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梅用什么肥料最好:汉语新诗鉴赏(9)卢辉?傅天虹?叶延滨?陈所巨?罗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7 10:34:04

汉语新诗鉴赏之九

   卢辉/傅天虹/叶延滨/陈所巨/罗青

 

 

 

卢辉(1961- ),福建福州人。著有诗集《卢辉诗选》、《红色的碎片》、《七层纱》、《纸上的月亮》等。

 

 

    低下,再低下

 

 

    好好陪芦花睡觉又能怎样?它已经够路边

    够悬崖了,我们干嘛还把它割掉,烧掉

    一颗头颅都不剩

 

    它多有腰姿,多么婀娜

    你可以抱着它睡一晚,睡一生

    包括白白的花须

    白白的夜光

 

    多么清爽,多么撩人,到了轻风入芦花

    只要我们肯把头低下,再低下

 

   (选自《诗》,银河出版社2010年9月)

 

 

    [赏析]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多年前,我偶遇帕斯卡的这句话,心灵曾被震撼过一阵恢复不了表情。多年后的今天,我所熟悉的诗人卢辉和我所喜爱的哲人思想忽然在此处短暂汇合,令我又有如获至宝般的振奋。好好陪芦花睡觉又能怎样?为什么要陪芦花睡觉?怎样去陪芦花睡觉?陪芦花睡觉到底是怎样的隐喻?一开始,诗人就把诗意推向了巅峰。然后才从巅峰上缓缓地走下来,然后我们才恍然大悟,之所以要好好陪芦花睡觉是因为它已经够路边,够悬崖了。芦花的够路边,够悬崖是不是暗指处于弱势中的人们?那么一想,我心中突然充满了感动,并有了一种想和诗人促膝对话的冲动,那是诗人的一颗悲悯之心。“我们干嘛还把它割掉,烧掉/一颗头颅也不剩。”读到这里,我被惊醒了,我希望更多的人能被惊醒。如今我们都学会了勇敢,坚定,睿智,学会了让自己无限制地强大,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似乎忽略了善良和悲悯。越来越多的冷漠充斥着世界,除了表现美,诗人另一个重担就是唤醒这些冷漠。无疑,茫茫宇宙,芸芸众生。每一株草,每一条虫,每一座山,每一滴水,每一个人……我们在一起,我们要互相深爱。诗人说:“它多有腰姿,多么婀娜/你可以抱着它睡一晚/睡一生/包括白白的花须/白白的夜光。”这是诗人眼中美丽的芦花,这个时候的芦花已经不仅仅是芦花了,它和盘古的那些毛发,呼出的气息,发出的声音,以及器官和灵魂一样在渐渐地化为万物。“多么清爽,多么撩人,到了轻风入芦花/只要你肯把头低下,再低下。”诗人的悲悯之心在最后这节里正以一种柔美的姿态显露出来,仿如清清的溪水里显露着的那块石头,光滑,美丽,独特,又如一块质地上乘的绸缎安静地泛着光泽。 (红布条儿)

 

 

 

傅天虹,(1947-)原名杨来顺,江苏南京人。当代诗学会创办人,《当代诗坛》主编。著有诗集《酸果集》、《香港抒情诗》等多种。

 

夜香港

 

光的神秘

溢出指缝

流动的是各种肤色

入夜

香港的美

全浮在海上

 

摇红摇绿的摩天大厦

是宝石花的翻版

夜总会是最亮的一把星星

正用全裸的耳朵

在潜猎

鲸的声音

 

人欲横流

物欲横流

香发流成瀑布

渴望膨胀

沿曲线上升

 

夜香港

珠江宝气

连天上斜挂的月

也闪烁着

一枚银币的

眼神

 

(选自诗集《夜香港》花城出版社1990年版)

 

[赏析]

此诗第一节描绘夜香港海中的倒影,角度独特,表现出香港是一个世界级的繁华都市。第二节诗,是一个特写,选 取了聚焦镜头对准夜总会这资本主义社会的特产,揭示了人与人间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无形战争。第三节,极写香港社会人慾、物慾不受遏制的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受到严重的污染。第四节写得更为精彩,“连天上斜掛的月/也闪烁着/一枚银币的/眼神”,在香港,不只是人,连大自然都被金钱拜物教所污染,这揭露真是再深刻不过了。  (刘登翰)

 

  

叶延滨(1948-),哈尔滨市人。著有诗集《不悔》、《二重奏》、《乳泉》、《囚徒与白鸽》、《心之沉吟》等。

 

美好的情绪

 

荒原上有许多咬人的狗

好在咬过我的只有一条

他写了许多虚伪的文章

好在他只爱用一个笔名

 

