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上的文明第十三章:纯植物饲料提升猪肉品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5 18:26:12

纯植物饲料提升猪肉品质

    1月30日,由郑州市亿必达生物科技公司、河南省科学院、河南省畜牧局完成的纯植物材料“优丹植物源绿色精料”科研项目,通过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为组长的专家组的科研成果鉴定。“无公害猪肉”走上中国百姓餐桌,有了现实的技术保障。

  随着国外某些技术的“夹生”引进、我国规模养殖的先天不足,以及速成品种的推广,国内业者普遍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促生长剂、镇静剂等药物,在促使生猪生长加快、饲养周期缩短、出栏率提高的同时,致使猪肉的质量也随之迅速下降。

  中医专家赵谦和河南省科学院张占仓研究员带领的课题组在继承创新的基础上,以卫生部颁布可用于保健食品的植物当归、川芎、生地、桑叶、槐叶(花)等15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组方,研制出“优丹”植物源绿色精料。该精料具有清热解毒、除臭祛秽、杀菌驱虫、健胃消食、长肌增重、扶正等多种功效,每头猪在出栏前40天饲喂,每天用6—10克,即可使肉质得到显著改变。经严格动物试验,安全无毒,肉质自然香醇。《科技日报》

立体种植忙起来

大年虽然还没过完,广西宁明县明江镇洞廊村,却已是一派繁忙的耕作景象。连片的马铃薯示范基地绿色满目,村民们忙碌其间;刚收割完大白菜的田里,旋耕机轰鸣作业。

“时节不等人。”洞廊村村委委员韦建雄,一大早就来到自家的马铃薯田里忙乎。

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是宁明县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近年来,洞廊村在富民兴边政策的帮助下,建起了“广西冬种马铃薯示范基地”、“国家万亩超级稻洞廊村种植基地”、“宁明县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形成了“甜玉米+超级稻+马铃薯”的立体种植模式,实现了对农田的全年利用。2010年,洞廊村民年人均纯收入4500多元。

“在家搞农业,同样有出息。缺技术,有农技员送;愁卖难,有订单保障;政策好,种田有补贴。只要肯动脑筋花力气,不怕没钱赚。”韦建雄自信地说。《人民日报》

[短讯]在北京农林科学院设置的生态种植房里,你可以充分感受到农业科技的神奇之处。茄子、青椒、番茄等各色蔬菜,品种繁多,但是参观者却惊奇地发现,这些蔬菜却不是长在土里,而是生长在一种叫作“珍珠岩”的“砂子”中。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一种营养基,可以很好地保持水分,而植物所需的营养是靠铺设在每株植物下面的针灌提供的。这样做的好处是节水、环保,为哪种植物提供适合的营养剂是通过电脑测试开出的“配方”,种出来的蔬菜营养价值高,还不容易染上病虫害。据介绍,这种栽培方法已经在不少生态农业示范项目中推广,还非常适用于居民的阳台、庭院,可以美化环境,还能满足城里人的“田园情结”。《经济日报》

《中国农民手机报》正式上线 助推"现代农业"新发展

    由《农民日报》社主办的《中国农民手机报》今天(7日)正式上线,这是农业部加强“三农”工作指导服务的一件大事,是农业部今年(2011年)承诺为农民办的29件实事之一。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按下上线按钮,启动《中国农民手机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出席上线仪式并讲话,副部长危朝安主持上线仪式。全国人大农委副主任委员尹成杰等出席仪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步伐不断加快,手机普及率的提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农村的手机普及率也持续走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使用手机获取信息,手机对农村文化和农民生产生活正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正是为了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农业部的指导下,《农民日报》创办《中国农民手机报》,这份“手机报”将用最快速、最便捷的方式,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提供“三农”政策、科技、市场、农情、气象等信息服务。通过免费发送《中国农民手机报》,有利于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帮助农户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韩长赋在讲话中指出,《中国农民手机报》要努力做到坚持正确导向,突出“新闻性、服务性和引导性”,充分发挥“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功能,及时发布“三农”信息,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给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要坚持以农为本,始终紧密结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和农民增收致富需求,使《中国农民手机报》符合农民群众阅读习惯,满足基层干部工作需要,把《中国农民手机报》办成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农民的新媒体。要坚持精益求精,以让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严格把关,精心编排,提高质量,多出精品,用精炼的语言、鲜活的新闻、丰富的资讯、有用的信息,为基层干部和农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信息服务。(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