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 汉服租借:在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等级划分与评定宣贯暨全省乡村旅游现场推进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7 10:34:20

 

同志们:

此次把大家召集在一起,召开农家乐标准宣贯暨全省乡村旅游现场推进工作会议。会议的内容相当丰富,经过这两天的学习、考察与交流,相信大家一定受益非浅,我简单谈几点感受和想法:

首先,这个会开得及时。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年底视察安徽时,专门对我省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吴仪副总理、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又于近期先后视察安徽,对我省旅游发展作出了明确指示;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更是对全省旅游发展包括乡村旅游的发展多次予以批示和指导。新的一年里,如何及时贯彻落实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使大家深切感受到领导的关怀与厚爱,同时又在年初对全省乡村旅游工作作一部署?所以说这个会开得很及时。

其次,这个会开得必要。这也是省局第一次召开全省乡村旅游会议,而且范围开得很广,不仅延伸到市,而且延伸到县局、延伸到乡镇,延伸到了乡村旅游经营点,全省17个市,市旅游局局长、副局长来了13位,科级12位;全省107个县,县旅游局长、副局长来了63位,乡镇代表27家,农家乐代表77家。听说此次会议大家报名非常踊跃,以至于管理处后来开始限定报名名额;更听说,大家到会率很高,参会纪律很好,这一方面说明了我们与会各位代表良好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结合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实际和现状,也从一个层面反映出这个会很受大家和基层的欢迎和拥护,会开得很必要。

再次,这个会开得重要。会议的主要议题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按照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研究和总结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部署和推动全省乡村旅游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协作,共同推进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可以说意义重大。应该说,这既是一个标准的宣贯会、也是一个现场的考察会,还是一个交流的促进会、更是一个工作的谋划会。

下面,我主要讲三点意见:

一、发展乡村旅游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乡村旅游是立足国情、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这是全党、全国的中心工作。建设新农村已成为全党的统一意志、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我们必须要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发,从全局的角度和大局的高度,来认识、谋划和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徽视察时特别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提高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发展乡村旅游作为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的有益探索,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和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需要。

(二)发展乡村旅游是全省旅游行业立足省情、主动贴近跟紧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的需要。

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全省6400万人口中70%多也就是近5000万人在农村,受耕地资源减少、农村非农产业发展落后等的制约,“三农问题”成为省委、省政府,成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产业,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不断显现,以“春赏花、夏耕耘、秋摘果”为内容的农业观光游备受游客青睐,以“住农屋、吃农钣、干农活”的农村生活体验游正在成为一种新时尚。乡村旅游对于破解我省“三农”难题,加快构建和谐安徽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统筹城乡,推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都把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作为纲领性要求。王三运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安徽的发展,要重视抓“三头”,外头抓对外开放,重头抓中心城市,大头抓县域经济”。抓县域经济发展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战略之一,是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战略支点,作为旅游部门要增强敏锐性,主动跟进,加强服务,把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调整县域经济结构的重要手段。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建立以旅助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发展乡村旅游是立足民情、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需要。

1、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满足市场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2、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就业创业,推动增收增效。通过乡村旅游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实现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改善农村群众生活。

3、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新型农民的培育。通过乡村旅游,促进城乡交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培养造就新型农民。

(四)发展乡村旅游是立足行情、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步伐,推进全省旅游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1、有利于我省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旅游产品的转型升级是今年全省旅游行业的一个中心工作。所谓转型,一是转变、创新经济增长方式;二是转变、创新旅游发展方式;三是转变、创新旅游发展模式;四是转变、创新旅游工作推进方式。所谓升级,一是推进旅游产品升级;二是推进旅游结构升级;三是推进旅游服务质量升级;四是推进旅游产业素质升级。农村地域辽阔,旅游容量大,发展乡村旅游也是更好地满足假日旅游需求,加快旅游产品转型升级,实现旅游分流的客观需要。

2、有利于推进我省旅游要素重组,拓展行业需求。我省山清水秀,物产丰富,民风淳朴,文化积淀深厚,乡村旅游资源得于独厚。我省60%以上的旅游资源在农村,充分利用、有效整合和开发建设农村丰富的旅游资源,逐步把一些基础条件比较好的乡村建设成为深受城市居民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促进新农村建设,既是丰富旅游产品、拓展旅游空间的行业所需,也是培育和引导潜在的农村旅游市场的战略举措,还是我省旅游产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3、有利于改善我省旅游格局,促进旅游均衡发展。

