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simulink仿真教程:为国聚财结硕果 科学发展谋新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28 08:58:24
——广东国税“十一五”时期税收工作回眸之一

2011年04月02日     来源: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办公室
广东地处我国大陆的南部,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在这块改革开放的热土上,广东国税在税务总局和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神圣使命,聚精会神抓管理,一心一意谋发展,结合实际促创新,沉着应对各种艰难复杂局面,全面完成了“十一五”各项工作目标,全省国税事业呈现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质量提高、发展成果丰硕的良好局面,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聚财篇]
“十一五”期间广东国税系统依法大力组织税收收入,实现了税收收入与经济协调增长,税收收入总量一直位居全国首位,税收规模连创新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障。税收收入相继突破了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和6000亿元大关。2010年全省国税系统共组织税收收入6796.33亿元,同比增长25%,增收1360.54亿元。五年累计组织收入2.58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46倍,年均增幅为19%,比“十五”时期的年均增幅高4.1个百分点,占同期全国税收总收入的8.8 %。(见图1和图2)。
图1:“十一五”期间广东国税收入

图2:“十一五”期间广东国税收入占全国税收收入比重

从国税收入的地区结构看,珠三角的龙头地位更加稳固。(见图3)从税种结构看,国内增值税、消费税主体地位稳中有降,企业所得税收入增长迅速(见图4)。从税源结构看,全省经济工业税源集聚于电子通信、交通运输设备、石油加工、电气器械等新兴行业和烟草、化工、食品、服装等行业。
图3:广东国税收入区域分布情况
项  目
税收收入
占全省比重%
2010年
2005年
2010年
2005年
税收收入合计
6555.89
2825.52
其中:珠三角地区
5708.70
2427.18
87.1
85.9
粤东地区
204.50
90.55
3.1
3.2
粤西地区
427.18
190.48
6.5
6.7
山  区
215.52
117.32
3.3
4.2
图4:广东国税收入税种构成图


五年来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广东国税始终围绕组织收入这一中心,坚决贯彻“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有效应对,准确分析,科学决策,把握主动。在挖潜增收上下功夫,确保国家税款及时足额入库。注重对经济税收形势的监测分析,提高税收分析质量和预测准确性,全面把握税收政策调整的收入效应,牢牢把握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权。依托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监控,建立重点税源预警系统,2010年省局监控的重点税源企业达到2010户,其缴纳的国内税收收入占同期全省国内税收收入的52%,有效增强了组织收入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广东国税一直以来坚持经济税收观,充分发挥税收筹集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主动融入经济税收发展大局,立足大局重民生,落实政策促转型、组织收入保增长,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克服重大自然灾害等决策部署,找准国家税收政策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和对接点,全面贯彻落实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和支持就业再就业、文化事业、广州亚运会等税收政策。“十一五”期间共办理各类减免税1470.08 亿元。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期间,作为收入大省,广东国税不负重托,在确保打赢组织收入攻坚战、为各级财政应对金融危机提供财力保障的同时,主动出主意,多方想办法,用足、用好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涉及范围广、实施力度大、针对性强的结构性减税政策和出口退税政策,为广东抵御金融危机以及经济社会转变发展方式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增值税转型改革2009-2010年共减轻增值税纳税人税收负担361.70 亿元,降低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减轻小规模纳税人负担55亿元,小排量乘用车减征车辆购置税累计惠及89万名车主近23亿元;2006-2009年办理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税44.13亿元;2008-2009年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额为38.47亿元,按25%的税率计算,企业少交税款9.61亿元。小型微利企业享受优惠减征企业所得税1.90亿元;应对金融危机期间面对广东外贸出口面临的严峻形势,广东国税积极采取措施,实施出口退(免)税分类管理和进度通报制度,全省出口退税的审核率、审批率和办理退税率均创新高。五年来全系统共办理出口退(免)税6750.66亿元。由于成绩突出,出口退税工作获得了各级地方政府和出口企业的高度赞扬。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国税局为2009年广东外贸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突出贡献奖。
[依法治税篇]
“十一五”期间广东国税系统始终坚持把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把推进依法治税作为广东国税部门的核心竞争力,贯穿于税收工作的全过程,法治税务建设迈上新台阶。
