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爱情的经典语录:你知道艾灸疗法吗?(药物混合炙临床研究)综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2 17:07:41
本页为 :药方、论文、与临床。
http://www.th55.cn/nature/azlf/index.html
首页 >>自然疗法 >> 艾炙疗法
·五腧穴为主针刺治疗高血压病
2010/6/1
·头针为主治疗遗尿的临床体会
2010/6/1
·哮喘针灸诊疗技术
2010/5/28
·艾灸治肿瘤病人放化疗后白细胞减
2010/5/26
·灯火灸疗法应用概况
2009/12/2
·针灸治疗解除膝痛
2009/11/25
·简述藏医艾灸疗法及临床应用
2009/11/23
·宫寒痛经艾条灸治
2009/11/20
·术后腹胀艾灸三穴
2009/11/6
·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概况
2009/9/25
·尿失禁艾灸疗
2009/9/18
·针灸是怎么治夜盲症的
2009/8/15
·针灸治疗功能性头痛100例疗效观
2009/8/6
·妇女血崩(月经过多)艾灸止
2009/7/7
·针灸疗法祛除眼袋
2009/7/7
·艾灸治疗抑郁症
2009/7/6
·你知道艾灸疗法吗?
2009/7/5
·天凉当护脐之针灸篇
2009/7/5
·夏季养生新时尚——艾灸
2009/6/25
·天凉当护脐之针灸篇
2009/6/20
·隔蒜艾灸 辅治蛇伤
2009/6/12
·灸治脂肪肝
2009/6/9
·面部美容
2009/6/9
·灸治失眠
2009/6/9
·灸治疲劳
2009/6/9
·灸治慢性前列腺炎
2009/6/9
·灸疗催乳
2009/6/9
·灸法防治更年期综合症
2009/6/9
·灸疗防治颈椎病
2009/6/9
·艾灸疗法可健身延寿
2009/6/8
你知道艾灸疗法吗?
不少人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然。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艾灸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防病保健的艾灸疗法       随着人类工作节奏的加快,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了好的身体,我们才有资本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如何才能养生保健呢?我们不妨借鉴古人的做法,一方面注重调摄养生,即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使自己健康长寿;另一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增强体质,防病于未然。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上说:“……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就是说,上古之人大都知道养生的道理,慎起居、节饮食、戒郁怒、适劳逸,顺应自然,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这就是调摄养生。除此之外,古人多采取灸法防病保健,这在古医籍中有颇多记述。如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灸例》中说:“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在《医说》中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就是说,若要身体健康、平安一生,就应该经常在足三里处进行艾炷灸,使其产生灸疮,这样就可以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日本人也很重视灸法保健,如偶景山在《养生一言草》中说:“小儿每月灸身柱、天枢,可保无病”。
宋代·窦材《扁鹊心书》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绍兴间,刘武的军中有一步卒王超,太原人,后来遁入江湖为盗。他曾经遇到一个不同寻常的人,授以黄白住世之法。王超按此法行事,年至九十,精彩腴润。……后被擒,监官问他:你有何养身之术吗?王超回答说,没有。只是每于夏秋之交,即在关元穴处用艾火施灸千炷,因此而冬天不怕冷,夏天不怕热,几日不食也不会感到饥饿,至今脐下部象火一样温暖。你难道没有听说过吗,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之力啊。王超被处死后,刑官令人将其腹暖之处剖开,视见一块非肉非骨之物,凝然如石,此即长期施灸艾火之故。所以,《扁鹊心书》中说:“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古人认为,不同的年龄施用灸炷的多少是不同的。“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食窦)、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扁鹊心书》)。
