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股份怎么样:数码摄像初级教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7 09:09:18
数码摄像初级教程           

      上下摇摄与左右摇摄

      拍摄工作中,摇镜头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当拍摄的场景过于宏大,如果用广角镜头不能把整个画面完全拍摄下来,那么就应该使用“摇摄”的拍摄方式。
      摇摄分上下摇摄和左右摇摄,就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变,依靠变动摄像的角度去拍摄。摇摄的拍摄方法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常被用到:第一种情况就是当拍摄一个大场面或一幅风景画时,这种情况往往用在你所拍摄的故事片段的开始,就像一段开场白,以次来介绍事件所发生的地点以及主角人物所处的位置和环境;第二种情况就是用来追踪一个移动中的目标,比如,一个正在高台跳水的运动员、楼上掉下来的东西或者是一辆奔跑的汽车等。

      上下摇摄

      用这种拍摄方法可以追踪拍摄上下移动的目标。如运动员的跳水动作,从运动员站在高台准备跳时作为起幅,把镜头推近,锁定目标,从起跳到入水,镜头随运动员的下落而同步下移。这样的场面最好使用近镜头去拍摄,如果运镜恰当,短短几秒,一气呵成,视觉冲击力很强。但是拍摄这样的目标是有难度的,关键是摇拍的速度不好掌握,移动构图有难度。拍摄一定要多演习几遍,除非你是“老鸟”,一般不要采用太近的镜头去拍摄。
      

      用上下摇摄的方法还常常用来显示一些高得无法用一个整画面完整表现的景物,或是要表现某一景物的高大雄伟。高纵的建筑物是上下摇摄的最好目标。站在一座高楼大厦前,先用平摄的方法拍摄楼的底座,再由下往上慢慢移动镜头直至高楼的顶端——小小的一组镜头把整座楼的景观纳入视线,使得高楼更显雄伟壮观。


      左右摇摄

        以横向圆弧路线摇动摄像机,可以很好的拍摄宽广的全景或者是左右移动中的目标。
        左右摇摄的方法是:首先将身体面对摇镜头的终止方向上,使摄像机稳定,朝向摇摄的最后一点,然后身体转向摇镜头的开始方向并开始拍摄。身体慢慢地、均匀地向终止方向转动,直到完成整个摇摄过程。

      以手持机摇摄时,身体一般不需要转动90°,如超过90°,人就会觉得不舒服,会对画面稳定不利。跟上下摇摄一样,用这种摇摄的方法来追踪拍摄左右移动的目标的关键是要掌握好摇镜头的速度,要跟拍摄目标的移动速度保持同步。
      例如,我们拍摄一辆自左至右行使的汽车。首先我们要规划好汽车行驶的路线以及摇摄的起始和终止点;然后拿好摄像机身体朝向终止点站稳,逆时针转动上身至起始点等待目标的出现;目标一旦进入画面就开始拍摄,并随着汽车的移动而向右匀速转动上身。镜头始终对准行驶的汽车直到摇摄终止点,中间不能停顿。摇摄时要注意构图平衡,目标的行走空间要大于其多余空间。要想结束拍摄,可停止摇动追踪目标,镜头不动停止两三秒钟,让目标慢慢从画面上消失。
      拍摄这样一组镜头要提前策划,在拍摄前要有一个准备的过程。要准备好姿势,等目标出现,而不能等目标进入要摇摄起始点了才抓起机器就拍,这样匆忙拉拴,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说必须打一个提前量。

      运镜要平稳  

      进行摇摄时,一定要平稳的移动摄像机的镜头。最好使用三脚架,这样有利于拍摄出稳定的画面。如果用手持机,其基本姿势是:首先将两脚分开约50公分站立,脚尖稍微朝外成八字型,再摇动腰部(注意不是头部,更不是膝部)。这样可以使得摇摄的动作进行的更为平稳。
      不管是上下摇摄还是左右摇摄,动作应该做得平稳滑顺,画面流畅,中间无停顿,更不能忽快忽慢。要注意不要过分移动镜头,也不要在没有需要的情况下移动镜头。摇摄的起点和终点一定要把握得恰到好处,技巧运用得有分有寸。也要避免摇来摇去,像浇花。摇摄过去就不要再摇摄回来,只能做一次左右或上下的全景拍摄。

      恰当的摇摄速度
      摇摄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根据以往的经验,用摇摄的方法拍摄一组镜头约10秒左右为宜,过短播放时画面看起来像在飞,过长看是又会觉得拖泥带水。
      一组摇摄的镜头应该有明确的开始与结束,要在起幅和落幅的画面上要稳定停留一段时间,一般来说三秒左右就够了,这样的镜头让人看起来稳定自然,这—点很重要。落幅无停留,摇镜头将会给人没有结束和不完整的感觉。
      当然根据艺术的需要进行不同的处理也是常见的:如果想让画面增添一些紧张的气氛,就可稍微加快一点移拍的速度,这样就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的画面,我们在好莱坞的惊险影片里常常看到。
      把镜头拉近摇摄会更有效果
      有些人认为,左右摇摄时应该将变焦镜头调到最广角(W)的位置进行拍摄。其实很多时候,把镜头稍微拉近,用中镜头甚至近镜头去拍摄效果会更好,使拍摄下来的画面更加生动有趣、更富有临场感。数码摄像初级教程-拍摄画面的构图

         




      保持画面的构图平衡
      在每次按下录像键之前,我们都要环视四周的环境,看看取景器中被拍摄的画面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这就是在构图。摄像的构图规则跟静态摄影的构图规则十分类似,不但要注意主角的位置,而且还要研究整个画面的配置,保持画面的平衡性和画面中各物体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整构图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并确定各自在画面中的布局地位。

      一幅完美的构图,起码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1、画面整洁、流畅,避免杂乱的背景。杂乱的背景会分散观看这的注意力,降低可视度,弱化主体的地位。拍摄前应该剔除画面中碍眼的杂物,或者换一个角度去拍摄,避免不相干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
      2、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来。如穿黑色衣服的人不要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

      摄像构图的一般规则

      在拍摄前保持摄录机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持平衡。
      要尽可能接近目标,这样才会保证不会有不相关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但你也必须在主角四周预留一些空间.以防主角突然移动。要保证摄录像机与被拍摄的主角人物之间不会有人或有其他物体在移动。不要让一些不相干的人物一半在画面中,一半在画面外。如果你拍摄的是你无法控制的活动,那么,你不可能确保所有构图都很完美:但是你可以把你的拍摄主角安排在画面中的正确位置。同时把整个场景扫描一遍,把不要的景物排除在外。
      构图时还要注意:运动中的物体不管多小都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吸引眼睛的注意力,因此,注意不要让不必要的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运动中的物体出现在画面背景上。此外,一些抢眼的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主角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


