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双 任怨:揭开《红楼梦》之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3 11:56:25

《红楼梦》有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爱情故事,第二个主题,是作者的自叙传,第三个主题,是证明清朝已到末世。第一个主题,爱情故事是假的,作者本意不是写爱情故事,为了写出后两个主题,才不得不胡乱编写了一段爱情故事,本身只起到一个载体的作用,并无实际意义。而后两个主题,才是作者真正所写,但是没有明白写出来,隐藏在书中。要知道后两个主题,所写内容及真事,就要解开此书。下面就把解书的方法,做以介绍和说明。

第五回写道,破此书"迷津"的方法是"木居士掌舵,灰侍者撑篙"何为"木居士"书中女子被称为群芳,群芳属木,所以"木居士"指书中女子,"灰侍者"指书中男子。由女子掌舵,把握方向,由男子撑篙,向前推进,就可破此"迷津",解开此书。

书中人物,分为正反两面,表现不同的人和事,女子正面,指女儿身,代表清朝。女子背面,指女子身上所发生的事情,是作者身世及经历的写照。男子正面,指男儿身,表现作者的人形像貌,男子背面,指男子身上所发生的事情,表现皇帝及宫中的事情。女子正面,对男子背面,可以解出"清朝已到末世"这个主题。女子背面,对男子正面,可以解出作者的身世及经历。

书中人物有几百个,无论多少人,其实只有一个人,就是作者,就是被称为"石兄"的那块补天之石。补天之石有两个特征,一是作者的自喻,二是可以补天。由于这两个特征,使书中人物,有了两种不同的身份,分为正反两面。还由于这两个特征,引出书中的两个主题。那么,补天之石是怎样变化为,书中全部众多人物的呢?下面做以解释。

补天之石是块有灵性的神石,会讲话,有思想。一僧一道把此石变为通灵宝玉,通灵宝玉是传国玉玺,第八回介绍通灵宝玉上的文字,与传国玉玺上的文字相同。通灵宝玉与补天之石有着本质的区别,传国玉玺是没有生命的死物,是补天之石的石身。第八回诗中写道"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通灵宝玉就是失去了生魂的臭皮囊。补天之石的生魂哪里去了。第五回写道"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绛珠仙草的生魂,就是补天之石的生魂,林黛玉是由补天之石的生魂幻化而来。只要了解了林黛玉的来龙去脉及出身履历,问题就清楚了。

林黛玉是由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棵绛珠仙草幻化而来。"西方灵河岸上"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三生石畔",何为"三生石",就是今生、前生、来生。林黛玉的今生、前生,都表现在名字当中。"林"可分为"二木",草属木,林黛玉自称草木之人,所以"林"表示今生。 "黛玉"故名思意,黑色的玉,也可以讲,是黑色的石头,第三回宝玉讲:"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黛玉"是西方的石头,当然是块神石,补天之石也是一块神石,两者本质相同,可以为一体。"黛玉"还可以解释为"代玉",代表其玉,代表通灵宝玉,"黛玉""宝玉"都是玉,两者本质相同,也可以为一体。"黛玉"即可以代替补天之石,也可以代表通灵宝玉。所以,"黛玉"两字代表林黛玉的前生,是补天之石。

通灵宝玉是补天之石的石身,林黛玉是补天之石的生魂,石身与生魂,两者合一,魂归其身,就恢复了补天之石原来的状态,也就是林黛玉的来生。所以,林黛玉的前生和来生都是补天之石,今生是林黛玉。中国古代有一神话传说,尧的女儿死去,埋在巫山,后来在埋葬的地方,生长出一棵灵芝仙草,由灵芝仙草幻化成巫山神女。补天之石的生魂,幻化成林黛玉,就是根据这一神话传说而来。

