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滑草场好玩吗:全市中小学教研员培训材料(文件集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6 16:43:07
全市中小学教研员(培训者)培训班
材  料  汇  编
(文件集录)
伊春市教师进修学院
2010年12月22日
目          录
1.目录………………………………………………………… ( 1)
2.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教研室工作的若干意见………………………………( 2)
3.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 ( 9)
4. 教育部关于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17)
5.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23)
6.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 (32)
国 家 教 育 委 员 会 文 件
教基[1990]013号
————————☆—————————
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教委、教育厅(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各级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以下简称教研室)在恢复和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推广教学经验,积极组织教改实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加强中小学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当前有些地方的教学研究工作在指导思想和工作职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教研人员数量不足,有的经济待遇不够落实,教研经费也比较紧缺,致使教研室工作还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形势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发挥各级教研室的作用,现就改进和加强教研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供各地参照执行。
一、教研室工作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更好的实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需要。为此,在工作方针上,必须注意一下三个方面:
1.必须立足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和整个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
2.必须立足于大面积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要深入基层,深入教
学第一线,面向所有的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在各自基础上获得充分发展和不断提高。
3.必须立足于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素质,热情
帮助教师探索、掌握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二、教研室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的承担中小学教学研究和学科教学业务管理的事业机构。其基本职责是:
1.根据中小学教学需要,研究教学思想、教学理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评价等。
2.根据本地实际,提出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使用教材的意见,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3.根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组织编写乡土教材和补充教材。
4.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执行教学计划、钻研,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总结、推广教学经验,组织教改实验,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
6.指导和帮助教师开展学科课外活动。
7.组织对学科教学的检查和质量评估,研究考试方法的改革。
各级教研室都要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要深入基层,深入教学第一线,与教师亲密合作,真诚的为基层服务,为教师服务。要加强科学实验,各级教研室均应立即建立自己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实验点和示范点。注意培养和依靠当地各学科的教学骨干开展教研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水平教师具体帮助,分类指导。要坚决抵制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行为,不要搞应试教学,不乱编滥印复习资料、习题集、练习册之类东西,除毕业考试外,不组织各种形式的统考。
三、省、地(市)、县(区)都要设立教学研究室。各级教研室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并接受上级教研部门的业务指导。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在方针上对中小学教研工作进行指导。
省、地(市)、县(区)各级教研室在职责上应有明确、合理的分工,各有侧重。具体职责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各级教研室的机构,可以单独建制,也可同教育科学研究所或教师进修院校联合设置。具体办法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各级教研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与当地教育科研部门、教师进修部门、督导部门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处、科、股的协调,做到既有明确分工,又要互相支持,密切合作,提高综合效益。
教研室的教学研究人员原则上应按中小学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门类进行配备,其编制数额,应本着精干原则,参照当地教育事业的规模,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同当地编制管理部门研究确定。教研室还可以选聘兼职教研员,组成专兼职结合的教研队伍。
四、教研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努力使自己达到下列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注重师德,做中小学教师的表率。
2.有系统、扎实的学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和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掌握教学工作的一般规律,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水平和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
3.具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教学第一线服务。专职教研员要定期轮流到学校上课,使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五、教研室的教学研究人员可以按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评聘职务。设在教科所或教育学院的教研人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科研或高教系列评聘职务,并享受相应的职务待遇。教研室评聘高级教师职务的限额可根据教研室工作需要、队伍结构及编制的实际情况确定。
要保证教研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从事本职工作,并保证他们有一定的进修学习时间。
鼓励教研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对在教学研究中做出优异成绩的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
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教研室(所)承担任务的实际需要出发保证教研室的经费。除拨给经常性经费外,还应按工作需要拨给专项业务费,以保证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还要逐步改善教研工作条件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图书资料、教研设备等。
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对教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教研室工作的指导。要经常了解情况,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教研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出对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领域内的业务指导作用。
国家教育委员会
一九九〇年六月六日
主题词:基础教育   教学   研究    意见
抄  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教学研究室、教育学院、教科所
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
教基[1990]219号
————————☆—————————
关于转发国家教育委员会《关于改进和加强
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各市(地)、县教育委员会、各企业办学单位教育处:
现将国家教育委员会教基 [1990]013号《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转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为了切实改进和加强我省各级教学研究室共作,更好地发挥教研室的职能作用,根据国家教委教基[1990]01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一、 在学习013号文件过程中,要对本地近几年来的教研工作进行一次认真总结,肯定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并制定出改进措施。
二、省、市(地)级教研室设在教育学院,县(区)教研室设在县(区)教师进修学校的体制不变。各级教研室要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工作,并接受上级教研部门的业务指导。
省教育学院负责全省普通中小学、职业技术中学、民族教育、成人教育和中等师范教育的教研工作业务指导;按照013号文件中教研室基本职责的要求开展各种教研工作;市(地)教育学院负责本市(地)各类教研工作;县(区)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本县(区)的各类教研工作。
