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本无情电视剧演员表:《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6 17:47:44
总论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改革与提高执政能力之二: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三:政协体制改革与地区协商民主之四:立法的民主化及其法律监督之五:政治体制改革重心之六:政治体制改革应从基础做起之七:调整和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新闻 >>理论 >>理论书库 >>《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


作者:周天勇 王长江 王安岭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
市 场 价:¥58.00

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之四:立法的民主化及其法律监督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立法的民主化问题日益引人关注。人们认识到立法的民主性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保证,只有增强立法的民主性才能保证立法的科学、规范和高效,保证立法的质量。
立法是国家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置是否科学、行使程序是否公正以及运行是否和谐顺利,都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治的稳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二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法制观念的普及,立法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李君如为《攻坚》作序   对于政治体制改革,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态度是明确的。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的有关提问时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大任务,要推进两大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便是实现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这两大任务必须推进的两大改革之一。 《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目录

作者简介
周天勇,男,1958年生,经济学博士,教授,中共中央党校校委研究室副主任,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详细]>>进入周天勇专栏
王长江,男,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党建教研部主任,中央党校世界政党比较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详细]
王安岭,1958年生,中共无锡市委副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江南大学、苏州大学兼职教授。[详细]
网友留言
署名:





内容简介
★著述权威性:
这本能摆在中央有关决策部门案头的研究报告,是由一支庞大的学术巨人团队用心血、汗水、智慧和胆识凝聚而成的伟著。这个研究课题组的成员包括周天勇、王长江、李良栋、马怀德、王安岭、张占斌、吴旭东等中央党校及各高校相关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教授在看完这份研究报告后,欣然作序。
★理论前瞻性:
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中,有许多内容与2007年2月就已经完成的本课题研究的建议相吻合。比如:扩大党内民主,人大代表城乡人口同比例,发挥信教群众在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积极作用等等。
★资政建设性:
这本研究报告还没有公开出版之前,在2006年底和2007年2月,本课题其中初步研究的八个分报告和全部报告就先后提供给有关参事决策部门参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社会敏感性:
本书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必然会触及部门、机构、单位、阶层等各方面的利益,政治体制改革更是权力、资源和相关利益的一次大调整,不可能不遇到阻力,也不可能没有一定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就是一次革命。
总论
·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通盘考虑的几个问题
·六、发挥民间组织和宗教的积极作用
·五、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
·四、政府怎么改
·三、形成权力制衡的框架结构
·二、中国共产党的改革
·一、政治体制改革:从务实的角度出发
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改革与提高执政能力
·五、推进党内民主
·四、改善执政党对媒体的领导
·三、推进党管干部科学化
·二、改革完善党的执政体制的两个关键问题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的着眼点
之二: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五、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方式
·四、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会议制度
·三、健全监督制度,增强监督实效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与取向
·一、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之三:政协体制改革与地区协商民主
·五、政协改革:地区协商民主
·四、现代西方国家治理结构中的上院制
·三、赋予人民政协区域利益协调的新内涵
·二、协商民主视野中的人民政协
·一、人民政协的历史与现状
之四:立法的民主化及其法律监督
·四、立法民主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三、强化立法的法律监督
·二、实现立法的民主化
·一、我国立法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之五:政治体制改革重心
·五、省级区划、省直管县和乡镇综合体制改革
·四、减少行政层级与形成三级政府架构
·三、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重点领域
·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评析和前苏联改革的教训
·一、八次改革
之六:政治体制改革应从基础做起
·六、财政预算改革需要联动
·五、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税收关系
·四、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程序及其公开性
·三、支出结构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型
·二、形成统一和完整的国家预算体系
·一、财政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目的和原则
之七:调整和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六、转移支付要科学和透明
·五、固定各级政府的税收
·四、各级政府的事务与支出
·三、根据各自的事务和职能设置机构
·二、划分清楚中央与地方各自的事务
·一、目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格局与问题

