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治疗视频:构筑自由和谐、高效实用的教学研究场——一次议课活动后的随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05:14:01

构筑自由和谐、高效实用的教学研究场

——一次议课活动后的随想

绵竹市教师培训中心      罗大文

较早从《如何观课议课》一书中对观课文化有了初步了解,并在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前不久,参加了《如何观课议课》的作者成都大学师范学院陈大伟老师主持的一次观课议课活动。活动大致经历了观课前的交流沟通,课堂教学观察,课后的议课活动,参与者的行动反思和规划四个阶段。活动让人想到了电磁场的概念:在电磁场中,随时间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随时间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两者互为因果,形成电磁场。观课议课活动中的献课者、主持者、参与者,就是教学研究场中的因素,各个因素可以互相转化,尤其是在议课阶段,形成互为因果的统一体,各因素都成为了其他因素发展的条件和前提,也成为了其结果和归宿。观课议课活动追求在教学研究中参与者的主动思考、平等对话、研讨发现的研究态度,追求同在共行、共同发展的研究效果,追求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的研究境界,追求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坦诚交流的研究精神,形成一种自由和谐、高效实用的教学研究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研究的效率,为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师教学的技能技巧,开辟了崭新途径。

一、观课议课活动的“问题源”真实可靠

观课议课活动的课前交流沟通阶段,要求献课者把平常教学中遇到的、已经出现的、值得研究的、尚需改进的教学问题,提前向参与者进行交流说明,提示参与者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带着研究主题走向学生,带着困惑走向教学情景,提高了教学研究的针对性。议课中要求参与者围绕主题进行分析、探究,阐述观察者自己的发现、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自己的见解。活动进行过程中,主持人、献课者特别注重对观察者的咨询和追问,强调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情景、同样的细节,观察者的教法和处理的技巧。议课活动中“假设我来教,我将这样……教”是一句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话语,这使在研究过程中,既有对已经发生的问题的分析研究,也有对教学的可能性探索追寻,更有对自己教学经验教训的回顾和梳理。活动研究的问题均来源于教学实践,来源于献课者的真实感受和困惑,来源于课堂教学的具体情景,来源于观察者的观察、分析、判断和筛选,同时也来源于对教学假设的验证,更来源于,也更为可贵的是要讨论和揭示教学活动中更多的发展可能以及实现这些可能的条件和限制,这为改进和发展教学提供了诗一般的想象空间,进一步提升了教学研究活动的价值,改善了参与者之间的关系,避免了评课中以“唱高调”、“贴金子”为主导的不足。它充分反映了观课议课活动中的一个显著特点:问题是“真”问题,教学情景是“真”情景,教学方法是“真”方法,教学可能是“真”的可能,充分体现了带着问题观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讨论中揭示规律,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改进教学,发展教学,提升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二、议课中“逼”出直面问题的机会

观课议课活动在核心在议课,议课的操作办法是:活动的主持者与献课者对话,主持者、献课者与参与者对话。对话的过程围绕观课的主题进行,对话的内容围绕教学的具体情景进行,观察者既要议论教学的做法和细节,还要揭示教学方式方法体现的教学规律和原理,更要交流同样教学情景中自己的教学手段和可能。在交流探讨中主持者、献课者常常寻求另一种教学可能:“假设您来教,您将怎样教?”。观课议课活动需要参与者根据研究主题认真观察、积极反思、提出见解和做法,需要观察者用心灵去感悟和体会课堂,全面收集课堂教学的所有信息,根据研究主题的需要,去伪存真,认真思考“假设您来教,您将怎样教”这样一类问题的答案,这逼迫所有参与者全心投入、积极思考、认真反思,把平常教学中的积累、经验、教训、成果等等与观课的具体情景结合起来,以避免被“假设您来教,您将会采取什么策略和办法?”“这个问题我还没有思考成熟,请谈谈您的看法?”“您以为这种解法的最大好处是什么?”等研究中产生的新问题“卡住”的尴尬缠身。对所有参与者来说,这种设计变他律为自律,变外部约束为内在需要,改变了参与者的参与动机。作为主持和参与各种教学研究活动十几年的教研员,第一次感受了教学研究活动中的紧张,感受了参与者的积极“备战”,感受了什么叫做思维的碰撞和智慧的火花,参与的积极性高涨、情绪高昂,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水平。研究问题在平等对话中进行,在步步追问中发展,在交流探索中推进,在共同议论中升华。问题在实践中产生、研究中拓展、交流中共鸣,议课“逼”出问题的层次和深度。在议课中每位参与者都有可能是问题的提出者,也可能是问题的解答者,随时都需要直面问题,随时都需要欣赏别人,也需要审视自己,发展了别人,更成就了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精神,强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和动机跃然纸上。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们的参与动机,解决了教学研究活动中教师们的价值取向,大大地提高了参与教学研究活动的积极性,保证了教学研究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三、“同在共行”——教学研究活动理想的价值取向

观课议课活动区别于以往的评课活动的重要特征:双向互动,共同发展,即同在共行。观课议课的基本形式是对话,对话中特别强调对观察主题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献课者根据研究主题需要,对事先预设的问题进行解说,对教学情景进行分析,对教学中的困惑及原因进行梳理,对选取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予以介绍,对教学中的反馈情况及效果给予评价,对教学中自己发现的不足进行反思,总之,需要对观察的主题和宗旨进行说明,对教学中的问题、困惑进行介绍,对教学后的反思及改进予以陈述。议课者则需要对上述情况的观察和思考进行阐述,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进行对比,把教学情景中的可能情况进行假设。总之,既要把自己的教学思想和理念进行交流,更要把自己在同样教学情景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予以阐明,把自己处理问题的成功经验共同分享,把教学中的发现和教学发展的可能,进行剖析和说明。这一过程所有参与者都围绕主题深入对话,从自己观察的角度,交流观课中收集、发现的有效信息、阐述对信息处理、筛选的结果,探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交流各种教学假设和可能,寻求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的途径,提出今后改进教学的办法和措施。在对话中,达成共识、产生共鸣,实现共同发展。这正是教学研究活动理想的价值取向,也是新时代对教师素养的要求,更是教师事业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四、观课议课——自由和谐、高效实用的教学研究形式

观课议课活动作为是近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发展和创新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更作为一种教学研究的文化现象。它的显著特点是:活动主题鲜明,每次活动都要求对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进行探讨,有较强的针对性;问题来自教学实践,逼近教学的最真实情景,避免了过去教学研究活动中的形式主义,活动具有真实性;活动对教学的改进和发展效果突出,对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可以带来直接的帮助,对提高教师的技能技巧,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立竿见影的效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活动开展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参加人员可多可少,发言可长可短,活动的外在限制条件较少,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活动流程简单,确定研究主题(因人而异)——以学论教——观察议论——改进教学。整个流程便于实践、易于操作,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活动开展的气氛和谐,构建了平等对话的基础,提高了教师的参与性;活动以改进和发展为价值取向,献课者不怕出问题,有时是献课者主动暴露问题,寻求帮助和自我进步。议课者不是评价课堂,给课堂下结论,而是就教学现象深入分析,真诚对话,在对话中达成共识,在交流中促成理解,在互助中寻求共同发展,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观课议课活动因其人文和谐、高效实用,正在成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认同和使用,成为了日常研究活动中的一种重要方式。经常性开展观课议课活动,把它作为教师校本研修内容之一,对教师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无疑会成为一支良好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