可见,运用灸法来强身健体,在古代非常盛行。明·高武在《针灸聚英》中说:“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也就是说使用灸法来防病保健,称为“逆灸”。古人非常重视防病于未然,而艾灸疗法则是用于强身健体的重要手段之一。
什么是艾灸疗法呢?就是以艾为主要材料,在人体的经络、穴位或病痛部位进行熏灼灸烤,借助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从而激发经气,温通气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这里所说的艾,就是民谚中所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中所指的艾草。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所以民间常在端午节这一天以艾草插于门眉,悬于堂中,用来避邪驱瘴。中医学上则以艾入药,将其干燥的艾叶,捣制后除去杂质,即可成为纯净细软的“艾绒”,把它作为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本草纲目》中记载:“艾叶能灸治百病”。《本草从新》中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艾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以之灸火,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淤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灸法对人体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神经、内分泌等系统,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1、灸疗可使人体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血色素、血清免疫体等显著增加,可以提高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促进机体防御抗病能力;
2、灸疗可以调节异常血压,使其恢复到正常范围;
3、灸疗可以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促使新陈代谢;
4、灸疗可以调整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5、灸疗可以改善呼吸功能,使通气量、肺活量、耗氧量增加;在病理情况下能使气道阻力下降;
6、灸疗可以促进利尿,改善肾功能;
7、灸疗对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兴奋或抑制过度增强时,艾灸可使之恢复正常;
8、灸疗具有调整各种分泌腺的作用,如在病理状态下,对消化液、唾液腺、以及副肾、睾丸、卵巢、甲状腺、胰腺等内分泌腺(激素)的分泌可以起到调节作用,使各种分泌腺的功能趋向正常;
9、灸疗还具有解热抗炎、抗癌、止痛等作用;
10、灸疗可以减轻肌肉疲劳,对于防止疲劳和恢复疲劳都是十分有效的。
总之,灸法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已被临床所证实,灸法在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灸治的方法很多,如艾炷灸、艾条灸、隔物灸、艾电吹灸等等。
用于保健灸,古人多采用艾炷化脓灸(瘢痕灸),即把艾绒制成一圆锥形艾团(上尖下平),其大小如《扁鹊心书》所说:“凡灸大人,艾炷须如莲子,底阔三分;若灸四肢及小儿,艾炷如苍耳子大;灸头面,艾炷如麦粒大”。每燃烧一个艾炷(锥形艾团)称为一壮。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使局部烧伤、化脓,产生“灸疮”,所以也叫做“化脓灸”。这种灸法对局部的刺激性较大,若“能忍一倾之灸,便有再生之理”。现代研究表明,化脓灸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但由于此种灸法相当于三度烧伤,对组织破坏较重,局部形成瘢痕,所以,今人已很少应用。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艾炷非化脓灸(无瘢痕灸):