展乡村旅游还有利于调整我省旅游产品结构、重组旅游资源、转变旅游业增长方式,改变我省资源分布不均,景区布局不合理的现状,促进安徽旅游南北并举,整体推进。

 

二、结合我省实际,谈几点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开发思路和具体做法: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性。

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实践和经验已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在于:党委重视、政府到位,调动社会,合力推进。今天会议来了许多市局、县局的领导及乡镇的领导,你们作为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领导者、管理者、作为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骨干力量,在乡村旅游工作中要着力于三个推动:一是推动党政主导。乡村旅游建设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加强指导、统筹和服务。要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全面进步的战略范畴,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推动,要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分类指导,从政策、资金、环境、服务等多方面加以扶持。二是推动合力形成。乡村旅游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级发展改革、财政、交通、文化、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要加强统筹,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三是推动机构设立。由政府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加,成立乡村旅游工作领导小组或专门的协调机构,负责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的组织指导和统筹协调工作。

(二)规划先行,确保科学性。

旅游开发,规划先行。我们要坚持把乡镇旅游、乡村旅游贯穿城市规划编制和功能区划调整,根据不同的资源禀赋条件、不同的原始地理地貌特征,不同的旅游产品类型,引导合理布局、推动差异优化、实施个性定位。对于不适宜本地特点的乡村旅游产业经营项目要坚决予以调整,对于不适宜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要科学予以整合。通过有效调控,不断提高投入产出比,提升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率。

在乡村旅游开发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新农村建设等于新村建设,切记避免三个一:“一哄而上”、“一种模式”、“一个标准”。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依托旅游市场,需要一定的资源条件,需要相应的基础设施,在积极推进各地乡村旅游的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各地坚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宜旅则旅”“宜农则农”“宜商则商”,防止一哄而上。既立足当前,又考虑长远。

(三)精品打造,增强带动性。

进一步加强资源认知,进行资源整合,开发旅游产品,把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通过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因镇创建,坚持把旅游与特色文化、特色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对资源加以归类、整合、提升、包装与推广,打造精品,形成特色。通过乡村旅游精品、乡村旅游重点项目的支撑和带动作用,重点乡镇的示范推动和促动作用,使全省乡村旅游逐渐打破行政区划分割,促进旅游资源整合,促进乡村旅游有序开发,连点成线,点线结合,实现乡村旅游的整体推进。

(四)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性。

特色是乡村旅游的生命。各地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中,要因地制宜,因镇创建。把握好切入点和着力点,努力在体现差异化、特色化和多样化上做文章。

乡村旅游的特色,在于“乡村”两个字,农家乐的特色在于一定要突出“农的特征”、“家的体验”、“乐的感受”。同时还要强调,各地要因地制宜,注意突出的地域特征和优秀的文化传统。

(五)诚信经营,提高文明性。

今天会议还来了77家省级农家乐的代表,所以我专门强调一下诚信经营。要切实加强经营活动的监管,制定诚信公约、促进依法经营和诚信服务。明确旅游设施、服务质量标准,规范收费价格,加强日常指导和管理,避免无序发展和管理混乱。

(六)深化改革,增强创新性。

努力探索乡村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合理的开发模式。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结合农业生产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吸收多种经济成份和组织形式参与开发,招商引资、积极融资,通过不同模式的探索如:乡村组织型、“公司+农户”模式;“公司+社区+农户”模式;“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股份制模式;“农户+农户”模式;个体农庄模式等,允许农民以果园、竹林、农田、房舍、以及土特产制作技术等形式入股,即把其所拥有的生产资料、生态旅游资源和技术转化为股本,进行股份合作运营等开发模式(如宁国石柱乡)。

