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的刚度:潘天寿山水画欣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21:05:24

潘天寿山水画欣赏

原文地址:潘天寿山水画欣赏作者:风行者

     潘天寿(1897-1971),字大颐,号寿者.1945 年任国立艺专校长。 1959 年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他对继承和发展民族绘画充满信心与毅力。为捍卫传统绘画的独立性竭尽全力,奋斗一生,并且形成一整套中国画教学的体系,影响全国。他的艺术博采众长,尤于石涛、八大、吴昌硕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个人独特风格。不仅笔墨苍古、凝炼老辣,而且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他曾任中国美术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苏联艺术科学院名誉院士。著述有《中国绘画史》、《听天阁画谈随笔》。他是一代艺术大师和美术教育家。

 

            

             《无限风光图》  轴  361cm×152cm   1963年作  潘天寿纪念馆藏

 

             

             云谷菱歌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925年作

    《云谷菱歌图》描绘的是雨后山村初夏之景。近景小树参差错落,有疏有密,成左高右低之势,借一石桥与右侧石壁相接。中景农家村落,小船菱歌,涟漪粼粼。远景山峦叠嶂,白云袅袅,亦成左高右低之势。这是一种全景式的深远构图,既有传统又不无自我面貌。
    此画学石涛石谿,又求其变,似有吴昌硕之气势,吴氏又无此山水,山石笔线转折顿挫,已与稍晚的《江洲夜泊图》接近,遒劲老辣。通篇布局留白守黑十分严谨,画面极为整体又十分丰富,显示出深厚的传统功力。潘天寿曾赋诗赞石涛:“古阿罗汉是前身,五百年来无此人。岂仅江南推第一,笔参造化墨通神。”又赞石谿:“熔六州铁锻千锤,沈默幽深累梦思。鼻息一丝云一衲,万山千水老垂垂。”潘天寿取二石之长化为自己的笔墨结构,不但面目一新,又十分耐看。正如昌硕老人所言,“阿寿学我最像,跳开去离我最远,大器也。”潘天寿的学法是师其意不师其迹,极其高明。

    画上题诗曰:“谷底白云飞复飞,残红春老落花稀。一番新雨菰蒲长,听唱菱歌实正肥。”此诗点明时间是暮春初夏,又是雨后,物象有山、石、水、云、树、花、菰、菱,以及唱菱歌的采菱人与农舍、小桥等等。就色彩而言,虽为淡彩,但白云、残红、青菰青菱的色感随诗句荡入读者脑海,画面水墨浅绛山水所呈现的又依然是文人喜爱的那番古雅之意,意境深远。至此作者实现了一种传承和变革,当然与潘氏晚年雁荡山水相比这种变革跨度还不大,而与同时期别的画家比较他已经很有特色了。潘天寿一生画过不少隐逸山水,此图是早年极有研究价值的代表作之一。

 

            

             堪欣山社竹添孙   设色纸本  立轴 1960 年作
    《堪欣山社竹添孙》是潘天寿先生 1960 年创作的指墨画精品,此图之妙处在于基本上采用传统中国画的图式,却以高超的指墨技巧勾画而成,通篇营造出一种令人向往的田园氛围,堪称逸品,令人爱不释手。此画体现了潘天寿的“常变之道”。
    此图所绘是远离尘俗、依山傍水的竹里人家,院子里晾晒着衣裳,让人联想沿着点点块石所铺的道路,出竹篱院门,该是一湾绿水。此类题材本身并不新鲜,潘天寿以前画的《柏园图》、《竹谷图》和几幅《山居图》都是同一题材,相近的构图图式。它的好处是恬静、幽雅,很有中国古典的风味,很适合表现出甘居寂寞,追求孤傲苍凉的人生境界,一种不与时俗同流合污的气概。此类作品格调高,有境界,从中可以领略到一种清高俊逸、荒寒苍古的审美趣向。潘天寿本人应该说就是一位能蕴含天地之变、处事不惊的高人,他被人称为“魏晋名士”,甚至有一种高僧的气质。所以,他画此类作品颇为得心应手,因为这原本就是他的审美理想追求。这可以说是一种“常”。

    《堪欣山社竹添孙》凝重生辣,粗中有细,生拙而不霸悍,有毛笔画难到之意,雅静而非雅致小巧,尤其是有笔墨而无笔墨痕。此者可以说是指画和笔画共同所求的笔墨最高境界。故张立辰、梅墨生二位亦称赞道:“《堪欣山社竹添孙》之线如屋漏痕,如其自谓:画事之笔墨意趣,能老辣雅拙,似有能,似无能,即是极境。”

 

             

             龙山图轴  1956年    51.5×70.5cm

 

            

               水墨山水图轴     1947年  68×60.5cm 

 

            

                 焦墨山水图轴  1953年  66×183.3cm

 

             

               龙湫飞瀑

 

  潘天寿的画,开创了画史上的新风。他爱八大,又非八大,而潘天寿(寿者)画的风格与八大对照,八大取圆,寿者取方;八大出奇,寿者雄胜;八大含蓄,寿者豪放;八大简朴幽深,寿者繁密疏旷;八大收敛于内,寿者势张于外。八大因时避违款穷,寿者款识情意则多。石涛善题跋,取其自然舒畅,而寿者则着意肃严,宣染奇胜。两者(与八大)都是气势磅礴,魄力惊人。都是言之不尽,意气无穷。潘先生自谦刻印称“不雕”,其实是大雕,特雕,使之典型,达到艺术的最高境界,形而上的刻意之深豪放不为笔使,着墨(用色)不为墨用。探传统,破古人,已达到“无法之法为到法”矣。

             

            

 

            

 

            

 

            

              长风白水图  指墨  设色纸本  镜片  1922年  52.2×166cm

   画中林木在秋风劲扫下折枝弯腰,残叶飘零,林间奔流的溪水由远而近,挟势而去。纵观全图,一股激越之气满溢全纸。左上端首绝句:残叶残叶千林摧,长风劲扫圆空开。奔流独许三万里,此水源从天上来。平仄自然,意境天成,恰题而大气。一幅信马由缰的指墨山水经此绝句点题,精神立出。

 

            
            晴峦积翠图

    《晴峦积翠图》画风恬静简淡,彩墨纷披,设色用笔简练有力,布景造势气壮力强,上作叠山斜立,下有两户人家屋宇相接,门户开敞,篱问院外似鸡犬相闻。尺幅之作,表现了潘天寿沉雄奇拙、苍古高翠的艺术风格。

 

             

               青绿山水图

    青绿设色,画面上方只用铁线勾画山石大貌,山下浅渚上两块尖石斜立,山间楼台关隘隐隐可见;画幅中间,江水隔岸,用古拙、苍劲的汉隶填补空白,使近景远景连为一体;下方树木枝丫欹侧,山石、房屋也用斩钉截铁的笔法勾出大形。这种简练概括的手法,把各种各样的物态都笼罩在一种统一的风格之中,表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妙意境。

 

            

                晴江晓色图

  潘天寿的小品,韵味隽永,笔筒意深,是他的情感率直流溢的结果,《晴江晓色图》的画面形象几乎减少到最大的程度,江的对岸高山横立,山石的表面不细勾分面,只靠色彩的浓重表现向背明暗,岸边蒲苇晃荡,近处只留几片墨迹,两个人物畅谈高论,一派散逸气象。这种平淡天真的绘画风格使艺术家的心灵世界因之而展现得分外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