内容简介
★著述权威性:
这本能摆在中央有关决策部门案头的研究报告,是由一支庞大的学术巨人团队用心血、汗水、智慧和胆识凝聚而成的伟著。这个研究课题组的成员包括周天勇、王长江、李良栋、马怀德、王安岭、张占斌、吴旭东等中央党校及各高校相关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教授在看完这份研究报告后,欣然作序。
★理论前瞻性:
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中,有许多内容与2007年2月就已经完成的本课题研究的建议相吻合。比如:扩大党内民主,人大代表城乡人口同比例,发挥信教群众在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中的积极作用等等。
★资政建设性:
这本研究报告还没有公开出版之前,在2006年底和2007年2月,本课题其中初步研究的八个分报告和全部报告就先后提供给有关参事决策部门参阅,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社会敏感性:
本书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方案,必然会触及部门、机构、单位、阶层等各方面的利益,政治体制改革更是权力、资源和相关利益的一次大调整,不可能不遇到阻力,也不可能没有一定的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就是一次革命。
总论
·七、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通盘考虑的几个问题
·六、发挥民间组织和宗教的积极作用
·五、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方向
·四、政府怎么改
·三、形成权力制衡的框架结构
·二、中国共产党的改革
·一、政治体制改革:从务实的角度出发
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改革与提高执政能力
·五、推进党内民主
·四、改善执政党对媒体的领导
·三、推进党管干部科学化
·二、改革完善党的执政体制的两个关键问题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的着眼点
之二: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五、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方式
·四、完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会议制度
·三、健全监督制度,增强监督实效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与取向
·一、如何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之三:政协体制改革与地区协商民主
·五、政协改革:地区协商民主
·四、现代西方国家治理结构中的上院制
·三、赋予人民政协区域利益协调的新内涵
·二、协商民主视野中的人民政协
·一、人民政协的历史与现状
之四:立法的民主化及其法律监督
·四、立法民主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三、强化立法的法律监督
·二、实现立法的民主化
·一、我国立法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之五:政治体制改革重心
·五、省级区划、省直管县和乡镇综合体制改革
·四、减少行政层级与形成三级政府架构
·三、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重点领域
·二、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评析和前苏联改革的教训
·一、八次改革
之六:政治体制改革应从基础做起
·六、财政预算改革需要联动
·五、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税收关系
·四、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程序及其公开性
·三、支出结构向公共服务型财政转型
·二、形成统一和完整的国家预算体系
·一、财政预算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的目的和原则
之七:调整和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六、转移支付要科学和透明
·五、固定各级政府的税收
·四、各级政府的事务与支出
·三、根据各自的事务和职能设置机构
·二、划分清楚中央与地方各自的事务
·一、目前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格局与问题
《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序
李君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
2008年06月10日15:30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字号大中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说来也许令人难以置信,中央党校的周天勇是国内著名的经济学教授,这两年竟然同一些研究政治学和党建理论的朋友们一起,开始研究起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来了。2004年9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了在他和李良栋、冯韧主持下完成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现在,他和王长江、王安岭等一起又完成了《十五年改革攻坚:2006―2020年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他邀我作序,我不能不答应。一名研究经济学的教授,如此关心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你有什么理由拒绝呢?说实在话,由研究经济学的、政治学的和党建理论的专家学者一起来研究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还真有独到之处。不信?你可以读一读他们的著作。
毋庸讳言,近年来,政治体制改革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这种现象,不难理解。政治体制是我们整个制度的核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也必然日益尖锐地摆到我们的面前。
对于政治体制改革,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态度是明确的。在今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的有关提问时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两大任务,要推进两大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便是实现集中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推进社会公平与正义这两大任务必须推进的两大改革之一。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和主要内容。温总理说得好,“社会主义民主归根结底是让人民当家作主,这就需要保障人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就是要创造一种条件,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创造精神和独立思维的能力;就是要实行依法治国,完善法制,建设法治国家。”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一个为民主而奋斗的党,在要不要民主的问题上,我们从来就是十分明确的,从来没有含糊过。但是,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又是一个必须十分慎重对待的问题。和其他方面的改革相比,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更加复杂、更加艰巨的系统工程。
怎样推进这项工程?我认为有两点必须强调:
