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儿童歌曲:看底古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6 18:51:24
鉴宝专家教你辨认古瓷器真伪的秘诀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1日 15:38新华网
记者 沈俏静 摄影 杜国平
“盛世兴收藏”,近两年来,各家电视台的“鉴宝”栏目红红火火,每天都有百姓抱着自己收藏的古玩艺术品请专家鉴定。2011年,《富春山居图》的两岸合璧再一次让人感受到中国博大文化的魅力,也让国人看到了内心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渴望和向往,同时这又为艺术品市场添加了一把火。
出于对文化的传承,中国民间历来有收藏的传统,而到了今天,艺术品收藏投资时代已经进入了最兴旺的时候。
据统计,我国的艺术品收藏者和投资者已经增长到7000多万,每年的交易额超过人民币400亿元,以至少每年10%到20%的速度迅速递增。业界人士称,艺术品收藏将成为今后最赚钱的投资之一,艺术品收藏是继股票、房地产热之后的第三大投资热点。
现在正是收藏的好时候。不少收藏家都这样感叹。
但是随着收藏的日益火爆,古玩市场上的古瓷器赝品越来越多,大有“铺天盖地”之势,令人防不胜防。对于广大瓷器收藏爱好者来讲,该如何鉴定古瓷器呢?
一位资深收藏家表示,在尚未有知识和经验积累的前提下,一定要谨慎,要以学习的心态来对待古玩收藏。“一要学懂,二要戒贪,三要冷静”。当面对一件传统艺术品时,首先要弄清它是新的还是旧的,不然收藏或投资是没有依据的;不要轻易相信自己能“捡漏”,抱有“捡漏”、一夜暴富这样心态的人,往往就会上当。多阅览收藏方面的书籍,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最鲜活的古瓷器真伪对比图、细节图在网上都能找到。还要多逛古玩市场、多接触实物。将着眼点放在器物本身的历史、文化、艺术、工艺价值上,才是收藏的正确态度。
“这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只有多钻研历史,多看多研究古董知识,再多交点‘学费’,才有可能明白一些皮毛。”
辨认古玩瓷器真伪的“秘诀”
要能在古玩市场的茫茫大海里寻找到有价值的古瓷器、古玩,不经磨难,不历练出一双目光如炬的“慧眼”,是很难识别的。而且由于历代传统文化的推崇,中国历代都有文物仿造,到现今作伪手段不断翻新、提高,利用高科技制作的古玩,连很多行家都会上当。那么,初涉收藏界的朋友应该从何下手呢?
鉴宝专家、中国收藏家协会陶瓷委员会委员、杭州利国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长余绍尹是一位拥有30多年收藏经验的收藏家。他亲自传授了几条在他多年收藏经验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简单实用的分辨古瓷器真伪的“秘诀”。
第一招:富有美感。艺术性越强的瓷器越值得收藏。古代的瓷器,特别是官窑瓷器的制作都是不顾成本,追求最高端的艺术效果,因此好的古玩无论从造型、工艺、色彩、图案等各方面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因此,选择收藏瓷器,首先就是要选在视觉上能给人以较高审美享受的。从另外一方面说,收藏最基本的就是要带给人精神上的审美愉悦感。如果非常喜欢一件瓷器,哪怕不是真正的古玩,能带给人很高的审美愉悦,也是一件美事。这样的收藏能让自己获得快乐。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收藏,会让学习的过程更轻松和自在。
第二招:随身携带放大10倍的放大镜,看瓷器表面的“气泡”。如果“气泡”完全大小均匀,则是现代的电窑和煤气窑烧制的。而真正的用柴窑烧制的古瓷器表面应该有大小不等的气泡,还会出现颗粒非常大的“破泡”,这是由于年代久远的瓷器本身的物理变化,无法仿制的。要注意的是,用放大镜看的时候,最好是看瓷器表面“青花”花纹,在有颜色的衬托下,能看得比较明显。
第三招:用手指弹器皿,听其声。此招适用于大盘子、大碗之类的较大体型的瓷器。一只手悬空托住瓷器底部,另一只手用手指轻弹瓷器边缘。若是好的古瓷器,你将听到如钟声一般悠远悦耳的声音,而且余音袅袅,回旋声将持续很久,非一般瓷器可比。