世上有无数多的医院

每回我只住一张病床

街上有无数多的车祸

每回每人最多有一次

 

心情是美好的啊

好情绪也是福气——

每时每刻都见

死神在各处敲门

但高兴的是这敲门声

我一辈子才遇上一回……

 

(选自《叶延滨短诗选》香港银河2005年版)

 

[赏析]

诗人叶延滨在1980年是以成名作《干妈》而走上诗坛的,应当说他的全部创作无论题材内容和表现方式都是丰富多样的。这首《美好的情绪》的小诗,是他对人生感悟的表达,充满着对生活的宽容态度,思想感情是健康的。

人的一生经历中,有幸福与欢乐,也会有不幸和悲伤,遇喜事则得意忘形,遇坎坷则怨愤丧气,显然是无法面对现实生活的。诗中写的是面对生活的曲折和打击时,应当有一种正确态度,坚强的抗争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坚忍而平和的心态,从而获得一种从容,要有理性的认识和对待,才能得到心灵的宽解。荒原上有许多咬人的狗,真正咬自己的则只有一条,自己生病住院,也只住一张病床,其实许多医院,许多病床,许多病人,并不是只有自己最不幸。特别是人的一生最终都要面对死亡,这是生命的必然,从容面对,比恐慌畏惧,徒生伤感更能自然安祥。顺其自然,生活中一切不幸的遭遇都会化解,一个人一生总是生活在恩怨情仇的纠缠中,就无法享受到真正的生活的幸福,岂不冤枉渡过一生?真正能做到笑对人生,这是一种大胸怀,高境界。看来诗人是欣赏和追寻这样的目标的。愿我们一生都能保有这种美好的情绪。

这首诗是一种人生哲理表达,但只用了几个虚拟的(当然也可能是生活的真实)事实形象来概括表达,这可能是先有了生活中的经历感悟,而避开事实的本身,用了与事实无关,而又能说明其真理的方法来表现。这是一种诗的智慧,只在诗意的发现和概括,让读者能理解和回味就够了。  (朱先树)

 

 

陈所巨(1948-2005),安徽桐城人。著有诗集《乡村诗草》(与人合集)、《在阳光下》、《阳光·土地·人》、《玫瑰海》等

 

一千双眼睛和两双眼睛

 

夜蛐蛐在弹奏七弦琴,

柳丝把夜幕织得又厚又浓。

啊,一千双晶亮的眼睛,

偷窥着两双美丽的眼睛。

 

四扇心灵的窗户洞开着,

流溢着蜜一般的爱情,

那爱的火焰在闪耀,

夜幕盖不住它的光明。

 

夜没有耳朵(一只也没有)

听不见恋人们细语轻轻,

夜有着眼睛(一千双眼睛)

看见了一个迅速而热烈的吻。

 

不要躲闪,不要羞赧,

啊,原来她看见有那么多盯着的眼睛。

那些遥远的眼睛的影子,

忽闪忽闪,像一个个调皮的精灵。

 

她投出了一个石子,

河里的眼睛慌忙躲闪,乱撞乱碰;

他指了指天空,

那里却还有许多眼睛。

 

两双眼睛笑了,笑得美丽,

两千双眼睛笑了,笑得真诚。

爱是我们永恒的权利,

白天爱的端正,夜里爱的温存。

 

天上有一千双眼睛,

河里有一千双眼睛。

岸边有两双美丽的眼睛,

眼睛看着眼睛,眼睛爱着眼睛。

 

一九七九年十月

(选自《诗刊》1979年第10期)

 

[赏析]

《一千双眼睛和两双眼睛》是一首爱情诗。作者在开始先勾勒出一副静谧的图画,“夜蛐蛐在弹奏七弦琴,/柳丝把夜幕织得又厚又浓。”在夏天的夜里,静静的小河畔,依依的柳树下,蛐蛐低低地叫着。这样的画面为即将出现的人物营造了一个富于诗意的氛围。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四扇心灵的窗户洞开着,/流溢着蜜一般的爱情”这是一对恋人的眼睛,眼里是满满的浓情蜜意。诗的第三节,诗人把“夜”作了拟人化处理。“夜”没有耳朵,听不见恋人之间的细语轻轻,可是“夜”有着数不清的眼睛,那就是天上像水晶屑一样的繁星。在这里“一千双眼睛”虚指而不是实指。诗中加括号,原来是新月派诗人借鉴英美诗歌的一种表现技巧,诗人把这种形式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两双眼睛在互相注视着,一千双眼睛在“偷窥”着两双眼睛,两种动作叠加起来构成了一个亦此亦彼,似虚似实的美妙境界。到第四节,诗人才正面描写了“她”和“他”的动作,只一个动作,两个人不同的性格却完全展现了出来。“她投出了一个石子,/河里的眼睛慌忙躲闪,乱撞乱碰”,一个害羞少女的形象一览无余,“她”可爱、率真、稚气,因为发现有这么多双“眼睛”而不好意思了。“他指了指天空,/那里还有许多眼睛。”千万句话包含在了这一个动作中,虽然水里的眼睛被你赶走了,可天上的眼睛还在微笑地看着我们呢。有什么好害羞的呢?看着它们的笑眼,接受它们的祝福吧。