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重地,也是涉税违法犯罪活动高发、易发地区之一。在严峻复杂的偷骗税与反偷骗税斗争中,广东国税始终注重发挥稽查部门严厉打击各种涉税违法犯罪活动的主力军作用,严厉打击虚开和接受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与其它抵扣税款凭证、骗取出口退税以及利用做假账和账外经营等手段偷税的违法活动,大力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有力地提高了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十一五”期间,全省共查处100万元以上的大案要案1408宗,重点查处了雷霆一号、利剑二号等一批金额巨大、手段恶劣、涉及范围广、社会影响大的大案要案,确保了区域税收秩序的稳定。立足本地税源实际,组织开展了84项税收专项检查,查补收入85.95亿元。深入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全省税警协同作战,实施精准打击,掀起整治虚假发票“卖方市场”的强大声势,查获虚假发票份数、端掉犯罪窝点数位列全国前列。针对公开通过手机短信、互联网站传播发票违法信息问题,与地税、公安、通信管理部门加强协作,联合建立研判、阻截和查处发票违法信息的日常工作机制,在全省范围内严密管控发票违法信息,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有效遏制了发票违法犯罪的泛滥势头,共查处发票违法犯罪案件2570宗,查获各类非法发票9010万份。“十一五”期间,全省国税系统稽查部门立案检查各类税收违法案件2.17万起,查补收入208.73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31.9%,其中2010年查补收入67.78亿元,入库61.75亿元。
在构建公平、法治的税收秩序中,广东国税系统始终坚持了内外并举,以内促外的方针。重视加强国税工作人员的税收法制教育培训,建立和坚持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在全系统广泛开展普法教育,每年都组织开展税收法制相关培训。认真贯彻《税收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严防违法违规的税收规范性文件出台。创新执法监督管理方式,对全省税务行政审批项目开展了清理,进一步精简审批项目和程序。深入开展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对涉税文件、执法程序、执法行为、执法文书进行全面检查。全面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严格执行税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加强对税收执法行为的监控,税收执法监督显著加强,逐步实现了对税收执法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随着税收执法监督和责任追究的逐步到位,税收执法规范水平不断提高。
为提高全社会的税收法治意识,广东国税系统非常重视税法宣传工作,紧密围绕“税收?发展?民生”的主题,突出重点,创新形式,拓展内涵,彰显特色,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税收宣传平台,开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税收宣传活动,把税收宣传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经济、民生的方方面面,创出了税法宣传“品牌”。广东国税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着眼下一代,税法宣传要从娃娃抓起”税收宣传战略指导方针,倡导并联合省地税、教育厅、团省委在全省共建22所税收宣传教育基地,开展一系列适合青少年学习特点和兴趣需求的活动,取得了“学生得教育、家庭得联动、社会得辐射”的规模效应。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向社会公布广东纳税百强排行榜,提升了纳税百强企业的社会形象,推进依法诚信纳税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网站税收宣传新阵地、办税服务新平台的作用,网络宣传收到了很好的实质效果。此外,还举办了税收新政策实施座谈会、拍摄税宣题材电视剧《利剑一号》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五年来税收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增强了全社会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纳税服务篇]
“十一五”期间,广东国税将纳税服务确定为核心业务,致力于“保护纳税人的合法利益和满足纳税人的合法需求”,从省到市、县(区)都配备了专人和专门机构来从事纳税服务工作,纳税服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2010年广东国税局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的纳税服务满意度调查中,纳税人对广东国税系统纳税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达到了82.61分;在被调查的4000户纳税人中,有3302户认为广东省国税系统纳税服务质量与以前相比有提升,占被访者总数的82.55%。五年来,广东国税的纳税服务工作重点在“三个渠道”上下功夫。
建设标准、规范、便利的办税服务渠道。办税服务是税务部门纳税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做好这个基础性的工作,广东国税一方面建设完善的传统上门申报服务渠道,制定了《关于加强纳税服务工作的意见》、《办税服务厅工作规范(试行)》等一系列优化纳税服务的制度和办法,加大投入在全省各地建设了541个标识规范、功能齐全的办税服务厅,做到办税服务厅内、外各种标识清晰、规范,还根据纳税人需要设置了触摸屏、电子显示屏、排队叫号机等设备。另一方面,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拓展网上办税、储税扣缴、电话报税、邮寄申报、电话申报等申报方式,试点探索网上抄报税和网上开具税收缴款凭证,全面推广应用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缴税系统。而对于边远零星税收,则实行“简易征收、简并征期”方式加以管理,提高了征纳双方的办税效率。
整合资源构建畅通的纳税服务信息渠道。为了将纳税服务信息准确及时的送到纳税人手中,广东国税整合税收宣传资源,用好“三个平台”:一是税收宣传月平台。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传媒对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普及税收政策法规,营造良好的税收氛围。二是办税服务厅平台。全面规范办税公开的内容、程序、时限等要求,向纳税人公开税收政策法规、办税程序和管理要求,促进办税公开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三是广东国税门户网站平台,发挥网站“第一传媒”的作用,与纳税人换位思考,以需求、方便、快捷为原则,规划设计网站纳税服务栏目内容及结构。通过这“三个平台”,把纳税信息服务覆盖到纳税人的税前、税中、税后全过程。
利用信息化技术拓展纳税服务咨询渠道。为了做好纳税咨询,广东国税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以“12366”为品牌依托,在全省各主要城市都开通了“12366” 纳税服务热线;建立手机短信平台,向纳税人发送税收政策资讯及纳税提醒服务;在各级国税门户网站群上开辟征纳互动栏目,加强纳税人与税务机关的沟通和互动。到“十一五”末期,广东国税基本实现了“12366”、短信、网站三位一体的纳税咨询服务体系,“12366”等服务品牌已成为纳税人咨询的首选渠道。据统计,广东国税的“12366”热线自动语音话务量由2002年的10.6万次增加到2010年的21.71 万次,人工话务量由17万次增加到 52.69万次,累计发送短信1923.10万次。