贾宝玉是从何而来呢?贾宝玉是神瑛侍者携带通灵宝玉下界而来。"瑛"是玉,"神瑛"是神玉,神瑛侍者,是有生命的玉,通灵宝玉,是没有生命的玉,神瑛侍者附在通灵宝玉身上,借尸还魂,使通灵宝玉复活。通灵宝玉是传国玉玺,复活的通灵宝玉,被拟人化,贾宝玉就是一个活着的,有生命的传国玉玺。每当宝玉讲话,都使人不理解,视为疯疯傻傻。传国玉玺亲历了几千年来,无数次,朝代兴衰更替的演变过程,对此,宝玉是有感而发,讲出了自己的体验和心里话。书中第三回" 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正是对拟人化的传国玉玺,恰如其份的描述。

通灵宝玉是补天之石的石身,通灵宝玉复活,恢复了人形,也就是补天之石恢复了人形。补天之石是作者的自喻,贾宝玉就是作者十二三岁时的人形相貌。说明白些,是作者十二三岁时的石塑雕像,与用虎丘山上的泥,捏成的薛蟠小像没有曲别。所以,贾宝玉是假的宝玉,在贾宝玉身上,要想找到作者的身世与经历是徒劳的。

黛玉,宝玉二人,是书中全部众多人物之主,只有把二人身份搞清楚,才能解开此书。下面就对黛玉的身份,作以说明和验证。讲到黛玉,不能不从"钗黛合一"讲起,所谓"钗黛合一"是说薛宝钗,林黛玉二人为一个人。薛宝钗和林黛玉二人都是"群芳之冠",二人在《金陵十二钗判词》和《红楼梦十二支曲》中合写在一起,黛玉有"暖香",宝钗有"冷香",第五回中,把二人合称为"群芳髓",即群芳之精髓,取"髓"的同音字"随",就是"群芳随",群芳跟随二人之意,二人在书中平起平坐,地位平等。

书中明讲二人合一,是第五回中,提到的秦可卿,"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乳名"兼美",秦可卿兼有二人之美,一人可代二人,其实,书中女子,都是秦可卿,都可以兼有二人,用秦可卿只是举例说明。为什么用秦可卿举例,是有喻意的。林黛玉是绛珠仙草,取"草"的谐音"曹",取"薛" 的谐音"雪",取"秦"的谐音"芹",组成"曹雪芹"作者的名字。

把林黛玉,薛宝钗二人的名子合起来,组成三组字迷,解开这三组字迷,也可以得到曹雪芹的名字"曹"字古时写法为两个并排的"東"字,下面在加一个"日"字,用拆字法,可解出一个"林"字和一个倒写的"晶"字。"林" 字有了,倒着写的"晶"字,是由"薛"字引伸而来,薛宝钗被称为"山中高士晶莹雪"。"晶"是"雪"的表面形态"晶"字替代"雪"字,雪是薛的谐音,因此"晶"字和"薛"字,可以互相代替,由林薛二字演绎出一"曹"姓。"薛林"即"雪芹",薛用雪来代替,林与芹都属木,有共性,林黛玉是群芳之冠,能够代表各种花草,因此"芹"字和"林"字,可以互相代替 ,"薛林"就是"雪芹",由"薛林"两字演绎出"曹雪芹"的名字。

把薛宝钗名字中的"宝"字提出,把林黛玉名字中的"玉"字提出,组成"宝玉"两字,薛林二人就是甄宝玉,真的宝玉。最后二人名字中,还剩"钗黛"两字,就是"钗黛合一",脂砚斋有条批注写道:"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由此可知,曹雪芹就是甄宝玉,甄宝玉就是薛林,薛林就是补天之石,这就是"钗黛合一"所要最终讲明的问题。

黛玉的背面讲清楚了,在来看黛玉的正面女儿身,女儿身为什么能够代表清朝呢?这就要从补天之石讲起,女娲炼石补天,所炼之石就是要去补天。然而,众石都去补天,单单剩了一块,弃之"青埂峰"下,问题就在于此。首先来看"青埂峰"三字,"青"的谐音"清","埂"的谐音"更","清更"是"清朝更改"的縮写。清朝更改就是改朝换代,清朝灭亡。"峰"可作为"丰碑"、"石碑"讲,"青埂峰"可解释为,"清朝灭亡在此立一碑文,作以记载。"这就是全书的主题所在,也是此石不能补天的原因所在。

