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侣约会场所:【宋代词人列传】—陈与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04:38:23
',1)">',2)">
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自号简斋,洛阳人。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绍兴中,历官至参知政事。为江西诗派代表作家之一,有《简斋集》、《无住词》。
【临江仙】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最杰出的诗人,后人将他归入江西诗派,其实他的成就已不仅仅能为江西派所牢笼,比他稍晚的诗人刘克庄评价他:“造次不忘忧爱,以简洁扫繁缛,以雄浑代尖巧,第其品格,故当在诸家之上。”(《后村诗话》)在南渡诗人之中,他的词作是最少的,仅存十八首,却是以质量胜,并不以数量次于人后,同时代人推崇为:“词虽不多,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也。”(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他的词作特色就是“吐语天拔”、“首首可传”,似东坡却又非刻意学东坡,自有一种清婉俊丽之美。其中最为脍炙人口、被人认为“逼似大苏”的作品,就是这一阕《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的词集题为《无住词》,集名从他晚年所寓居的湖州青墩无住庵而得,庵名出自《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陈与义受佛道两教浸淫颇深,一生中遭遇国破家亡、仓皇南奔的流离之苦,在南宋又经历宦海浮沉,心境更易流入空寂之门。他的词大都是晚岁以疾请任临安府洞霄宫提举,居青墩镇僧舍之后所作。“午桥”在洛阳之南,为唐代名相裴度退隐后的别墅绿野堂旧址,裴度当年与刘禹锡、白居易等名诗人觞咏雅集于斯,陈与义年青时期也与朋友饮宴于此,“坐中多是豪英”,虽只淡淡一笔,却可想象当年诗酒欢聚之乐。二十余年之后,已是天翻地覆,故乡洛阳沦陷金人之手,旧游风流云散,宁静恬美的故园之乐,早已不复存在,这恍然一梦,也是包含着多少痛苦流离的噩梦吧?梦后一切化作虚无,只有自己这一身尚自凭吊旧事,“堪惊”者,惊的是今昔对比、世事翻覆,还是劫后余生、心态沧桑?这一切的情绪,又被他以更广阔的境界来开释:“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从古至今,有多少这样的悲欢离合,沧海桑田,也不过落得后人山林闲话。最后一句极沉郁又极开阔,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与人事无常的喟叹,一下子凸显出来,后来《三国演义》卷首词中说:“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即是从这里而来。我们这个民族曾经经历过无数次劫难,却从来没有被苦难所压垮所吞噬,除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之外,这种超旷从容的气度,永远向前看、放大看的豁达心态,也是重要的支持力量。
“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词中静谧优美的境界,也正是陈与义南渡之前的生活写照,他的家族世代书香,交往名流,曾祖陈希亮比苏轼的父亲还要长一辈,却与苏轼关系甚笃,苏轼“平生不为行状墓碑”,却独独为陈希亮撰写了墓志铭,称他是“古之遗直”。而称亮的幼子陈慥(也就是陈与义的叔祖),字季常,号方山子、龙丘居士,与苏轼更是莫逆之交,苏轼为他赋诗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正是后世“河东狮吼”故事的男主角,小说戏曲以至于当代影视剧中都有改编,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
陈与义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走的自然是最寻常的求学入仕之路。他是个早慧的少年,在儿童时就已经能“作文辞,致名誉”,十七岁时入太学,七年后(政和三年 1113)毕业于太学上舍甲科,授开封府教授,正式踏上仕途。这一段时期,正是徽宗任用蔡京、童贯等“六贼”,穷奢极欲,国势日颓的转折期,“人心日益愁怨,国势日益陵替,权门日益强盛,朝廷日益孤弱。”(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二十四岁的陈与义甫踏入官场,所遇便是这么一副景象,这使性格内敛的他一开始就产生了消极的看法,所以在诗集中他进入官场后第一首诗,即有了盼望弃官归隐的念头,这并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情,而是出于一个知识分子抑郁消沉的人生观,这种人生观在他早年即已奠定。
宣和五年(1123)的时候,在官场中已做了十年小官的陈与义终于有了第一次际遇:他曾经作过五首《墨梅》诗,徽宗读后赞不绝口,立刻召来面试,倾倒于陈与义的诗才,竟有“相见恨晚”的感叹,便即任命他为秘书省著作佐郎,一直擢升到符宝郎。陈与义从此进入朝堂之上,起缘又为诗才为皇帝赏识,这在文人心目中可谓是最高的荣耀,自此诗名大振。然而世事祸福难分,因为将陈与义的诗作呈上徽宗的是著名的奸相王黼,次年十二月,王黼在权势倾轧中败下阵来,被罢相免职,陈与义也受到了牵连,贬谪到陈留做了酒税官。上任未久,靖康之乱爆发,中原陷入战火纷飞,陈与义虽是卑官散职,却也经历到战乱的冲击,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流亡生涯。
