如云,散而不聚者,提示伤在气分(轻伤)。
(2)报伤点色黑而沉着,形如芝麻者,提示伤在血分(重)。
(3)报伤点色黑点圆,周围片状色淡如云彩,呈不规则晕状者,提示气血两伤。
(4)血丝弯曲如蛇行(或螺旋)状,提示有较剧烈终痛。
(5)同一条血丝,若粗细不匀,虽无淤点,也提示有伤。
2.白睛诊伤定位
一般定位原则为:在报伤点出现的同侧躯体有伤;以瞳孔水平线对应于脐水平线,报伤点出现在瞳孔水平线以上者.提示伤在脐水平线以上部位,包括腰背,上肢,肩周,头部。报伤点出现在水平线以下者,提示伤在脐水平线以下部位,包括下肢,骨盆及胸骨。腰部报伤点多在瞳孔上方稍偏向内侧,淤血点也多近瞳孔;脊椎淤血点多居中;肩部和上肢淤血点多偏向外侧。伤在乳头上方者,淤血点居中;伤在乳头上内侧、胸骨旁者,淤血点偏向内侧;伤在乳头上方外侧及锁骨窝下者,淤血点偏向外侧;伤在胸骨柄两侧者,则呈“Y”形血络分叉,淤血点位于分叉的末稍。下肢的血丝相对于上肢长,且多超过瞳孔水平线,并多偏向瞳孔外侧。双侧下肢俱伤时,可见血丝呈中断跳跃状态。此外,报伤点出现在眼的外侧,按淤点上下次序,分别表示腋后线、腋中线及腋前线受伤。报伤点出现在眼的内侧,则提示对侧胸胁受伤。(图9-29~图9-38)为各种诊伤定位图,供读者参阅。
(六)白睛诊寄生虫病与疟疾
在白睛任何部位呈现兰黑点或兰黑斑,为蛔虫症。若在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顶端和旁边,呈现青黑色或兰黑色圆形斑点,约有针头至绿豆大小,斑的境界多清晰,也有模糊的,可多可少,不突出结膜面,提示寄生虫症。斑大,表明是成虫;斑小表示为幼虫,斑多,虫多;斑少,虫少。如在巩膜与球结膜间的毛细血管上端和边缘,呈多样状的浅紫色、云絮状斑块,则提示为钩虫。同样,斑块大,感染程度较深;斑块小,感染程度较浅。若巩膜与球结膜间上半部出现黑色斑点,则提示为蛲虫。眼征越明显,病情越重,眼征越浅谈,病情越轻(图9-39,图9-40)。
白睛诊疟疾:在眼结膜与巩膜的毛细血管末端或弯曲部,呈现出黑色、青紫色、棕色、紫红色、银灰色等各种色素斑点,为疟疾表现。疟斑形状有圆形、多角形、三角形、宝塔形、漏斗形、扫帚形等。斑点境界有清晰的,也有模蝴的;且在模糊斑点中心有黑点.斑点在0.3毫米至4.0毫米之间。疟疚发作时,疟斑多呈黑色或青紫色,略凸出表面,境界清晰,血管末端呈膨胀样;疟疾愈后,可恢复正常或成为斑迹。此外,在近角膜缘处的球结膜浅层,血管呈螺旋状纡曲,血管管径较粗、颜色深紫,走行弯曲,以近角膜缘端明显,至穹窿部则消失,此现象在外下方多见,亦是诊断疟疾的特征之一(图9-41)。
(七)目诊在癌症筛查中的应用
1.黑睛诊法筛查规则
凡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列为癌疑对象,应作进一步检查:
(1)代谢环消失合并瞳孔偏移。
(2)代谢环消失合并瞳孔扁平。
(3)代谢环消失合并黑暗睫状部相应器官的严重炎症信号。
李彤等人认为,黑睛筛查癌症可以预测15年内癌变风险信息,若果真如此,将对癌症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有待深入研究。
2.白睛诊法筛查规则
凡同时出现下列情况的两项以上者,可列为癌疑对象,应作进一步检查:
(1)睛颜色苍白、无光、呆滞、晦暗或黄染。
(2)眼球上半部血管紫暗,旱“一”字或“U”形走向。
(3)眼球巩膜有薄雾斑状阴影圈,中间有黑色淤点。(即中间深黑,四周浅淡的阴影状圆圈),整个颜色暗灰无光。此外,黑色圆圈也有筛查意义。
(4)白睛血管呈螺旋形弯曲、怒张、颜色鲜红。
(5)白睛血管呈树叶叶脉状走向,颜色鲜红。
(6)赤脉贯瞳.白睛血管鲜红、怒张,至少两条以上延伸穿过瞳孔。
瑶医养生堂堂主出版的关于目诊的著作有:
1、《观目诊病》,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年10月出版。
2、《壮医目诊诊断》广西科技出版社出版2008年12月出版。
3、《中国传统医学望诊大全(目诊)》海南出版社出版2002年10月出版。
4、《中国民间传统望诊奇术(目诊)》海南出版社出版1992年10月出版。
5、《中国瑶医学(瑶医目诊)》 中国民族出版社出版2001年12月出版。
6、《实用瑶医学(瑶医目诊)》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200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