      保持画面的构图平衡

      在每次按下录像键之前,我们都要环视四周的环境,看看取景器中被拍摄的画面是否是自己所需要的——这就是在构图。摄像的构图规则跟静态摄影的构图规则十分类似,不但要注意主角的位置,而且还要研究整个画面的配置,保持画面的平衡性和画面中各物体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调整构图对象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大小,并确定各自在画面中的布局地位。

      一幅完美的构图,起码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1、画面整洁、流畅,避免杂乱的背景。杂乱的背景会分散观看这的注意力,降低可视度,弱化主体的地位。拍摄前应该剔除画面中碍眼的杂物,或者换一个角度去拍摄,避免不相干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
      2、色彩平衡性良好,画面要有较强的层次感,确保主体能够从全部背景中突显出来。如穿黑色衣服的人不要安排在深色背景下拍摄。
      摄像构图的一般规则
      在拍摄前保持摄录机处于水平位置,这样拍摄出来的影像不会歪斜,你可以以建筑物、电线杆等与地面平行或垂直的物体为参照物,尽量让画面在观景器内保持平衡。
      要尽可能接近目标,这样才会保证不会有不相关的背景出现在画面上,但你也必须在主角四周预留一些空间.以防主角突然移动。要保证摄录像机与被拍摄的主角人物之间不会有人或有其他物体在移动。不要让一些不相干的人物一半在画面中,一半在画面外。如果你拍摄的是你无法控制的活动,那么,你不可能确保所有构图都很完美:但是你可以把你的拍摄主角安排在画面中的正确位置。同时把整个场景扫描一遍,把不要的景物排除在外。
      构图时还要注意:运动中的物体不管多小都比静止的物体容易吸引眼睛的注意力,因此,注意不要让不必要的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的运动中的物体出现在画面背景上。此外,一些抢眼的色彩也要注意,特别是红色、鲜黄色和深蓝色尤其会吸引眼睛的注意,画面中要避免出现跟主角没有关系但却会抢眼的色彩。


       进行人物的构图时还要注意不要去犯一些低级的构图错误:譬如电线杆突出在画面人物的头顶上、建筑物的水平面与画面人物的脖子等高、电线横在脖子上等等。
      关于裁身点。拍摄画面一般有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等表现手法。如果你以远景拍摄,人的全身都会出现在画面上。如果你以中景、近景、特写手法去拍摄,这样就需要把被拍摄者的身体从下往上依次递增的从画面上裁掉一部分。那么请注意不要把人的膝盖、腰部和颈部作为裁身点,在这三点上裁出来的画面让人看起来是很别扭的。除非你进行的是脸部或身体某部位的特写,最好的裁身点应是腋下、腰部下面一点,膝盖上去一点。

      摄像构图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忌面面俱到、淡化主题。

      新手在摄像中容易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喜欢用远景,将过多的背景放在画面中,导致主次不分。看到眼里的花花草草就爱不释手,恨不得都拍摄进来,生怕有漏掉的地方,主体人物倒成了花草的点缀,看上去像一个风景片。拍摄录像片应该多采用近景乃至特写镜头,把主角突出出来,人物丰富的表情才会清晰可见。

      二忌死搬硬套、教条主义。

      我们应当熟悉规则、学会运用规则,活学活用,顺势而为,切不可盲目听从一般的陈规旧套。如果我们只知道刻板地去运用“规则”,那么我们的作品就会显得呆板生硬,失去美感。
      摄像也是一种艺术创作,而艺术是有规则但更无规则的。所谓的构图规则,只是摄像创作的基础套餐,并不能代表一切。就像画画一样,好的作品是脱胎于规则但不拘泥于规则的。摄像构图的最后一条规则就是要打破一切常规、打破一切束缚、反对一切戒条,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会有生命力。




                           使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好生日聚会的技巧

            
               
            每到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会,都是DV爱好者练手的好机会。今年五一,却因为SARS失去了朋友聚会的大好时机。朋友见不到,一个人发闷,于是找出以前聚会拍摄的带子,一遍遍反复回放,以便缓解孤独和思念。

              我本是个好客之人,朋友们也多把我这里当成一个活动中心,大事小事,过个生日,看个球赛什么的总喜欢来。家里屋子够大,总是满当当地充斥着笑声和喧闹。我的DV也忠实地记录着每一次的相聚和分别,欢笑和唏嘘。看着原来拍摄的朋友聚会的画面,我傻乎乎地跟着它笑,跟着它悲伤。DV,竟然清晰地记录了那么多我已经模糊的回忆,也看到了那么多我不曾注意的细节。
              如果你也有DV,那么千万要好好利用它,因为它比你的眼睛更敏锐,比你的大脑更清醒。为了让更多的DV新手更快的入门,还是讲讲我拍摄聚会场面的一些技巧吧,就拿我原来拍摄的一些聚会的镜头做例子。
            聚会之前
              想要把聚会的拍摄做得好看,之前的准备工作是不可少的。虽说这种个人的小聚也许并不具有什么重大意义,但是拍摄前还是要想一想——如果是想拍摄一个朋友庆祝生日的聚会,那么有些镜头是不可少的,比如点蜡烛、许愿、吹蜡烛、朋友的祝福;如果是一个一般性的聚餐,那么想想谁平时吃饭的时候吃相比较难看、想想谁吃饭的时候爱喝酒且一喝就高、想想谁吃饭的时候只顾说话——这些信息在头脑中有个准备,那么拍摄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注意了。不至于临场看到什么有趣就拍什么,结果镜头一直在不同的人之间晃来晃去,回放的时候让观众呕吐不已。
              哎呀,时间快到了,朋友们都陆续来到,赶快拿出DV,准备工作吧。
              要说聚会,首先的概念就是人多!拍摄对象复杂而多样,总不能一直用一个镜头把他们都装下吧,这时候怎样合理地表现这个聚会的场景?是全景把大家都拍摄进镜头,还是拍一个一个单人,如果是单人,又该怎么把他们连在一起拍摄呢,这些可是有很多学问在里面。哦,我突然想到了运动摄像,真是此处终显英雄本色!那么,我们就结合聚会的拍摄,主要聊聊运动摄像吧。
            运动摄像
              运动摄像,就是说人不要像圆规一样地钉在地上,要把摄像机推、拉、摇、移,在运动中进行拍摄。这是突破画面边缘框架的局限、扩展画面视野的一种方法。这里其实是能够充分发挥DV优势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传统的摄影机又大又沉,很多运动都需要依赖一些辅助设备,如移动轨道、升降臂等等。而现在的DV这么小巧,而且越来越小巧,你想做的运动只要通过你自己的运动就可以表现了。
              拍摄时,尤其要注意运动摄像要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觉习惯,时空的转换由不断运动的画面来体现,需要完全同客观的时空转换相吻合。
              镜头运动起来可就复杂了,我们这里先说说几种简单常用的运动拍摄方法。

      摇
        这种镜头技巧是法国摄影师狄克逊在1896年首创的拍摄技巧,它是根据人的视觉习惯加以发挥的。它就好像我们站着不动,而转动脑袋来观看事物。即摇镜头时DV的位置不动,只是镜头变动拍摄的方向。
      