陈与义的流亡经历五年,身行万里,途经河南、湖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诸省,从靖康元年开始,一直到绍兴元年,才抵达会稽行在,也就是投奔到了南宋政权的临时中心。他的避难路线其实与当时千万百姓一样,东奔西走,只为寻找一个安全的所在,安顿自己的小家,途中多少次遇上兵火交困,仓皇转移,“宁为太平犬,莫做乱世人。”这样的时候,想必难民们对这句话都体会良深。这期间陈与义作了大量的诗,可谓是南渡百姓血泪凝成的避难实录,奠定了他身为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一祖是杜甫,三宗是黄庭坚、陈与义、陈师道)的基础。也在这样的磨难下,他才真正领会到了一直所景仰学习的杜诗的精髓,正如钱钟书所说:“靖康之难发生,宋代诗人遭遇到天崩地塌的大变动,在流离颠沛之中,才深切体会出杜甫诗里所写安史之乱的境界,起了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同感。先前只以为杜甫‘风雅可师’,这时更认识他是一个患难中的知心伴侣。”(《宋诗选注》)
作者:雨后微香
在避乱期间陈与义偶也作词,他携家南渡后有一段时期流落湖南,在衡山遇上同样南渡避难的朋友席益,次年陈与义与之分别,饯别时写了一首《虞美人》词: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
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尊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
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乱后聚首,乱中分别,彼此见面已是不期而遇,一别之后又不知何时何地才能再相见。乱世之中的分离,带有太多的怆然悲怀,与太平时期迥异。陈与义在南渡后的诗作直面人间苦难,抨击朝政,曾经和着时代的强劲脉搏,发出“庙堂无策可平戎”的愤激之音,词作却依旧注目于一己情怀,乱世的苦难淡化为一个背景,这既是他并不以词为专业,“余力作词人”的缘故,也似乎隐含着他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情绪,还是偏重于文人心性而非政客胸次。
陈与义到达会稽投奔南宋朝廷后,即得起用,成为他一生仕途的第二个高峰。据说这也因为他的诗名而来,宋高宗曾读陈与义诗,极喜其中“客子光阴书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一联(《怀天经智老因访之》),因此对他青目有加,一再擢拔,使他成为南渡诗人中仕途“最为显达”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然而在这一段安居为官的时期,陈与义却并不快乐,在流亡途中他的忧时报国之志,在官场中却渐渐消磨。甚至在战和之议上,他的态度也不再鲜明积极,不免令人失望。
绍兴七年正月,陈与义参知政事,这时朝廷中丞相赵鼎是主战派,提出“中原有可图之势”,劝高宗立即进兵,不然贻误时机,日后后悔莫及。高宗一心只图苟存,生怕开战影响自己偏安江南的局面,推托道:“现在徽宗的梓宫(灵柩)与韦太后、钦宗皇帝都未归还,若不与金议和的话,就再也没有要求归还的余地了。”陈与义说:“要是议和能够成功,岂非比用兵更好?万一不成,用兵才是必不可免的。”他这话说得颇为模棱,却显然是将“和”置于“战”之上,附和了高宗的心意。陈与义这样做,后人认为是由于他在徽宗朝亲历过权臣倾轧的牵连,尝过苦处,所以一心想“立朝无所附丽”,就连遇上这种是非问题,也只是“微示端倪,终不正言极议。”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不能说是全错,却也不能让人赞许。其实,陈与义的个性较为软弱平庸,也较为与世无争,他能学苏轼的超逸,却不能学苏轼的刚正,以至于后人批评他:“文人论事,全无实用,而徒于诗中作慷慨激越之音,终为浮声空响耳。”(张佩纶《涧于日记》)虽然有些过贬,但陈与义的确只是一个寻常的文人,有爱国心报国志,却不能也无法落实。
陈与义在高宗朝虽然仕途平稳,却也并非一帆风顺,当时不但主战主和二派斗争激烈,主战派中也颇有分歧,两个主要的抗金领袖张浚、赵鼎意见不一,陈与义与张浚关系密切,故为赵鼎所不喜,也曾予以排挤。当赵鼎主张用兵时,陈与义执两可之论附和高宗,未必不由此门户之见而起。在之前的绍兴三年,陈与义也曾因同僚吹毛求疵,挑剔他起草的制诰用词不当而惶然待罪,只是由于高宗偏护他才得到开释。陈与义的弟子叶懋字天经,早年与义劝他入仕,叶天经不答,等到陈与义参知政事后,“动见格于执政,气抑抑不得伸”,这才叹息说:“我如今才知道天经的高明啊!”必须谨小慎微的为官环境,使他压抑不畅,在未满五十岁时就一再以病乞归,终于在绍兴八年退归,做了提举闲职,寓居湖州青墩无住庵。《无住词》十八首。多于此时结撰。他较晚的词作是另一首《虞美人》: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
病夫因病得来游,
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拏舟晚,空见残荷满。
今年何以报君恩,
一路繁花相送、过青墩。
词前有小序,说他曾在甲寅岁(绍兴四年,1134)出守湖州时路过这里,时已秋深,道中荷花已一朵不存。到次年乙卯重来,是立秋后三日,只见满湖荷花盛开,舟前舟后,有如朝霞相映,一望无垠,遂记之以词。他终于得以脱离官场时的心情如此欢快,即使是“病夫因病得来游”,病也似乎成了一件美好的事。繁花相送他所去的青墩无住庵,是他一心孜孜以求的清净田园,也是他人生的终点所在。大约在其内心深处,他从始至终只是一个渴望太平岁月、安闲生涯的诗人而已。
作者:山水大师  
',3)">
⊙当你把脚印留在我家园,你就走进了我的心田里,我会用感激的目光注视你,紧追寻着你离去的足迹,把幸福与快乐给你带去。五象之鹰图书馆祝你开心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