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刘备传培养:足少阳胆经及穴位图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2 20:04:06
维道穴 G28 {足少阳胆经}
在五枢穴前下0.5寸处取穴
调经固带、利水止痛 少腹痛、阴挺、疝气、带下、月经不调、水肿、腰胯痛 足少阳、带脉之会
1.jpg (56.72 K)
2010/8/28 15:26:52
[定位]在侧腹部,当髂前上棘的前下方,五枢前下0.5寸。
[解剖]在髂前上棘前内方,有腹内、外斜肌及腹横肌;有旋髂浅、深动、静脉;布有髂腹股沟神经。
[主治]腰胯痛,少腹痛,阴挺,疝气,带下,月经不调,水肿。
[配伍]配百会、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治气虚下陷之阴挺或带下症;配五枢、带脉、中极、太冲、三阴交治卵巢囊肿、闭经;配横骨、冲门、气冲、大敦治疝气。
[刺灸法]向前下方斜刺0.8-1.5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带脉之会。

维道  足少阳带脉之会。 
【别名】 外枢。 
【穴义】 带脉气血由此传向胆经。 
【名解】1)维道。维,系物的大绳或维持之意。道,道路。维道名意指带脉气血在此又继续循胆经路线执行。本穴物质为五枢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胆经气血在京门、五枢、维道此三穴实际上是借带脉道路而行,至本穴后才交于胆经的居髎穴,本穴如有维持胆经气血执行的连贯作用,故名维道。
2)外枢。外,带脉之外也。枢,门户的转轴也。外枢名意指带脉气血由此外输胆经。理同维道名解。
3)足少阳带脉之会。本穴气血既属带脉又属胆经,故为足少阳带脉之会。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执行规律】 循胆经下传居髎穴。
【功能作用】 维持胆经的气血执行。 
【治法】 寒则通之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80
  • 威望:5712
  • 金钱:25146.4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在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1365
    • 帖子:5248
    • 威望:5712

    2010-09-01 06:16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32#

    居髎穴 G29 {足少阳胆经}
    在髂前上棘与股大转子最高点连线的中点处,侧卧取之
    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腰腿痹痛、瘫痪、少腹痛 阳维、足少阳之会
    1.jpg (63.03 K)
    2010/9/1 6:16:02
    [定位]在髋部,当髂前上棘与股骨大转子最凸点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有臀中肌,臀小肌;有臀上动、静脉下支;布有臀上皮神经及臀上神经。
    [主治]腰腿痹痛,瘫痪,足痿,疝气。
    [配伍]配环跳、委中治腿风湿痛。配腰夹嵴穴L 1-2 、L 3-5 、环跳、跳跃、风市、阳陵泉、条口、悬钟治中风下肢瘫痪、根性坐骨神经痛、腓总神经麻痹。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1.5-2寸;可灸。
    [附注]阳跷、足少阳之会。
    居髎  足少阳阳跷脉之会。 
    【穴义】 胆经气血在此屯居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 
    【名解】1)居髎。居,住所、居室也,此为停下之意。髎,孔隙也。居髎名意指胆经气血在此屯居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注入地之地部。本穴物质为维道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屯居穴周并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居髎。
    2)足少阳阳跷脉之会。本穴位处髋部肌肉丰满之处,穴内的地部经水流入地之地部后气化出大量阳气,穴内气血既的天部的阳气又有地部的经水,气血物质同合阳于阳跷脉的气血之性,故为足少阳阳跷脉之会。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阳气。
    【执行规律】 经水大部分循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小部分经水下传环跳穴,天部阳气则汇入中跷脉所在的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 利湿化气。 
    【治法】 寒则通之补之灸之,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80
    • 威望:5712
    • 金钱:25146.4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在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1365
      • 帖子:5248
      • 威望:5712

      2010-09-01 06:17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33#

      1.gif (7.66 K)
      2010/9/1 6:16:55
      2.gif (8.70 K)
      2010/9/1 6:16:55
      3.gif (14.94 K)
      2010/9/1 6:18:29
      1.gif (11.58 K)
      2010/9/2 14:23:25
      1.gif (25.50 K)
      2010/9/5 21:08:47 弱水青荇 最后编辑于 2010-09-05 21:08:47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80
      • 威望:5712
      • 金钱:25146.4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在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1365
        • 帖子:5248
        • 威望:5712

