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百丽要黄了?:论文:景深控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23:31:30

论文:景深控制

(2010-06-25 13:10:39)转载 标签:

景深

弥散圈

超焦距

焦点

光圈

焦距

对焦

快门

全景深

杂谈

分类: 摄影天地

    《景深控制》是2006年我在中艺上高级摄影师班毕业时写的一篇论文,现全文转发在这里:

 

    学习摄影一年多来,我感觉除了曝光和测光比较复杂之外,景深是最难掌握的一个概念。现在很多相机都有自动测光功能,所以依赖先进的相机做到准确曝光和测光并不难,然而几乎所有相机并没有景深控制按健(景深预观按健除外),所以要想控制好景深需要深入理解景深的概念以及掌握影响景深的因素,下面分段做具体的阐述。

一、景深基本理论:

    通俗地说,景深是用来表示照片中对焦点前后影像清晰范围的术语。镜头只能聚焦在一个点上,这就是照片中最清晰的区域。然而,巧妙的利用景深,你可以控制照片中的不同区域的清晰范围以适应你的拍摄主题。景深的范围在决定照片的最终效果方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灵活运用景深可以使背景失焦进而把主题形象突出出来,或者使整个场景从前到后的范围都非常清晰。无论你使用什么类型的相机,掌握景深的原理以及如何控制景深都是非常重要的。

    实际上,在任何照片上只有聚焦了的平面才是真正清晰的。然而,在观赏者看来,这一平面前后的物体也可能会显得相当清晰。清晰范围的差别基于好几方面的标准,在下面几个段落中我们就会接触到。教科书在解释景深时往往要讨论"最小弥散圈",但那是一个对于实际应用并非必要的技术问题。例如:你在动物园将镜头焦点调在阴影处老虎的眼睛上,在底片上它的眼睛就是最清晰的。而这时老虎的嘴,还有其身后的树皮,在最终的照片上也显出可以接受的清晰影像。当你的视线从调焦点眼睛移开时,模糊的程度就逐渐加大。在近处前景和远处背景上的物体离虎头越远清晰度就越差。

    一张照片,有时候需要远近景物都清楚,有时却不需要。比如拍摄现场的背景杂乱,又不可能另选背景,这时候就需要把背景拍模糊。有时为了获取特殊效果,则需要把前景拍模糊,甚至把画面中的主体拍模糊。这种使画面中远近景物都清楚,或一部分景物模糊一部分景物清楚的做法,主要靠景深控制取得。景深大,远近景物清晰范围大;景深小,远近景物清晰范围小,便于强调有虚有实的效果。

    我们估且把被摄场景看作是由距离镜头远近不同的无数小点组成的,在镜头对焦平面的点,可以精确聚焦,形成清晰的影像;不在这一平面上的点,则不能清晰聚焦,它形成的影像不是清晰的点,而是比较模糊的圈。只要这些模糊的圈不超过规定大小,眼镜还可以将他们看成是一些点,它们所形成的影像,也就算做清晰的。这个远近清晰范围,在上面提及的景深之内。景深范围之外的景物,由于在影像上形成的模糊圈过大,显得就不够清晰了,而且离聚焦平面越远的景物形成的模糊圈越大,越不清晰。

    当然,影像的清晰度也不仅仅和景深有关,比如它与放大倍率也有关,照片制作得越大,会显得越不清楚。另外影像的清晰度也受观看距离的影响,照片越大越要从远处看,才会觉得清晰。影响影像清晰度其它因素这里暂且不论,下面我重点谈谈景深控制问题以及影响景深的要素。

 

    二、影响景深的因素:

  1、选择合适的光圈。光圈口径是影响景深的基本要素。概括地说,小口径光圈(由较大的f/数值表示),比如f/16或f/22,产生广泛的清晰调焦范围。相反,大口径光圈(由较小的f/数值表示),比如f/2.8或f/4,产生短浅的景深,前景和背景上的可接受的清晰范围要小得多。创作一幅作品而非简单地拍照,光圈的选择就是一个基本的要素。即便在使用程序曝光模式时,你也应该在可行的情况下选用最合适的光圈和速度的组合。然而要注意,因为手持相机拍摄,如果长时间曝光,被摄体的移动或相机的抖动都可能使照片模糊。因此,你得采取妥协的办法:选择一个远非理想的较大光圈以保持足够的快门速度。例如:在拍摄由石头拱廊形成框架的场景照片。你可以把焦点放在靠近中景的喷泉处并按下快门。实拍6张,第一张用f/4,第2张用f/5.6,以此类推直到用f/22拍。过后你再仔细观察所印出来的8×10英寸照片。用f/4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上的拱廊和背景城堡影像都不清晰。用f/11拍出的这一切看起来"差不多清晰",但仍然不符合你的标准。用f/16拍出的拱廊、喷泉和背景城堡影像都显得够清晰,而且你的朋友认为这张是最佳照片。而用f/22拍出的影像则模糊不清,这是由于使用低速快门且没用三脚架而造成了相机抖动。

  2、选择较长(或短)的焦距。任何人使用28毫米和300毫米焦距镜头都会发现广角照片通常有广泛的景深范围。相反,那些用长焦距拍摄的照片一般说来景深都很浅。这种情况通常导致一个简单的结论:在任何已知的光圈挡位上,焦距越长,景深越短。如果你需要较大景深的画面,就用较短焦距来拍。以上所述似乎是在实践中对景深的评估。但实际上这些说法颇有点迷惑性。景深不会因焦距不同而有所改变,这是一个光学事实。不信吗?那么就用一只35毫米镜头和一只200毫米镜头进行一次具体测试。首先,用长镜头拍摄站在开满鲜花的长篱笆旁的一位朋友。然后换上广角镜头靠近拍摄,让她在取景器中同先前拍摄的影像一样大。用10倍放大镜观察这些幻灯片,你会发现可接受的清晰调焦范围几乎是相同的。假设它们在透视上是不同的:线条与形状的表现肯定是不一致的,在各种距离上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也是不一致的。广角镜头产生"扩大了的透视",增加了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这能产生一种光学幻觉,使得粗心的观察者认为在这些照片上景深是不同的。

  3、在相同位置变换所用的焦距。公平地说,长焦距镜头确实减少景深,而广角镜头则扩大了景深,但只是当你的拍摄距离是相同的时候。实际上是影像的大小影响着景深,而不论使用什么镜头。不论你从远处用长焦距镜头还是走上前去靠近被摄体用焦距较短的镜头拍满画面,景深都将是较浅的。例如:在与一座大厦隔着一条马路的草地上坐下来用28毫米镜头以f/5.6拍摄一幅其入口处的照片。仍在同一位置,但换用100-300毫米变焦镜头,以100毫米、200毫米和300毫米焦距再拍3张,都用f/5.6。检验照片你就会发现,在这几张照片上大厦的门显得越来越大,而可接受的调焦清晰范围却随着每次焦距的延长而明显变小。所以,长焦距镜头就真的能比广角镜头产生更小的景深吗?不错,但这只能以在相同的拍摄距离上使用的时候。这是由于被摄体影像放大倍率的增加而减少了可接受的调焦清晰范围。

  4、改变相机与被摄体的距离。景深是受相机到被摄体距离影响的。当你对非常靠近镜头的东西调焦时,所得到的景深就非常小。当你对较远处调焦时,景深就会更大,而且景深因焦距不同而改变。提示:拍摄特写照片,比如微距摄影,要记住景深将以英寸来计算。相机的放置要能使其胶片平面与被摄体平面,也许是一只蝴蝶的翅膀,平行。你不必使用诸如f/32之类的细小光圈以使蝴蝶完全置于景深之内。使用较大的光圈就能用较高的快门速度,这将能减少因相机或被摄体移动而产生模糊影像的危险性。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大多数镜头在用中挡光圈时能提供较高的分辨率。例如:你使用一只最近调焦距离为8英尺的300毫米镜头,假设选用光圈f/8。你在索诺拉沙漠中发现一株开花的仙人掌,并从车上抓拍了几张,此时仍嫌它太远,处在镜头标尺的无限远位置上。之后你就走上前去直到距离被摄体8英尺时再进行第2次拍摄。在第1次拍摄的照片上美景中的仙人掌相当清晰,起码可以辨认得出来;而在背景上的仙人掌看起来也都表现得很清晰。然而在近摄的照片上,只有你看中的那株仙人掌是清晰的。那些在背景上的仙人掌成为看不出轮廓的浅绿的色块,而前景中的仙人掌则被浅景深所虚化了。在这两种情况下,仙人掌距离调焦点越远就显得越不清晰。