一是中国的民主政治要发展,要学习借鉴国外一些先进和有益的成果,但是我们不管实行哪一种民主制度或民主形式,都必须有利于人民权益的实现和富裕幸福,有利于社会充满生机活力和安定有序,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睦和国家统一昌盛。凡是不利于这一民主政治终极目的的政治行为或民主形式,不管它有多么动听的名称,进行多么富有诱惑力的宣传,都不能轻信和照搬。我们深知,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任何国家和地区,民主制度的状况、优劣,都要以实践为检验标准。在民主政治制度选择的问题上,我们只能尊重历史,尊重历史的辩证法。
二是中国的民主政治要发展,既要学习借鉴国外一些先进和有益的成果,更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进行理论创新,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这是我们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经验。中国是一个大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在中国进行任何一项改革,都必须根据中国的实际,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我们致力探索的,应该是、也只能是符合中国的历史和今天国情的,能够真正给中国人民带来安定和幸福的民主形式。这是一个不可更移的立场。
请朋友们注意,在这里,我一再提到“民主形式”这个词。有些人问我:你为什么不谈民主的内容和实质,而老谈民主形式?我不是不谈民主的内容和实质,而是多年来以讨论民主的内容和实质为名已经讲了那么多的套话大话空话,应该换一换思路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从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上寻找改革的突破点。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哲学家常常说,要使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必须找到同事物的内容相适应的形式。在研究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我们能否也务一点实,认真地思考和研究一下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呢?多少年来的实践表明,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政治运作出现问题,都不是这些制度本身及其制度运作的基本原则有什么问题,而是在民主的实现形式上下工夫不够,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体制、机制,乃至使这些制度的优越性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我们党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不少曲折,但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我们应该注意到,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实践中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就其民主形式而言,正是“选举(票决)+协商”两种形式构成的。正如2006年2月8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所指出的:“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随着思考的深入,我个人在这方面有一个越来越明确的认识:这些成果和经验,不仅符合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而且是我们进一步改革所应当依托的重要立足点和平台,值得给予更多的关注。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从政协内部来观察和研究这种民主形式,收获颇大。过去,我们总认为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既不是西方的上院,也不是政党组织,有点不伦不类。其实,我们的人民政协集中了中国各个政党、各个人民团体、各个民族、各个界别的许多精英。他们的不少提案和报告,不仅敢说真话,切中时弊,而且有真知灼见,对执政党和政府治国理政有很大帮助。说实在话,这种制度一旦用好了,对于人类是一个很大的贡献。近年来西方政治学界兴起了“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热潮,其重要原因在于,以往以选举(票决)民主为核心的传统西方民主理论,已经不能满足今天人们日益增长的民主诉求。在民主化潮流的激荡下,人们不仅需要在选举的环节上更充分地体现民主,而且希望在政府决策、政府施政、政府监督、社会治理等各个环节上有更多的参与权。“协商民主”理论的提出,实际上是为了弥补在西方占主导地位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自身的缺陷,试图解决这一理论在实践中带来的种种问题。我们应该重视并跟踪他们对协商民主理论研究的成果。与此同时,我们要看到,我们的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的“协商民主”有很多相似之处。严格地说,是西方的“协商民主”与我们的政治协商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之所以要这样倒过来说,是因为我们的政治协商制度已经有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西方的“协商民主”还刚刚处在理论研究和局部实践阶段。所以我说过一句话,在民主政治的问题上,我们既要向人家学习,但也不能妄自菲薄。从世界民主潮流的发展趋向来看,我们中国人创造并在坚持中不断完善的政治协商制度,无疑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发展中国特色民主政治方面有非常大的空间。
可以预料,党的十七大将进一步推进各个层次的民主,包括人大、政协、党内和基层的民主。在所有这些方面,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些年来我们都是取得了进展的。因此,在发展民主政治的问题上要有自信心。我们完全能够创造出对人类有更大贡献的民主的好形式,而且我们正在做这样的贡献。
摆在大家面前的这份研究报告,是中央党校和社会上部分学者在比较系统、全面、深入地思考我国政治体制方方面面问题的基础上形成的,提出了许多实践中尚未进行的设想。对于理论工作者来说,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些设想是否科学,提法是否准确,乃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使确有价值,在什么样的时机付诸实践,采取什么样的步骤和措施更为妥帖,依然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民主政治是一个实践和探索的过程,面对这样一项复杂而伟大的事业,谁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提出一套完美无缺的方案。恰恰相反,符合中国国情的、能够使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相适应的主张,只能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有使命感、责任心的理论工作者都应当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这个角度说,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本着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态度进行探索,不管观点如何,我本人都对这种探索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而且我期待着这个领域出现更多的研究成果。
(2007年9月20日于北京昆玉河畔)
(责任编辑:权娟)
相关专题
·李君如专栏
·《攻坚:十七大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