        2010-09-01 06:18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34#

        环跳穴 G30 {足少阳胆经}
        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 骨裂孔的连线上,外1/3的交点处取穴
        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足少阳、太阳之会
        1.jpg (65.58 K)
        2010/9/1 6:17:55
        [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解剖]在臀大肌、梨状肌下缘;内侧为臀下动、静脉;布有臀下皮神经,臀下神经,深部正当坐骨神经。
        [主治]腰胯疼痛,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遍身风疹,挫闪腰疼,膝踝肿痛不能转侧。
        [配伍]配风市治风痹;配太白、足三里、阳陵泉、丰隆、飞扬治下肢水潴留、静脉炎;配风市、膝阳关、阳陵泉、丘墟治胆经型坐骨神经痛;配居髎、风市、中渎治股外侧皮神经炎;配髀关、伏兔、风市、犊鼻、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太溪治小儿麻痹,肌萎缩,中风半身不遂。
        [刺灸法]直刺2-2.5寸;可灸。
        [附注]足少阳、太阳二脉之会。

        【别名】 膑骨,髋骨,分中,环各,髀枢,髀厌。 
        【穴义】 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 
        【名解】1)环跳。环,一种园形而中间有孔的玉器或一串连环中的一节,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特性的凉湿之气。跳,跳动也,阳之健也,指穴内阳气健盛。环跳名意指胆经水湿在此大量气化为天部阳气。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水湿渗入穴内丰满的肌肉之中并气化为天部的阳气,穴内阳气健盛使人在如,故名环跳。
        2)膑骨。膑,膝盖骨也。骨,肾气也。膑骨名意指本穴地部的生发之气旺盛,使人体的作用中如膝关节般运转自如。理同环跳名解(古有膑刑,即切去膝盖骨使之不能行者,而穴名之膑者取义则正相反)。髋骨名意与膑骨同。
        3)分中。分,分而散之也。中,与外相对,指内部。分中名意指穴内气血在此分而散之。本穴物质为居髎穴传来的地部水湿,至本穴后地部水湿气化并散于穴外,本穴如同胆经气血的分流之处,故名分中。
        4)环各。环同上解,指穴内物质为肺金特性的凉性水气。各,指穴周各部。环各名意指胆经的凉性水气在此输向髋之各部。理同环跳名解。
        5)髀枢。髀,通脾,指穴内的肌肉部位。枢,门户的转轴也。髀枢名意指穴内的肌肉层次中大量气化阳气并输向穴外各部。理同环跳名解。
        6)髀厌。髀,通脾,指穴内脾土。厌,厌恶也。髀厌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下传的水湿太过则为穴内的脾土所不喜,故名髀厌。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地部的水湿及天部的阳气。
        【执行规律】 地中水湿渗入脾土之中,天部之气则外输人体各部。
        【功能作用】 健脾益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80
        • 威望:5712
        • 金钱:25146.4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在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1365
          • 帖子:5248
          • 威望:5712

          2010-09-01 06:20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35#

          风市穴 G31 {足少阳胆经}
          取法
          1.大腿外侧,膕横纹上7寸,大腿外侧中点
          2.直立垂手时,中指端止点处取穴
          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搔痒、脚气
          1.jpg (53.83 K)
          2010/9/1 6:19:58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7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主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遍身瘙痒,脚气。
          [配伍]配风池、大杼、大椎、命门、关元、腰阳关、十七椎治中心型类风湿。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穴义】 胆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 
          【名解】 风,风气也。市,集市也。风市名意指胆经经气在此散热冷缩后化为水湿风气。本穴物质为环跳穴传来的天部凉湿水气,至本穴后,凉湿水气进一步散热缩合而变为天部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由本穴的天部层次横印向外传输,本穴如同风气的集散之的,故名风市。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
          【执行规律】 吸湿后下行中渎穴。
          【功能作用】 运化水湿。 
          【治法】 寒则先泻后补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80
          • 威望:5712
          • 金钱:25146.4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在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1365
            • 帖子:5248
            • 威望:5712

            2010-09-01 06:23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36#

            中渎穴 G32 {足少阳胆经}
            在大腿外侧中点,膕横纹上5寸处取穴
            祛风化湿、疏通经络 下肢麻痹、麻木、半身不遂
            1.jpg (59.12 K)
            2010/9/1 6:23:04