“别小看这简单的三招,要真正的活学活用,要经历大量的实战体验,同时还要不断地学习,这样才能有真正的收获。”余绍尹认真地说。
他还反复强调:要学习收藏,一定要熟知历史知识。每件器物的材质、绘画艺术等都有它的时代特征。当你对那些重大时代的背景、典故、人物乃至技术工艺能力都了如指掌的时候,你才能发掘到古玩真正的价值所在。而且很多声名显赫的知名古玩所具有的收藏价值,也都是依靠独具慧眼的收藏大师所发现的。
鉴定古瓷器年代的方法
在瓷器方面,目前最为藏家欢迎的是宋代五大名窑,明代成化、永乐、宣德等年代的瓷器,清代最精的则是雍正年间、然后是康熙和乾隆年间的,这些年代产的瓷器也是历代藏家所追求的。
那么如何来辨别古陶瓷的年代呢?古陶瓷鉴定是一非常复杂而又综合的技术,要掌握它,需要下一番功夫。有能力的鉴定师都要对中国几千年各地陶瓷的生产了如指掌,才能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式甚至重量等方面作出准确的判断。而对初学者来说,可以通过掌握一些古陶瓷的鉴别方法,继而循序渐进地来掌握诀窍。
简单地说,就是要根据各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一般来说,从胎质、釉色可以看出其年代和窑口。例如,距今2500多年前的战国时代的青釉瓷器,又称原始青瓷,是青瓷的低级阶段,其胎为灰白色和灰褐色,胎质坚硬,瓷化程度较高;其釉色青,釉层较薄,厚薄不均。这是因为当时采用沥釉方法进行施釉的缘故。
五代时的釉色为天青色。据传说,五代后周柴世宗指雨过天晴的天空,对向他请示御用瓷釉色的官员说:“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作将来。”所以,五代的瓷釉便被钦定为天青色。这种釉釉色莹润,施釉较薄,青中闪着淡淡的蓝色。
宋代龙泉窑的梅子青釉。这是宋代龙泉的最佳色,是青釉中的代表作。其色可与高级翡翠媲美。釉层较厚,釉面光亮,玻化程度高,釉面不开纹片,质莹如玉,其色近似梅树中生长着的“梅子”。
明代永乐、宣德、清代康熙的江西瓷器的胎釉各具特色。永乐时期白釉最负盛名,釉质肥厚,润如堆脂,纯白似玉,釉面光净晶莹;胎色纯白,胎质细腻,并且有厚薄不均现象。如在强光下透视可以看到胎釉呈一种粉红、肉红或虾红色的倾向。这一特征,是其它瓷器中所没有的。
明代宣德年间,与明永乐年间时间虽近,
但瓷胎釉色却迥然不同。同一器皿,永乐胎厚,宣德胎薄。宣德时大件琢器底部多无釉,露胎处常有红色点,俗称“火石红斑”,还有铁锈斑点。清康熙、雍正时的仿宣德瓷器则无此特征。
清代康熙时瓷器的胎釉,胎色细白,胎质纯净,细腻坚硬,与各朝代的同一器皿相比,它的胎体最重。此外,这一时期的同一件器,往往施两种白釉,器内、口缘、器外底施粉白釉,其釉较稀薄,往往见有小缩釉现象;底部还现有坯胎中旋纹痕迹。器身施亮青釉,其釉莹润光亮,胎釉结合极坚密。一件器皿施两种釉,是清代康熙年间生产的瓷器的最大特点。
此外,近年来,利用科学仪器检测技术来鉴别古陶瓷的年代也成为了一种常用的重要手段。
古瓷的底足很关键
根据鉴定专家的经验,要鉴定古瓷的真伪,底足是很关键的。底足是古瓷所含信息量最大的地方。透过底足,可以见其胎、其釉,可以见其胎釉结合情况、烧造工艺、老化程度等。那么,如何从底足鉴定古瓷真伪呢?首先也是要掌握各个朝代瓷器的特征,如足的形状,胎的质量等,还可从以下几方面鉴定古瓷真伪。
首先,底足是否有粘沙现象。明代以前的器物多有不同程度的粘沙现象,明清瓷器足内积釉处也有粘沙,而仿品却很少有粘沙。虽然仿品也有少数粘沙,但不像真品那样显得老化干燥。因仿品的烧造工艺高于古时,釉也施得不是那么厚,不会造成积釉,使之极少有粘沙。
其次,看底足露胎之处胎骨磨损情况。一般来说,仿品的磨损比较平滑,没有真品那么自然。真品的露胎处显得比较干燥,而仿品显得细腻。
然后,看底足露胎之处的火石红。各个时期瓷器的火石红不同,或多或少或无。如明代民窑瓷底足处火石红特别浓郁,而其仿品的火石红就完全不同,有的是用浆釉涂抹的,显得轻浮不定,有的颜色偏黄。
最后,看底足的垫烧痕迹。明以前的瓷器时常可以清晰地看到垫烧痕迹,只不过各窑有各窑的垫烧方法。如汝窑有芝麻钉支烧,哥窑有“跌足”等。
看各时期底足的特别之处,主要是观察各个时期瓷器底足露胎处的痕迹。如南宋瓷器有旋纹;元代多有旋坯痕并有鸡心点;明代则多有放射状的跳刀痕,旋坯痕较少;清代官窑瓷几乎看不到什么痕迹。
从古瓷的底足来判断的方法比较专业,适用于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的收藏爱好者。
尊重古瓷底部  0点
近年来,不少人抱怨现在的假古瓷充斥市场,使得真货难觅、真假难辨。一般说来,鉴定真古瓷的知识多
