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序 电影百度云:高职学生角色转变分析 高职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 中国职成教育研究第一门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01:39:37
高职学生角色转变分析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2009-09-12 14:43 来源: 职教论坛 作者:
黄泽森 四川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的学生从中学生转变成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地位、作用、身份差别是很大的,角色转变的跨度也是很大的。学生只有在心理上、能力上、职业素养上全面达到了社会对该角色的期待要求,才能认为学生个体实现了角色转变,学校才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只有当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职业技术教育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会产生。笔者认为,认真研究伴随人才培养过程的学生角色转变规律、障碍及相应对策,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职学生角色转变的规律分析   顺利完成角色转变一般有四个阶段: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学习--角色内化。   1、角色认知阶段。个体的社会知觉是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彼此交往作用)对别人,对群体,对自己的地位、作用、身份及行为规范进行认识和判断的过程。这一阶段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就是对学校的培养目标--也就是自己将要成为的角色--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进行认知的过程。   2、角色认同阶段。学生个体对未来角色认知后,学生对成为未来角色可能有两种态度,一是认同,二是不认同。当学生个体对未来角色价值取向一致时,学生才可能主动地进行角色学习。   3、角色学习阶段。学生以未来角色为目标,进行学习知识、技能和相应的行为规范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学生个体与未来角色已经有了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渴望成为高级应用型人才这样的角色。有了这样的需求和动机,在其行为上就会表现出较强的学习自觉性和坚韧性。   4、角色内化阶段。学生通过对未来角色的不断学习,学生个体逐步具备了未来角色的知识和能力、职业素养,直至能完成未来角色所承担的社会任务,并能在相应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按未来角色的行为规范从事活动的阶段。   就普遍的规律来说这四个阶段是递进的,只有在前一阶段进行顺利的情况下,后一阶段才能顺利进行,若前一阶段进行得不顺利,后一阶段虽也可进行,但效果很差。这四个阶段在时空上常常是并存的,在顺序上是交叉反复的,不能机械地将其割裂。比如,学生在角色学习阶段,对角色的认知将更加充分和全面,这又将影响学生对角色的认同与否。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处于波动状态,使得学生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障碍。   二、高职学生角色转换障碍分析   1、角色认知障碍产生的原因有:(1)来自中学的(特别是普通中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较少,接触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机会很少,社会和媒体对这类人才的重视和宣传不够,使得学生在入学前对这类人才缺乏认知;(2)由于入学教育时间短,方法简单、形式单一、内容抽象等原因,不可能使学生对未来角色有较为全面的认知。一般情况下,学校多在入学教育的过程中安排了相应的内容,如专业介绍、参观实验室和陈列室等。但是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并没有重视学生主体对未来角色认知在角色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3)学生对于角色认知的关键时间是在低年级,但低年级学生所学课程主要是基础课,课程涉及专业教育的有关内容较少,也不排除基础课教师相对专业教师来说,对学生未来角色的能力、地位、作用、身份及行为规范也存在定位不准的情况。学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加强引导,学生难免产生对未来角色的认知障碍。   2、角色认同障碍产生的原因有:(1)由于认知不足产生的障碍;(2)由于社会对未来角色定位不正确的影响;(3)由于学生个体的特征不同、兴趣不同产生的认同障碍。   3、角色学习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有:(1)由对未来角色不认同产生的障碍。由于对未来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身份及行为规范不认同,学生个体主观上不成为这样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一种被动的状态;(2)由于教育教学方法不恰当及教学条件不具备而产生的障碍。这方面因素包括:培养方案(教学计划)不合理;教学硬件不具备;师资条件不具备等;(3)由于学生学习困难而产生的障碍。
