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杀:凤帷春醉结局: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实践与成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05:01:37

浙江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近年来,为切实解决畜牧业发展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矛盾,浙江省各地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态省”建设目标,大力推进畜禽规模养殖场建设,积极探索并大胆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畜牧业发展新路子,确保了全省猪肉等主要畜产品的供给和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并成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亮点产业。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成效明显

  有效保障了生猪等主要畜产品消费供给  近年来,随着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禁养区、限养区政策有效实施,畜牧业面临用地困难、环保压力大和疫病形势严峻的问题日趋突出,再加上散养户比重趋减,保障生猪等主要畜产品省内供给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推进以农牧结合为主导的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畜牧业用地、环保和疫病等方面困难,保障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据统计,2009年,全省生猪饲养量达3575.44万头,存栏能繁母猪161.39万头,分别比2000年增长48.8%和71.02%,均为改革开放30年来的最高水平,确保了80%的猪肉省内自给。

  有效提高了畜禽规模化养殖水平  2009年底,浙江省生猪、蛋禽、肉禽、奶牛规模化率分别达80.06%、90.42%、87.48%和95.37%,比2000年分别提高31.55、48、27.45和26.93个百分点。其中有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场5835个,年出栏生猪975.25万头,占总出栏的44.21%。有年存栏2000只以上蛋禽规模场6606个,存栏蛋禽3426.66万只,占总存栏的75.09%。有年出栏1万只以上肉禽规模场6719个,年出栏肉禽16517.78万只,占总出栏的68.99%。有年存栏50头以上奶牛规模场204个,存栏奶牛4.64万头,占总存栏的67.46%。规模化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既有力推动了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也为有效稳定畜牧用生产和保障畜产品供给提供了强有力保障。

  有效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自2005年以来,浙江省正式启动了畜禽规模化养殖场治理工作,并作为省政府生态省建设和“811”环境整治工程项目的重点内容,列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至2009年底,中央及省级投入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的“以奖代补”专项资金达3.1亿元,立项治理生猪存栏100头以上、牛存栏1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7894个,年减排COD超过11.4万吨。同时,在散养密集区域建设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125个,带动各地自行治理畜禽场7889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从2003年的73%一跃提升到85%,采用农牧结合型治理模式的项目比重占到85%以上,农村环境得到了明显变化,以往农村脏、乱、差,河道猪粪连片、臭气冲天的现象逐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畜禽标准化生产就是要求达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有效提高了畜禽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大大降低了畜禽发病率和死亡率;同时实行种养结合,养殖排泄物经发酵直接施用到周边农田园地,既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又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据统计,由于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2009年全省生猪良种补贴面达40%,比项目实施前的2006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生猪受胎率达95.7%,平均窝产子数为10.8头,比本配每窝多产子0.6头,累计增加子猪44.4万头(头均20千克),同时,减少公猪5000头以上,良种补贴直接增收1.5亿元。

  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主要措施

  突出按照种养平衡原理进行科学规划  从2001年开始,浙江省及时提出并全面实施畜牧业“西进东扩”的发展战略,对畜牧业生产布局进行调整优化。联合省环保局在全省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探索新形势和新农作制度下的农牧结合新机制。同时,围绕这一战略,先后制定了“九五”、“十五”两个畜牧业发展规划,重点在温州、台州、丽水等畜牧业欠发达地区和衢州、金华等地利用山区丘陵优势,规划布局发展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在杭嘉湖主产区推进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提升畜牧业产业档次。到目前,已经有28个县(市、区)的畜牧业用地规划经国土部门同意认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破解了畜牧业用地的困难,奠定了畜禽标准化规模场建设的可靠基础。

  按照利用优先原则开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场建设  一是开展排泄物综合治理。从2005年起,立项治理存栏生猪100头以上、牛10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7894个,建设畜禽粪便收集处理中心125个。二是加快推进生态畜牧小区建设。全省每年新建省级畜禽生态养殖规模场30个,在温州、台州、丽水三市新建生态规模养猪场50个,国家发改委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40个,在36个县实施山区海岛特色畜牧业建设项目。各地严把生态建设项目申报与审核,坚持科学选址,严格把关,项目地周围大多配套有大面积果园、农田、山林、蔬菜基地等,实现农牧结合,进一步转变养殖方式。据不完全统计,到2009年,全省各级立项建设畜牧生态养殖场1600个,带动各地新建、改扩建的生态养殖场4557个,认定省级现代畜牧生态养殖示范区223个。