教研部与进修部合并的教育学院或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强领导和统筹安排,明确职责和分工,防止出现削弱教研工作的现象。
要稳定和强化已经形成的省、市(地)、县、校四级教研网络,做到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分工协作,互相促进。教研室要在履行自己工作职责的同时,与进修部相互配合,共同搞好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工作。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教研室编制数,尽快将没配齐编制的教研室配齐教研员。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调整好各学科教研员的数量比例,避免学科间产生严重的不平衡。对于调整后由于缺编仍未配上教研员的学科,要抓紧与当地编制管理部门研究适当增编。当前重点要尽快将劳动、劳技、思想品德,体育等学科的教研员配备好。在配备教研员中对少数民族教研工作要给以适当照顾。完成或基本完成学历教育任务的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从进修部中选调适当数量的教师充实到教研队伍中来,以适应教研工作和对教师进行继续教育的需要。
各地教研室要选聘适当数量的兼职教研员,组成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兼职教研员要相对稳定。要注意不断提高教研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
四、各级教研室要依靠本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积极开展教研工作。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研工作的领导,处理好行政领导和教研业务工作的关系,创造条件使教研部门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教研室的职能作用。
各级教研室要牢固地树立为基层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服务的思想,深入基层。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各项教研工作。
要坚决抵制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行为,不乱编滥印复习资料、习题集、练习册之类的东西。乡土教材、补充教材以及必要的教学辅导材料要在省教委的统一布置和规定下,由教研室组织编写,并报国家或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任何团体和个人不许随意编印乡土教材、补充教材和教学辅导教材。中小学毕业考试的命题、评卷和质量分析工作,由各级教研室负责组织和安排。当前,各级教研部门除继续抓好各项改革实验外,要着重抓好教学的检查、指导和评估工作。
五、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教研室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保证教研室的经费。除拨给经常性工作外,还要按工作需要拨给专项业务费。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接此通知后,要认真检查一次教研工作,使各级教研部门在大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附件: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
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
一九九〇年十月
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
国家教育委员会     6/6/1990
【题 目】国家教委关于改进和加强教学研究室工作的若干意见
【颁布单位】国家教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区)各级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以下简称教研室)在恢复和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展教学研究,总结推广教学经验,积极组织教改实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以及加强中小学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当前有些地方的教学研究工作在指导思想和工作职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教研人员数量不足,有的经济待遇不够落实,教研经费也比较紧缺,致使教研室工作还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形势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发挥各级教研室的作用,现就改进和加强教研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供各地参照执行。
一、教研室工作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更好地适应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改革需要。为此,在工作方针上,必须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必须立足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全面提高未来劳动者和整个民族的素质奠定基础。
2 .必须立足于大面积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要深入基层,深入教学第一线,面向所有的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使他们都能在各自基础上获得充分发展和不断提高。
3.必须立足于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和文化、业务素质,热情帮助教师探索、掌握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二、教研室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置的承担中小学教学研究和学科教学业务管理的事业机构。其基本职责是:
1.根据中小学教学需要,研究教育思想、教学理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评价等。
2.根据本地实际,提出执行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使用教材的意见,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3.根据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组织编写乡土教材和补充教材。
4.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帮助广大教师执行教学计划,钻研、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5.总结、推广教学经验,组织教改实验,探索教学规律,推动教学改革。
6.指导和帮助教师开展学科课外活动。
7.组织对学科教学的检查和质量评估,研究考试方法的改革。 各级教研室都要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要深入基层,深入教学第一线,与教师亲密合作,真诚地为基层业务,为教师业务。要加强科学试验,各级教研室均应立即建立自己的小学、初中、高中的实验点和示范点,注意培养和依靠当地各学科的教学骨干开展教研工作。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水平教师具体帮助,分类指导。要坚决抵制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行为,不搞应试教学,不乱编滥印复习资料、习题集、练习册之类东西,除毕业考试外,不组织各种形式的统考。
三、省、地(市)、县(区)都要设立教学研究室。各级教研室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进行工作,并接受上级教研部门的业务指导。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在方针上对中小学教研工作进行指导。省、地(市)、县(区)各级教研室在职责上应有明确、合理的分工,各有侧重。具体职责划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各级教研室的机构,可以单独建制,也可同教育科学研究所或教师进修院校联合设置。具体办法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各级教研室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与当地教育科研部门、教师进修部门、督导部门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处、科、股的协调,做到既有明确分工,又要互相支持,密切合作,提高综合效益。教研室的教学研究人员原则上应按中小学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门类进行配备。其编制数额,应本着精干原则,参照当地教育事业的规模,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商当地编制管理部门研究确定。教研室还可以选聘兼职教研员,组成专兼职结合的教研队伍。
四、教研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努力使自己达到下列要求:
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注重师德,做中小学教师的表率。
2.有系统、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和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掌握教学工作的一般规律,能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水平和组织管理工作的能力。
3.具有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科学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教学第一线业务。专职教研员要定期轮流到学校上课,使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五、教研室的教学研究人员可以按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评聘职务。设在教科所或教育学院的教研人员,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按科研或高教职务系列评聘职务,并享受相应的职务待遇。教研室评聘高级教师职务的限额可根据教研室工作需要、队伍结构及编制的实际情况确定。要保证教研人员有足够的时间从事本职工作,并保证他们有一定的进修学习时间。 鼓励教研人员创造性的劳动。对在教学研究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
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教研室(所)承担任务的实际需要出发,保证教研室的经费。除拨给经常性经费外,还应按工作需要拨给专项业务费,以保证教研工作的正常开展。此外,还要逐步改善教研工作条件,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必要的图书资料、教研设备等。
