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贵安有几个温泉:如何写好微型小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5 18:26:44

如何写好微型小说

.keysearch{ border:1px solid #EFEFEF;padding:4px; width:500px;}.keysearch_title{ background-color:#009B97;padding:2px 0; height:24px;}.keysearch_title form{padding:0px; margin:0px;}.keysearch_title h3{color:#FFF;font-size:12px;margin:0px;padding:5px 0 0 10px;}.keysearch_title h3 strong{font-size:14px;}.keysearch_form{ float:right;margin-right:10px;}.keysearch_content{font-size:12px;}.keysearch_content ul{ list-style:none;margin:0px;padding:0px;}.keysearch_content li{ line-height:34px; border-bottom:1px solid #EFEFEF;padding-left:8px;}.keysearch_content li a{color:#444;}.keysearch_content li span{color:#009B97;}.keysearch_more{ border:none !important;}.keysearch_more a{color:#009B97 !important;}

关于“小小说课堂”的内容

  • 本站搜索更多关于“小小说课堂”的内容
微型小说又名小小说,超短篇小说,一分钟小说。阿·托尔斯泰认为:“小小说是训练作家最好的学校。”(《论文学》)

日本作家星新一指出:“很久以前就存在着类似超短篇小说的作品。……但是,超短篇小说这个名字的正式出现,是源于美国。”多数人推崇美国作家欧·亨利(1862-1910) 是创始人。他的近三百篇作品,情节生动,笔调幽默。其中大家非常熟悉的《麦琪的礼物》更是脍炙人口。可以这么说,超短篇小说具有立意新颖、情节严谨、结局新奇三要素。也可以说,微型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因此,同学们在初次尝试写稿投稿的时候,可以从学写微型小说开始。

微型小说在写作上追求的目标是四个字:微、新、密、奇。

一、微。指的是篇幅微小,不超过1500个字。因此,构思和行文时必须注意字句的凝练,不允许作品中有赘词冗句。如马克·吐温的《丈夫支出账本中的一页》,全文只有七行字,如下:

招聘女打字员的广告费  ………………………………(支出金额)

提前一星期预付给女打字员的薪水……………………(支出金额)

购买送给女打字员的花束………………………………(支出金额)

同她共进一顿晚餐………………………………………(支出金额)

给夫人买衣服…………………………………………(一大笔开支)

给岳母买大衣…………………………………………(一大笔开支)

招聘中年女打字员的广告费……………………………(支出金额)

但是,这短短几行却具有长篇小说的全部情节。

二、新。指的是立意新颖,风格清新。日本著名作家星新一写作一分钟小说,就极力追求“新”。他写道:“有些评论家把我的小说与美国的超短篇小说混为一谈,这是不妥当的。我是受了美国超短篇小说的影响。但是没有完全照搬,而是发挥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技巧。我的小说强调一个‘新’字,给读者以新题材、新知识,甚至让他们感到惊讶!”(星新一《一分钟小说选》)为此,他常常借助于童话、寓言、科幻、推理等手法,通过非现实的题材或现实题材的非现实笔法,反映他在现实生活中的独特感觉,表现清新的主题。当然,微型小说的立意和其他形式的小说作品一样,有时并不是一眼能看出的,有时主题并非一个,而是多元化的,这都是可以的。例如美国著名科幻作家弗里蒂克·布朗写的一篇被称为世界上最短的科学幻想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就写得十分别致而耐人寻味。

三、密。指的是结构严密。微型小说的作者在结构上,应力求时间、场所、人物都尽可能地压缩、集中,使作品结构简练、精巧,如同微雕工艺品那样。因此,特别要在选材、剪裁和布局上下功夫。

四、奇。指的是结尾要新奇巧妙,出人意料。微型小说的特点多半在于一个“奇”字。 中外作家的许多优秀作品就常在结尾处使人拍案叫绝。如邵宝健的《永远的门》的结尾就出人意料。
1