                                    
      
        摇摄的时候,可以将DV机放在三角架上或用手托住摄像机,让它水平转动。比如朋友过生日,大家围坐在一起分蛋糕的时候,用全景镜头可以看到大家围坐在一起的状态,细微部分无法拍出来;而如果我们用镜头从左到右将他们一一扫过,这样镜头中每次都只有少量的人物,而每个人就能拍摄到一张比较大的脸(可以拍摄出很多细微之处哦),这就能更好地捕捉他们每个人吃蛋糕时候的表情了。
        另外,摇摄还可以用来表现跟踪某一个动作,比如DV不动,镜头跟着一个人从屋子的一头走向另一头。这时候摇摄效果最好,镜头稳定,对观众来说也能看明白。不过摇镜头一定要把内容表现得有头有尾,一气呵成,这要求开头和结尾的镜头画面目的必须很明确,从被拍摄目标摇起,结束的时候也最好到被拍摄目标上,并且两个镜头之间一系列的过程也应该是被表现的内容。
        摇镜头可以水平方向也可以竖直方向,就看你的拍摄目的了。无论什么方向,一定要注意摇镜头的运动速度一定要均匀,起幅先停滞片刻,然后逐渐加速,匀速,减速,再停滞,落幅要缓慢。
      移
        1896年的一天,法国摄影师普洛米澳在威尼斯游玩,他正坐在游艇欣赏岸上的景色。突然,他好像受到了启发,设想用“移动的电影摄影机来拍摄,使不动的物体发生运动”,于是在电影中他首创了“横移镜头”,就是把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沿着轨道拍摄。它就好像我们脑袋不动,边走边看,路边的风景向后掠过。这种镜头的作用是为了表现场景中的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把一些事物连贯起来加以表现。
        移镜头和摇镜头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表现场景中的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关系,但是在画面上给人的视觉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摇镜头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动,拍摄角度和被拍摄物体的角度在变化。而移镜头则不同,它是拍摄角度不变,摄像机本身位置移动。比如聚会的时候屋子里满都是人,你可以把DV固定,然后镜头从屋子左边摇到右边;你也可以手拿DV,自己从屋子左边走到右边。从影片拍摄效果直观感觉,移比摇的运动感更强。
        移动拍摄多为动态构图。因为摄像机处于运动,所以有很多相对运动的关系可以运用。如当被拍摄物体呈现静态效果的时候,摄像机移动,使景物从画面中依次划过,造成巡视或者走过的视觉效果;被拍摄物体呈现动态时,摄像机伴随移动,形成跟随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创造特定的情绪和气
      氛。
                                       
      看谁聊得正欢,给个特写
      徒步跟拍
        DV是个掌上设备,所以这可是DV最常用的技巧哦。不过要记住拍DV的时候不能像平常那样随便走步——如果想要拍摄画面稳定,最好双腿曲膝,身体重心下移,蹑着脚走。腰部以上要正直,行走时利用脚尖探路,并靠脚补偿路面的高低,减少行进中身体的起伏。腰、腿、脚三者一定要协调配合好,这样就可以使机器的移动达到滑行的效果。这么走可能姿势不好看,不过效果的确不错,而且看上去会显得很有专业的感觉。
        还有一个应注意的问题就是:拍摄前一定要搞清目标的行走路线和路况,做到心中有数。要是你只顾跟着一个人走,眼睛也只顾看镜头了。结果却撞到别人身上,或者被桌子绊个跟头,最惨的是你的DV万一撞洒别人的水杯——你就等着哭吧。
      拍摄角度
        在大多数情况下,拍摄DV都以平摄为主。但是一部片子全篇使用平摄,就会使观看的人感到平淡乏味。就好像我们最平常都是平视,但不时地也要抬头看看,低头看看。所以说偶尔变换一下拍摄的角度,就会使你的DV增色不少。
        其实DV就像我们的眼睛,前面说的运动拍摄,也是我们平时常用的观察方式。这里的拍摄角度除了平摄,也无非就是俯拍和仰拍。
      俯拍
        俯拍就像低头看东西,镜头也是从上向下进行拍摄。大场面和人多的时候经常使用这种方法。家里聚会的时候来了好多人,满屋子都是。你想把这个热闹的场面都拍下来,如果平摄,镜头肯定会被什么人挡住。这时候你最好爬上个桌子或者椅子什么的,俯拍全景。要是你的变焦不够大的话,就换广角镜头,或者把俯拍和摇镜头结合起来——俯摇一圈,所有人都拍摄到了,聚会的气氛也可能很容易地感受到。
        如果要是俯拍人物,就会产生压缩感,显得比较矮,头比较大。用这种办法拍美眉,小心被扁哦。
      仰拍
        仰拍其实并不常用,至少不能表现全景(除非目标在天上)。不过表现人物的时候倒是经常用到。当把人物仰拍的时候,会造成一种仰视的感觉,人物的形象就显得比较光辉、高大。如果你蹲下来,或者把DV拿低,拍美眉也许能讨她的欢心,不过要小心镜头要在人家裙子范围之外哦,不然同样会被扁。
        看看奥斯卡,每年的最佳摄影奖也算做一个大奖了,这就是因为摄影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影片的表现力。对于DV新手来说,很多都是编剧,导演,摄影于一身,不过这里面的确数摄影的技术含量最高。即使是朋友小聚,也可以拍摄得很精美,当然这就要运用更多的技巧了。不过先说明哦,技巧不是越多越好,否则难免华而不实、喧宾夺主,让人忽视了片子的内容。
      更多的花样
      升降
        这种镜头技巧是指摄像机上下运动拍摄的画面,它可以增加表现场景视角。说升降只是简单描述,其实它包含更多变化的技巧,比如垂直方向,斜向升降和不规则升降。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摄像机的高度和仰俯角度,会给观众造成丰富的视觉感受,如巧妙地利用则能增强空间深度的幻觉,产生高度感。不过要注意升降镜头的速度和节奏,如果运用适当,则可以创造性地表达一个情节的格调。如果能在实际的拍摄中与镜头表现的其他技巧结合运用,能够产生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
      旋转
        被拍摄主体或背景呈旋转效果的画面,常用的拍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沿着镜头光轴仰角旋转拍摄;二、是摄像机超360度快速环摇拍摄;三、是被拍摄主体与拍摄几乎处于一轴盘上作360度的旋转拍摄;四、是摄像机在不动的条件下,将胶片或者磁带上的影像或照片旋转,倒置或转到360度圆的任意角度进行拍摄,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运动。另外还可以运用旋转的运载工具拍摄,也可以获得旋转的效果。