书中多次讲道"末世",举例说明,第五回写道"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第一回讲,女娲炼石补天,所炼"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这个数字,合周天之数,正是一百年的天数,中国有句俗语:"胡人没有百年运。"满族属于中国北方居住的少数民族,当属胡人,用"百年"就是预示满清王朝将要灭亡。

书中第一回有四句话:"那红尘中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脂砚斋对此批道:"四句乃一部之总纲。"四句都与"末世"有关,但最不好理解的是

第二句,要解这一句,首先清楚一点,女子代表清朝。第二回讲道:"女子是水作的骨肉"女子为水,在五行之中,水属清,女子是清,代表清朝。下面来解释"美中不足,好事多魔。""美"指美女,美女有不足,就是清朝有不足。林黛玉从小就有不足之症,会吃饮食时便吃药,美女多薄命,书中女子都是"薄命司"中人,所以,林黛玉就是拟人化的清朝末世之天,林黛玉死亡之日,便是清朝灭亡之时。在看"好事多魔","好"字拆开是"女""子"两字,女子事多魔,就是清朝事多魔,多魔表示有难,清朝已经有难了。

清朝将亡,清朝的天已经不能再补了,补亦无用。那么,补天之石下界去干什么?是作为清朝的末世之天,表现清朝如何灭亡,林黛玉就成了清朝的末世之天,所以说,女儿身代表清朝。表现清朝已到末世的主题思想,就是《金陵十二钗判词》,"金"代表清朝的国号,清以前的国号为"后金",由"后金"改为"清"。" 陵"亡陵、坟墓,表示死亡之意,"金陵"是"清亡"。"十二钗"代表书中女子,"金陵十二钗"是清朝灭亡的原因,由女子表现出来。所以,脂砚斋讲:《金陵十二钗判词》是《推背图》,《推背图》是古代预示国家灭亡,朝代更替的图谶之作。

林黛玉的正反两面,都已讲清楚,在来看贾宝玉,贾宝玉前面已讲过,不在介绍了。那么,贾宝玉与书中男子是什么关系呢?第二回写道:"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用虎丘山上的泥,捏成的薛蟠小像,就是男子的代表。贾宝玉是石像,书中男子是泥像,表面相同,都是雕像。男子正面是作者的人形像貌,这与贾宝玉相同,反面就不同了。贾宝玉是传国玉玺,传国玉玺是放置在宫中的,与皇上为伴,所以,当男子与贾宝玉在一起时,男子的身份就是皇上,或者是在宫中发生的事情。

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一体,三足鼎立,地位相同,都被称为"群芳之冠",这是有喻意的。根据《易经》的说法,世间万物,都是从第一个事物而来,一分为二,二为三,三为无穷。根据这一说法,补天之石一分为二,分为宝玉、黛玉,二为三,由二人发展出宝钗,三为无穷,在由宝玉、黛玉、宝钗三人,发展出书中全部众多人物。这样,补天之石与书中全部众多人物联系起来,成为补天之石的分身。在看"通灵宝玉","通灵"故名思意"通通都灵 ",分身法,书中全部众多人物通通都灵验。人人是宝玉,人人是补天之石,人人是作者。

作者在书中的身份是戏子、演员,书中的人物都是由作者,作戏表演出来的,作者穿上戏装,戴上行头,画出脸谱,表现形形色色的不同人物,通过这些戏中的人物,表现作者想要表现的人和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书中人物都是作者。但观者看到的是戏文,戏文中的情节及人物与表演者不发生关系,所以,只当戏文来看,戏文中的人物是谁就是谁,不必在意角色背后的表演者是谁。如果,把戏文中与作者身份不相符的人物也视为作者,不但解不开此书,还要闹出笑话和荒唐的事情出来。