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高对教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教研室工作的领导。要经常了解情况,定期听取汇报,研究解决教研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出对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发挥教研室在教学领域内的业务指导作用。
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
(2002年3月1日发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
改革开放以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在完成小学教师学历补偿教育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中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达标任务基本完成,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已逐渐转入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的继续教育的新阶段。进入新世纪,面临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挑战,以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的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含市、区、旗级教师培训机构,下同)在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任务十分艰巨。但目前,全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总体看比较薄弱,功能单一,不能适应新时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需要,不能适应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需要,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为此,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必要性
1.根据《教师法》中“广大中小学教师享有参加进修或培训的权利,履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义务”的要求,必须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为广大中小学教师享受进修或培训的权利和履行业务提高的义务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组织保障。
2.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完善以现有师范院校为主体的、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体系;为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和《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要求,建立和健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扎实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须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使其成为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为进一步优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资源配置,拓展其服务功能,切实提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进修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使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成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和提高专业水平的重要阵地。
4.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更有效地利用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供高质量的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使其成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站或教学点。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性质和主要任务
5.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是由县级人民政府领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以实施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为主要任务,并具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管理、研究、服务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职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
6.依据《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以及国家、省、市(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有关法规、方针和政策,实施对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幼儿园教师和小学校长的继续教育;为本地区中小学校开展教师校本培训提供指导和服务;承担本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教材和教法培训等,成为本地区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培训、研究和服务中心。  7.配合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做好本地区内有关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组织、协调、评价和服务工作,成为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咨询和指导中心。
8.指导中小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和研究,推动中小学教师开展教改实验,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9.为本地区中小学校开展校本培训和日常教学提供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服务,为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提供帮助和支持。同时,要为广大教师研修学习提供必要的场所、设施、设备和资源等良好环境,辅导和帮助广大中小学教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开展自主学习。
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0.要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积极促进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与县级电教、教研、教科研等相关部门的资源整合与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努力构建新型的现代教师培训机构。
11.要按照少而精、专兼结合、合理流动的原则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建设。专职教师的管理纳入中小学教师管理体系,促进教师在基础教育系统内合理流动。专职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熟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规律,善于开展和组织教师进行有关继续教育教学活动;要熟悉基础教育,能够深入中小学课堂,参与和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性质和任务,广泛聘请有关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社会各行业专业人才以及优秀中小学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和顾问,参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要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努力建设一支集培训、教学、教研于一体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培训者队伍。
12.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领导班子建设。要采取竞争上岗制度,选拔聘任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品德良好、热爱教育事业、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教师工作、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作风民主的同志担任行政主要负责人或进入领导班子。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领导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13.要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硬件建设。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各项硬件建设要突出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特点,重点加强有关适用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格实验室、教育心理实验室、图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和远程教育资源)等设施设备的建设,其标准应在当地逐步达到领先水平。
14.要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远程教育所必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和资源建设。要建设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能与互联网相连接的高效实用,并与所辖区域内中小学相连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15.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遵循成人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要转变工作方式和方法,切实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和培训模式。