“十一五”时期,广东国税还开展了3次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累计有超过167万户(次)的纳税户参加,共评定出18421户(次)A级纳税人,创造诚信得彰、失信必惩的良好纳税环境。同时积极探索纳税服务社会化,加强对注册税务师行业的管理,目前广东省共有税务师事务所433家,执业注册税务师3770人,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
[税收征管篇]
加强税收征管是做好税收工作的永恒主题。广东地处祖国的南大门,市场经济发达,广东日均新办企业数量上千户,税收征管环境复杂。特殊的经济发展特点决定了广东国税征管工作要面对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十一五”期间,广东国税主动根据征管环境的变化,以专业化和信息化为依托,不断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按照专业化管理的要求,坚持属地管理、管户与管事结合,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模式,探索性地建立起税源监控、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的税源与征管状况监控分析一体化工作机制。
为解决日益突出的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广东国税创新管理方式,探索以信息化手段强化税源管理,构建信息管税新格局,极大地提升了税源监控质效、减轻了基层负担、加强了执法考核监督、夯实了征管基础。广东国税在实现省级数据大集中的基础上,建设了以CTAIS2.0为基础,税收征管辅助系统和税收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为支撑的信息管税体系。广东国税自主研究开发税收征管辅助系统,包括日常监控任务管理、实地调查、台帐报表管理、重点税源监控分析、增值税和消费税分析查询、一局式查询、企业所得税查询、纳税评估系统等8个方面140项功能模块,涵盖了日常征管的方方面面,实现对税源数据的实时监控。税收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则侧重针对税收征管整体情况进行深层次管理分析,拓展了对征管状况和征管质量关键点的分析与监控,为各级国税机关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具体到各税种管理上,广东国税同样按照专业化和信息化要求,根据不同税种的特点,针对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突出重点,逐个制定和落实管理措施。一是针对增值税管理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按照每年规范1-2个行业的进度稳步推进,研究制订7个行业9个小类的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并应用于纳税评估和专项核查,2006-2010年共评估补税10.62亿元;二是在实施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过程中,整合专门人才和机构,强化分规模管理和分行业管理为重点的分类管理,2010年广东国税企业所得税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1139.54亿元;三是完善征退税衔接,突出评估预警与函调管理,简化出口退税人工审核,优化出口退税服务;四是积极推进“管理、调查、服务”三位一体的反避税工作机制,反避税工作保持全国排头兵地位,“十一五”期间广东国税反避税立案97户,结案91户,调增应纳税所得额74.95亿元,补征企业所得税9.64亿元,有力地维护了国际税收征管秩序和国家税收权益。
[队伍建设篇]
“十一五”期间,广东国税系统辖管的纳税户从138万 户增长到172万 户,5年间纳税户增长了24.6%。税收收入从2851.72亿元增长到6796.33亿元。而同期干部职工人数只有微增。繁重的税收工作任务与人力资源不足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为了在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的环境下做好国税工作,广东国税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整合资源、科学定岗、量才适用,有效配置人才,着力提升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和激发队伍活力,大力加强队伍建设。
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监督管理机制、民主集中制和后备干部管理机制,较好地打开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局面。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了党组选配、考察任命、竞争上岗、群众推荐等分类型、多形式相结合的干部选拔机制。加强后备干部管理,推进干部交流轮岗,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拓展人才的使用效能。通过开展领导干部中心组学习、党组民主生活会等活动,提高了领导干部驾驭税收工作的能力。以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为中心,落实民主集中制,从2002年开始对全系统21个市开展了两轮巡视检查,有力地促进了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大力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扩大教育培训规模,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更加规范,全系统初步形成了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工协作、分级负责的教育培训工作新机制。加大了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力度,重点支持了广州番禺、江门、肇庆等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认真落实教育培训规划,围绕国税工作的中心任务,结合国税干部队伍实际情况,广泛开展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内容的教育培训活动。充分发挥网络计算机资源的优势,推广应用了全省国税网络培训系统,建立《广东国税学习论坛》,积极开展视频培训,为广大国税干部学习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平台。“十一五”期间,全系统共组织各类培训11261期,培训人员2173830人(天)次。
