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2全面战争兵种:龙的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5 19:04:48

晨曦渐至,暮色仓皇远遁。游侠和红颜知己在风景秀丽的神州山河任意遨游,忽然金光一闪,一条恶龙偷袭过来。于是……这是大宇游戏的经典场面了。在体会中文RPG的里程碑永不落的红太阳《仙剑奇侠传》以及仙风道骨的《轩辕剑》系列的传奇故事中,我们经常可以遇到龙族的亲热问候。在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所出品的日式RPG中,龙族也经常客串出场,《兽乡的守护者》、《天晴传—伏龙之章》等等游戏中均有龙或龙的变种出没。在这些游戏中出场的龙大都为一个模样:角似鹿,项似蛇、鳞似鱼等等——也就是说同中国民间艺术中的龙的形象保持较大程度的一致。中国人号称龙的传人,那么我们的这位老祖宗是何时出现在中华大地上的并且又是怎样的令蛮夷之地的高丽人和大和人也对中华神龙顶礼膜拜的呢? 
    人类的文明历程发展到公元21世纪之时,回首过去的岁月可圈可点的文明成果比比皆是。随着洪荒时代的结束,先民们所创造的原始神邸由模糊到抽象,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龙这种传说中的动物,就是原始神邸抽象化后的产物之一。 
    中国龙是古人对鱼、鳄、蛇、猪、马、牛、鹿等动物,和云雾、雷电、虹霓、龙卷风等自然天象模糊集合而产生的一种神物。中国龙起源于距今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崇拜与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在心中构造了一种拥有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鱼尾等特征的神兽,并赋予它翻云赋雨,兴风作浪的神力,这就是中国的龙。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频繁出现,它成为了开天辟地的神,帮助黄帝统一了中国,又力保大禹治水,为千千万万人民造福。龙形象的诞生到确立,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融合的过程。现在让我们看看中国龙所走过的漫漫长路吧…… 
    根据民间传说,早在七千多年前,现在的甘肃天水地区诞生了一个英雄名叫伏羲,他智勇双全、力大无比,在中原地区征服了许多部落,他集中了当时人们喜爱的几种动物特征创造了马的头、蛇的身、鸡的爪待许多动物的综合体:龙;他自称“龙师”并将龙作为华夏族的族徽——龙图腾,为此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伏羲是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中国第一位人王,也就是皇帝中的NO.1王中王的意思。他和他的妻子女娲被誉为中国的“亚当”和“夏娃”(不过依照时间顺序,好象应该说亚当和夏娃是圣经中的“伏羲”和“女娲”才对)。传说伏羲、女娲均为人首龙身,或说人首蛇身,是他俩繁衍了整个中华民族。这就是中国龙的传说起源。 
    伏羲时代,也正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这时候的中国龙被史学界称为原龙,即先民们将自己身边的动物神话,成为部落图腾。比如在东北红山文化中的马型原龙与猪型原龙以及西北仰韶、马家窑文化中的鱼型原龙与鲵型原龙,在这一阶段的中国龙大体上就是各种马头鱼头什么的再加上蛇的躯干组成的。原龙的造型显得粗糙丑陋,和现在神气活现的神龙比起来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但毕竟从这时开始,中国龙开始了他的婴儿阶段。 
    中国古史上的夏、商、周三代,对于中华古典文明和古代民族融合国家来说,都是走向雏型初成的历史时代。正是在中国历史的这一大背景下,龙的历史形态也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变:从多元发生的原龙走向初步综合的夔龙,其主流形态、典型形态是头上长角、身体能飞的夔龙。 这时候虽然并存着如独角大蜥蜴、或者猪头马头鱼头加蛇身等形态的龙形象,但是头上生角的蛇身龙已经发展成为了主流。这是中国龙的幼儿阶段,已经从形态上开始接近我们在游戏中所见到的龙族了。 
    公元前五百年前后到公元元年前后,即从春秋战国之际到秦汉之际,正是中华文明定型期,同时也是中国龙的定型期,飞龙就在这个历史阶段横空出世了。从殷周之际的《周易》最早从理论形态孕育着龙的观念、龙的哲学、龙的文化,而继承这一切的正是万世师表的孔子老先生。孔子首先论述了龙的品德广大,包容万千,象征着君子的品德。《庄子·天运》记载,孔子曾把老子称为龙。其次论述了龙的行踪出神入化,时而在天际遨游时而在江湖隐伏,象征着君子有不同处境时遇。这一历史时期对龙的推崇,为中华飞龙的基本定型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中国龙文化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从这一时期开始,孔子倡导的儒家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龙普遍成为皇权象征,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中对龙的推崇备至——反对龙崇拜就是反对皇帝本人。轮流坐庄统治天下的皇帝们无不自命为真龙天子,而与之对应的如果频频发生洪涝、干旱等灾害的话,则说明了主管江湖负责降水的龙是恶龙,这也暗示了龙的人间化身皇帝本身德行修养不够。于是顺理成章频频会发生农民起义,朝代更替的情形。这是中国龙的青少年时代,正所谓“龙行天下,其道大光”。

