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桥东小学门口图片:日本广岛举行活动纪念原子弹爆炸64周年[组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28 08:51:03
 2009年08月06日 09:50中国新闻网

图为日本广岛圆顶纪念碑前燃烧的和平火焰。

8月4日,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人们来到原子弹爆炸受害者纪念碑前祈祷。今年是日本广岛遭受原子弹轰炸64周年,日本各界人士在广岛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悼念原子弹爆炸死难者,祈祷世界和平。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空投原子弹。广岛约4平方英里被夷为平地,约8万人死亡。1945年8月9日,美国空军向日本长崎投下了名为"小男孩"的原子弹,约7万人丧生。

投掷原子弹的飞机以机长母亲的名字命名

6日凌晨2时40分,B-29超级空中保垒轰炸机“埃诺拉·盖伊”号准备起飞,飞行员保罗·提贝兹(Paul Tibbets)向人们挥手告别。就是他,在几个小时之后在广岛投下了“小男孩”: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的核武器——原子弹。

美国对日本投掷的两颗原子弹之一

7时刚过,响起空袭警报。一架美国气象观测机飞临广岛上空。这种飞机见多了,又无威胁,人们都不躲它。7时32分解除警报;刚过8时,日本雷达发现高空来了三架飞机,又认为是侦察机,既不派战斗机迎击,也不拉警报。

图为一个日本小姑娘挂出彩色纸鹤为遇难者祈祷。

图为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

图为一个日本家庭在日本广岛和平纪念公园祈祷。

在广岛投掷小男孩原子弹后所出现的蘑菇云

8时15分,三架飞机中的两架向广岛急转俯仲,一架投下三个小降落伞吊着的一个金属盒子(爆炸记录仪),一架投下一颗非同寻常的大炸弹。45秒后,564米上空发出耀眼的闪光,一个太阳似的火球直冲云霄,愈变愈大,膨胀到2000米的直径,不断变幻着颜色。火球从紫罗兰到橙黄,终至化成一片奇异的绿色蘑菇云,在1.6万米高空渐渐消失。火球迸出5万摄氏度(比太阳表面温度高8倍)的辐射热,刮起时速800公里的热风,炙烤着广岛大地。

  遭受原子弹袭击之前的广岛市中心部分:同心圆的中心是爆炸中心,目标是左上角的相生桥,画面右上的矩形是广岛城。

广岛原子弹爆炸现场

  在爆炸中心1.6公里半径内,钢架软瘫,混凝土化为齑粉,砂子熔结为玻璃体,树木变成焦炭,人体化为灰烬。爆炸三分钟后,西区落下粘腻乌黑的辐射雨,带来致命的核尘。在爆炸中心10平方公里内,剩下一片焦土,除了地下掩蔽部个别幸存者外,非死即伤。

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

  几千名乘电车上班者,与电车熔在一起。在此范围外,距离越远损失越小。据灾后统计,当场死亡人78150人,受伤51400人(后来也陆续死去)。截至目前为止,广岛事件死难者已逾14万人(一说20万人)。如以当时在城人口计算,伤亡率在60%以上。

灼伤的女性。身上衣服颜色较深的部位,灼伤的更为严重。

这颗名叫“小男孩”的杀人武器,是世界第一颗付诸实战的原子弹。它长3米,直径70厘米,重4吨,圆圆胖胖,肚子很大,外型同普通炸弹差不多。B-29是当时最重型的轰炸机,当“埃诺拉·盖伊”号从马里亚纳群岛提尼恩岛起飞时,“小男孩”压得飞机只能勉强飞离地面。

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

这架飞机属美国战略空军393中队建制,由中队长保罗·提贝兹上校亲自驾驶。另外一架测量飞机、一架摄影飞机与其同时编队飞行。它们毫无拦阻地进入广岛9,600米高空,一个俯冲对准了市中心目标,8时15分17秒投下“小男孩”,神速飞离现场。

光辐射使孩子的面部、上半身和上肢烧伤,上半身皮肤大面积剥落

针对疾病及伤患,能救助的少之又少。医院里伤患大爆满,但是半数以上的医师和几乎所有的护士都遇难了。那些残存下来的本身也受了重伤,只剩下少数医护人员留下来尽其所能协助受害者,并记录新疾病的效应。

  在这一切上方的是“安诺拉·盖伊号”的机组乘员。副驾驶罗伯特·路易斯上尉在飞行任务日志上敘述他的经历:“那阵闪光很吓人……这无疑是人类所见过的最大的爆炸。我确定所有机组乘员所感受到的这次体验,不是任何人所能想像的。这似乎难以理解。只是我们到底杀了多少人啊?我坦承有种笔墨难以形容的感觉,或者我可以说‘天啊!我们到底做了什么?’如果我会活100年,我永远忘不了这几分钟。”

  弗朗西斯·马伯特是B-29超级空中堡垒的一位工程师,那天上午他的任务是为“安诺拉·盖伊号”引开敌人的火力,他回忆道,甚至离目标32千米远都可以看见及感受到爆炸。根据路易斯上尉的描述,“甚至一个半小时后距离目标644千米处”,仍然可以看见蘑菇云。

  美国等待日本人投降的消息。马歇尔将军后来记录道:“我们没有考虑到的是:这次破坏是如此的彻底,东京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够得知爆炸的实际真相。”

  如果不是另一桩气象事件,或许东京会有时间接收并消化有关广岛命运的消息。由于日本并未立即宣布投降,美国开始准备第二次原子弹示威。这次轰炸预计在8月11日进行,但是气象报告指出,到时候坏天气会袭击日本。这项行动因此提前至8月9日。