        这种镜头技巧往往被用来表现人物在旋转中的主观视线或者眩晕感,或者以此来烘托情绪,渲染气氛。比如聚会的时候谁喝多了,就这么拍。
      晃动
        这种镜头现在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可能是摇滚乐听多了,所以也颇能接受这种“喧闹”的镜头。合适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技巧往往能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主观情绪。晃动镜头是指拍摄过程中摄像机机身做上下左右前后摇摆的拍摄。不过晃动是很有讲究的哦,不能太剧烈,也不能太规则,所以其实它对摄影者的要求更高!但是在一些很热闹的聚会上,这种镜头很好用!
      人物特写
        拍摄的过程中,我们总不能全部镜头都是全景,一堆人在里面动吧。很多时候,会有一些中心人物,我们就需要对他们进行特写。这个特写可不是说把镜头或者变焦推上去就可以的,特写镜头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反映拍摄者对镜头的感觉和把握能力。而好的特写镜头总能抓住人物感情流露的一瞬间,给人一种冲击心魄的感觉。我是习惯把要表现的主体,如头部在画面中比较充满,而头上最想表现的地方,比如眼睛,放在黄金分割线上。当然这样构图比较学院化,也比较稳定。如果你对镜头有了想法,或者你的拍摄有了自己的风格,当然可以根据情况做出无数的变化。
        上面说了那么多,其实意思是你一定要记住DV是一个轻便的设备,所以你可以拿着它寻找屋子里面任何可以拍摄的位置,比如从桌子上面向下拍,从桌子下面向上拍,躲在门后面偷偷拍,朋友来聚会,你总要秀一把,如果所有人拍出来的都是一张正脸,多么无聊。总之,如果你没有受某些艺术片的静止镜头“荼毒”过深,不如尝试让你的拍摄更加“神出鬼没”。





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一、拿稳摄影
        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摄影机,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千万记住画面的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件。

        二、固定镜头
        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扫摄,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后开机录像。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不需要做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画面的变化,也就是利用取景大小的不同或角度及位置的不同,对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变化,简单的说,就是拍摄全景时摄影机靠后一点,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时,摄影机就往前靠一点,位置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位置,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靠近,当然也可以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但是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这是许多V8族常犯的毛病。拍摄时多用固定镜头,可增加画面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拍摄,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少用让画面忽大忽小的变焦拍摄,除非你用三角架固定,否则长距离的推近拉远,一定会造成画面的抖动。如果能掌握以上几个原则,保证你的作品会更具可看性。那么变焦镜头在拍摄时不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吗?这倒也不是,只是运用的技巧及时机是否恰当。
        三、手动功能的运用    
        由于各机种设计不同,因此可手动的项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仅就常用的亮度及焦距使用的技巧说明一下。
        手动亮度调整功能
        首先就手动亮度调整功能说明,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后者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在此不探讨原理,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就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观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画面调整到适当的亮度。所以当你在购买摄录像机时,一定要请店家指导你如何使用这项功能。
      
        手动焦距调整功能
        平常一般的拍摄情况,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自动对焦的情形下摄影机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后调整焦距,所以才会发生上述的情形,所以只要将自动对焦切到手动,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由于各厂牌显示及调整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参照说明书),焦距就不会变来变去了。
          四、如何运用变焦镜头:       
        摄录像机和照相机同样具有变焦镜头,但是最大不同点就是,摄影机可以在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改变画面大小的取景。例如想拍摄远处某个目标,你可以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来取景,当推到你想要的画面大小时,才按下录像键,摄取你想要的画面。就像固定镜头拍摄的方式一样。那么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什么时机来运用才恰当呢?当你要表达某件物品或人物的位置时,例如:
      特写一个烛光约3秒,然后慢慢的将镜头拉远,画面渐渐出现原来是一个插满蜡烛的蛋糕。这个动作让画面更为生动有趣。不需要旁白及说明,你可由画面的变化看出,拍摄者所要表答的内容及含意,这就是所谓的"镜头语言"。如果反之以推近的变焦拍摄,用意在说明特定的目标或人物,例如:
      画面开始是一群小孩在表演舞蹈的全景,几秒钟后画面渐渐推近到其中一个小孩的半身景,然后镜头就跟着他。这种拍法就像在告诉你,这个小孩就是我儿子,用意在引导观看者你在拍什么。以上这两种常用的拍法各有意义,运用的恰当,则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反之则不知所云,漫无目标的像一只无头苍蝇,镜头到处乱飞。滥用变焦镜头,画面忽近忽远重复的拍摄,这是目前许多V8族常犯的禁忌,记得推近或拉远的拍摄动作,每做一次后就暂停,换另外一个角度或画面后,再开机拍摄。从现在开始改变拍摄方式试试看,享受拍摄的乐趣,欣赏拍摄的成果。 
      
        五、摄影机动态拍摄的技巧
        相信各位常常会碰到一个画面无法将景物的全景拍摄进来,这时候大家一定是将摄影机由右到左或是左到右的扫摄,这也是摄影机的优点之一,但是有许多人在做这个动作时,画面常常摇来摇去或是忽快忽慢,总之看起来非常不顺畅。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身体转动方式不对,或是转动角度太大,还有就是犹豫不决,没有一气呵成。

        正确的做法是以腰部为分界点,下半身不动上半身移动。就像你要过马路时左右观望是否有来车,只有头在左右转动肩膀以下是不动的道理。例如你要拍的景物,需要从甲点扫摄到乙点,首先将身体面向乙点后下半身不动,然后转动上半身面向甲点,此时摄影机是对着甲点的方向,接着按下录像键先原地不动录5秒钟,然后慢慢扫摄回到乙点,到了定位时不动继续录5秒后关机。

        许多人会问到,扫摄的速度到底要多快呢?其实并无一定的准则,配合你所要扫摄的范围内景物的丰富程度而定。如果拍摄的是静态的景物,则速度可稍快一点,但要以看得清楚内容为原则。如果是取景内容是动态的物体及内容相当丰富,则速度可稍慢一点。




如何使用摄像机清洁带

            
                 
摄像机如果长期使用而又不注意保养清洁,磁头就会出现结垢或结灰的现象,从而影响拍摄和播放质量。怎样才能消除这种现象呢?答案很简单——使用清洁带。
        清洁带的使用能有助于改善拍摄的效果,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摄像机带来损害。在这里我们将告诉您怎样正确的使用清洁带,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使用方法:
        1.使用时,以您放置任何需要录像或播放的录像带同样的方式将清洁带放入录像机中。
          2. 按PLAY键,等待最多十秒钟后,按STOP键.
        3.取出清洁带(勿倒带)再观看播放和录制的图像。
        4.如果图像没有恢复正常,重复前面提到的1,2,3步骤。但是重复操作不要超过四次。
        在每次使用清洁带时请勿倒带。请一直使用到清洁带卷到头为止。另外,清洁带不能持续使用太长时间,否则会导致磁头的磨损。
        若使用清洁带后情况还是不能改善,请与当地专业维修人员联系。




浅谈电视节目中古建筑与古文物的拍摄技巧

         
      电视作为现代化的大众信息电子传播媒介,拥有先进的电视技术,卫星通信和先进的摄、录、编设备,以其独有旺盛的生命力,在短短几十年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逐步趋于成熟。