  突出推进科技进步和基础支撑  一是坚持良种为先,深入推进畜禽种苗工程建设。2008年~2009年,农业部对浙江省的11个种畜禽场进行立项建设,同时,省里也扶持建设了一批种畜禽场,并对123万头母猪实行了良种补贴,公开招标采购奶牛冻精26.8万支,有效提高了全省的良种生产能力和良种普及率。二是积级探索、推广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型畜牧业发展模式。重点总结推广了嘉兴南湖、临安双干、桐庐万强、龙游雄德、余杭蓝天、义乌兴旺等破解养殖污染和用地限制的成功模式。同时,加强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的科技合作,加强与农业系统内部农村能源、土肥等环节的联合,探索不同作物、不同农时的农牧结合制度,农牧结合和化肥使用的科学结合制度,深入研究更加实用的畜禽排泄物沼气工程和发酵工程处理技术,推出了一批环保节约型饲料应用和农牧结合的管网设施、农业机械配套典型,建立推进农牧结合的先进设施和先进技术,为解决养殖污染提供技术支撑。

  突出完善公共卫生和畜产品安全保障机制  在全国率先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体系建设,在全省27000多个防疫场所全面落实监管责任人,严密构筑五道防线;积极推行畜禽健康养殖方式,改进饲养管理,防止疫情发生和传播;把好流通监管和屠宰检疫关,加强调入动物及其产品的风险评估和流通监管,严格屠宰场、交易市场的动物卫生执法,有效阻断动物疫病的传播途径。同时,不断理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近年来,全省重大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保障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对策建议

  今后一个时期,浙江省将根据农业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创建会议精神为契机,按照推进农牧结合生态畜牧业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生态经济学原理,坚持种养平衡、因地制宜、科技优先、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在继续深入实施畜牧业“西进东扩”发展战略,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着力构建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养殖健康、节约高效的现代生态畜牧业生产体系,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畜产品供给能力,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深入推进畜牧业“西进东扩”战略  通过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在东南部地区重点扩张优质安全的畜产品总量,适度提高自给率;在西北部地区重点提升畜牧业产业档次,实现产业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全面提高。

  深入推进畜禽标准化生产  一是要按照畜禽养殖量与种植业对有机肥承载量相适应的原则,制定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规划,加大扶持力度。二是妥善解决畜牧业用地与降低环保收费、减少环评环节等配套政策,明确禁养、限养区畜禽养殖场搬迁补偿政策。三是加快制定《浙江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规定》,强化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深入实施畜禽种苗工程,创新家畜人工授精推广模式,新建、改扩建一批种畜禽场,强化畜禽遗传资源的日常选育、提纯复壮和资源更新,建立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的监测与评估体系及畜禽种质资源动态管理平台,提升保护档次和种畜禽产业发展水平。

  加快构建现代畜牧业新型产业体系  在大力培育畜牧业养殖、营销、加工新型主体的同时,围绕生猪、家禽、禽蛋、蜂业等主导产业,打破部门界限、区域分割和体制障碍,大力推进畜禽养殖、畜产品加工流通及饲料生产等多主体为一体、产销紧密衔接、利益分享、风险共担的畜牧业合作经济,以现代畜牧业主体的合作化提升产业化经营,以培育现代新型畜牧业产业体系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综合效益。

  启动畜牧兽医人才培养计划  继续坚持并完善畜牧兽医系统能力建设,并重点通过定向、委托培养与各类技术培训等,不断提高基层畜牧兽医队伍的专业素质、协调能力和监管水平;提高畜牧业和动物防疫、畜产品安全监管人员的责任履行能力;提高规模养殖场户、合作社业主的先进适用技术吸纳和应用能力。同时,根据规模养殖场的专业技术需求,联合教学等有关部门制定培养计划,分年度实施畜牧兽医人才培养,并在政策上予以支持。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实践与成就      多年来,我省畜禽养殖以千家万户散养为主,养殖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抗风险能力弱。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探索发展规模养殖,鼓励、引导养殖户建设养殖小区。
      2007年,我省启动省级标准化万头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项目,新建了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规模养殖场,改造了一批已有的粗放型规模养猪场。        2008年,我们又大胆创新,推广试验了以标准化生猪“150”模式为主的适度规模养殖模式,引导农户实行标准化养殖,形成了以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为示范,中小规模家庭式标准化养殖为主体的畜禽生产体系。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探索发展生态规模养殖,推广了多种安全、环保、有效的粪污处理技术和养殖模式。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为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生猪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和政策。省级财政2008-2009年累计安排2个亿以“以奖代补”形式扶持建设万头猪场,另外安排2000万元对生猪标准化养殖农户小额贷款贴息。我们充分利用国家生猪调出大县、省级畜牧业板块基地建设项目、省级畜牧健康养殖项目的资金,以及畜牧业保险政策鼓励养殖户发展生产。同时,我们还培植10多家企业准备和已经上市融资,积极探索建立生猪期货和拍卖市场,引导吸纳更多的资本投入畜牧业发展。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我省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技为支撑,将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作为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切入点,以规模化带动标准化,以标准化提升规模化,使畜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畜禽产量增,质量安全优,畜产品供应有保障。标准化规模生产全面保障了我省畜产品有效供给。2009年全省生猪出栏3735.5万头,同比增长6.8%;牛出栏118.9万头,同比增长5.8%;羊出栏551.4万只,同比增长11.2%;家禽出笼43551.1万只,同比增长10.1%。肉类总产量367.89万吨,同比增长8.1%;禽蛋产量144.09万吨,同比增长16.1%。全省有无公害畜产品产地1273个、绿色食品134个。今年来,农业部四次对我省大批量进行抽检,畜产品合格率均为100%。 