(七)农民主体,调动积极性。

农民是乡村旅游的开发主体、建设主体更是受益主体。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一定要牢牢把握“农民主体”这个核心,紧紧围绕“群众增收”这个关键,要自始至终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发展实践;要正确处理好、调动好和发挥好政府主导、社会主动和农民主体的关系和作用,让农民、让群众真正成为乡村旅游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引导农民把森林、农田、果园、房舍、庭院等经过必要投资和简单改造,发展成为旅游用地或旅游设施,支持农民创办和经营股份制乡村旅游企业,探索“旅游反哺农业”、“旅游反哺工业”的新路子,使乡镇旅游开发与当地农民的利益实现互动互促。

(八)产业支撑,提升竞争性。

一方面,产业支撑是乡村发展的生命线。没有产业,乡村旅游就可能“空壳化”,我们都知道,乡村旅游资源大部分不属稀有旅游资源,难以形成垄断性竞争优势。加之农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对抗投资的高风险性的能力较弱。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要鼓励“亦农亦旅、农旅结合”的复合性产品开发模式,要充分发挥旅游关联带动效应,促进旅游与农业的深度结合,加快旅游农业、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以旅游带动花木、渔业、养殖业、中药、特色民间工艺品、农产品加工等发展。

比如说,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同时也衍生了田园风光,在追求农作物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到田园风光的游憩效益,做到农业和旅游业的共同开发,以农求稳,以旅求富,一次投资双重收获,降低投资风险,挖掘和增强农耕的游憩性和观赏性,鼓动起更多农民搞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再具体一点来讲,我们可以农民种的“色彩田”举例,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油菜花,夏荷秋葵,桃红柳绿,农民在种田的同时为游客贡献了色彩缤纷的田园风光。

另一方面,要要坚持以产业化的思路抓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融入特色产业,壮大特色产业支撑乡村旅游,按照“适应市场、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做强、做优、做活特色产业,打造特色品牌,构筑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经济体系。

举例:中国农家乐的起源——郫县农科村就是在发展花木种植业的基础上开始了“农家乐”的形成与发展。成都市一大批既是优质特色产业基地又有独特乡村旅游景观的花卉之乡、茶叶之乡、水产之乡、瓜果之乡、竹木之乡的成功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我省的肥西三岗村也正是依托其花卉苗木基地的产业优势开始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推动乡村旅游又好又快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尊重实践,积极引导,科学规划,密切合作。我认为当前特别需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正确处理好乡村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1、乡村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必然的关系。从建设新农村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五句话二十字总体目标来看,乡村旅游和五句话的每句话都有直接和必然的关系。乡村旅游是农村第三产业,同时旅游经济又有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特点,会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因而乡村旅游是实现生产发展的一个内容;乡村旅游直接促进农民增收,是实现生活宽裕的一个渠道;乡村旅游必然会带来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和农民素质的提高,因而是促进乡村文明的一个平台;乡村旅游需要农村有优美的环境,因而是实现村容整洁的一个途径;乡村旅游必须有坚强的基层组织来带领,必须让农民自主决策、民主决策,因而是对管理民主建设的一种推动

2、乡村旅游工作必须服务和服从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我省乡村旅游发展要与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相统一。要紧密围绕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之一,通盘考虑,整体规划。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政策、措施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充分发挥旅游业综合带动功能的同时,探索旅游业发展的新机制、新路子。

同时,我们每一位做乡村旅游的同志要学会将乡村旅游工作主动融入全省农村工作,融入“千村百镇示范工程”转点工作和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融入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今年省财政预算安排新农村建设方面项目支出47.4亿元,比去年增加了9.69亿元,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学会争取进入其资金总盘子中,整合优势,借势借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3、乡村旅游工作必将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的应有的贡献。具体地来讲,乡村旅游在条件具备的地区正在解决着当地建设新农村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就是工作抓手的问题。乡村旅游创新了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抓手,抓住了发展生产这个中心,抓住了农民增收这个主题,抓住了农民主体这个关键,而且措施很实,见效很快、成果很好,让广大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

第二个就是农民增收的问题。乡村旅游扩大了新农村建设的农民增收领域。保持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主题,也是新农村建设着力破解的难题,近几年,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但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还在不停地探索之中,乡村旅游可以成为农民稳定、长效的增收门路。

第三个就是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介入的问题。乡村旅游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社会介入。中央号召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通过乡村旅游这种形式,多种投资主体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乡村旅游,推动社会各种力量介入新农村建设,带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