              
      电视拍摄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和所有的艺术一样,是以人为的选择和安排作为其创作基础的,而进行这种选择和安排时,必须遵守一些既定的规则,用以引导观众按特定的思路去思考。


              
      在拍摄电视作品之前,摄像者首先应当与具体节目的有关编导及主创人员进行很好的沟通,以便了解和把握节目所体现的主体,表达的意境,传达的信息等内容,在对节目深入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来确定每一个镜头应该选择什么样景别。


              
      一位优秀的摄像者是绝对不会漫无目的地让观众去欣赏画面的,他必须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决定景别的选择和安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摄像者的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是表现在这些方面的。


              
      我国的古建筑,古文物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它们记录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见证了文明古国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和巨变。它们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经济价值,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中外科学家的推崇与青睐。


               拍摄古建筑,古文物是对历史、对文化、对艺术的一种独特体验。

              
      在拍摄古建筑物时,常常需要的是高清晰的画面,以便使建筑物上的雕梁画栋,以及各式各样的装饰性图案得以充分地表现出来,这时,应尽量使用结像力高的,光比达到3:1~
      4:1的高品质的摄像机,这会使拍摄出来的画面效果更好、层次更丰富、质感更强烈,画面的对比关系更舒服、立体感更强。

              
      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摄像工作者,不仅要熟悉自己手中的摄、录设备的特性和技术要求,光比的宽容度以及光圈的控制、色温的档位、白平衡的调整等内容,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美学知识的贮备。既电视画面的美与丑和艺术美感,是否被广大群众的审美观所认同和接受。因为,技术知识的储备是我们工作的基础,审美价值的取向才是我们所要表现的真正目的。


            
      我国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是极其严谨的,主次分明,而且它们还有一个极为独特的特点,那就是大多采用对称式的造型,这样会使拍摄出来的画面十分的工整。如果能与电视作品的内容配合的相得益彰的话,会有庄重、肃穆的感觉,并且具有装饰美。但如果运用不当,则会给人以一种单调、呆板、枯燥的感觉,基层电视台的作品中常有这些问题存在。所以,为了能使对称格局的古建筑有所变化,在构图时可以采用树木、花卉等植物将部分或大部分的建筑物加以遮挡,只将它的特征部分露出来既可,以便对称式的建筑能有所变化。


              
      在具体拍摄时,因为殿堂楼阁等古建筑,都是处在呈封闭式的庭院里,形成一个独特的空间整体。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拍摄较大景别的镜头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增加景深,扩大画面范围,可以使用广角镜头对其进行拍摄,但是一定要注意变形,避免景物的失真。


             一座古建筑本身它拥有无数个角度,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光线条件的照射下,又会产生出不同的光效来。

              
      在拍摄时,既要了解光的变化规律,掌握光对不同物体造成的不同效果,又要符合古建筑自身的形式美。例如:古建筑中的殿堂,大多采用大屋顶式结构,斗拱部分被屋顶所遮盖,光线相对要暗淡一些。拍摄时,可以利用构图来弥补光线所造成的不足。既在表现殿堂内主体的同时,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透视规律,安排亭台、廊底、屋檐等较亮的物体为陪衬。这样,既可以使被拍摄主体能够接受到极为充足的自然光线的润泽,又可以使画面显得层次丰富和影像自然一些。


              
      在楼、堂,亭、阁等古建筑作为被拍摄的主体,出现在画面上的时候,或因受拍摄距离的限制,或因受镜头视觉的限制,或因方向与角度的限制等等,不能将其整体全面摄入镜头,经常在构图上显得不够完整。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通过选择不同的机位,或变换不同焦距的镜头,对被拍摄的对象进行构图之外,还可以利用树木来对它加以点缀,用以美化古建筑、改善构图。绿树掩映之中若隐若现的建筑,除了使景观十分有层次外,更给作品以庄重和神秘之感。当然,在使用广角镜头进行拍摄时,可以完整地表现出古建筑的全貌,但树木等植物的应用依然不可忽视。例如,横向的古建筑,可陪衬些竖向的树干和枝杈,用以打破构图的单调感,增加画面的层次;又如,竖向的古建筑适宜选用些斜向的树干和树叶枝权,同时还要注意树木在画面中的位置,一定要使之均衡有序、疏密得当。


              在具体拍摄时,常常会遇到树木与古建筑贴在一起的情况。弥补的方式是:1.
      可以通过对光的运用,使树与建筑物的反差形成对比,将两者脱离开来;2.
      可以运用镜头景深的特性,通过手控的大光圈,形成虚实对比,或利用古建筑侧重于环境设计的特点,通过对亭台、楼阁的奇巧布置,山石树木的灵活安排,结合主体表现出来,一般情况下是树木虚一些,古建筑实一些。


             例如,用顺光拍摄,可以使较暗的前景和明亮的建筑形成强烈的对比,使得主体能够得以突出。

              珍瓷、美玉、雕木、绝卷、秘藏百代、彩陶、奇石、古市、名画、流传千年,是它们将历史凝固,是它们使瞬间成为永恒。

             古文物作为一种相对静止的拍摄对象,不仅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实用价值,而且同时还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青铜器是奴隶社会时期的制品,素有商周之鼎器冠绝古今的说法,它们价值连城,世所罕见,流传至今也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青铜器器表的装饰纹样,是它特有的时代特征。拍摄青铜器时,除了器物本身外,应以图案的装饰纹样为重点,青铜器的色彩比较简单,多数以暗绿色或孔雀蓝为主,最好配以中灰或绿色的衬景,这样既可使文体突出,又能达到色彩调和的效果。


             瓷器一向以唐、宋、元三个时期最为精妙,但存世量极少。

            
      拍摄瓷器时由于瓷器的色彩较为复杂,而且有光泽,无论是在自然光或灯光下都有反光出现。很容易将附近的景物反射进去。所以拍摄起来难度要相对大一些,这一点要特别注意。


             拍摄时首先要观察器形,决定拍摄角度,然后再进行布光。

            
      一般来说,拍摄瓷器时,灯光位置要高,这样能有效减少反光。用两个灯比较合理一些,一个高角度的灯既照背景又照器物,另一个灯照器物显示器形,质感和花纹。

            
      有的瓷器造型复杂,器物上面含有过多的反光和光斑、必要时可用偏振镜除掉它,当表现瓷器的质感时,反光点太多了也不行,完全没有反光点,不像瓷器也不行。当多余的光斑点实在避免不了时,可以先用较浓的肥皂液涂在光斑点处,然后再用干毛笔的笔锋轻轻拍一拍,吸去水分,使其不露出光斑,待肥皂液涂抹的痕迹干后,就可以进行拍摄了。