  标准化水平高,产业化程度升,现代畜牧业发展有基础。标准化、产业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方向。2007年以来,湖北畜牧业标准化程度大幅提高,先后扶持新建了427个省级万头标准化规模养猪场,主推了养猪“150”、蛋鸡“153”等标准化养殖模式。2009年,全省畜禽标准化养殖比率达到了45%,比2007年增加15个百分点。标准化规模养殖为畜牧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加快了畜牧产业化进程。龙头企业通过建设生产基地,开展“公司+基地+农户”经营,用统一的技术标准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分户生产、集中加工、统一销售,不仅壮大了生产规模,同时也唱响了企业品牌。全省建成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1206家,年产值300多亿元。涌现出了一批如“神丹”、“汉口精武”、“天种”、“家佳康”等在全国叫得响、有影响力的品牌。 规模化比重高,养殖模式新,农民增收有新路。规模化养殖程度是畜牧业生产数量和供给能力的重要体现。2009年,全省已建成各类畜禽养殖小区2648个,比2008年增加了24.14%。全省生猪、家禽、奶牛规模化养殖率分别达到65%、70%、90%。其中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从2006年的6万户发展到2009年的9万户,规模养殖比重从2006年的33%提高到2009年的65%,翻了一番。全省建成农户家庭式适度规模养殖的畜禽栏舍2.31万栋,搭建了一座由农户散养迈向标准化养殖的桥梁,很好地解决了农民“干得起、干得好、干得了”的难题,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畜牧养殖业收入。  养殖污染降低,生态环境变优,可持续发展有支撑。实行标准化规模养殖,通过对养殖场粪污的综合处理,有效地降低了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实现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宜昌正大畜牧有限公司投资250多万元建设污水净化设施,彻底改善了污水排放指标,使其达到国家城镇生活污水一级B排放标准。目前,我省新建的200个万头标准化猪场全部实行了雨污分离。有的企业还利用沼气发电上网,降低了成本,美化了环境。 免疫程序化,监测常态化,公共卫生安全有保障。 

  标准化规模养殖实施程序化免疫、规范化诊疗,按照“全年防疫、四季防疫”的理念,落实了“春秋集中免疫,月月定时补针,定期监测抗体”的防疫制度,确保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6种重大动物疫病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 今年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并即将在我省召开全国标准化示范创建现场会,我们将以这次创建活动为契机,通过标准化示范创建、树立典型、示范引导、以点带面,实现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行业发展产业化,从根本上破解现代畜牧业发展面临的转型难题。 生猪生态养殖小区集聚式规模饲养的实践与探索生猪生态养殖小区,是指在某一地块按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标准,集中统一建造养殖栏舍,集中统一粪污治理和疫病防控,农户分户饲养的生产方式。大力推进生猪生态养殖小区建设,进行生猪集聚式规模养殖,是现代阶段解决农户分散饲养与规模经营和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生态养殖小区集聚式规模养殖有利于节约大量养殖用土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政府可以集中财力加强养殖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养殖基础条件;有利于加强养殖小区的饲养、防疫等生产管理,提高养殖水平;有利于粪污处理等设施建设和综合治理,从根本上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和农村人居环境。湖南在生猪生态养殖小区集聚式规模养殖方面作了一些实践和探索,对于推进农村养殖方式转变提供了良好的经验借鉴。1湖南生猪养殖的现状与特点1.1生猪养殖户比重大单户养殖规模相对较小湖南是以粮猪为主的农业大省,生猪一直是农村的主导产业,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为了充分利用农村剩余粮食、蔬菜等饲料资源,把生猪养殖作为零存整取的投资手段,进行小规模养殖。虽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社会化分工不断加快 在实践中破解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难点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标准化是目标,规模养殖是方向,这是湖南省武冈市当前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民增收、加快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的根本措施。武冈位居湘西南边陲,自然基础薄弱、养殖条件欠缺和生产方式滞后、产品质量不高以及疫病防控形势严峻等问题,对其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形成了制约。直面现状,当务之急是处理好畜禽规模养殖与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找到妥善的解决方法。