操作:施灸部位可涂凡士林,使局部具有粘附作用。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穴位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剩2/5或1/4而患者感觉局部发烫微有灼痛时,即换新炷续灸。一般每次灸5~7壮。灸时,以温热灸感、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不灼伤皮肤为度。
特点:此法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疼痛小。且灸后不形成灸疮,无化脓,不留瘢痕,而为今人多用。
2、艾条灸
将艾绒制作成圆柱型长条进行施灸。根据其是否内含药物,分纯艾条(清艾条)和药艾条。艾条在市面上有售。施灸方式可分以下几种:
a.温和灸:艾条距施灸部位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使患者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10-15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b.雀啄灸: 操作如鸟雀啄食,灸火与皮肤距离不定,对准灸部一上一下移动。
c.回旋灸:艾条燃端与皮肤保持一定距离,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
特点:艾条施灸,使局部产生温热感,无痛苦,易施行。灸后皮肤产生红晕,无灼伤,易为百姓所接受。且艾条可在药店买到,方便、价廉。
保健灸简便易行,效果明显,很适合家庭应用。只需掌握少数穴位及施灸的基本操作方法,即可在家中施行保健灸。
此外,对于部分常见病、多发病,也可自行采用上述灸法来治疗,或采用间接灸法,或借助一些灸疗器具进行施灸:
3、 间接灸:
是指用药物或其它材料将艾炷与施灸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也称为"隔物灸"。根据其所间隔的药物或材料的不同,又有不同的名称。
① 隔姜灸 :
制作:以鲜姜切成约0.3cm薄片,穿数孔于片上,上置艾炷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换炷施灸,灸完规定的壮数。灸至局部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姜片当勤动,或姜片下衬些纸片、棉花以防起泡。
生姜:辛温、解表散寒、温中止痛。加灸,加强温经行气之功。
主治:外感表症,虚寒诸症如:感冒、咳嗽、胃寒腹痛、腹泻及风寒湿痹等。
② 隔蒜灸 :
制作:以独头大蒜切片或捣烂制饼。操作同上。蒜液刺激性强,灸后易起泡,注意防护。
大蒜:辛温喜散、消肿散结,拔毒止痛,加灸加强诸力。
主治:有清热解毒、杀虫的作用。
《外科理例》"治毒者必用隔蒜灸"。用于治疗初起的肿疡、肺痨等症。
③ 隔盐灸:
操作:以纯白干燥食盐(大青盐)填平脐孔,或上放姜片,置艾炷施灸。
盐:甘、咸、寒,无毒。去皮肤风毒,调和脏腑,消宿物,令人壮健。盐为百病之主。
作用:散寒止泻,回阳救逆固脱
主治:伤寒阴证,或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等,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力。
例:治霍乱:《千金要方》"用盐灸可治霍乱,霍乱已死有暖气者,灸承筋七壮,起死人,又以盐纳脐中,灸二七壮…"。
④ 附子灸
制作:附子切片或研末,用黄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操作同前。
附子:辛温大热,温肾壮阳;有毒。
作用:可破坚散结-走而不守;温补元阳,回阳补虚。
主治:各种阳虚证。如命门火衰引起的阳萎、早泄等; 溃疡久不收口 等症。
注意事项:灸时可在饼下忖垫纱布,以防烫伤。灸后药饼可重复使用。
4、温灸器灸
温灸器具因治疗需要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形状和作用。其操作简便,治疗范围广,热力温和,广为应用。尤宜于惧灸火及小儿患者
转载请注明来自:酷少网http://qzone.kushao.com/297532362/blog/1244714022
本文链接:http://qzone.kushao.com/297532362/blog/1244714022
上一篇:婴幼儿艾灸保健
下一篇:如何理解“血、寒、湿、风、虚”
大蒜活性成分、生姜泥与中草药方剂混合物