第四个就是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整合的问题。乡村旅游探索了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整合。现在我们支农强农惠农资金渠道非常多,但资金比较分散,资金效益不高。通过乡村旅游这个平台可以把各个部门的资金整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个就是农民素质提高的问题。乡村旅游催生了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文明素质,培养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的新型社会主义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题中应有之意。在推进农村经济文明建设、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改变农民精神面貌等方面,需要工作有效、群众欢迎的载体。乡村旅游的开发、经营的过程,将使农民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道德水准、文化水平、精神状态、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

当然,我省的乡村旅游工作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在理性上进一步思考和总结,才能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正确处理好乡村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进乡村旅游持续化发展。

一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对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性。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条件。乡村旅游的生态环境保护,关系到农村和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城乡保护中重要的环节。乡村旅游处于农村地区,生态保护的理念和水平对广大农村有强烈的示范效应。因此,发展乡村旅游,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妥善处理好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环境兴旅”的观念,坚持科学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的原则,走一条在保护中开发,开发促进保护的旅游业发展之路,将生态环境的保护贯穿于乡村旅游工作的始终。同时,要深刻地认识到贫穷与落后对环境带来的巨大的破坏,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引导农村、农民旅游扶贫、旅游致富,发挥好旅游业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形成相互促进、良性发展的局面。

二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途径。在充分利用和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同时,积极探索对生态环境、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俗文化科学保护的新途径。认真探索组织壮大新型农民的有效方式,综合协调农村旅游资源与其它方式的开发利用关系,坚决避免因盲目发展、统筹不够和低层次竞争造成的简单粗放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在科学论证,保护环境的前提下,确定乡村旅游开发规模、速度和内容;同时,乡村旅游资源要合理和积极的利用,发挥综合经济效益,才能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这里我强调一点:就是我们乡村旅游点的环境与卫生。乡村旅游五句话20字目标中不提环境优美而提村容整洁,是从实情出发一个度的把握。环境卫生是我们对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环境建设中要学会减法:

减污浊求“净化”(卫生条件,猪舍牛棚、粪坑柴堆等一系列不卫生的辅助设施应相对隐蔽);减异质求“纯粹”;减繁杂求“自然”;减烦嚣求“宁静”(不要机器轰鸣、喇叭高叫,人声鼎沸,要营造“天簌”之音,如鸡啼犬吠,鸟唱蛙鸣)。要使我们的乡村旅游环境更清简、更洁净、田园趣味更浓,(“君看萧萧只树叶,满堂风雨不胜寒”)。

(三)正确处理好乡村旅游发展与城乡统筹的关系——推进乡村旅游集约化发展。

乡村旅游只有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融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统一,与保护环境相协调,规模才能做大,优势才能凸现,农民才能受益,发展才能持续。

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要坚持把促进乡村旅游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作为工作重点,努力探索乡村旅游带动资源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保护、产业聚集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统筹协调、合理定位,推进我省乡村旅游集约化发展。要把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城乡规划统一布局,进一步加强发展定位研究和品牌打造,为乡村旅游的特色化发展奠定基础;要把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城乡产业统一推进,形成特色经济体系;要把乡村旅游发展纳入城乡建设统一配套,进一步打造良好环境,为乡村旅游的持续发展创造积极条件。

(四)处理对乡村旅游发展与重点旅游城市的关系——推进乡村旅游整合化发展。

乡村旅游在旅游的区域格局中,多数都不是独立的旅游目的地。在一个完整和科学的旅游区域布局中,乡村旅游往往是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和重要的旅游节点。所以,一定要把乡村旅游的发展放到旅游区域布局中整体考虑。要特别注意处理好乡村旅游点与中心城市、重点旅游城市的关系。在国内旅游的格局中,中心城市往往就是重要的客源市场或客源集散中心,乡村旅游围绕中心城市的发展将带来广大的客源;对于远距离市场和境外市场来说,乡村旅游点则必须与重点旅游城市相结合,构筑共同的旅游目的地。所以要注意处理好乡村旅游点与中心城市以及重点旅游城市的功能配合和功能对接,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五)处理好乡村旅游发展与文化传承保护的关系——推进乡村旅游品牌化发展。