            
      拍摄瓷器时要特别注意背景的色调,要根据瓷器本身的色彩加以变化。拍摄青、天青和自釉等单色瓷器时,要表现出它那光洁晶莹的质感,不宣使用浓重鲜艳的色彩作背景,否则色彩会反射到瓷器上。拍摄色彩丰富的瓷器时,更要慎重处理好背景的衬色。一般来讲,凡是用原色,即红、黄、蓝等作衬色,就抢色,非常刺眼,效果不佳;用中灰、米黄等色调柔和的背景,视觉效果就很能好。


              
      三彩以唐代最为著名。唐三彩的特点是釉色明亮,色彩丰富。拍摄时要注意研究光源,寻找角度,把它的特点重点表现出来。如果拍摄三彩俑或三彩动物,应在它的上方和前方留出一定的空间,以突出主体,同时,还应利用光源来协调动物的头部和腿部的位置及方向,以增强动势,拍摄唐三彩的背景衬色,一般应以素雅为主,不要太鲜艳,这样才能突出唐三彩本身的光泽和釉色。


            
      彩陶是原始社会的制品,图案花纹粗放,有单纯朴素的特点。拍摄时应以正面为主,这样才能表现出它的主要器形特征和器物上的图案。表现彩陶画面的背景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切忌色彩对比过强,以确保器物能给人以安静感和稳重感。






浅谈DV拍摄时如何使用变焦拍摄

         

      数码摄像机和数码相机一样具有变焦镜头,都具有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光学变焦是由光学镜头结构来实现变焦,变焦方式与35mm相机差不多,就是通过摄像头的镜片移动来放大与缩小需要拍摄的景物,光学变焦倍数越大,能拍摄的景物就越远。如今的数码相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大多在3倍-5倍之间,长焦数码相机则拥有10倍甚至12倍光学变焦的能力。而数码摄像机的光学变焦倍数在10倍-25倍,能比较清楚地拍到几十米外的东西。

      数码变焦实际上是图象的数字放大,经过“插值”处理手段把原来CCD感应器上的一部份像素做放大处理。这样,通过数码变焦拍摄是以牺牲画质来达到放大的目的的,所以数码变焦在实际拍摄中并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目前数码相机的数码变焦一般在2-4倍,数码摄像机的数码变焦在40倍-500倍不等。
      数码摄像机和数码相机变焦最大不同点就是,,绝大部分数码相机在拍摄短片时是不能进行变焦的,但是数码摄像机则可以在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在拍摄远处某个目标,你可以利用变焦镜头把景物拉近,当拉到合适画面时,才按下录影键,录取想要的画面。就像固定镜头拍摄的方式一样。也可以在拍摄的过程中进行变焦,适时放大或者缩小画面,有些拍摄场合会拍到很好的效果。
      什么时候在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比较合适呢?在要表达某件物品或者某个人的时候,拍摄中的变焦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有两个例子,可以给大家一些比较清晰的说明。
      例1:
      特写一个烛光约3秒,然后慢慢的将镜头拉远,画面渐渐出现原来是一个插满蜡烛的蛋糕。这个动作让画面更为生动有趣。不需要旁白及说明,你可由画面的变化看出,拍摄者所要表答的内容及含意,这就是所谓的“镜头语言”。
      例2:
      画面开始是一群小孩在表演舞蹈的全景,几秒钟后画面渐渐推近到其中一个小孩的半身景,然后镜头就跟着他。这种拍法就像在告诉你,这个小孩就是要拍摄的主角,整个拍摄画面在引导观看者在拍什么。这种以推近的变焦拍摄方法,用意就在说明特定的目标或人物。
      上面两种都是比较常用的变焦拍摄方法,各有意义,恰当的运用则具有画龙点睛的效果。滥用变焦镜头,画面忽近忽远重复的拍摄,漫无目标的像一只无头苍蝇,镜头到处乱飞,这是许多DV初学者常犯的错误手法。大家掌握住基本的两个变焦拍摄动作,记住无论是拉近还是推远的变焦拍摄,每做完一次后就暂停,换另外一个角度或画面后,再开机拍摄,养成好的拍摄技巧,一定能拍摄出不错的作品。练好数码摄像基本功 器材构图技巧全接触

         



              
               
            虽然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但是对于广大dv爱好者来说,有了一台好的摄像机与拍摄出令人心旷神怡的作品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摄像技巧无疑是这段路的起点,只有掌握了良好的摄像技巧,才能为做出好的dv成品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关接触摄像机有几年了,在这里将我的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大家摄像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借此为平台,一起提高我们摄像水平。

              要想拍出好的素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摄像一定要稳
              稳,是摄像爱好者要牢记的第一要素。稳定的画面给人一种安全、真实、美好的享受,让人看了感觉非常的舒服;如果画面不稳定,那么整个画面就会抖来抖去,让人看不清楚主体,很难理解你的拍摄意图。而且画面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造成心理上的影响,让人感觉心烦意乱、十分的焦躁。这一点我不从心理学解释,只是大家简单想一想,一个物体在你眼前跳来跳去,你想看清楚它又看不清,你的心情会好么?所以保持画面的一贯稳定性是摄像的第一前提,不管是推、拉、摇、移、俯、仰、变焦等拍摄,总是要围绕着怎样维持画面的稳定展开工作,这样才能拍摄出好的素材。总结起来,保持画面的稳定从三个方面可以很好的解决:
              一.条件允许的时候坚决使用三角架
              使用三角架是保持画面稳定最简单也是最好的方法,其实电视台无论拍摄电视剧还是拍摄晚会都会使用三角架,因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画面稳定。有的人会说,电视台在拍摄新闻的时候不使用三角架也非常稳,但是那是由于电视台的摄像师是专业人员,有很强的基本功,而且他们使用的都是肩扛式的机器。我们普通的摄像爱好者使用的是小机器,而且基本功和他们是天壤之别,所以,要保持画面的高度稳定,使用三角架是最为稳妥的方式。这里我建议广大摄像爱好者购买那些轻便的三角架,不但方便携带,而且还可以更大的突破环境的限制,在各种场合使用。
              二.保持正确的拍摄姿势
              正确拍摄姿势包括正确的持机姿势和正确的拍摄姿势,持机姿势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摄像机的不同而不同,但是一般在开取景器的时候一定要用左手托住取景器,否则极易造成摄像机的晃动。
              拍摄姿势主要有站立拍摄和跪姿拍摄:在站立拍摄时,用双手紧紧地托住摄像机,肩膀要放松,右肘紧靠体侧,将摄像机抬到比胸部稍微高一点的位置。左手托住摄录像机,帮助稳住摄录机,采用舒适又稳定的姿势,确保摄录机稳定不动。双腿要自然分立,约与肩同宽,脚尖稍微向外分开,站稳,保持身体平衡。在摇时应将起幅放在身体不舒服位置,将落幅放在身体舒服位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做到两脚不动。
              采用跪姿拍摄时,左膝着地,右肘顶在右腿膝盖部位,左手同样要托住摄录机,可以获得最佳的稳定性。在拍摄现场也可以就地取材,借助石头、栏杆、树干、墙壁等等固定物来支撑、稳定身体和机器。姿势正确不但有利于操纵机器,也可避免因长时间拍摄而过累。如果又摇的镜头时也要从不舒服位置向舒服位置摇。还有要注意的是不要玩潇洒,避免一手拿着机器拍来拍去或是边走边拍。
              三.练好拍摄的基本功
              练好基本功会为你的拍摄效果提供更好的保障,不仅可以提高你的拍摄稳定性,也可以提高各方面质量,你将会为你的基本功的提高受益无穷。基本功的练习一是要多拍,二是要多看,看看别人或是电视中的画面是怎样,多多学习。总之,基本功的练习时不要求你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多多注意积累就可以了。
              2.学会构图是摄像水平提高的关键
              同绘画和摄影一样,摄像也是一种艺术手法,线条的明快以及画面的和谐是关键,好的构图不仅让人感觉主题明确,而且会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失败的构图则会让人觉得你拍摄的素材杂乱无章。所以,摄像水平提高,必须从构好图这个环节入手。摄像构图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一.合理利用远、全、中、近、特
              摄像的取景分为这几种,画面的视角由最大变到最小。远景一般就是将摄像的镜头拉到最大附近,你的摄像取景达到摄像机所能取得的最大范围,一般在表现宏大场面时候使用,主要是为了让人气势磅礴、规模巨大的时候使用。全景一般指将一个事物的全貌展现给大家,例如拍摄人的全景,是将人从头到脚全部收到镜头里面,让人了解事物的全貌。中景是指取事物的一部分,但是是能够突入主体而且基本上可以表现全部的部分,比如说人物构图,一般是指我们通常所说的半身照,但是这里要特别注意,拍摄人的中景时切忌在人的关节比如膝盖、腰部截图。近景一般是着力刻画细节的时候是使用的表现手法,比如专拍人物的面部表情。特写就是进一步的刻画,这个在拍摄小动物时候用的比较多,比如拍摄花瓣上的蜜蜂就必须用特写的手法来拍