评分次数

  •   威望 + 6

    绿-SS

    《永远的门》邵宝健

    江南古镇。普通的有一口窨井的小杂院。院里住了八九户普通人家。一式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尽管人们房内的现代化摆设是愈来愈多了。
      这八九户人家中,有两户是一人独居——单身汉郑若奎和老姑娘潘雪蛾。
      郑若奎就住在潘雪娥隔壁。
      “你早。”他向她致意。
      “出去啊?”她回话,随即擦身而过。
      多少次了,只要有人幸运地看到他和她在院子里相遇,听到的总是这么几句。这种简单的缺乏温情的重复,真使邻居们泄气。
      潘雪娥大概过了四十吧。苗条得有点单薄,瓜子脸,肤色白皙,五官端庄。衣饰虽时髦又很素雅。她在西街那家花店工作。邻居们很不理解,这位端丽的女人为什么要独居,只知道她有权利得到爱情却确确实实没有结过婚。
      郑若奎在五年前步潘雪娥之后,迁居于此。他是一家电影院的美工,据说是一个缺乏天才的工作负责而又拘谨的画师。四十五六的人,倒像个老头儿了。头发黄焦焦、乱蓬蓬的,背有点驼。瘦削的脸庞,瘦削的身躯,只有那双眼睛大大的,烁着年轻的光,烁着他的渴望。
      回家的时候,他常常带回来一束鲜花,玫瑰、蔷薇、海棠、腊梅,应有尽有,四季不断。
      他总是把鲜花插在一只蓝得透明的高脚花瓶里。
      他没有串门的习惯,经常久久地呆在屋内。有时他也到井边,洗衣服,洗碗,洗那只透明的蓝色高脚花瓶。洗罢花瓶,他总是斟上明净的井水,噘着嘴,极小心地捧回屋子里。
      一道厚厚的墙把他和潘雪娥的卧室隔开了。
      一只陈旧的一人高的花竹书架贴紧墙壁置在床旁。这只书架的右上端,便是那只花瓶永久性的所在。
      除此之外,室内或是悬挂,或是旁靠着一些中国的、外国的,别人的和他自己的画作。
      从家具的布局和蒙受灰尘的程度可以看得出,这屋里缺少女人,缺少只有女人才能制造得出的那种温馨的气息。可是,那只花瓶总是被主人擦拭得一尘不染,瓶里的水总是清清冽冽,瓶上的花总是鲜艳的、盛开着的。
      同院的邻居们,曾经那么热切地盼望着,他捧回来的鲜花,能够有一天在他的隔壁——潘雪娥的房里出现。当然,这个奇迹就从来没有出现过。
      于是,人们自然对郑若奎产生深深的遗憾和绵绵的同情。
      秋季的一个微雨的清晨。
      郑若奎撑着伞依旧向她致意:“你早。”
      潘雪娥撑着伞依旧回答他:“出去啊?”
      傍晚,雨止了,她下班回来了。却不见他回家来。
      即刻有消息传来:郑若奎在单位的工作室作画时,心脏脉搏异常,猝然倒地,刚送进医院,就永远地睡去了。
      这普通的院子里就有了哭泣。
      那位潘雪娥没有哭,眼睛委实是红红的。
      花圈。一只又一只。
      那只大大的缀满各式鲜花的没有挽联的花圈,是她献给他的。真是莫大的缺憾。
      没几天,潘雪娥搬走了,走得匆忙又唐突。
      人们在整理画师遗物的时候,不得不表示惊讶了。打开锁着的房门,他的屋子里尽管到处灰蒙蒙的,但那只花瓶却像不久前被人擦拭过似的,明晃晃,蓝晶晶,并且,那瓶里的一束白菊花,没有枯萎。
      当搬开那只老式花竹书架的时候,在场者的眼睛都瞪圆了。
      门!墙上分明有一扇紫红色的精巧的门,门拉手是黄铜的。
      人们的心悬了起来又沉了下去。原来如此!
      邻居们闹闹嚷嚷起来。几天前对这位单身汉的哀情和敬意,顿时化为乌有,变成了一种不能言状的甚至不能言明的愤懑。
      不过,有人伸手想去拉开这扇门的时候,“哇”地喊出声来——黄铜拉手是平面的,门和门框平滑如壁。

    《永远的门》创作启发

    本帖最后由 小李飞刀 于 2009-12-11 09:51 编辑

    我在很早以前看过这篇文章,我想作者的创作启发应该来自下面的材料:
    罗马古物学家普林尼在《博物志》里记述了古代画家高超的写实技艺故事,其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在一场绘画竞赛中,当画家巴尔拉修揭开对手宙克西斯画上所覆盖的幕布时,但见画中葡萄刻画得如此惟妙惟肖,以致引来一群小鸟"啄食",此时宙克西斯以为胜券在握,得意地伸手去揭对手画上的幕布,可他万没想到,那画上根本没有幕布,原来是一幅画出来的幕布。画葡萄的画家用画笔欺骗了小鸟,而画幕布的画家则用画笔欺骗了画家的眼睛,后者远胜前者一筹,博得观众的喝彩。

    问好小李,<<如何写好微型小说>>真难,但我想,一定要有"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了."的精神,加上"梦中构好思,醒来就打字."的力量,够了,真的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