16.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树立开放意识,通过与高等学校、电大、教科研等机构开展联合或合作等多种形式办学,积极探索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主、多元的、适应时代发展办学形式,提高培训机构的综合实力。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教育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工作质量。
17.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要了解中小学,研究中小学,服务中小学,与中小学校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要密切结合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实际,研究探索促进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的有效机制,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领导和管理
18.要切实加强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领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把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作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基础教育适度优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原则,各地负有建设好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责任,要制定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规划,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能和分工,协调并督促有关部门予以落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县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建设,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职能和紧迫任务,采取必要的倾斜政策,加大力度优先抓好。
19.要确保县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的经费来源。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要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要切实保证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本经费来源,并积极探索经费来源的其他有效渠道。
20.要抓紧制定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有关政策法规。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据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政策法规,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和具体标准要求,促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和继续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21.要加强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和办学质量的督导和评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水平作为评估当地基础教育工作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督导部门要进行督导检查和评估。我部将制定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评估标准,并在全国建设一批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以促进各地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提高培训质量。
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不得随意撤消。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调整或撤消必须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核,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备案。
请按照本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二年三月一日
教育部关于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的通知
(教师函[200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推进教师网联计划,构建开放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精神,按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师[2002]3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教师[2003]2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要求,加快推进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与建设,构建多功能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决定于2005-2007年间在全国开展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05-2007年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评估认定150所左右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见附件),每年计划评估认定50所左右。请按照“以评促建”的原则,开展全国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坚持标准,宁缺勿滥。
二、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程序,采取先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省级评估,再进行申报,然后由我部进行复审评估认定的方式。请会同省级教育督导部门研究制定具体评估办法,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评估和申报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评估申报的全国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名额,原则上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县级行政区15:1左右的比例或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数量10:1左右的比例进行申报。
三、从2005年始,进行首批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认定工作。请于2005年9月底之前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首批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名单及省级评估报告一式三份报送我部师范教育司。我部将根据申报情况,组织有关专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机构进行抽查复审、评估合格后,正式予以确认。
附件: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试行)
二00五年四月四日
主题词:师范教育 教师 培训 机构 评估 通知
抄    送: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秘书处及成员单位
部内发送:有关部领导,办公厅、基础司、民族司、督导办
教育部办公厅                             2005年4月4日印发
附件: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评估标准( 试 行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权重 ( 分值 )
评 估 标 准
备注




政策保障
政策法规 配套措施
2
1.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策法规,认识到位,工作重视,将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列入当地基础教育发展改革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
2. 按照上级有关政策法规,制定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发展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采取具体有效措施予以保障。
管理体制
行政管理 业务管理
2
按照机构的职能,理顺行政管理体制和业务管理体制,在组织、制度、政策和措施等方面具有保障措施。
1. 县级人民政府领导、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
2. 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业务领导和指导,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
领导班子
选拔机制
年龄结构
学历结构
知识结构
2
领导班子管理水平、业务素质、工作作风良好。
1. 领导班子主要成员选拔采取竞争上岗制度,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2. 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 55 岁,领导班子成员均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中级以上职称,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者占 20% 以上。
3. 领导班子成员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组织管理能力,富有改革创新精神。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权重( 分值 )
评 估 标 准
备注




资源整合
机构整合
办学体制
3
1. 进行教师教育相关资源整合,优化资源配置,有效实现本区域教师进修、教研、电教等相关部门和机构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形成上挂高等学校,下联中小学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形成有效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2. 建立与有关高等教育机构联合与合作的办学机制。