以上是解书的方法,根据这一解书方法,可以解开此书,但也有一定难度。作者引经据典,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官场民俗,无所不到,触及广范。为了掩盖其真实目的,有些话不能直讲,要用另外的词语来表达。如在书中表现朝庭,就用"庙"来代替,"廊庙"、"庙堂"都是指朝庭而言,"高庙"、"庙号"都与皇帝有关,"葫芦庙"就是胡涂的朝庭,"智通寺"是个废弃不用的破庙,暗示已经被推翻的朝庭。书中有些关键字句,和情节、内容,是代有隐喻性质的,是要认真研究琢磨后才能够理解。脂砚斋批道:"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此言不虚,所以,解开此书是一项很困难,很复杂的浩大工程。

下面举几个人物为例,作以解读,证明上述解书方法的正确和可操作性。首先来看黛玉,黛玉的父亲是巡盐御史,黛玉出身于巡盐御史之家,证明作者曹雪芹出身也是巡盐御史之家。黛玉父亲是林如海,黛玉是清朝的天,天下父母是皇帝,林如海代表雍正朝,林如海与贾政、贾赦、贾敬属于同辈,都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三代,都代表雍正皇帝。秦可卿死后,出殡的场面,就是雍正皇帝出殡的场面。这一年林如海于九月初三日死亡,九月初三是乾隆帝登基的日子,乾隆帝登基之日,预示乾隆朝的开始,雍正朝的结束,林如海的死亡,表示雍正朝的结束。其中提到的"昭儿",代表乾隆帝登基时所用昭书。

在来看薛宝钗,薛宝钗出身于金陵的一个皇商之家,皇商是作什么的呢?来看袭人,"袭"字拆开是"龙衣"两字,"袭人"就是"龙衣人",宝钗、袭人合为一体来看,这个皇商是专为皇上作龙衣之人,在清朝前期,金陵一地,为皇上作龙衣的皇商都有谁?只有一家,这就是江宁织造,证明作者曹雪芹出身于江宁织造之家。

在来看薛宝钗的名字,"薛"就是"雪","雪"代表满族,薛宝钗被称为:"山中高士晶莹雪。"这是套用明代高启的一句诗:"雪满山中高士卧。"二十六回中提到"射覆"的游戏,利用"射覆"的方法,"满"可以代替"雪",薛宝钗代表满族,"宝钗"是"金钗",是金子制成,薛宝钗有金锁,也是金子制成,"宝钗"点"金",金代表清朝的国号,薛宝钗就是清朝的国号,"金"在满语中是"爱新觉罗",薛宝钗代表爱新觉罗家族。在看袭人,袭人是龙衣人,穿龙衣的人,指皇帝。第三回讲袭人本名珍珠,"珍珠"的谐音"真族"袭人是女子,就是"女真族",薛宝钗、袭人二人名字合为一体看,表示女真族后裔满族爱新觉罗家族作了皇帝,国号为清。

在来看薛蟠,薛蟠只是作者的人像,但也是作者,五月初三日是薛蟠的生日,正是作者曹雪芹的生日,薛蟠有用苏州虎丘山上的泥捏成的小像,小像表现作者小时的像貌,暗示作者出生在苏州,位置是在苏州阊门外,也就是甄英莲的出生之地,具体位置就是林黛玉住的潇湘馆,大概位置就是今天的留圆或是西园。

在看薛蟠的名字,薛代表满族,蟠是龙,真龙天子,薛蟠是满族的皇帝,薛蟠是皇商,"皇商"谐音"皇上","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五"谐音" 无","无岁"没有岁数,从来如此。"混名人称'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而且使钱如土。"把那些做皇帝的人的脾气秉性,行为举止表现的淋漓尽至,入木三分。所以,薛蟠代表皇帝。

篇幅所限,只写到此。最后讲两点,解开《红楼梦》一书的最高境界,就是把书中女子看没,《红楼梦》一书只写了八十回,已经写完,写了作者从出生到三十岁之间的身世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