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名言名句摘抄:不做教材的奴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01:49:29

不做教材的奴隶

文/郭学萍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当某些例子不太合乎我的心意时,我就会想方设法改变它。

翻开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教材,习作1安排的时间我不满意。《漫话寒假生活》,如果按进度,得放在在第三课《海伦.凯勒》之后上,等到那时,茶凉了,花也谢了,同学们过春节时的欢乐和新学期开学的喜悦早已随着淡淡的春风而逝。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调整了教学时间,把《漫话寒假生活》放在开学的第一堂课上。

时间敲定了,接着开始备课。读一读习作要求,又不满意了。主要原因是:习作1的要求不明确。到底是写自己的寒假生活呢?还是把同学们谈论的寒假生活罗列一番?还是把同学们谈论寒假生活时的场面、状态进行一番工笔细描?

上网荡了一下同题作文《漫话寒假生活》,几乎千篇一律,都是书上提供的范文样式,绝大部分同学都是把寒假生活漫谈会的场面、气氛以及人物谈话时的表情、动作等细节作为重点来叙述。如果这样,寒假生活很容易走向泛泛而谈。

把这样的想法和同年级的几位语老师交流了一下,大家也有同样的困惑:不知道这篇习作的落脚点究竟在哪儿?

我想:如果把落脚点放在“漫谈”上,关注的就是谈话的形式,或者方式,这不应该是本次习作训练的重点。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把作文的题目改为《我的寒假生活》,重点写自己寒假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思、所感,要写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题目小了,学生好把握了,说起来自然滔滔不绝:

《寒假补课也疯狂》:王亚炜同学说自己的寒假 “苦”不堪言,一放假就上奥数,一直上到腊月二十八。《品三国》:王子煦同学的寒假过得充实而有意义,一直爱读历史书籍的他利用这个寒假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对照着读了一遍,倒是别有一番情趣。《夫子庙寻年俗》:周思琪同学在寒假期间和妹妹一起到夫子庙看花灯,坐画舫,吃小吃……照片上的她,笑得比花儿还灿烂。《文化“乐”旅》:石若蕃同学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春节西安五日游,也是其乐无穷。《陪爷爷散步》:韩颖同学的寒假生活闲适而温暖,那一份可敬的孝心令人感动。《噼里啪啦过新年》:黄心悦同学说起自己除夕夜和妹妹一起放烟花的事,依然兴奋如初。

还有许多题目:《旅途“不幸”》、《迎财神》、《寒假乡村行》、《趣味多多的寒假生活》、《难得疯一疯》……单从题目来看,同学们的寒假生活就够丰富多彩的了。如果万众一心,都按习作1中的要求取名为《漫话寒假生活》,岂不单调乏味。

寒假的生活是缤纷五彩的,不能因为一个习作题目,或是一个表述不清的要求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习作教学新理念指出:在作文教学中可以更放开一些,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教材的安排可以更灵活地处理,如果有更适合学生练习表达的内容,完全可以改变教材里习作安排。

    不做教材的奴隶,让思想永远走在行动的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