3. 建立与所辖区域中小学联系和沟通的有效工作机制。
达不到此项指标要求,不具备参与评估资格。
机构定位
功能任务
3
具有承担本区域教师教育的有关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等功能, 成为“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现代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主要任务如下:
1. 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包括幼儿园教师)培训及培训管理工作。
2. 积极参加和推动中小学开展教师教学研究活动和教改实验,为本地区中小学开展教师校本研修提供指导和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 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4. 帮助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开展自主学习,为本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
5. 掌握和熟悉本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情况,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有关政策咨询服务。
达不到此项指标要求,不具备参与评估资格。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权重
( 分值 )
评 估 标 准
备注




制度建设
目标责任
规章制度
2
1. 具有明确的目标责任制。
2. 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责任到位,执行良好。
师资管理
目标规划
管理机制
2
1. 具有明确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规划和管理机制,执行良好; 100% 教师制定有进修规划。
2. 有效组织教职工学习和提高。
3. 制定专任教师定期蹲点、挂职制度,并认真落实。
培训规划
科学性
操作性
2
1. 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关法规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
2. 规划具有时代性、前瞻性、可行性。
质量监控
监控制度
检查制度
评估制度
2
1.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监控、检查、评估制度,保证各类教师培训规范有序。
2. 有过程资料,培训学员满意度高,执行效果良好。
3. 制定改进措施,培训质量不断提高。
培训管理
信息化
规范化
2
1. 建立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和本校教师学习业务进修档案,实行计算机信息化档案管理。
2. 各类档案管理规范,资料齐全,分类合理,符合上级部门档案管理要求。
3. 建立中小学教师和小学校长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制度。
4. 学分登记率 100% ,培训活动登记及时、规范、无差错,不弄虚作假。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权重 ( 分值 )
评 估 标 准
备注




占地 面积
人口占地
建筑面积
2
1.50 万人口以下,为 10 亩和 5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2.50-100 万人口,为 15 亩和 7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3.100 万人口以上,为 20 亩和 10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校舍容量
培训规模
2
培训校舍能同时承担开展 500 人以上的培训。
专业教室
数量
种类
功能
2
1. 专业教室数量、种类和功能,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原则建设,做到够用、适用。突出教师专业特点,达到当地先进水平。
2. 具备能适用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微格实验室、电子阅览室、专用语音教室、综合实验室、学术报告厅、教育心理实验室、图书资料室等专业教室。
资源建设
报刊种类
图书册数
音像资料
图书更新
使用效率
5
1. 各类报刊不少于 80 种,图书资料 3 万册以上,音像资料总量不少于 1500 小时以上。
2. 图书音像资料三年内补充更新率 15% 左右。
3. 图书音像资源内容针对性强,利用效率较高,有数据档案记载。
4. 各类资源使用效率高,有相关档案记载。
实践基地
附属学校
实验学校
3
1. 设有附属学校或实验学校等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用于开展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等实践活动。
2. 教育教学实践基地作用发挥充分、良好。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权重 ( 分值 )
评 估 标 准
备注




(续)
现代远程教育设施与 管 理
计算机网络
卫星电视
4
1. 建设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能与互联网相连接的高效实用,并与所辖区域内中小学相连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卫星电视教学系统与“校校通”相连,开通双向视频教学系统,实现网上教学。
2. 具有百兆以上局域网,带宽不低于 100M , 10M 交换到桌面,与 CHINANET 或 CERNET 等国家公用的传输网络连接,网络出口带宽不低于 512K ;配备浏览、资源存储等功能的专用服务器及保证其正常运行的 UPS 电源,实现在局域网上存储和共享教学信息。
3. 具备符合远程教学要求的多媒体网络教室。配备不少于 80 台,最低配置为 CPU PIII450 、 128M 内存、 20G 硬盘的能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视频投影机或大屏幕视频投影仪、双向视频教学系统、不间断电源等设备。
4. 向学员及时提供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及相关信息,有效支持中小学通过远程手段开展校本研修,支持教师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实现自主学习;对学员学习过程和教师教学过程进行监控与管理。
5. 具有教学服务设施齐备并较为集中,环境优良、相对独立的学习场所。
6. 具有符合远程教育支持服务要求的专职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保证远程教育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
7. 符合国家与地方有关安全、消防、卫生等方面的要求。
1 .达到国家所规定的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点)的有关标准要求。
2 .达不到此标准不具备评估认定资格。




办学经费
办学经费
人员经费
4
1. 当地政府财政能够保障办学经费,包括机构建设经费、经常性经费、业务工作经费等。
2. 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的保障机制。
3. 人员经费做到按人、按时足额拨付。
培训经费
财政拨款
4
1. 本地政府财政拨付的年教师培训经费不低于本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 1.5% ,政府财政投入占教师培训经费的 60% 以上。
2. 设有骨干教师培训等专项经费。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权重 ( 分值 )
评 估 标 准
备注




人员构成
结构比例
2
1. 机构人员包括专兼职教师、管理人员及后勤服务人员。
2. 专职教师(含专任、兼任教师)及专职业务人员占教职工总数比例不低于 70% 。
3. 结构合理,人员精干。
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各自的优势和特点,努力建设一支集培训、教学、教研于一体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培训者队伍。
专职教师
教师比例
教师管理
2
1. 专职教师 数达到所在地区中小学专任教师总数的 5 ‰左右。
2. 专职教师管理纳入中小学教师管理体系,实行教师队伍动态管理,每五年教师队伍流动更新率 20% 左右。
3. 专职教师具有从事中小学教育 3 年以上工作经历。
专职教师
能力水平
学历状况
职称比例
4
1. 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本学科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2. 熟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规律,善于开展和组织教师进行有关继续教育教学活动。
3. 熟悉基础教育,能够深入中小学课堂,参与和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
4. 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占 95% 以上,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 20% 以上。
5. 中、高级职称比例占教师总数的 80% 以上,其中高级教师占 40% 以上。
专职教师中名师数
人数
2
具有特级教师称号或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知名教师至少 3 人以上。
兼职教师
比例结构
2
1. 兼职教师 人数与专职教师的比例不低于 1 : 1 。
2. 根据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性质和任务,广泛聘请有关高等学校(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社会各行业专业人才以及优秀中小学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来源广泛,结构合理。
3. 对兼职教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签有聘用合同,实行动态管理。
兼职教师
工作内容
目标绩效
2
1. 具有明确的兼职教师工作任务和内容,兼职教师参加机构有组织的活动每年不低于 30 学时。
2. 兼职教师作用发挥突出,工作成绩有实效。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权重
( 分值 )
评 估 标 准
备注




各类培训
培训管理
培训效果
新教师培训
2
覆盖面达 100% ,有过程档案资料,效果较好。
对民族地区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评估,应将双语教学培训情况纳入指标体系。
教师岗位培训
2
覆盖面达 95% 以上,有过程档案资料,效果较突出。
骨干教师培训
2
1. 制定骨干教师培训计划, 95% 以上骨干教师能够按计划接受各种层次培训。
2. 骨干教师作用发挥明显,有过程档案资料,效果突出。
教育技术培训
2
1. 制定教师全员参加教育技术培训计划。
2. 五年期间,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率达到 95% 以上,有过程资料,效果突出。
学历培训
2
•  1. 有效组织和支持本区域内小学、初中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学历补偿培训和学历提高培训,教师学用一致。
2. 本区域内中小学教师学历水平逐年稳步提高。
新课程培训