旅游促进文化传承与保护。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桥梁,发展乡村旅游,是保护历史文化遗存、民族民俗文化的有效途径,比如说我们的徽派建筑,作为一种民族民俗文化的标识,通过发展旅游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继承与发展。旅游开发,通过挖掘民族民俗文化,不断激发本地居民“文化自觉”意识力“文化自醒”意识,激发民族自豪感,这正是文化传承的根本动力,有效保护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成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动力。

文化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内涵。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与潜力所在。旅游是经济行业,更是文化行业,旅游一定程度上是对“他文化”的一种欣赏和探求。乡村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是都市居民。都市居民出游乡村,就是要暂离其都市文化常态,去享受乡村文化的清新。优美的自然生态、田园风光,古朴的农耕情调是乡村旅游的“主餐”,也正是农耕文化的核心。几千年来,我国农业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在许多人的内心深处,都有着很强的农耕文化情结,非城市化、分散式生产、可再生能源、居家工作,自产自销等农耕社会特点,对于日日挣扎于钢筋混凝土环境、被快速生活节奏及职业竞争所累的都市人来说,无疑是一处世外桃源。注重乡村旅游农耕文化的灌注,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品味,是我省乡村旅游顺利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六)处理好乡村旅游发展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规范化发展

乡村旅游只有以标准化促进规范化,以规范化实现品牌化、做好服务,做优质量,才能增加吸引力和竞争力。

我省乡村旅游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前景辉煌,一方面却“提升艰难”。制约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大众化旅游需求的发展,要求乡村旅游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的水、电、路、燃料、通讯、广播电视、环卫设施等,也包括旅游者必需的厕所、接待中心、预订网络等。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也是为了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

在硬件设施不足的同时,旅游服务等软件差距更大。“硬件不硬、软件更软”,乡村旅游服务水平跟不上旅游业发展步伐,旅游服务质量跟不上广大游客和旅游市场的需求,已成为我省乡村旅游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和强化旅游服务功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任务。

标准是规范。以创建为载体,以标准为抓手,加强规范、提档升级,不断推行标准化建设、标准化服务和标准化管理,努力提高乡村旅游整体发展水平。

人才是根本。既要鼓励更多的农民进入旅游行业,又要加强教育培训。只有通过对社区和农民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增强农民的环保、旅游、服务和管理意识,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营销理念,立足长远利益,才能保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要采取多种形式培训从业人员,通过专题讲座和集中培训等,有针对性地进行经营服务意识、食品卫生知识、旅游文化常识、接待礼节礼貌、餐饮客房服务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努力培养一大批具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一大批旅游服务技能高的人才,还特别需要一大批善于挖掘和传承文化的各类人才。

管理是基础。发展旅游,特别是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必须要强化管理,使乡村旅游有序发展。重点要强化五个方面:一是加强经营活动的监管。二是加强环境卫生安全监管。特别要注意饮水、饮食卫生,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制度;三是加快乡村旅游管理执法体系建设;四是引进先进管理技术,逐步推行规范化管理,并制定市场进入和推出政策,

(七)处理好乡村旅游规范发展与创新发展的关系。

乡村旅游的发展一般要经过“自发发展——规模发展——规范发展——创新发展——品牌发展”的发展历程,在我省乡村旅游发展现阶段,首先要规范发展,在规范的基础上着眼于创新,两者互融互促、共生共存。

乡村旅游只有以经营城市的思路,创新投入机制,加快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本转变,用改革的办法和市场的手段破解难题,才能不断提高其发展能力。创新旅游是乡村旅游保持健康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广大农村地区发展旅游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创造性,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律,把各方面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将各种有利因素聚集起来,形成创新发展的合力。

八)处理好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关系。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适逢大包干30周年,处理好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关系至关重要。在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大家或多或少可能会遇到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征地补偿和失地农民安置等方面的一些问题,一个基本的前提是,乡村旅游发展,要毫不动摇地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要进一步处理好乡村旅游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减轻农民负担、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等方面的关系。中央明确提出的“五个坚持”(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规划、坚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的原则和“五要五不要”(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致;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的要求,是建设新农村所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也必然是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同志们,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大局,我们聚集一起,共同谋划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美好明天。我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在各相关乡村旅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将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