  严格养殖条件落实优胜劣汰

  惠牧政策自2007年率先于全国实施到2010年底止,武冈畜牧养殖业发展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散养户比例逐步缩小,规模养殖面积日渐扩大,这标志着“土畜土禽喂一年”的粗放散养型生产方式向饲养周期短、品种优良的规模集约型转变已然成为现实。据统计,2010年,全市一共审批了308家养猪规模户,其中符合300头猪最低标准的有222个项目,达到500头数量规模的有80家,超过3000头数量的大型规模场有6家挂牌生产。即便是草食动物,30头以上的规模牛场有54个,50只以上的羊场申报了80个。对于禽类规模、数量超过1000羽的鸡场有359户、鹅场302户、鸭场367户。然而,纵观各规模养殖场,尽管饲养数量均达到国家立项标准,但是与科学选址、设施配套完善和先进科学管理等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因此,应当参照国家有关养殖标准,对不合格者采取及时淘汰制度,有效避免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

  武冈市应组织畜牧、环保、国土及纪检监察等部门成立专门的综合评估组,定期对辖区内所有规模养殖场逐一检查,对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要做好实际情况记录,同时提出有效整改措施;对多次整改仍不合格的养殖场所,应当根据畜牧、国土、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责令其停办或搬迁;对已取得动物防疫合格证的不合格规模养殖场,应当同时吊销其动物防疫合格证。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的选址,原则上要求选择地势较高、平坦干燥、排水良好和背风向阳的地方,也要求通风好、采光性强,交通、水电便利并远离化工厂、工业公害污染区、矿区等污染源,还要注意远离村镇、居民点。倘若建在平地上,场址应选择在比周围地段稍高的地方,山区则应选在稍平的缓坡地建设畜禽养殖场。即便在原有旧畜禽养殖场上扩建或新建时,地点不得位于畜禽类屠宰场、畜禽产品加工厂、兽医站、畜禽产品交易市场的下风向,也不得在离居民区2公里以内的下风向的地方。而且水源水量要求充足丰富、使用方便,水质应符合农业部制定的《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标准。建设时应当有畜禽舍、畜栏、地板、垫料、笼具、喂料槽等基本设施。如饮水、通风、光照、运输、环境温度控制、粪污处理、防疫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配套设备要及时添置,缺一不可。建筑材料应做到无毒无害,其舍内的墙壁、屋顶、天花板应选用坚固、防水、防风、防虫的材料,地面也要具备排水良好、卫生、安全舒适等条件,这样易于清洗消毒。另外,畜禽舍内还要有足量的大小相对的纱布窗户,以保证畜禽舍正常通风和采光,最好安装排气扇和风机,以保证通风换气。总之,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要严格按照农业部制定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标准》进行施工,草食动物、禽类场也一样,务必做到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在确保水通、路通、电通的基础上,饲养区域周围应当有围墙或防疫沟,甚至设置绿化隔离带,力求做到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净道与污道分离。畜禽养殖场投产后,每年还应当定期监测水源水质,按时清洗消毒供水系统,确保场区内空气清洁、环境安静。

  严把养殖条件关,还应当对规模养殖场实行品种改良。一个优秀的品改站,不但可以避免公猪带菌带毒传播疫病的可能性,还可以有效改善猪肉品质,创造更好的市场价值,甚至对提高我国动物及其产品的出口率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品改站应当由市委市政府负总责、市畜牧局担任业务主管、市财政发放专项资金,其他如纪检监察、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形成督查组,常年对其技术服务、精液质量、工作经费等实行严格监管。品改站对工作人员应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力度,在加强精液品质管理力度的同时,加强设备更新。品改站还应配备专门的发电机,为冰箱等提供电力保障;有计划、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引进优良品种,淘汰劣质品种,以便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形成畜禽繁育体系。

  统一管理模式全程保驾护航

  采取统一模式科学化管理,不仅应建立完整的养殖档案、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还应根据畜禽不同生长阶段制订切实可行的饲养保健方案,全程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保驾护航。

