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大享:章氏四兄弟死战丛山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5 21:30:04

章氏四兄弟死战丛山关

清咸丰10年(1860),绩溪县的丛山关发生了一场激烈的战斗,交战的双方是太平军与清军及地方团练武装。有章氏四兄弟章培德、章培元、章培福、章培兴在此次战斗中阵亡。

丛山关原为绩溪县与宁国县的分界点,在城北35华里处,两侧高山耸立,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从明正德年间起,即有官兵在此设防。明末,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金声在此垒石为城,置楼橹、铁门以抗拒清军。清咸丰二年(1852)重建城堞。

据《瀛洲章氏宗谱》记载,章培德等兄弟四人为绩溪县石门外人,其生父章灶应,字焕明,清国学生。长子章培德字大传,清授五品衔候补州同,“性豁达,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每至田舍,辄散谷帛,以赈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其时,正值太平军盘踞南京,横冲东南各省,战事频发。培德见兄弟诸人皆英气可为,就鼓励他们:“时值四海鼎沸,英雄并起,尔等不读书,当习武亦可取功名。”于是,请来拳师,教授兄弟武艺,效祖逖“闻鸡鸣而同起舞,故勇能冠军”。太平军起时,培德与众兄弟招集练卒数百人,举办乡团,日夜轮防,坚持了很久,都没有发生变故。

清咸丰三年(1853),徽州府派副都御史张文毅督办徽州防务。张闻听培德兄弟忠义,足可御敌,特下札培德兄弟四人率乡团移驻丛山关。张文毅采取的是坚守策略,力拒敌于关外,年余并未失守。咸丰十年八月十六日,曾国藩命李元度接替张文毅督办徽州防务,遣散张部兵勇。李元度轻守山岭,重守城池。太平军李世贤得悉徽防易主,于八月十九日进攻丛山关。李元度不审敌势之甚炽,亦不谅兵力之不支,下令出关迎敌,被太平军闯入关内。“培德赴前拒敌,奋不顾身,力竭而死。培福见兄战死,激二兄、四弟亦同努力,战之又战,皆不畏死”。最后,兄弟四人都战死沙场。丛山关攻破后,太平军迅即占领绩城,并在绩溪大部地区驻守达8个多月。

章培福是培德的二弟,字观宪,儒生,授佐侍郎。他的夫人程氏,闺名有体,也是女中之丈夫。培福随长兄去丛山关驻守,程氏鼓励丈夫要尽忠报国,自己担起桑农之事。培福与诸兄弟阵亡,程氏并不悲伤。她慷慨地对同族父老说,“一门尽节,死得其所,故以不悲”。“如或生而无名,实与草木同腐,虽生不如死,其死或可书于竹帛”。培福死时,留一孤儿名钟基,时年三岁。程氏“欲其承宗祀,竭力抚孤,饥体冻肤而不顾,箝口槁肠而不恤”,“汲汲惶惶,唯此一事,视天下无有可以易我儿者”。后,果如人愿,钟基生了五个儿子,又有两个孙子。“其妇享寿八十有四,眼见四代而善终,信乎天之福善人如此”。

为了表彰程氏的懿德,清光绪28年(1902),时任绩溪县知县的程兰阶特为她写了小传,并题赞曰:“此妇经尝世所稀,视夫战死死如归。怀情誓志操寒雪,勉学诲儿类断机。四世同堂齐绕膝,八旬上寿演斑衣。观风太守犹轩采,千载流芳贞节辉。”

故事说到这里,牵扯到一个历史事件的评价问题。按照传统历史教科书的说法,太平军起义是推进历史进程的农民革命运动。而章培德等人的所作所为,则是在维护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但事实是,东南各省,至少是徽州地区的平民百姓都对太平军采取抵制的态度。在瀛洲的古籍中,多次提到太平军焚烧祠堂庙宇,杀戮强掳村民,造成无数家庭妻离子散的事实。在徽州,则有《徽难哀音》的控诉。因此,章培德等人舍命保乡的义举,自然会得到乡民的肯定与赞扬。

附注:本文部分史实参阅了《绩溪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