时间:2010-1-26 10:32:55   点击: 116   浏览字体:【大  中  小】
利用大蒜中提取的大蒜活性成分和生姜泥混合或者再加入针对不同病症配制的中草药方剂粉末再混合,用这两种混合物作为艾炙时敷贴在穴位和患处的药物敷料,再行燃艾炙疗,通过8个实例使用结果验证,可以说,这种艾炙疗法改革与创新的初步尝试较传统的艾炙疗法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和更好的治疗效果。从相关论文中证明,大蒜甙(大蒜多糖)与大蒜生物活性成分组合物有疏通毛细血管、加强穴位对药物吸收的功效,加上艾炙原有的通经活血、祛湿散寒、消瘀散结的功能,两者协同作用,使艾炙的治病效力得到新的提升。这是穴位毛细血管扩张性给药一种新的给药方式。
这种敷料药物的研发和利用是中药方剂拓展与开发的一种新的尝试。
艾炙疗法的“隔物炙”中最常用的“物”就是生姜片或生蒜片、生蒜泥,这两种植物除易得到和价廉之外,主要还是由于它们具有较强的解毒、杀菌、清热、散寒、活络的作用,所以时至今天中医炙疗仍经常使用,不过生蒜泥、生蒜片因极易使放置处的皮肤烫伤起泡,除了少数因皮肤生疔、疮等的患者外大多病人都不易接受这种疗法。为了使隔蒜炙既保持并更强地发挥其理想的治疗效果又不让患者的皮肤烫伤起泡,我发明了把经常温发酵并分离去大多数大蒜素(硫醇、硫醚类物质)后提取浓缩得到大蒜甙与大蒜生物活性成分组合物——简称大蒜活性成分来取代原来传统的材料生蒜泥或生蒜片。这是艾炙疗法改革与创新之一。大蒜活性成分,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大蒜甙即大蒜多糖,另外还有许多含硫的大蒜蛋白,如s—甲基胱氨酸,s—丙烯基胱氨酸,s—丙烯基半胱氨酸、蒜硫胺、烟酰胺、肌氨酸以及微量元素硒、钼等。
为了更进一步达到快速治愈各种疾病的效果,我还同时添加了生姜泥或者针对不同病症配制的中草药方剂粉碎过筛后的粉末。把这三种物质按一定的比例均匀搅拌混合后成了粘稠的泥状物,我把它称为艾炙泥。艾炙时,在穴位或患处加贴敷料艾炙泥,这是对传统艾炙疗的改革与创新之二。
这种艾炙泥与传统的非艾炙法中的敷炙不同,传统的敷炙只是在穴位或病人的病患处涂敷某种药物后,而不再燃艾炙治了,而艾炙泥也是针对各种不同病症而配制相对应的各种中草药(也可以是西药与中草药的混合物)方剂的粉末与大蒜活性成分生姜泥均混成的药物敷料,但在敷贴后仍需对该穴位或患处进行艾炙,让燃艾的热能和产生的红外线辐射使药物的活性成分更快更多地渗透进穴位或患处皮肤,这样对治疗就起到了协同作用、双管齐下的效果。
为了验证以上两改革与创新方法在艾炙治疗中的效果,特别是大蒜生物活性成分在艾炙过程所起的独特作用,我们请教了中医针炙医师,并在他(她)们的指导下,对不同病症的患者进行了艾炙治病的宣传,让他们自己对有关穴位位置进行确认,还用艾炙泥作了皮肤过敏性试验,在病症比较确定、无皮肤过敏现象后让患者学着医生的手把式进行自炙或由家属帮助进行艾炙,多例实例证明该改革与创新既继承了中医艾炙的传统疗法又使原疗法更快速、更有效地达到了独特的效果,下面就部分实例作详细的阐述(本实例病人的所有资料全部是真实的,如需核实,请事先通过作者征求本人意愿——作者注)
下面就是用我发明的艾炙泥,让有关病人进行炙疗自治的一部分实例:
实例1:
炙疗治感冒:
邹依水,男,68岁,职业:退休工人,家庭地址:福州市鼓楼区河南新村。
自述病症:风湿心脏病引起的心衰症、常气喘、咳嗽、易感冒
炙疗自治方案:2009年2月5日,艾炙泥(大蒜活性成分)30g+生姜泥30g+中草药方剂:每穴炙十五分钟。
取穴:风池、曲池、列缺、外关、合谷。
灸疗五天后基本康复。
24日邹又一次感冒开始身上发冷流清涕、咳嗽、晨起气喘,24日晚开始,同上法连炙三日,27日感冒已消失,身体已康复。
实例2:炙疗治感冒
患者:王锌炜,男,21岁,职业:大二学生在读,家庭地址:福州市鼓楼区河南新村。
自述:2月21日下午打球回家后,洗澡受凉(流感)引起感冒, 22日晚上5点左右开始艾炙。
艾炙方法:同实例1炙疗部位:曲池、风池、合谷、列缺、外关,每穴十分钟。
嘱咐:多喝水,多休息,不必吃其他感冒药。
仅艾炙疗治一次,感冒三天后(22、23、24)自愈、完全康复。
实例3  艾炙治疗流行性感冒
郭敏   女   24岁   职业:会计
家庭地址:福州鼓楼区小柳新村17座701室
自述症状:2月21日天气气温异常偏高,造成周围多人得流感,22日发现自己也被传染、头痛厉害、鼻塞、咽喉疼痛,自感有低烧人乏力,畏寒。
艾炙治疗:方法同实例2一样
结果:当天晚上十点炙疗后不久,就不头痛了,23日基本恢复,仅灸疗一次, 24日身体也已康复。
实例4:艾炙治失眠
李世楚,女,60岁,职业:幼儿园退休教师
家庭住址:福州市第二医院宿舍204
自述病症:反复失眠一年左右,时好时坏,开始吃一片安定片可睡几个小时,后逐步加量,要吃三片的艾司唑仑,才可入睡。
既往病史:高血压8年, 10年前有小中风病史,曾住院二个月。
治疗方案:艾炙泥:大蒜活性成分10g+生姜泥10g
炙疗穴位:足三里、三阴交、厉兑、隐白、太溪,每日一炙,每次十五分钟。