从器物的底部来获取。古陶瓷学界和古陶瓷鉴定学界所称为的底部,一般是指陶瓷器的圈足,有时也称为底足
的那部分。将底部朝上,早已成为挑选古瓷的习惯,并成为内行鉴定的一种方式。
各朝各代陶瓷的烧制方式不相一致,不同朝代陶瓷的底部亦各有特征。东汉以前,由于没有采用匣钵来烧
制陶器,那时的陶器釉多不及底,底部露胎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东汉后,瓷器虽然开始施釉及底,器底足多为
饼状无釉;无釉的饼状器足的底面带有用线切割器坯使之与坯料分离的弧形线纹,是这一时期瓷器底部最突出
的特征。而这种特征一直延续到南朝、隋、唐。在五代时期,瓷器的底部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在器足上已经有
了器足内面的挖足和施釉,烧制瓷器也采用了泥钉。在器足底面留有泥钉痕迹,则成为五代时期瓷器底部的特
色。自宋代起,烧制瓷器采用了垫饼、垫柱,这一时期瓷器的底部出现了器足变小,足壁变薄的特点。元代的
瓷器器形高大,器足底面变宽和采用大垫饼来平托瓷器中的重器,使元代瓷器底部出现了器足底面和器足内面
的火石红。明代的瓷器不但有高档的官窑瓷,还有为数众多的官用、府用中档瓷和低档民用瓷。高档的官窑瓷,
呈现出皇家气派,连带底部也有这样的韵味。官窑瓷的底部,包括底足面、足壁、器底内面都非常规范和精细:
除去底足面有一道不易察觉垫饼痕迹外,其余的似玉砌、如玉雕一般。自明代永乐、宣德年间在官窑瓷底部题
书“大明永乐年制”和“大明宣德年制”的纪年款起,以后的各朝各代基本上将此作为定制。明清官窑瓷的底
部出现纪年款,并没有给古瓷鉴定带来方便:由于明清官窑瓷多有精品,后代仿制者甚众,就连御窑厂、御器
厂都是如此。除纪年款之外,明清两代的官窑瓷中还出现某斋、某堂的堂名款。题书堂名款的官窑瓷同样成为
后代仿制的主要品种,也成了如今古瓷鉴定的难题。明清时期的中档瓷,由于需求多样,其底部的形制变化甚
多。尽管这一时期中档瓷器的底部充满着个性,但它们依然与时代同步:采用河沙垫底,采用大于圈足或小于
圈足的垫饼垫底,反映在瓷器底部就成了同一时代里不同阶段的底部特色。大致而言,采用河沙垫底的瓷器,
时间要相对早一些;而采用大于圈足垫饼垫底的瓷器,又比小于圈足垫饼垫底的瓷器在时间上要早一些,但要
晚于河沙垫底的那种瓷器。
明清瓷器,如今仿冒最多。在仿冒明清瓷器中,又有高仿一说。尽管古瓷的仿冒品在高科技的帮助下几可
乱真,但只要细究底部,依然可以将其识别出来。在明清瓷器的底部,有一部分无釉,无釉之处长时间埋于土
中,会留下土锈。土锈是时间的一种特殊符号,它在瓷胎中的生成状况,具有仿冒者难以做到的一种自然形象
和历史真实感。传世的明清瓷器,其底部的无釉部分所具有的经历面貌,仿冒者同样也是难以“克隆”。因为
明清瓷器的底部无法作出乱真的效果,于是假冒者便利用明清瓷器中的残器底部为其仿冒品之底,从而拼凑出
底真身假的复合品。这既证明了制假者在古瓷底部仿制中的无奈,同时也显示了古瓷底部不可逆转的时代个性。
古代瓷器的底部常常被人忽略,仿佛只要瓷器的器形、釉色、花纹、包浆对头,对应瓷器的年代就可以得到保
证。殊不知而今的仿冒者对古瓷的这些特征已有深入的研究,甚至有些仿冒者还会把真正的古瓷放在身边,来
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写生式模仿。不管这些仿冒者采用的手法如何高明,在仿制古瓷底部之时还是缺乏应有
的真实。各朝各代的陶瓷制品,其与当时烧制面最接近的部分对时代越有说服力;陶瓷制品的底部一般与其烧
制中的匣钵、垫饼、垫柱紧密地相接在一起,因此也就与时代最合拍,最响应。正是由于陶瓷制品与烧制垫具
最为相接的面通常在陶瓷制品的底部,所以尊重底部在古陶瓷鉴定中就是尊重历史、就是尊重真实。同时,底
部对历史的那种含蓄、那种执著、那种不显山不露水的品格,既值得信赖,更值得尊重。
尊重底部,在实际运用中不能将此当作教条来使用。说到底,尊重底部只能为自己设立一道假冒古瓷防火
墙。不过,就算是对底部给以了极大的尊重,它也只能向你提供古瓷某一时代的早期、中期和晚期的划分。用
尊重底部来鉴定古瓷,在具体年代上无法作出更为细致区别,就连帝王年号之间的区别也有可能无法提供相应
的断代根据。但是,一旦离开对底部的尊重,哪怕是已经具有了丰厚的器形、釉色、花纹等方面的知识,也难
免被假冒的古瓷蒙骗。
尊重底部将为你的古瓷欣赏提供中国古陶瓷的基础知识,也将为你的古瓷鉴定提供区别真假的指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