    正是在公元1000年前后,中华文明经历着相当重大的历史转折时代——中华文明转型期。中华文明转型期的两大历史特征是:一方面,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封建文明走向鼎盛阶段;另方面,从这个鼎盛阶段开始,中国社会内部也开始孕育着近代化的最初历史先兆和历史萌芽。从宋代开始出现了黄龙,官方规定画师画龙必须遵守以下标准:角似鹿,头似蛇、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个标准一直流传到现在,我们所常见的龙就是这个样子的。中国龙从此开始正式成年了,它的外貌有了行业标准;它的地位受到官方保护。以至于千年后的今天,人们依然接受龙的这种形象。 
    人有人君,龙有龙王。龙王是何时开始走马上任的呢?这要从观音姐姐的职业开始说起了:汉代时佛教由天竺传入中土。佛教中有龙,龙为佛服务,是佛法的护卫者。龙中有八大龙王;难陀龙王、难陀龙王、加罗龙王、修吉龙王、叉迦龙王、那婆达多龙王、那斯龙王、钵罗龙王、每位龙王都有百千眷属。西晋竺法护译《海龙王经·请佛品》还载有龙王请佛入海龙宫中说法的故事:佛在灵鹫山讲道时,海龙王率无数眷属来拜访,听佛法之妙,大欢喜。随即请佛来到海底龙宫给自己开小灶,举办佛法培训班。佛经中关于海龙王的记载,对中国龙王的形成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国民间文学中所言龙王、龙宫之事,可以说全是受到佛经故事的启发而杜撰的。不过龙王在佛教中的地位较低,中国诸多佛教寺庙中,很少有供奉龙王的。在中国早期的佛教艺术中,龙也仅处于装饰陪衬地位,但其形象都与中国龙相同,可以说天竺的龙被大汉的龙同化了。 
    司降雨的龙王在民间受到万民推崇、顶礼膜拜的待遇要感谢道教的推广。道徒是中国传统的宗教,它形成的时代大约在东汉末叶,与佛教传入中原的时代差不多。道教直接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鬼神思想和巫术观念,因而道教中的龙的观念与中国龙形成以来的传统观念基本一致。中国上古的原始宗教观念以龙、虎等猛兽为通天神兽,传说中的天神、人主多乘猛兽;道教中的神仙亦多以龙、虎为坐骑。中国百姓崇信龙王,主要是向其祈雨。道教抓住了大众的这一心理特点,大肆宣扬道教能召遣龙王降雨消灾的法术。与佛教龙王相比,道教龙王更具有中国色彩,其职责也与百姓的需求联系紧密。《封神演义》中出现的各路神仙魔怪可以说是道教神灵大阅兵,里面的龙王就是中华水利部门的老总。 
    百姓为了风调雨顺求助于龙王,帝王们为了江山稳固也要求助于龙王。据《文献通考·郊社》二十三《杂祠淫祠》记载:唐玄宗在开元二年召集公卿以下以歌颂龙神为题作文一百三十篇,又令太常寺配乐做成龙池乐章十首。建立祠堂,每到仲春之际举办祭祀。帝王中最早将民间龙神正式封王的是宋徽宗赵佶。《宋会要辑·礼四之一九》记载:徽宗大观二年十月,册封五位龙神王爵——青龙神封广仁王、赤龙神封嘉泽王、黄龙神封孚应王、白龙神封义济王、黑龙神封灵泽王。说句题外话,这位写得一手好书法的宋徽宗虽然给了龙王很大的面子,可惜五位龙王也没能保住他的江山:不久之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皇帝的封赐表明朝廷对民俗龙王正统地位的承认,这不仅抬高了民俗龙王的地位,又进一步刺激了民间龙王庙的发展,终于使龙王形成了一种能与佛、道两教诸神抗衡的独立神祗。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日本、朝鲜、韩国等亚洲国家的龙也基本符合中国龙的形象,其实它们根本就是随着儒家文化的传播而移民到上述国家的。从汉代开始的中朝、中日文化交流不仅大大的提升了当时还处于奴隶社会的高丽和日本诸国的社会经济,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水平。中国龙、汉字等等中华文明的硕果都被邻国照搬移植甚至于剽窃。不仅是东亚诸国,凡是中国的邻国,无不如此:在我国的南亚邻邦不丹,至今仍有“神龙之国”的称号,龙在那里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国旗正中就是一条龙。  
    当东方的龙倍受推崇之时,它们在西方的亲戚却倍受“种族主义”的歧视。在西方神话中龙一直充当怪兽之王的角色。和东方的龙不同,西方神话中的龙大抵上都有四只脚,前两只的作用相当于人的手臂,四肢都有又尖又利的爪子;龙的背上生一对蝙蝠一样的翅膀;有着一个长长的脖颈和尾巴;全身都覆盖着鳞片、硬皮;有些龙从头部一直延伸到尾部都有尖锐的刺做防护,而且通常都有尖角以及骨板所构成的防护性头冠。和东方的龙一样,西方的龙都具有十分长的生命周期,相对的这也让它们的智慧与之增长,它们可能十分友善,也可能极为凶残。 
    西方龙的种类很多,其家族比起东方的亲戚要人丁兴旺的多。中国的龙只是“龙生九子,每子不同”,而西方的龙则是“龙生百子,每子不同”。有居住于深海的海龙;有沉睡与火山的火龙;有狡诈的毒龙以及无数的怪模怪样的龙龙们。西方的英雄史诗,如希腊神话、日耳曼神话、北欧神话中都有英雄屠龙的故事。传说中的龙通常是财宝的看护者,这下也就可以理解了:“屠龙勇士”的行为大抵上属于谋财害命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