五天后失眠症状明显好转,灸疗十五天后未再失眠。
实例5:艾炙治肩周炎
刘吉生,男63岁,职业:搬运工退休,家庭地址:福州市台江区鳌兴路鳌峰苑。
自述病症:右肩周炎痛,二个多月,右手无法从背后举起。肩关节活动受限。
炙治方案:艾炙泥:大蒜活性成分+生姜泥(不加中药粉末)
炙治穴位:痛感部位+肩髎、肩贞、肩髃 、外关等每穴炙十五分钟。
共连续炙疗三日,疼痛消失,手活动正常,肩周炎康复。
实例6:艾炙治类风湿关节炎痛
李秀英,女,56岁,职业务农,家庭地址:河南省濮阳县梁庄乡梁庄村。
病人自述:因春节到福州接儿媳妇回河南老家分娩,在福州用手洗衣被而发病,4年前曾在河南医院查出有类风湿因子,喝过药酒吃过止痛药片,天气冷、潮时疼痛加重,反复发着手指关节疼痛、胀、僵硬,右手更甚,无法洗衣物。双手指变形明显,最末端指关节已见肿大。
炙疗方案:艾炙泥:大蒜活性成分+生姜泥+中药方剂粉末。
炙治穴位:阳池、曲池、外关、合谷,八邪、太冲。阳陵泉,腕关节,每穴十五分钟,每日一炙,连续七日。
治疗效果:三天后手指关节明显灵活,无痛感,晨起没有感觉僵直现象,但变形状态已难恢复。
回河南后继续治疗七天一疗程,疗后效果很好,疼痛与僵直现象没有出现。
实例7:艾炙治腰肌劳损
冯馨,女,32岁,职业:物流快递部门经理,家庭地址:福州市台江区江滨花园12座704号。
自述病症:2007年开始后腰部疼痛明显加剧,右边更甚,开车或阴雨天疼痛感明显难受,常做腰部运动无济于事,因工作忙无暇就医,2008年冬至今疼痛有加重感觉。
炙治方案:艾炙泥:大蒜活性成分+生姜泥+中药方剂。
炙疗穴位:命门,肾俞,大肠俞,志室,腰阳关,委中,承山、昆仑,加右左腰疼痛部位每穴十五分钟,每日一炙,七日一疗程(2月9日至2月16日,中间停一次)。
炙治效果:一疗程后腰部痛感明显减轻,后因忙尚未继续灸疗。
实例8:灸疗治腰椎间盘突出及腰腿痛
马元坚,男,54岁,职业:的士司机,
家庭住址: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路开元新村b-7座505室
自述病症:长时间开车后或天气变化时腰部酸痛右腿无力,麻胀感明显,持续数日。
灸疗方案:大蒜甙泥+松花粉+生姜片
灸疗穴位:命门、腰阳关、肾俞、委中、委阳、承扶、承筋、承山、外膝眼、内膝眼、中封。每日一灸,三天一疗程。两疗程后疼痛消失,右腿恢复正常。
以上临床案例虽然不多,但通过包括对以上实例在内的数十名不同病症患者治疗分析(一般都不用西药或其他口服中药),结果可以初步证明单独用大蒜活性成分和生姜泥作艾炙泥也好,或者再根据不同病症添加进针对相应病症配制的中草药方剂而制成的艾炙泥也好都达到较传统艾炙法更快速治愈疾病的效果。特别象治疗感冒、流感以及镇痛、化痰和缓解关节疼痛、消炎消肿等方面的作用是迅速有效的。并且艾炙的次数与疗程都明显比传统的艾炙疗法缩短了。另外如果因病情需要一定要添加中草药或西药从穴位及穴位周围毛细血管给药的话,药剂粉末的使用只是原来的口服中草药剂量的1/10—1/20左右,按一般艾炙一种疾病一次炙五个穴位计算,只需2—3克的中草药粉末,艾炙泥也只用4—8克。
大蒜活性成分在单独使用或只与生姜泥混合使用时,它的作用是什么呢?现有科学研究表明它们具极强的软化、扩张、疏通毛细血管的作用。实践使用证实它们与生姜片一样,在艾炙适当的热度下不会使患者皮肤烫伤起泡,但却发挥了它们比生姜更具独特的作用。首先它们具有极强的杀菌、抗菌、消炎抗病毒的作用,其次还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①能增加外周血液的t—淋巴细胞的数量。②延缓胸腺萎缩。③激活淋巴细胞的吞噬细胞,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④促进人体细胞免疫或促进抗体产生并可能诱导自体干扰素的产生。另外据美联社报道说:(原载2007年10月19日《福州晚报》)“美国阿拉巴马大学研究者通过实验发现,大蒜中富含的有机硫化物蒜素和其他活性物质在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一种硫化氢,少量硫化氢能软化血管,促进血液流通”。“研究人员说,过去对大蒜有益健康的研究一直停留在蒜素上,新研究显示蒜素和其他化合物产生的硫化氢才是根本原因”。这是国外医、药科研人员从西医、药理、生理、生化的角度来论证大蒜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我们中医所论述的活血化瘀、疏通血脉、通经活络等的作用。
根据国内外相关论文报道,研究表明大蒜甙即大蒜多糖在大蒜活性成分中所占比例最大,起的作用也最大,它们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在艾炙时对穴位及穴位周围毛细血管起扩张作用的同时还增加了抗血小板的凝聚性,无疑更进一步加速了艾炙部位的血液流通。这些作用与中医艾炙原来就产生的①温经通络、行气活血,②温补中气、消瘀散结,③祛腐生新,④解表散寒等作用相互叠加、通力配合,当然功效就更加明显了。依此理论推导,对风湿性关节炎痛、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痛、痛经、神经性头痛,以及轻度的肩周炎痛,或因坐姿造成的颈椎病、腰肌劳损等疼痛的疾病一般治疗一两次就可止痛、消炎而大大缓解病情了。但对中老年人因自身免疫力低,应缴反应差本身就体弱多病,有的病患者还有多种疾病共患,或本身血管就已经存在较严重的硬化了,所以最好还要在大蒜活性成分和生姜泥的基础上再加入治疗该病的中草药或西药粉末了。