      摄。景别的取舍主要要根据拍摄所要表达的主题来选择,我们不是为了构图而构图,这一点一定要牢记在心。
        二.学会黄金分割点构图和三分之一构图
        数学我们学过,0.618是黄金分割点,我们一个画面一般是将水平方向分割成0.618和0.382。一个画面当中在黄金分割点的事物是最能引起视觉注意的坐标,而不是大家浅显感觉的中点,所以我们在构图时候,尽量避免将主体放在中心的做法,当然不是绝对,如果有了陪体,比如说很多人在一排,那么我一定要将重要人物排在中心的呦。当然,我们所说的黄金分割点是两点,而不是单指左面或者有面的0.618。还有一种比较粗糙的方法,就是将一个画面用两条竖线和两条横线分为九个部分,那么四条线的四个交点基本上就是人的视觉中心,将主体放在交点上可以引起人的视觉注意的。
        三.利用色彩和静动相衬构图
        红花总要绿叶来衬托,我们将构图也是这样,如果整个画面都是绿的,只有一点红,那么无论这点红在哪个位置,总能引起人的视觉注意,所以利用好色彩构图往往能够产生你意想不到效果。还有就是静动对比构图,在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车辆来来往往,人潮涌来涌去,只有主角在街上慢慢行走,那么我们自然就注意他而忽略了其它的背景。同理,所有的都是静止的,一个物体在动,我们也会自然的注意它。我们要合理运用静动相衬,可以拍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呦。
        3.合理利用光线是所拍摄画面能够良好还原的必要因素。
        简单的介绍一下光线:顺光,就是在拍摄时候机位与光源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方向相同。逆光:在拍摄时候机位与光源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方向相反。侧顺光:拍摄时机位与光源水平成一定的角度,但是同在主体一侧。侧逆光:拍摄时机位与光源水平成一定的角度,但是分布在主体的两侧。顺光拍摄出来的画面显得特别平滑,但是会缺乏层次感,会产生平面的效果。逆光我就不建议大家运用,除非是在特殊的情况下或是在向表现特殊效果的时候。因为逆光在使用时如果采用平均曝光或是自动曝光,主题会黑黑的,如果采用加大光圈,那么会造成整个背景的曝光过量,显得特别的刺眼。测光在表现主体的层次感方面要强于顺光,拍摄出的画面有立体感。当然,我们采用光线时要根据具体的主题和光线来随机使用,没有绝对。不过我们一般不要使用顶光(就是光源在主体的顶部)和脚光(光源在主体的正下方)。因为这样会将人拍的特别邪恶,电影里在拍摄反面角色经常用到的。
        4.掌握节奏能够给人和谐的感觉
        节奏问题就比较难掌握了,这个要根据具体想表现的主题来采用不同的节奏,而且要在经常拍摄,经常锻炼中逐渐的总结和摸索。这里小关拿舞台摄像举例,在比较舒缓的歌曲或是比较柔情的舞姿时,你一定要采用慢节奏;在比较火爆的歌曲或是劲舞的时候一定要采用快的节奏,也就是说,摄像的节奏要与主体节奏相一致,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主题。摄像机的节奏快满主要有几个方面来表现:推拉镜头速度、摇移镜头速度、主体变换速度、还有就是甩镜头的速度。
        5.合理利用手动会提高你的拍摄水平。
        我是不推崇任何时候摄像都用自动的,虽然现在摄像机的自动功能十分的完善,但是广大dv爱好者要是想进一步提高自己摄像水平,采用手动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手动可以避免很多的自动缺点,总结起来主要表现在逆光拍摄时,摄像机平均曝光,主体肯定曝光不足,这时我们就可以手动调整光圈来增大光圈,是主体正确还原;在舞台摄像时光线忽明忽暗,而且亮点四处的移动,因为我们的摄像机一般是对着亮点聚焦,那么我们就肯定不是按照我们想象的那样对着我们想要拍摄的物体对焦,而且焦点会跳来跳去,这个时候我们采用手动对焦就可以达到我们想要得拍摄效果;在拍摄时,尤其是在大的旅游景点,我们很难保证我们的拍摄过程中没有人在我们所要拍摄的人物或是景点之间走动,那么我们的摄像机便会跳焦,我们采用手动对焦也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等等,适当的运用手动会在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摄像素材更加有质量,也会提高我们摄像水平。
        摄像要注意的其它事项:
        记得在每次摄像之前调整白平衡,在摇镜头时侯同时推拉镜头显得特别的有节奏,摄像一定要在你要的素材开始前前10秒和录制后10秒按录像键,摇镜头时一定要先预摇一遍并且起幅至少5秒落幅至少5秒并且节奏要一致等等,小关先和大家探讨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DV影视 摄影技巧
            
                    人物视角的拍摄
                    视角的反映要符合正常人看事物的习惯。有些时候,可能需要表现出派摄主体的视角,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拍摄的高度是高是低都应该从主体眼睛高度去拍摄。如:一个站着的大人观看小孩,应把摄像机架在头部的高度对准小孩俯摄,这就是大人眼中看到的小孩了。同样,小孩仰视大人就要降低摄象机高度去仰摄。