2
1. 通过多种途径,有效组织和支持新课程岗前培训,新课程岗前培训受训率达到 95% 以上,有过程资料,效果突出。
2. 采取多种形式,有效组织开展教师新课程研修活动,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稳步提高。
全员培训
2
1. 制定五年一个周期的全员培训计划。
2. 所辖区域中小学教师五年一轮的全员培训率达到 95% 以上。
小学校长培训
2
1. 根据有关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区域小学校长培训计划。
2. 通过多种途径组织和支持小学校长培训,培训率达 95% 以上,有过程资料,效果较好。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权重( 分值 )
评 估 标 准
备注




(续)
教育科研
课题研究
2
1. 近 3 年内,参与省(地)课题研究 5 项以上,其中取得省(地)级以上课题立项资格不少于 2 项。
2. 每年至少组织 2 次本区域教师教科研成果交流活动。
积极组织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研究,并取得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培训模式
2
1. 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区实际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不低于 8 种。
2. 培训针对性、实效性强,效果较好。
研究成果
2
1. 近 3 年内,在省级以上获奖或在省级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教科研成果数量,达到本机构专职教师人均 1 项。
2. 有效指导和组织本区域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和实验 ,成果显著。
业务指导
校本研修
2
1. 所在区域 95% 以上的中小学建立了校本研修制度。
2. 对所在区域中小学开展教师校本研修提供有效的师资与资源支持、指导和帮助。
坚持为中小学校服务,了解、研究和服务中小学。
教学指导
2
主管领导和专职教师平均每学年深入中小学校不少于 50 个工作日。
政策咨询
决策服务
2
1. 为县级及以上行政部门提供教师教育、教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政策咨询建议和咨询报告每年不少于 12 项。
2. 教育行政部门采用率不少于 8 项。
建议是否采纳以正式文件为准。
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
1
为所在社区提供学习资源,根据社区需要开展各类学习培训与指导,在推动学习型社区的建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观测点
权重( 分值 )
评 估 标 准
备注
社 会
影 响
服务对象评价
工作效果 反馈意见
2
所在区域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对培训机构的工作成效具有较高的评价,对机构作用的发挥认可度较高。
同行评价
工作效果 反馈意见
2
有关国内外教师教育机构对被评估机构的办学成效和办学水平具有较高评价。
社会评价
工作效果 反馈意见
2
学生家长和社会舆论、新闻媒体对培训机构有较高评价。
特色
创新
工作思路、
过程及成果
3
在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形成显著的办学特色并得到社会各界普遍好评。主要表现为工作思路、质量管理、模式与手段创新、社会效益、学习型组织建设等方面。
黑龙江省教育厅文件
黑教师[2005]163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
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意见
各市(行署)教育局,有关企业教育局(处):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2002]3号)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教师[2004]4号)的有关精神,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构建多功能、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结合我省实际,对教师进修学院的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教师进修学院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1.教师进修学校是我省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进修学校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小学校长培训的重要基地,是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业务指导和教育信息交流的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做为我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省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提高专业能力和形成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多年来,教师进修学校为提高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校长队伍的素质和基础教育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目前全省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和发展很不平衡,总体看规模逐渐萎缩.发展较慢,教师队伍水平不高,办学条件较差,不适应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需要,部分学校甚至滞后于基础教育的发展.亟待进一步改革和加强。
2.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是构建多功能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需要。《教师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各级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培训中小学教师的任务。”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进一步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为广大中小学教师享受进修的权力和履行义务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组织保障。面临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挑战,以教师进修学校为主体的县级培训机构在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教师进修学校在我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及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教育教学科研、教学研究等各个方面的工作中,充分发挥了重要作用。就区域性而言,教师进修学校所处的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的地位非但不能动摇,还要进一步强化,与社会的发展及广大教师的需求同步。
3.加强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是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师专业专业化发展问题越来越得到普遍的重视。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良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必然。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只有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对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4.加强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是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教师进修学校不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师资培训的特点都更加适合农村基础教育的需求。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教师进修学校的资源配置,拓展其服务的功能、提高教师进修学校为中小学教师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使教师进修学校成为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和提高专业水平的特殊阵地,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是适应农村中小学教师进修提高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需要,将保证和推动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5.加强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各地要以教育部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为契机,加强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破时空阻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使之成为县级区域中小学教师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工作站或教学点。
二、教师进修学校的管理体制和主要任务
6.教师进修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职能。教师进修学校是由县(区)级人民政府领导,县(区)级教育行政部门主管,以实施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为主耍任务,并具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管理、研究、服务和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等职能,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办学实体。