大蒜甙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作用,那就是能向穴位及穴位患病部位的皮肤细胞提供能量。据研究表明大蒜甙及其衍生物多达20种以上,这些分子在常温或低温下极其稳定,而一旦被加热到45℃以上,其中有一部分的大蒜甙分子就会先被分解,分解成两个小分子,其中一个小分子就是葡萄糖或半乳糖,这些单糖极易溶解于艾炙泥的溶液中,再经穴位、患病部位的已扩张的毛细血管进入体内,从而达到对穴位和患病部位细胞供能的作用,这种能量补偿目前尚无法计算其实际数值,但对快速修复局部损伤细胞、强化穴位毛细血管的血液、淋巴管的淋巴液的运输功能能起到促进的作用。总之艾炙治疗时加贴含大蒜活性成分和生姜泥的艾炙泥就有五种以上的物理化学物质在发生协同作用,达到快速治病的效果,它们分别是:远红外线、热能、大蒜甙里分解出的供能物质、大蒜活性成分分解出的硫化氢、姜辣素等。它们共同配合,自然疗效就强于传统的艾炙疗法了。
现在再来阐述一下中草药方剂粉末的作用,如果因治疗需要必然在艾炙泥中添加中草药方剂粉末,其功效也显而易见,首先对口服中草药方剂,它们一般都需经过煎煮,煎煮的过程就会让一部分中草药方剂中的活性成分分解或破坏了,特别是易挥发或受热易分解的芳香类物质如薄荷、砂仁、木香这类不宜加热或不宜长时间加热的药物。所以对照口服中草药方剂治感冒、流行性感冒,添加有中草药方剂粉末的艾炙泥在艾炙时其治愈的效果和速度是成倍增长的。因为许多治疗感冒的中草药是不宜高温加热的,而不经煎煮的加有中草药方剂粉末的艾炙泥就突显其优势了。其次口服中草药方剂是通过口服→入胃→经肠、肝、肾→血液→病灶的一个漫长的运行过程,所以对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口服中药就显得慢了,而中草药方剂粉末加在艾炙泥中其有效水溶性成分就极易在艾炙热能的推动下快速从扩张了的毛细血管进入人体血液直达病灶,路径短、时间快、速率高,自然疗治效果就明显而快速了。如上实例1中感冒患者的浓痰一般艾炙后四到六个小时就明显减少了。对比口服中草药方剂给药方式本方法除了速度快、时间短外还有低剂量高浓度的特点。一剂相同病例的中草药方剂同时可供十至十五人使用。所以艾炙泥给药方式是近年来除粘膜给药方式外的又一种中西药给药的新途径——穴位及穴位周围毛细血管扩张性给药,医学界称之为药物的透皮吸收法。这种给药方式,不但给药量可以减少,又省却了中草药方剂煎煮的过程,即提高了速度还减少了能量的开支,可谓一举多得。
当然对于一部分难溶、难粉碎成粉末的中草药品种,如动物的角、蹄类、海、河里收集的龟、鳖甲壳类、贝壳类等需另行处理了。
总之继承传统艾炙疗治的优秀医术,并再利用现代的科技手段改进和创新是我们当今中西医结合提高人类生命健康水平的一种新的尝试。
参考论文与书籍:
1、大蒜合剂研究及进展,《时珍国医国药》1999.06.20.;10(6):470—471。
2、大蒜提取物的体外抗真菌作用,《新疆中医药》2005.06.25。
3、蒜氨酸+蒜酶对环磷酰胺处理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卫生研究》2005.01.30。
4、大蒜多糖的提取分离与分析,《食品科学》2005.09.15。
5、大蒜多糖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2005.06.15。
6、大蒜多糖对阿霉素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03.15。
7、大蒜取水物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2。
8、大蒜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国新药杂志》2004.08.15,13(8):688-691。
9、炙疗[治百病],林琳等编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05,第1版。
10、炙治疗法,蔡圣朝等编著——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06,第1版。
11、艾炙祛病保健图解,周煜主编——气象出版社,2007.03,第2版。
◇上一篇↑:认知 人类第四状态← 返回
◇下一篇↓:已是最后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