大力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达到了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目标要求。开展抓落实促发展、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等主题活动,全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开通 “广东国税党建网”,建立覆盖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国税局、省局机关24个党支部及新闻采集、读书频道等在内的49个站点的网站群,日均浏览量达到18000多人次,提高了全省国税系统党建信息的宣传效应,促进了全省国税系统党建工作的交流互动。以推进和谐国税建设为目标,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丰富内容,创新形式,贴近基层,积极推进税务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和工青妇的作用,开展了一系列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队伍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长期、持久、深入的队伍建设,结出了精神文明的累累硕果:“十一五”期间,广东国税系统获得省级以上表彰有660 个单位、 1238名个人。其中,国家级文明单位、先进集体31个;省级文明单位、先进集体147个;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巾帼建功示范岗)21个(次)、全省三八红旗集体(巾帼建功示范岗)43个(次);全国青年文明号19个,并涌现了一大批先进个人。全省国税系统获国家级表彰和奖励有20人,获省级表彰和奖励有1218人。
[党风廉政建设篇]
“十一五”期间,广东国税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统筹推进教育、制度、监督、纠风、惩处等各项工作。五年来,每年都根据广东国税实际,着重围绕一个主题来开展工作: 2006年重心下移,为党风廉政基层建设年;2007年,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为加强作风建设年;2008年,着重突出教育预防,为廉政文化建设年;2009年,深入开展内控机制建设,为惩防体系建设年;2010年,开展全面检查,为惩防体系建设工作巩固提高年。明确广东国税系统各级局党组书记、局长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负责分管单位、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措施及责任进行分工,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每个岗位,坚持每年对广东国税系统各级各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和评议,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把反腐倡廉教育纳入宣传教育总体部署,以每年7月份的纪律教育学习月为平台,紧扣税收中心工作,一年一主题,促进广大税务干部党纪、政纪、法纪观念不断增强。注重建立健全日常教育制度,努力实现反腐倡廉教育常态化。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廉政文化交流,充分发挥廉政文化的渗透力、影响力,建立了以廉政图片、书画、影视和实物为主要内容的广东省国税系统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同时,积极推进基层廉政文化阵地建设,全系统已经建成廉政文化教育阵地160个。 为推进制度防腐、源头防腐,先后制订下发了《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内控机制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国税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国税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一系列制度和文件。强化部门内部的管理制约,把防治腐败渗透到行政管理和税收执法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努力提高监督效能,做到事前防范,关口前移,促进监督制约的常态化。深入开展内控机制建设,以落实责任、防范风险、源头治腐为目标,梳理权力运行事项,排查廉政风险,研究预防监督措施,制定内控机制实施办法。认真落实述职述廉,强化对领导干部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的监督。积极开展信访监督,及时解决苗头性问题。把开展执法监察和执法检查等专项检查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全盘考虑,稳步推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把查办违纪违法案件、落实责任追究、严惩腐败分子作为反腐败三项工作格局的重中之重来抓,保持对违纪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坚决查处税务人员涉税和其他违纪违法案件。
广东国税系统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纠建并举”的工作思路,大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 2009年以“税收、发展、民生”和“优化税收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为主题参加了2期广东省人民电台直播的“民声热线”节目,并以此为契机,在广东国税系统分4个片区召开座谈会,广泛收集纳税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办法,并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门别类,编写了约12万字的问题解答,解决了国税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2010年以地方党政对国税部门开展民主评议行风工作为契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在社会各界尤其是纳税人中树立了良好的国税形象。全系统340个参加地方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的基层单位,全部获得“满意”评价;150个参与地方政府评议排名的基层单位,获得前三名的占94.6%,其中获得第一名96个、第二名42个、第三名4个。
风雨聚财路,扬帆正当时。回首广东国税五年来走过的路,成就非凡,鼓舞人心。展望“十二五”,广东国税将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主题,建设“法治、效能、人本、协调”的现代化广东国税系统,致力构建法治税务、收入规划核算、纳税服务、税收征管、人力资源管理、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保障七大体系,全面实现广东国税事业的科学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改善民生,促进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春风春雨催春色,新年新岁画新图。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为开好局、起好步,广东国税将进一步夯实依法行政运行基础、经济税源建设基础、税源专业化管理基础、纳税服务平台基础、大监督格局基础和专业化人才培养基础,为广东国税事业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新的腾飞奠定良好的基础。广东两万多名国税干部正按照“十二五”时期基本思路的要求,在新的发展起点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