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测量计算: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新理念及其变革实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7 11:24:19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新理念及其变革实践

 
项目信息对应的项目名称: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学科:教育学项目类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项目负责人:丁钢项目依托高校:华东师范大学成果信息成果名称:全球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创新计划—新理念及其变革实践作者(含主要成员):吴刚、徐斌艳、倪文锦、裴新宁等

  最终成果摘要报告

  本项目的最终研究成果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师教育的理论探索与创新。其中第一章:国际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的研究及其趋势。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就国际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有效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以及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可资利用的具体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发展与趋向,进行了综述与分析。第二章:全球化背景下的理论取向:我们的选择与创新。着重通过本研究,在理论上对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效能的新途径提出新的理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专业效能:建立在日常教学实践基础上的教师专业发展;二、专业分享:重新确立教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三、专业领导:构建教师专业团队实践计划;四、专业文化:教师专业的自身路向。

  第二部分:基于理论创新的教师专业实践变革。包括四个方面的实践变革成果。第一章:构建实践型、创新型的学科教学创新的课堂分析系统(科学、数学、语文和英语)。第二章:建构教师专业团队发展的学校机制。强调了构建学校教育发展的核心和合作伙伴关系,以及新型的学校内部教研组织方式和团队方式。第三章:建立关注高效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尤其强调教育与技术统整的新取向及其实施,并形成两个创新行动计划:教师专业发展系列工作坊和两岸三地优质教学创新计划。第四章:形成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质量和评估平台。包括对我国中小学教师资质状况和分析,以及两个试验项目:中国教师教育政策研究数据库和中国科学教育—科学学习状况调查。

  在最后,本研究对我国教师教育的使命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着重指出持续教师资质提升与人力资源更新、推进教学效能与教师专业发展、变革学科教学及其研究取向、加强教师教育的主体力量建设、明确师范院校与地方教科院所的作用等五个方面。并将《南宁市教师专业发展导引》、南宁市《教师专业发展导引(标准)》实施思路,以及《华东师大附小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指引》作为附录以资参考。

  本研究旨在比较和总结国际与我国自身文化处境下的教师教育理论和实践,提出教师教育及其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观念。通过与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和对本土教育经验的提炼,充分吸收国内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最新成果,提供教师教育发展的文化解释和新的理论及实践取向,以面向素质教育的教师教育创新体系构建为中心开展研究,构建创新型、国际化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既可以开创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路向,也可以为全球教育体系中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模式。

  本研究着重创新突破的方面包括:

  第一,激发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意识的方法,重新审视一线教师在专业知识的创新、应用和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第二,将实践者知识转换为专业知识,推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途径;

  第三,利用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通过共同体的学习方式,以迅速提高其专业素养的模块课程的设计;

  第四,借助教师专业发展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和学校教育质量的学校机制;

  第五,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而营造一种新的学校文化,发展未来知识社会所需的新的学校效能、学校改革和专业发展的观念,使教学成为向教师提供更多创新机会的专业工作。

  第六,开发一个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技术系统,为教师专业的终身发展提供技术环境和支撑。

  本研究在理论上提出了高效能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即把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智识与技能的发展,看作是超越学科课堂教学而关乎师生教与学共同体的关系及其表现。这种关系程度越高,教师的专业表现就越佳,而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就越高。由此,提出了基于理论创新而作为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效能的新途径。

本研究其前沿意义和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对高效能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探索,寻求迅速提高我国教师专业水平的具体方法,为培养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和优秀的在职教师,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平台。另一方面,借助技术环境而获得的教师专业的迅速成长,使教师教育获得体制和方法的突破性发展。在新的实践计划的基础上,推进区域性、学校整体和课堂教学这三个层面的改革项目实验,提出我国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的可行实践路向。

  其基本内容是:第一,分析有效专业发展的教学专业知识的基础。进而探索教师角色的转换。提出:1、从个人主义转向专业共同体,教师可建立一种有力的学校文化,它是同事评估的、开放的、相互信任的。新文化支持实验、承担风险、反思和改进教学实践。2、从以教学为中心转向以学习为中心,教师的注意力从教学技术转向探索学习的建构。3、教师将自己视为参与发现和反思过程的知识分子,作为研究者、意义创造者、学者和探索者,当他们在形成一种终身学习的模式时,建立了一种稳固的专业身份。4、从控制转向责任,从管理转向领导,教师成为课程/教学/专业发展的领导者。

  第二,探索教师专业的知识基础,实现从实践者知识到专业知识的转化。实践知识有三个特征:1、它是与实践相连接的;2、它是细节化的、具体的和特定的;3、它是综合的。但是,与实践者的知识不同,1、专业知识必须是公共的;2、专业知识必须是可以储存和分享的;3、专业知识要求一个检验和改善的机制。我们识别四种创造教师专业知识的模式,即社会化(从默会知识到默会知识)、客观化(从默会知识到明确知识)、组合化(从明确知识到明确知识)、内在化(从明确知识到默会知识)。由此在建立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认知模式,编制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块课程(系列工作坊)。

  第三,探索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转化,以提供教师高质量专业发展的机会,使教师教育具有持续性,包含培训、实践和反馈三个相关阶段。这些转化包括:1、 从个体发展到个体与组织的共同发展;2、从局部的零碎的改进措施到清晰的结构性的规划;3、从行政推进到以学校为本的教师发展;4、从专家向教师转递知识和技能的取向到教师研究教与学的过程;5、从专注一般的教学技能到整合一般与特殊内容的技能;

  第四,探索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包括:1、构建教学的学习共同体,并形成组织内的学习循环,以分享和精加工组织内已有的教学经验;2、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焦点或问题为导向,关注解释课堂现实生活的经验,促进专业知识和行为技能的发展;3、情境学习,通过模拟和观课体验专家型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4、同伴互动,包括教师团队之间进行动态合作和对话;5、叙事探究。通过叙事,教师们彼此敞开心扉,分享专业经验,促进共同反思。这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的校本科研方式,并且形成教师教学专业成长的一种生活方式。6、建立专业发展区域合作方式,推动教师教育的区域发展。

  第五,提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原则。强调:专业发展应确保知识内容的深化;专业发展应提供特定学科的有力基础;有效的专业发展是扎根并反映最有效的研究;专业发展应对学生成就有可测量的改进等。

  第六,构建教师教育技术环境和技术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完整的技术支撑。

  由此,本项目突破了以往关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认识,主在激发教师专业的创造性,重新审视一线教师在专业知识的创新、应用和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构建大学与中小学的伙伴关系,调整研究者与实践者之间的关系,发展未来知识社会所需的新的专业发展效能和学校改革的观念,使教学成为向教师提供更多创新机会的专业工作。在此基础上形成实践成果:如实践型、创新型的学科教学创新的课堂分析系统的构建,教师专业团队发展的学校机制的建构,关注高效能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建立,以及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质量和评估平台的创建。

  本研究采取文献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外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情况作出深入分析。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创新与实践变革相互促进的行动研究方式,强调了理论上的创新以及在实践变革中的实际运用,以及在理论创新指导下的真实的实验和实践变革,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创新提供了更具示范作用的各方面实践变革范例和样本。

  正是由于这种研究方法,因而此研究成果不仅仅是存在理论上的创新意义,而更在于基于理论创新的实践创新变革,许多创新成果在全国范围的广泛运用和推进的影响,已经为教师教育以及教师专业发展到创新行动,不仅仅为国内提供了成功范例,而且已经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