7.教师进修学校的主要任务。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着本地区教师教育的相关组织、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等功能,主要任务是:第一,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和上级师训部门实施本地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包括幼儿园教师)培训,开展和指导本地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和教改实验活动,为本地区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等活动提供指导和服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第二,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为教师资格制度的实施.为教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提供相应的服务。第三,帮助本地区中小学教师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开展自主学习,为本地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第四,掌握和熟悉本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情况,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相关政策咨询服务。
三、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8.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基本原则。新时期教师教育工作对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要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要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努力构建新型的现代教师进修学校。要突出教育资源整合与合作的特色,积极促进县级区域内培训、教研、电教、科研等教学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形成合力。教师进修学校要树立开放意识,通过与高等学校、电大等机构开展联合或合作等多种形式办学,积极探索以中小学教师教育为主,多元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办学形式。提高教师进修学校的综合实力,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教育机制,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工作质量。
9.抓好领导班子建设是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前提和保障。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加强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班子建设。要采取竞争上岗办法。选拔骋用思想政治素质较高、品德良好、热爱教育事业、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教师教育工作、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具有团结协作精神,作风民主的同志担任主要负责人或充实领导班子。教师进修学校的领导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
10.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基础工程。要从县级区域或教师教育的实际出发,按照少而精,专兼结合,合理流动的原则建设师资队伍。专职教师的管理纳入中小学教师管理体系,促进教师在基础教育系统内合理流动。专职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本学科发晨趋势,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熟悉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特点、规律,善于开展和组织教师进行有关教育教学活动;要熟悉基础教育,能够深人中小学课堂,参与和指导中小学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要逐步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教师进修学校的性质和任务,广泛聘请有关高等学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社会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以及优秀中小学教师作为兼职教师和顾问,参与本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工作。
11.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的建设能够促进教师进修学校的健康发展。管理制度的建设要遵循有利于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有利于基础教育的改革,有利于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现代化进程的原则。教师进修学校要建立了解中小学、研究中小学、服务中小学的常规制度;要密切结合县级区域中小学教师的实际,研究探索促进中小学教师终身学习的有效机制,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
12.要按照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加强教师进修学校的硬件建设。教师进修学校的各项硬件建设要突出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特点,重点加强有关适用于各学科教师培训的实验室、多媒体教室、微格实验室、教育心理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图书资源室等设施设备的建设,其标准应当在当地逐步达到领先水平。要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卫星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等远程教育所必备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环境和资源建设。要建设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和能与互联网相连接的高效实用,并与所辖区域内中小学校相连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
四、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政策保障措施
13.要切实加强对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领导。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教师教育关系到国民素质提高、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高度来认识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重大意义。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明确职责,采取有力措施,把教师进修学校建设落到实处。各市(地、企业)、县(区)要把加强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作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落实教师教育适度优先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原则,各县(区)人民政府(企业)、教育行政部门担负着建设好教师进修学校的责任,要制定教师进修学校建设规划,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能和分工,协调并督促有关部门予以落实。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作为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职能和紧迫任务,采取必要的倾斜政策,加大力度优先抓好。
14.要确保教师进修学校的经费来源。教师进修学校建设要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各地在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经费拨款中,要进一步加大对教师进修工作的拨款。要切实保证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基本经费来源,并积极探索经费来源的其他有效渠道,明显改善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进修学校的校舍、图书资料、教学仪器设备、文化设施、尤其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均应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提高办学条件的建设标准。
15.要加强对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和办学质量的督导和评估。督导部门要把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水平作为评估当地基础教育工作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我省将根据国家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有关要求和评估标准,申报我省的国家级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同时,制定新时期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和具体标准,在全省建设一批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以促进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省教育厅将修订、完善“黑龙江省规范化教师进修学校”的建设意见和标准,继续组织开展“规范化教师进修学校”的检查评估工作。为国级和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打好基础。促进教师进修学校的各项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教师进修学校的调整或撤并必须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核、批准,报省教育厅备案。在各地进行的中小学办学布局结构调整和人事制度改革中,不得削弱教师进修学校的职能,不得削弱在职教师培训的职能;在教师教育资源重组中,不得流失优质教师教育资源。
二00五年六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意见
抄  送:教育部师范司  各教育学院
黑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文档科              2005年6月27日印发
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
为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就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重要意义