  当你靠近或远离被摄体时,另外两个因素——取景框中被摄体的大小和透视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在100英尺处的形体和线条的表现以及物体之间的表面距离要比在8英尺处时显得大不相同(此点可在取景器上看出来)。

  5、确定正确的焦点。作为常识,景深在通常的拍摄距离上是按下列方式分布的:景深向焦点前方延伸大约1/3,向焦点后方延伸大约2/3。你想得到大景深吗?那么就把焦点大致设在大场景的1/3处。尤其是使用自动调焦的单镜头反光相机拍摄时,让相机来设定焦点是很诱人的。虽然"仓促拍摄"对于捕捉稍纵即逝的动态瞬间也许是必要的,但是在情况允许时控制确切的焦点是很重要的。即便对于使用自动聚焦相机来说这也是很简单的,通常在重新构图时只要轻按快门钮就能把焦点锁住。

  6、选用超焦距对焦。镜头调焦至无限远时,从最近清晰点到镜头的距离称为“超焦距”。镜头聚焦在此点,整个景深范围便扩大为自1/2超焦距至无限远,大大增加了景深。有一个能够产生最大景深的特殊点,把焦点准确地对准这个"超焦距"位置。它是仍然能够使无限远处的被摄体保持足够清晰的最近调焦点,这样景深就从调焦距离的一半处一直延伸到无限远。当然,景深会因选用的光圈和镜头的焦距不同而有所不同。然而,这一技术确实会让你拍出的画面增加景深而你又不必把光圈收缩到最小,以至于因相机震动或被摄体移动而造成影像模糊。

  7、少用无限远对焦。我在拍摄田野和城市风光中很少用无限远调焦,因为用这种方法,任何前景部分都有可能是模糊的,而这类被摄体对画面来说往往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为二维的照片增添三维的效果。再者,用这种方法大部分景深都会处于无限远的后面,而对画面失去实际价值,"浪费"了景深。然而,在拍摄体育运动、赛车和野生动物时,如果被摄体位于很远的地方,那么,无限远调焦可能是有用的。在这类情况下,你能够容忍取景器中一部分影像是模糊的,因为你的主要目的是拍出一个绝对清晰的被摄主体。拍水景的技巧,摄影者常坐船在江河湖海上尽情游玩,拍摄水景同样是一件饶有趣味的活动,但也有其独特的拍摄要求。一般拍水景时,不能曝光不足。因为自然界的水源常常受到天空的映衬,有强烈的反光,宛如一个巨大的发光体一般。拍摄时如仅依靠相机的测光指示来处理曝光量,常常会出现曝光不足,这是因为天空与一般景物的亮度相差非常大。拍摄具有天空反光的水景时,至少需按照相机测光指示再加2挡左右的曝光量。拍摄波光舟影的画面要讲究用光,根据画面中的明暗关系来突出被摄对象的主体。为使拍摄的水景有特殊效果。一种方法是采用高速快门,比如1/1000秒以上来凝结运动的水,如海浪等。取景合适、曝光得当的话,可能获得喷珠溅玉般的效果,我们在一些表现海浪的摄影作品中常可以看到类似手法。

  另一种方法是借助慢速快门获得画面中流水虚幻迷茫的效果。这种方法拍摄的照片艺术特点非常鲜明,流水常呈现出宛如云霞的缥缈感。必须指出的是,要反映出流水的运动感,需要根据流水的速度缓急来选择快门速度,水流的速度快,所选快门速度宜高,水流速度慢,选择的快门速度就应低一些。在选择低速快门时,最好使用三脚架来稳住相机,以免晃动相机影响画面的清晰度。如果有长焦镜头,还可利用其压缩空间的特性来拍摄水的波纹,当波浪经长焦镜头压缩后,会呈现出非常有韵律的线条。

    总之,在摄影实践中,我认为景深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要根据拍摄的需要控制合适的景深,同时要熟练掌握影响景深的各种因素,灵活运用控制景深的各种方法。

    (作者:汪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