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桥平衡的条件是什么:万国手表知识:讲讲军表,什么是军表、军用手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2 17:30:18
介绍一些军事上测量距离的方法:

测量距离,在战场上的用处最大,在简易测绘中最为重要,方法也最多。在这里,我们只能拣些最简单实用的讲一讲。

1. 步测  每人都有一副灵便的尺子,随时带在身边,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这副尺子就是我们的双脚。

  用双脚测量距离,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步子有多大?走的快慢有个谱。不然,也是测不准确的。

  《队列条令》上对步子的大小有个规定,齐步走时,一单步长七十五厘米,走两单步为一复步,一复步长一米五;行进速度每分钟一百二十单步。

  为啥规定步长一米五,步速每分钟一百二十单步呢?这是根据经验得来的。无数次测验的结果说明:一个成年人的步长,大约等于他眼睛距离地面高度的一半,例如某人从脚根到眼睛的高度是150厘米,他的步长就是75厘米。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不妨自己量量看。

  还有一个经验:我们每小时能走的公里数,恰与每三秒钟内所迈的步数相同。例如,你平均三秒钟能走五单步,那每小时你就可以走五公里。不信,也可以试一试。

  这两个经验,只是个大概数,对每个人来说,不会一点不差,这里有个步长是否均匀,快慢能否保持一致的问题。要想准确地测定距离,就要经常练习自己的步长和步速。

  怎么练习呢?连队不是天天出操、练步法吗?这就是练习步长和步速的极好机会。

  还有个练习的办法,在公路上,每隔一公里就有一块里程碑,你可以经常用步子走一走,算算步数,看看时间,反复体会自己的步长和速度。

  掌握了自己的步长和步速,步测就算学会了。步测时,只要记清复步数或时间,就能算出距离。例如,知道自己的复步长1.5米,数得某段距离是540复步,这段距离就是:540×1.5米=810米。若知道自己的步速是每分钟走54复步,走了10分钟,也可以算出这段距离是:54×10=540复步,540×1.5米=810米。根据复步与米数的关系,我们把这个计算方法简化为一句话:“复步数加复步数之半,等于距离。”就能很快地算出距离来。

2. 目测

  人的眼睛是天生的测量“仪器”,它既可以看近,近到自己的鼻子尖,又能看远,远到宇宙太空的天体。用眼睛测量距离,虽然不能测出非常准确的数值,但是,只要经过勤学苦练,还是可以测得比较准确的。在我军炮兵部队中,有许多同志练出了一手过硬的目测本领,他们能在几秒钟内,准确地目测出几千米以内的距离,活象是一部测距机。

  怎样用眼睛测量物体的距离呢?

  人的视力是相对稳定的,随着物体的远近不同,视觉也不断地起变化,物体的距离近,视觉清楚,物体的距离远,视觉就模糊。

  而物体的形状都有一定规律的,各种不同物体的远近不同,它们的清晰程度也不一样。我们练习目测,就是要注意观察、体会各种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清晰程度。观察的多了,印象深了,就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物体形态,目测出它的距离来。例如当一个人从远处走来,离你2000米时,你看他只是一个黑点;离你1000米时,你看他身体上下一般粗;500米时,能分辨出头、肩和四肢;离200米时,能分辩出他们的面孔、衣服颜色和装具。

  这种目测距离的本领,主要得靠自己亲身去体会才能学到手。别人的经验,对你并不是完全适用的,下面这个表里列的数据,是在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眼力观察的经验,只能供同志们参考。

不同距离上不同目标的清晰程度

距离(米) 分 辨 目 标 清 晰 程 度

100    人脸特征、手关节、步兵火器外部零件。

150—170  衣服的纽扣、水壶、装备的细小部分。

200    房顶上的瓦片、树叶、铁丝。

250—300  墙可见缝,瓦能数沟;人脸五官不清;衣服、轻机枪、步枪的颜色可分。

400    人脸不清,头肩可分。

500    门见开关,窗见格,瓦沟条条分不清;人头肩不清,男女可分。

700    瓦面成丝;窗见衬;行人迈腿分左右,手肘分不清。

1000    房屋轮廓清楚,瓦片乱,门成方块窗衬消;人体上下一般粗。

1500    瓦面平光,窗成洞;行人似蠕动,动作分不清。

2000    窗是黑影,门成洞;人成小黑点,停、动分不清。

3000    房屋模糊,门难辨,房上烟囱还可见。

  你觉得根据目标的清晰程度判断距离没有把握时,还可以利用与现地的已知距离,相互进行比较,有比较才能判定。比如,两电线杆之间的距离,一般为五十米,如果观测目标附近有电线杆,就可以将观测的物体与电引杆间隔比较,然后再判定。现地没有距离比较时,就用平时自己较熟悉的50米、100米、200米、500米等基本距离,经过反复回忆比较后再判定。如果要测的距离较长,可以分段比较,尔后推算全长。