                    再如,一个正蹲在地上干活的人,要表现他看来到他面前的人的情景是:首先应降低高度(与蹲着的人眼睛的位置同高)去俯摄来人的脚部,然后再慢慢向上移动镜头进行拍摄,最后到达脸部,而不能去直接拍摄,这样才符合常理。

                    直接向下俯视的画面通常被用来显示某人向下看的视角。用远摄或广角的拍摄方式从高处以高角度进行拍摄,可以增加片中观看者与下面场景的距离。
                    低角度拍摄
                    低角度拍摄,即用摄象机向上仰视被摄物体。这种技巧经采用于欲将大楼等物体拍得高大一点或者将人物拍得威风一点的时候。不同的角度拍摄的画面传达的信息不同。同一种事物,因为观看的角度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仰望一个目标,观看者会觉得这个目标好象显得特别高大,不管这个目标是人还是景物。用这种方法去拍摄,可以使主体地位得到强化,被摄者显得更雄伟高大。
                    当用低角度拍摄人物的时候,利用台式三脚架就比较方便。因为一般的三脚架有时达不到理想的低角度,那就只能用手来支撑摄象机。可以说,在这种场合,台式三脚架是最合适不过的工具了。如果用带有彩色取景器或液镜显示屏的摄像机进行拍摄的时候,就可将彩色取景器竖起来或者将旋转式液晶显示屏挑到面向上的位置,这样也能帮助拍摄。
                    在采用由下往上拍摄时要注意,这种角度所拍出来的效果通常并不理想,因为面部表情会太过于夸张,时常会出现明显的变形,在不适合的场所使用这种视角可能会扭曲丑化主体。这种效果切记不要滥用,偶尔的运用,可以渲染气氛,增强影片的视觉效果;如果运用过多过滥,效果会适得其反。
                    光圈
                    摄象机的光圈它是曝光系统中的最基本组件之一,与透镜组平行地安装在镜头中间,可根据需要调节大小的圆孔。他是由若干块金属叶片重叠,组成一个可根据需要调节大小的圆孔,控制着到达感光器上的光线的多少。通常,光圈是使用指数F来表示大小的。光圈指数(F)与镜头焦距(f),光圈直径(D)之间有如下关系:F:f/D。从这里可以看出,当镜头焦距不变时,光圈越大则光圈指数F的数值就越小。
                    在镜头上标记F值时,相领两档F数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固定比值使得光圈指数与摄像器件靶面照度之间形成如下关系:即F值变化一档,相当于靶面上的照度变化一倍。
                    常用的光圈指数为2, 2。8 ,4, 5。6,8
                  ,11,16,22。。。。。。。。光圈直径与光圈指数成反比,而与靶面上的照度成正比。光圈指数的数值越大,光圈直径越小,靶面上的照度就越低。家用摄象机的光圈调整分手动与自动两种方式。手动方式又分连续可调和固定几档两种,因为光圈调整是摄录过程中一项经常要进行的很繁琐的操作,准确把握又很困难,因此目前绝大部分家用摄象机的光圈调整均采用自动调整方式。摄象机根据拍摄环境自动选择光圈。
                    光角镜头
                    当想放大拍摄远处的景物时,可使用数码摄象机的变焦功能,即是将焦距旋钮推至那方,但当你想在室内拍摄大合照,或者要拍摄建筑物的全貌时,只要蹲下身子不过有时即使向后倾或蹲下拍摄也不能将所有人物摄入取景框内,原因肯能是受到室内的墙壁和们的限制,或者是受到屋外的道路,篱笆等其他障碍物的影响。所以无论怎样都不能取得较好的拍摄角度。这时可以选择使用便利的广角转换镜头,即使不用向后倾或蹲下身,也能进行大范围的拍摄。

                    用广角镜头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在狭窄的地方亦能拍摄大合照。使用倍率为0,7倍,0。5倍或比1倍小的广角镜头,不但可以把人物的尺寸变小,使所有人都在取景器之内而且在狭窄的室内,交通工具中受限制的场所,也能取得一个较广阔的角度进行拍摄。
                  其二是受手抖的影响较小。利用广角镜头,即使拍摄时发生手抖,其抖动的幅度也会比平常弱。
                    第三是注意四边四角。装上附加的广角镜头之后,画面的四边可能会出现黑影,所以一定要选择尺寸符合的镜头。如果不存有黑影,可运用变焦功能稍微调往望远,即那方,那样便可以把黑影消除。
                    制造散光
                    摄像灯的灯光一般是日光色,让灯光直接照射在主体上,拍摄出来的色彩看上去最好。摄象机的白色平衡功能可以在自动模式下运行,而不用担心其他光源。因为摄像灯发出的强光会盖过任何钨丝灯泡或日光灯发出的光线,因此不会产生奇怪的颜色对比。
                  但如果光线太强烈,则直接照射在主体身上的摄像灯会产生非常刺眼的亮度,会使主体投射出难看的影子到背影里,而且主体人物也会因为光线  直射而眯起眼睛。想要克服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散光板。在光源和主体之间加装一面散光板,如白薄纱,毛玻璃或半透明的白纸片等挡着光线,将摄像灯的光线扩散开来。可以使照明效果变得更加柔和,自然和安详。
                    这种方法简单实用,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都可以使用,但一定要注意,如果使用的是白纸片等易燃的材料当作散光板,请不要离灯泡太近摄像灯灯泡发出的热量会足以引燃散光板。
                    如果手头没有散光器材时,可把摄像灯的角度向上调,让灯光射向主体与摄象机之间的天花板,让光线从天花板上反射在被摄主体上,而不是直接照射。经过天花板的反射,可以是光线分散开来,使光线变得柔和一点,亮度会更为平均,当然也可以使用较大的白板或锡箔纸做成的反光板,会收到同样的效果。
                    外接摄像灯
                    外接摄像灯虽然没有摄像机上的灯源简单易用,但它由于是机,灯分离,摄像灯是由独立电源供电,因此功率大,照射范围广,可长时间使用。这些外接摄像灯可以在一定的视角内投射亮度很大的灯光,可以帮助主体从背景突显出来。在人物拍摄中各种距离的要求都能满足,会让拍摄更加灵活,自由一些。
                    把外接摄像灯的位置设在摄象机的旁边,大约与摄像灯和主体之间的连线成25度~45度斜角,这样制造出来的效果要比机顶光源所造出的效果要好许多。
                    宽屏幕电影的拍摄
                    利用数码摄象机你可以拍摄16:9宽屏幕图像以在16:9的宽屏幕电视机上观看,其设定方法为:
                    1在待机状态下按MENU键显示菜单设定;
                    2转动[SEL/PUSH EXEC]拨盘选择[C],然后按拨盘;
                    3转动[SEL/PUSH EXEC]拨盘选择16:9WIDE,然后按拨盘;
                    4转动[SEL/PUSH EXEC]拨盘选择ON,然后按拨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