            [定位]在大腿外侧,当风市下2寸,或腘横纹上5寸,股外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解剖]在阔筋膜下,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静脉肌支;布有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肌支。
            [主治]下肢痿痹、麻木,半身不遂。
            [配伍]配环跳、风市、膝阳关、阳陵泉、足三里治中风后遗症、下肢瘫痪及小儿麻痹症。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穴义】 胆经经气化雨冷降后在此形成地部的小沟渠。 
            【名解】 中,与外相对,指穴之内部。渎,水流冲涮而成的小沟渠。中渎名意指胆经经气化雨冷降后在此形成地部的小沟渠。本穴物质为风市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经水循胆经向下流躺时形成小沟渠之状,故名中渎。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执行规律】 循胆经下走膝阳关穴。
            【功能作用】 疏导水湿。 
            【治法】 寒则通之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80
            • 威望:5712
            • 金钱:25146.4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在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1365
              • 帖子:5248
              • 威望:5712

              2010-09-02 14:10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37#

              膝阳关穴 G33 {足少阳胆经}

              在阳陵泉直上3寸,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中取穴
              化湿散寒、疏通经络 膝膑肿痛、膕筋挛急,小腿麻木
              1.jpg (54.79 K)
              2010/9/2 14:09:39
              [定位]在膝外侧,当股骨外上髁上方的凹陷处。
              [解剖]在髂胫束后方,股二头肌腱前方;有膝上外侧动、静脉;布有股外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膝膑肿痛,腘筋挛急,小腿麻木。
              [配伍]配环跳、承筋治胫痹不仁;配血海、膝关、犊鼻、丰隆、曲池、合谷治膝关节炎。
              [刺灸法]直刺0.8-1寸。

              【别名】 寒府,关阳,关陵,阳陵。 
              【穴义】 胆经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飞落。 
              【名解】1)膝阳关。膝,指本穴所在为膝部。阳,阳气也。关,关卡也。膝阳关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由此向下飞落。本穴物质为中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向膝之下部飞落而下,飞落而下的经水飞溅出大量的水湿之气并充盛于穴周内外,致使膝以下胆经各穴生发的阳气上行至此时受到格阻,胆经下部经脉的阳气至此后不得上行,故名膝阳关。关阳名意与膝阳关同。
              2)寒府。寒,寒冷也。府,府宅也。寒府名意指胆经营下行经水在此生发出大量冷湿水气。理同膝阳关名解。
              3)关陵。关,关卡也。陵,土堆也,此指脾土物质。关陵名意指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被关卡于膝关节下部。本穴物质为下行的经水及经水散发的大量寒湿水气,而随胆经下部经脉上扬的脾土尘埃至此后则因与此寒湿水气相遇而不能上行,故名关陵。
              4)阳陵。阳,阳气也。陵,陵墓也。阳陵名意指胆经吸热上行的阳热之气在此如同进入陵墓被埋藏一般,故名阳陵。理同寒府名解。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飞落的经水及天部的寒湿水气。
              【执行规律】 循胆经下走阳陵泉穴。
              【功能作用】 清热降温。 
              【治法】 寒则泻之或点刺出血或灸,热则补之或水针。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80
              • 威望:5712
              • 金钱:25146.4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在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1365
                • 帖子:5248
                • 威望:5712

                2010-09-02 14:11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38#

                阳陵泉穴 (合穴,胆下合穴,八会穴) G34 {足少阳胆经}
                在腓骨小头前下缘,凹陷中取穴
                疏肝利胆、舒筋镇痉 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月经过多 合穴
                2.jpg (55.76 K)
                2010/9/2 14:10:54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解剖]在腓骨长、短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处。
                [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
                [配伍]配曲池治半身不遂;配日月、期门、胆俞、至阳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配足三里、上廉治胸胁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可灸。

                阳陵泉  合穴,属土,筋会。 
                【别名】 筋会,阳陵。 
                【穴义】 胆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 
                【名解】1)阳陵泉。阳,阳气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断也。阳陵泉名意指胆经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飞落下传的经水及胆经膝下部经脉上行而至的阳热之气,二气交会后,随胆经上扬的脾土尘埃吸湿后沉降于地,胆经上部经脉落下的经水亦渗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于穴周,脾土中的水湿则大量气化,本穴如同脾土尘埃的堆积之场和脾气的生发之地,故名阳陵泉。阳陵名意与阳陵泉同。
                2)筋会。筋,肝胆所主之风也。会,交会也。筋会名意指胆经的天部风气在此汇合。本穴物质为膝阳关穴下传的寒湿风气和胆经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阳热风气,在本穴为汇合之状,故名筋会。
                3)胆经合穴。合,会合也。本穴为胆经气血会合之处,故为胆经合穴。理同筋会名解。
                4)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执行变化表现同的五行内容。本穴物质为胆经上、下两部的天部水湿风气会合而成,在本穴为聚集之状,表现出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和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
                【执行规律】 散热吸湿后冷降归地。
                【功能作用】 降浊除湿。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80
                • 威望:5712
                • 金钱:25146.4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在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1365
                  • 帖子:5248
                  • 威望:5712