  8月8日,第二颗名叫“胖子”的原子弹被放入了一架名为“伯克之车”的B-29轰炸机弹仓内。8月9日凌晨3点47分,驾驶员查尔斯·史维尼少校驾机起飞,飞往拥有重要武器兵工厂和日本钢铁大厂的小仓市。史维尼少校在第二次大战期间还不曾针对敌军目标区投掷过炸弹,而且事实上,他一生也只投过一颗炸弹。不过,他曾经参与广岛任务。当“安诺拉·盖伊号”投下第一颗原子弹时,史维尼少校的飞机“伟大艺人号”尾随其后,投下了一系列被设计用来搜集科学资料的感应器。

  在前一天,小仓市已经遭过传统武器攻击。居民没有料到这次造成了2000人丧生的攻击,实际上却挽救了这座城市免于更大的梦魇。

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

  1938年12月,希特勒德国将铀原子分裂成功。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才全力进行原子武器的研究。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惟余日本作困兽之斗,此时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已获成功,造出三颗分别名为“胖子”、“瘦子”、“小男孩”的原子弹。

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受害者

一架飞在“伯克之车”前方的气象侦察机回报,可以看见目标了。不过,轰炸机到达时,前一天攻击所造成的火灾仍旧冒着烟,加上大量云层覆盖,无法看清目标。云层密布的天空让史维尼无法看见目标。“伯克之车”开着炸弹门,在小仓市上空盘旋了3次。飞机的燃料快要用尽,因此史维尼决定转向备用目标——长崎。

  在这个时间点上,史维尼的燃料储备量非常重要,他只有一次投弹的机会。仿佛这次任务可能必须流产似的,因为当天长崎上空也是云层密布。然后,10点58分,投弹手在云层中的裂隙中找到了目标,然后投下了那颗原子弹。

  《纽约时报》的威廉·劳伦斯亲眼目睹蘑菇云升空。同行飞机上的观察家“看见了巨大的火球仿佛从地球的内部升起,向前喷出一圈圈巨大的白烟……我们看见它朝上射出,像来自地球而不是外太空的流星”。

  “胖子”这颗原子弹的威力胜过“小男孩”,而且它对这座城市造成的破坏性更大。浦上河两侧的山丘使得这座港口及历史区免受原子弹爆炸的冲击波的影响,但是爆炸中心点的山丘却对浦上河谷造成极大的破坏。估计12万栋建筑因为这次爆炸及后续引发的火灾摧毁。“胖子”释出难以置信的热量,大约3982℃。大爆炸所产生的闪光投射出阴影,而极度的热量将那些阴影蚀刻在墙壁和建筑物上。烧焦的尸体漂浮在河流里。

  一名长崎的幸存者的描述已成为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院陈列品的一部分,而且此段描述后来出版成书,他回忆道:“尸体堆得好高,高到无法再多堆另一具尸体。无论死活,无论男女,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中根本分辨不出来……他们的头发被烧得卷曲皱起,衣服破破烂烂,然后某种漆黑的物质,像沥青,紧紧黏在他们的头颅和身体上。”

  另一名生还者回忆,他看见一名男孩,呈跑步姿势凝固住了,像一座雕像。他身旁的树上有只死猫。“它的尸体包裹在烧焦且卷曲的毛皮中。它的尸体没有碎裂,也没有从树上掉下来,它用那永远闭着的眼睛望向男孩。”

  官方公布的长崎的死亡人数大约是7万人。每年的这一天,小仓市市民都会聚会,颂扬使那么多人逃过一劫的云层。

原子弹辐射造成的伤疤

  “小男孩”投到广岛后杜鲁门发表声明,要求日本赶快接受《波茨坦公告》,以免再遭原子弹打击。但广岛的悲剧并没有使日本政府立即同意接受“无条件投降”。当时日本国内的通信系统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加之主战派继续准备在本土决战,日本当局向人民隐瞒了美国人使用核武器的消息,甚至没有在日本的最高决策会议上讨论广岛遭到原子弹轰炸的问题。

广岛爆炸中被烧坏的橙子

  8月9日上午,日本最高战争指导会议正激烈讨论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以结束战争,10时58分,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投到了长崎,两次原子弹爆炸共造成数十万日本人伤亡。美军在日本投下大量传单,称如日本再不投降,将会遭到成千上万颗原子弹的轰炸,直至彻底毁灭!随后苏联正式对日宣战。

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尸横遍野

  8月14日,日本裕仁天皇终于颁诏,宣布投降。不可否认,原子弹确实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但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说,“原子弹决定了日本命运的观点是错误的”。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是反法西斯盟国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果,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尸横遍野

  战后,人们对使用原子弹问题产生了激烈争论。大部分人认为是正义之举。如驾机亲自轰炸广岛的美轰炸机飞行员保罗·提贝兹,在接受《芝加哥论坛报》采访时表示毫不后悔。所有支持者都认为,为了人类少流血,原子弹投向日本无可厚非。持反对意见的也大有人在。

原子弹爆炸后的广岛尸横遍野

  尽管至今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仍不统一,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如果日本不发动侵略战争,原子弹就不会落在广岛和长崎的上空。世界各国的人们,尤其是日本的右翼分子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从而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希望亲手在长崎投下原子弹的投弹手克米特·比汉上尉的临终愿望能够实现:“但愿我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投下原子弹的人!”

倒塌的钢架结构建筑物

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倒塌的建筑物

广岛原子弹爆炸后扭曲的铁轨

广岛原子弹爆炸幸存者

  这张照片拍摄于1998年6月。照片中的人物名叫Asa Takii,当时是日本年龄最大的女性,114岁。她是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幸存者。1945年,在广岛的原子弹爆炸中,她失去了所有亲人。她也是在废墟中坚持数日,后来才被求援人员发现救出。1998年7月,Asa Takii逝世于广岛的一家疗养院里。

 

原子弹在日本长崎爆炸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