在诗的最后一节,“眼睛”这个词语一共出现了七次。一般写诗不宜这样重复,可在此处,恰恰有了一箭双雕的作用。“眼睛看着眼睛”可以理解为两千双眼睛看着两双眼睛,也可以理解为“他”的眼睛凝视着“她”的眼睛,还可以是“他”和“她”的眼睛都注视着天上、河里的两千双眼睛。“眼睛爱着眼睛”可以解读为恋人之间的相恋,也可以是两人对这美丽天河的爱恋,或者说把自然拟人化,自然也为这对恋人而感动,为两人祝福。三者之间的互动被两句话所包含,足见诗人用语之精深。

全诗洋溢着温暖、动人的情思,浓浓的爱恋之情在“柳丝”、“天空”、“河”、“眼睛”里流露出来,轻盈的笔法、细致的观察、精到的语言,都使这首诗熠熠生辉。  (木子臻)

 

 

罗青(1948-),本名罗青哲。台湾诗人。祖籍湖南省湘潭,生于青岛。著有诗集《吃西瓜的方法》、《录像诗学》等。

 

逃狱的月亮

 

各式各样的烟囱

重重叠叠的

在空中竟相书写

各种新发明的化学方程式

把天空写得昏头胀脑

几乎无法呼吸

 

于是天空开始忽冷忽热扭曲变形

有如一块巨大无比的压克利玻璃

在要落未落将碎未碎之际

却隐约反映出

一轮误入工业园区的月亮

正急急忙忙

翻出高高的铁丝网

落荒而逃

 

选自《不明飞行物来了》,台湾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赏析]

诗人兼散文家与画家的罗青,写过许多篇关于月亮的诗,《逃狱的月亮》即是其中之一。月亮而名之为“逃狱的”,可见这一月亮不是普普通通的月亮。

现代工业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物质文明所带来的对生态平衡的破坏,是当代世界是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对于人类生存一种潜在的日益巨大的威胁。许多敏感的诗人都触及到这一题材和主题,余光中曾写一首《控诉一支烟囱》,表现了他对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艺术思考。罗青的《逃狱的月亮》在思想取向和余光中是一致的,但却焕发出自己独特的艺术光彩。

诗歌,是创造的艺术,是重在独特的艺术创造,就是要突破习惯性的思路和赏规,力求有即不重复他人也不重复自己的艺术发现与艺术表现;独特,就是具有“抗压性”不与平常习见的“常态模式”对于前人已经作出过的艺术表现具有“抗压”反应,力求表现出自己的个生。《逃狱的月亮》也写了烟囱,但在同类主题与题材的作品中,是创造的,独特的。角度与写法都有所不同。余光中的是“用那样蛮不讲理的姿态/翘向南部明媚的青空/一口又一口,肆无忌惮/对着原是纯洁的风景/像一个流氓对着女童/喷吐你滿肚子不堪的脏话”。而罗青则自出机杼,他写烟囱不是“一支”,而是“各式各样的”,因为是许多烟囱,所以它们才“重重叠叠”,才“竞相书写”更具妙思的是,罗青绝不直言什么“污染”之类,而说它们竞相书写。更具妙思的是,罗青绝不直言什么“污染”之类,面是说它们竞相书写“各种新发明的化学方程式/把天空写得昏头昏脑/几乎无法呼吸”。天犹如此,人何以堪?批判控诉之意自然就见于言外了。在第二节将天空比喻一块玻璃,而第三节开始说玻璃“要落未落将碎未碎”之后,千呼万唤,诗的主人公——“月亮”终于出场了:“一轮误入工业园区的月亮/正急急忙忙/翻出高高的铁丝网/落荒而逃。”月亮有知也有情,对“误入”工业园区之“狱”心悸不已,诗人以“急急忙忙”与“翻出”写她的心态与动作。最后一句的“落荒而逃”,本来是形容人,现在移之于月,十分生动传神,令人莞尔。诗题是“逃狱的月亮”,全诗在最后才点明“逃”字,篇末点题,颇见诗心之妙。

在众多的写月亮的作品中,罗青的《逃狱的月亮》是一篇别开生面的佳构。  (李元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