经过八年的实践探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基本构建了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先进的教育观念得到广泛的传播和认可;中小学教研制度在课程改革中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激发了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教与学的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各级教研部门在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质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课程改革仍然面临许多新挑战,尤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实践层面教学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确立,课堂教学改革尚未取得全局性进展,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新课程的教学秩序需要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亟待加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评价、反馈和指导体系尚未建立;教师专业素质尚不适应改革要求,教研工作的机制和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和专业服务尚不到位; 农村地区教研工作相对薄弱等。    进入新世纪,我国已完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历史性任务,基础教育已转入以内涵发展为重点的新阶段。《义务教育法》规定,要“按照确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采用启发式教育等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研工作是解决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实际问题、为一线教师提供专业服务和指导的基础性工作,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教研工作,完善教研工作机制,提高教研队伍的专业服务能力,成为新时期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紧迫任务。
二、新时期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
1.加强课程实施的研究与指导,促进国家课程设置方案的全面落实。
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地方各级教研部门要指导和督促中小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重点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科学、艺术、技术等新设课程实施的研究与指导。建立普通高中优质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帮助学校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基本满足学生自主选择课程的需求。定期组织中小学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评估,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交课程实施情况的年度报告,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2.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根本转变。
教学改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学改革要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特别突出对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学习规律的研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充分发展。要具有宏观视野和课程意识,准确把握学科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融合起来,突出学科教育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教研部门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和评价要旗帜鲜明地引导教师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指导教师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都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勇于探索、坚持真理的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要指导各学科教师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加强对学科特点与规律的研究,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教学情境,改进教学方式,大力运用启发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重视实践环节,加强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作业的设计和改革,改变满堂灌与机械训练的做法。提倡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引导学校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学习型组织。
3.深入研究,推动考试评价改革,发挥对教学的正确导向和反馈指导作用。
考试评价改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各级教研部门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工作。
加强教学质量的管理,运用科学的教育测量手段,建立测试与数据分析、问题诊断与反馈、教学研究与改进的循环指导系统,定期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政策、配置资源、管理质量提供政策依据;指导学校和教师总结经验、研究问题、改进教学。考试命题要坚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能力考核为重点,发挥对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加强对中考、学业水平考试以及日常性考试评价的规范管理,改变单纯依靠个人经验随意命题的状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命题人员资格认定、命题与审题人员分离、阅卷过程监控、试卷质量评价反馈制度。要认真研究综合素质评价的手段与方法,注重评价的综合性、全面性、过程性,指导学校科学、公正地开展综合素质评价。
4.深化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普遍提高。
各级教研部门要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制定帮助广大农村教师适应新课程、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_T-作规划,探索大面积-提高农村教学质量的途径。以乡镇中心校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基地,加强乡镇中心校与周边村小的校际联合,实现教师资源、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共享的机制,确保每所学校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组织各级教研人员定期深入农村,建立定点联系指导农村学校的机制,通过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等方式,组织和指导农村中小学开展教学研究。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使每所农村学校都能享受到网络资源平台提供的在线培训、网络教研、专业咨询、优质资源共享等服务,提高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5.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提高教研工作水平。各级教研机构要将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将教研重心要下移到学校,加强指导和服务。要深入课堂,以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为校本教研的研究课题,与教师共同开展研究,增强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研部门要牵头建立区域性教研网络,灵活运用
区域教研、联片教研、网络教研等多种形式,搭建交流平台,组织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总结推广优秀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整体提高区域内各学校教师教S育人的能力和水平。建立并完善教学视导制度,使中小学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要求。
三、加强组织领导和队伍建设,为教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教研部门是对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改革等方面进行研究、提供指导和服务的专业机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教研部门的领导、管理和支持,明确工作职责,制定教研工作规范和教研员职业道德规范,尊重教研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为教研部门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有效开展教研工作必需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
2.加强教研队伍建设。探索建立符合教研工作特点、有利于提高教研员专业水平的培养和评价制度。完善教研员准入、流动、退出机制,选拔具有教学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担任教研员,可根据需要外聘兼职教研员,形成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有活力、高水平的教学研究与指导团队。要根据本地区教育事业规模和国家课程设置方案配齐、配足教研人员。加强教研人员的学习与进修,不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能力。
3.转变工作职能。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新阶段,教研室要进一步转变职能,把教学研究和指导作为中心工作。要加强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进一步明确教研工作的方向,不断改进和创新教研方式,提高研究水平与指导能力,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提供专业支持与服务。协助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课程教学管理,把教研机构建设成为当地的课程发展中心、教学研究中心和课程教学资源中心。加强教研队伍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教研部门工作和教研员行为,防止行政化和功利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