                  2010-09-02 14:12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39#

                  阳交穴 G35 {足少阳胆经}
                  外踝高点上7寸,当腓骨后缘取穴
                  宁心安神、疏肝理气 惊狂、癫疾、瘛瘲、面肿、胸胁满疼痛、膝股痛、下肢痿痹 阳维、足少阳之会
                  1.jpg (48.51 K)
                  2010/9/2 14:12:21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后缘。
                  [解剖]在腓骨长肌附着部;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主治]胸胁胀满疼痛,面肿,惊狂,癫疾,瘈疭,膝股痛,下肢痿痹。
                  [配伍]配支沟、相应节段夹嵴穴治带状疱疹之神经痛;配阳辅、绝骨、行间、昆仑、丘墟治两足麻木;配环跳、秩边、风市、伏兔、昆仑治风湿性腰腿痛-腰扭伤、坐骨神经痛、中风半身不遂之下肢瘫痪、小儿麻痹症。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阳维脉郄穴。
                  阳交  阳维脉郄穴。 
                  【别名】 别阳,足髎。 
                  【穴义】 胆经吸热上行的天部阳气在此交会。 
                  【名解】1)阳交。阳,阳气也。交,交会也。阳交名意指胆经吸热上行的天部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溼热风气,至本穴后,此气吸热胀散上至于天之天部而成为阳气,与膀胱经飞扬穴扬散于天之天部的阳气相交会,故名阳交。
                  2)别阳。别,离别之意。阳,阳气。别阳名意指胆经吸热胀散的阳热之气由此别走阳维脉。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溼热风气,至本穴后吸热胀散而化为纯阳之气,胀散的纯阳之气别走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名别阳。
                  3)足髎。足,指穴所在的部位为足部。髎,孔隙之意。足髎名意指本穴的纯阳之气为弱小之状。本穴物质为外丘穴传来的溼热风气,经吸热后才能上昇至本穴纯阳之气所在的天部层次,但因其富含水湿(外丘穴因其含有较多水湿而不能直行于上,只能横行),祇有少部分水湿化为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本穴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如同孔隙中化出一般,故名足髎。
                  4)阳维脉郄穴。郄,孔隙也。本穴天之天部的纯阳之气弱小,外传阳维脉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阳维脉郄穴。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纯阳之气。
                  【执行规律】 一是吸湿冷缩并传于阳陵泉穴,二是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 理气降浊。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TOP

                   

                  发送短消息

                  查看公共资料

                  查找该会员全部帖子

                  • UID:25476
                  • 精华: 80
                  • 威望:5712
                  • 金钱:25146.45 元
                  • 来自:
                  • 注册: 2008-02-05

                  状态: 在线

                    弱水青荇

                    • 组别:版主
                    • 性别: 保密
                    • 生日:1900-1-1
                    • 积分:11365
                    • 帖子:5248
                    • 威望:5712

                    2010-09-02 14:14 | 只看楼主 树型| 收藏| 小 中 大 40#

                    外丘穴(郄穴) G36 {足少阳胆经}
                    外踝高点上7寸,当腓骨前缘取穴
                    安神镇痉、疏肝宽胸 癫疾、胸胁痛、肤痛痿痹、颈项痛 郄穴
                    2.jpg (52.22 K)
                    2010/9/2 14:13:48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
                    [解剖]在腓骨长肌和趾总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布有腓浅神经。
                    [主治]颈项强痛,胸胁痛,疯犬伤毒不出,下肢痿痹,癫疾,小儿龟胸。
                    [配伍]配腰奇、间使、丰隆、百会治癫痫;配环跳、伏兔、阳陵泉、阳交治下肢痿、痹、瘫;配陵后、足三里、条口、阳陵泉治腓总神经麻痹。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附注]胆经郄穴。

                    外丘  胆经郄穴。 
                    【穴义】 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在此飘扬于胆经外部。 
                    【名解】1)外丘。外,胆经之外也。丘,土丘也。外丘名意指随胆经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由此飘扬于胆经之外。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传来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阳热风气势弱缓行并吸热冷降,随阳热风气上扬的脾土尘埃则飘散于胆经之外,故名外丘。
                    2)胆经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光明穴上行而至的阳热风气,至本穴后势弱缓行,外传阳交穴的气血弱小,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胆经郄穴。 
                    【气血特徵】 气血物质为溼热风气。
                    【执行规律】 循胆经横传于阳交穴。
                    【功能作用】 传递风气。 
                    【治法】 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