  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应按照国家《畜牧法》的要求建立养殖档案。它的生产管理、卫生防疫、兽药使用、禁用药目录、岗位责任、岗位培训等各项管理制度应当健全无缺,并聘请有一定养殖经验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为规模养殖场服务。畜禽养殖场在建立养殖档案时务必实事求是,其内容应当包括畜禽的品种、数量、繁殖记录、标志情况、来源和进出场日期,还应当及时登记饲料、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等投入品的来源、名称、使用对象、使用方法与停药期等情况。另外,畜禽养殖代码、领取动物防疫合格证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也不容忽视。乳畜养殖档案里还应注明生鲜乳生产、销售情况;养蜂、养禽场应当建立专门的养蜂、养禽档案,蜂或禽类产品出售时应加贴相对应的标志,其档案格式和产品标志样式,应按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规定执行。
 在养殖专业化水平方面,最重要的莫过于确保畜禽成活率。其次,要在畜禽出栏等找市场方面做好工作。各养殖规模场应当在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与统一兽药、统一添加剂的基础上统一销售,在销售时应当依托政府政策扶持创办的畜禽规模养殖专业合作组织,以引导全市畜牧养殖业获取更高利润。在养殖专业合作组织方面,应当定期邀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畜牧师为组员们开办养殖培训班,重点推荐一批养殖能手发言,引导新手入门,引领同行致富。

  武冈市是湖南省畜禽、特别是生猪调出、铜鹅养殖大市(县)之一,从畜禽规模养殖到标准化过渡中,各养殖户应当按照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饲养、生产及销售,尤其应严格遵照各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确保落实生产规模化、管理企业化、防疫程序化及污物处理无害化等“四个现代化”,这样既可以让百姓吃上“放心肉”,还能促进养殖业持续稳定发展,并为全市畜禽外调创造有利条件。

  规模养殖场应当在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生产,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并对畜禽生长全过程做到勤观察、早发现、早治疗。用药应以富含中成药的注射剂或粉末状投喂为主。这样做的目的,除了可以使动物因药物进入机体后引发肝肾心等内脏的毒副作用减少到最低,还可以有效避免因药物残留于胴体影响人类健康。倘若粉碎粒度在500目左右,甚至达到1000目以上的超微标准,那么其喂法:一是拌料让畜禽自由采食;二是对严重不食料病例可做饮水使用,连水不喝者还可以采取灌服的方法。如果中药配方对症下药,可以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当然,原则上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待,西药其实也是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一类,必要时还可以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但是切记不可过于超量。另外,平时应当结合季节、气候、品种和体质、流行病学等实际情况制定中成药保健方案,方剂对口的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或许可以避免将要暴发的重大动物疫病。

  其实,畜禽标准化规模场的成功与否,还同场主所聘请的饲养员息息相关。应当在定期组织他们集中培训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对其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作为一个饲养员所担负的责任,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他们应当对自己所管辖的栏舍区域高度负责,切实防止疫病发生和蔓延。

  是机遇也是挑战

  近年来,随着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日趋成熟,其场地占用面积将逐步扩大、饲养数目也不可遏制地增多,在发展机遇面前,肉食品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环境是否受到污染以及畜粮争地等矛盾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高度注视。因此,市里应当成立“四大家”牵头,以环保、纪检监察、卫生和畜牧、国土等部门组成的检查组下到基层,逐一对饲料、兽药、养殖用地、肉食品质和环境污染等逐一核查,做出综合评估分。对分数低于标准的,检查组应以选址不合格、非法占用耕地或排污不达标等问题对有关畜禽规模养殖场下发书面整改通知书,对拒不接受的场主予以处理到位。

  武冈的畜牧养殖业较为发达,在全市经济生产总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10年是国家惠牧补贴自2007年发放以来的第四年,由于政府支持农民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业,全市2006年畜牧业总产值为14.2亿元,2009年提高到16.1亿元,同比增长13.38%。这种由家庭副业发展成为农村经济的第一产业,已越来越受到农民的青睐。它不仅推动种植业的发展,而且还带动了饲料工业、食品加工业、运输和餐饮业、包装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因此,大力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不仅是历史发展使然,更是促进农村经济有序增长的必经之路。

  发展武冈畜牧业,各养殖规模场应当严格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的意见》认真落实。目前,武冈仍处于散养户居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比例少这样一种现状,原因不外乎为经济、地形和人为等诸多因素影响所致。可以断言,武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从众多养殖市(县)中脱颖而出,这是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今后,武冈市应加大养殖兴市力度,筹建畜牧业发展长远规划,从而实现现代畜牧业从量到质的飞跃。

  惠牧政策实施4年中,虽然武冈的规模养殖业得到长足发展,但由于传统现状作祟,成为制约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武冈当前应在标准化规模养殖、环境与人类三者共存上着力破解难点要点,为构建生态文明养殖长效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一种长远的思考,也是迎接挑战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