4、角色内化障碍的原因有:(1)由于学习障碍导致的障碍;(2)实践教学过程中缺乏既与培养方案一致又客观真实的实训环境。学生个体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才能实现角色的内化。学生的能力和素质都不能单靠传授和演示获得,如企业的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爱岗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及其他的日常行为规范,只能在工作环境中反复磨练才能形成。   三、克服角色转换障碍的对策   要实现高职教育目标,使学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应该将高职教育的基本规律与角色转换的规律有机结合在一起,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学生个体在角色转化过程中的障碍加以克服或尽可能减少。我们在克服学生各阶段角色转变障碍时,主要采取以下对策:   1、克服角色认知和角色认同障碍的对策   第一,加强入学教育的力度,改善入学教育的方法。要充分认识角色认知和角色认同的先导性,对于新生要重视在角色认知方面的教育,不仅要进行常规的入学教育,还应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让学生充分了解未来角色的能力、素质、职业道德及地位和作用。请进来就是请企业的技师、高级技师,特别是本院校毕业生的成才典型,介绍他们的成才经历,介绍企业对这类人才的需要状况,介绍他们的作用和地位;走出去就是到企业去参观,请技术能手现场演示,让学生对自己将要实现的未来角色有一个较为具体的认识。   第二,重视角色认知和角色认同教育的连续性。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我国缺乏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现状,以及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技术应用型人才在企业中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了解这类人才的职业规范和特有的爱岗敬业、一丝不苟、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   第三,重视学生在角色转变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低年级要加强专业思想、职业道德的培养,强化素质教育。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生个体对未来角色要认识再认识,不断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认知和认同。在这个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学到应有的理论,掌握应有的技能,从而满足学生对未来角色的认同。   2、克服角色学习障碍的对策   第一,角色学习阶段是学生个体实现角色转变的核心阶段。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要以人为本,围绕学生角色转变的规律,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目前各高职院校所编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符合学生在角色学习过程中的要求,但应更加重视学生主体作用,如教学过程要避免以灌输式为主和重学科体系、轻能力素质的现象;实践教学中,应避免以验证性实验居多,设计型、开发型实验较少的现象;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还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增加任选课,重视课外实践活动,加强专业兴趣小组的建设,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第二,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有利于学生角色学习的最好手段。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化技能训练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的本质特征。目前许多学校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实践教学要按学生技能形成的规律,认真组织教学活动。要贯彻以下原则:一是反复性原则。技能需要反复训练才可能完成;二是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心智技能在现代企业中已成为对职工素质要求的重要元素,动作技能是心智技能的基础,两者的结合不仅是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且还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也是培养手段的需要;三是目标性原则。目标性原则不仅要求教师明确实训的目标是什么,而且要求学生明确自己所应达到的目标,这就应有严格规范的考核程序和标准,考核学生是否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考核方法应分阶段细化,有利于克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畏难情绪;四是榜样性原则。在这个阶段,还要到企业聘请一些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亲自给学生展示他们的技艺,利用榜样的力量,充分调动学生角色学习的积极性。   3、克服学生角色内化障碍的对策   学生角色内化阶段是全面实现角色转化的阶段,这个阶段与角色学习阶段的后期也是交叉并存的。针对学习内化的主要障碍是由于缺乏既与培养方案一致,又客观真实的实训环境这一特点。故可采用二种方式加以解决:   第一,有条件的高职学院对某些专业,如机械、电子等,可以建立规模较大的实习实训中心,这类中心不仅负责学生的实训工作,而且作为一个实体,还可从事其生产,经营,科研活动。可以保证实习实训内容既与培养方案一致,又具有客观真实的环境。如某职业学院筹建的"职业人才孵化中心"就具有这样的功能,"中心"采用产学结合经济实体的模式,通过对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进行实战化、专门化的职业训练,系统培养其职业技能及综合职业素质,力争将学生培养成具有"零适应期"特点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这样,学生在真实的生产工作环境中,承担生产或技术管理的相应工作,熟悉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能加强相应的工作能力,逐步养成职业道德,还能学会自动地按未来角色行为规范从事活动。   第二,对不能在校内建立规模较大实习实训中心的专业,如化工、建材、电力等专业,应采取校内仿真实训与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践教学活动,这样有利于按计划进行教学活动,学生有更多的训练机会。校外实习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有利于促进非技能因素的内化,如培养合作的能力,树立效率意识、成本意识、竞争意识和敬业精神,有利于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全面实现自我的角色内化。
该信息出自“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http://www.cva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