由于天候、阳光、物体颜色和观察位置、角度的不同,眼睛的分辨力常会受到影响,目测的距离就会产生误差。

  晴天:面向阳光观测,眼睛受到光线的刺激,视力会减弱,容易把物体测远了;如背向阳光观测,眼睛不受光线刺激,物体被阳光照射得清晰明亮,容易把物体测近了。

  阴天或早晚天色较暗时:能见度减弱,物体显得模糊,容易把目标测远了。

  雨后:空气清新,物体颜色鲜明,又容易把目标测近了。

在开阔地形上目测,或隔着水面、沟谷观察,或从高处往低处观察,都容易把目标测近了。

  应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经过艰苦练习,反复体会,摸出自己的经验。俗话说:“熟能生巧”,练得多,体会深,经验丰富了,就能比较准确地目测出物体的距离来。

3. 用步枪测

  我们手中的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等,都是消灭敌人的武器;可是在简易测绘上又有它的新用途,它既是武器又是一具出色的测距“仪器”,使用起来迅速方便。在你对敌人射击,进行瞄准的同时,就能测出距离来,这对于选定标尺分划和瞄准点来说,是非常及时适用的。

  武器怎么还能测量距离呢?

  这是根据准星的宽度能遮盖目标的情况计算出来的,所以叫准星覆盖法。工厂里制造武器,都是有一定尺寸的,如准星的宽度是2毫米,瞄准时眼睛到准星的距离,各种武器都可以直接量出(如半自动步枪为74厘米)。目标(主要是人体)的宽度一般是50厘米。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就可以计算出各种武器在不同距离上准星宽度与目标(人体)宽度的关系。根据计算,当准星宽度恰好能遮住一个人体时,各咱武器的距离分别是:半自动步枪200米,冲锋枪160米,轻机枪170米;若遮住半个人体,就是它们距离的一半,即100米、80米和85米;若准星的一半就能遮住一个人体,那就是它们距离的一倍,即400米、320米和340米了。所以,只要记住准星遮盖目标的情况,就能立即估出距离来。

4. 用指北针测

  指北针不但能给东西南北方向,还能告诉你到目标的距离。

  工厂在设计制造指北针时,就已经考虑到用它测量距离的问题了。打开指北针,你马上就能发现有准星、照门。准星座两侧尖端的宽度恰好是准星座到照门距离的十分之一。准星座就是估计判定距离的,所以叫“距离估定器”。

  测量距离时,将指北针放平,用右眼通过照门、准星观察目标,记住距离估定器照准现地的宽度,然后目测现地的宽度,并将该宽度乘以10,就是到目标的距离。若目标太窄也可以用估定器的一半照准,则应乘以20。

例如,测得敌坦克约为估定器的一半,已知敌坦克长约7米,则可以算出到坦克的距离为:7米×20=140米。

5. 用臂长尺测

  人都有一双胳臂,如果问他:你的臂有多长?他可能摇头说没量过。若要再问“臂长尺”是怎么回事?恐怕就更无法回答了。这是因为他还不知道自己的胳臂还能测距离。其实,说开了,臂长尺就是一支刻有分划的铅笔(或木条)。可是和手臂一结合起来,就变成一具非常灵活方便的测距“仪器”了。

  铅笔上的分划,是按每个人臂长(手臂向前平伸,从眼睛到拇指虎口的距离)的百分之一为一个分划刻画的,所以叫臂长尺。比如,某人的臂长是60厘米,那么臂长尺上的一个分划就是6毫米。有了臂长尺,只要事先知道目标的大小,就可以用臂长尺测出距离。

  那么距离是怎样计算的呢?前面已经说过,臂长尺上的每个分划是臂长的百分之一,如果目标的高度(或宽度)占一个分划时,也正好是距离的百分之一,占两个分划,就是百分之二。这样,根据相似三角形成比例的道理,距离:目标高度(间隔)=100(臂长)∶分划数(臂长尺),就可以得出求距离的公式:

  距离=高度(间隔)×100分划数

  例如:测得前方电话线杆的一个间隔,约5个分划,我们知道一般电话线杆间隔是50米,那么到电线杆的距离是:  50米×100=1000米。

  如果不知道物体的宽度(或高度),能不能用臂长尺来测量距离呢?也可以,但是要先创造一个已知距离条件,才能计算出所求距离。

  当你用臂长尺观测各种物体的分划时,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观测某物体的间隔(或高度0时,离物体越近,测的分划数越多;反之,离物体越远,测的分划数越少。根据这个情况,我们就可以在前后两个位置上对同一个目标测出大小两个分划数,并测出前后两个观测位置间的距离,有了这三个已知数,就可以按下列公式计算出距离了。

距离=前进(或后退)距离×小分划

大分划-小分划。

  例如,某工兵部队,为了完成架桥任务,先派出侦察员测量河宽,这个侦察员先在河岸用臂长尺测得河对岸两地物的间隔为8个分划,然后照直后退30米处又测得该两地物的间隔是5个分划。把这些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出河宽是:

30×5=50米。

8-5

望远镜规格的表示方法:

1.例如望远镜镜肩标示的“8x30”——其中“8”表示的就是放大倍率,也就是物体通过望远镜后在视网膜上成像的角放大率

其中“30”表示的是物镜的直径,物径口径的大小,与望远镜的出瞳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时也与望远镜的通光量大小有关

2.150/1000M 表示的是:千米处视界;也训是说望远镜在1000米处所能看到的宽度是150米。

3.-40°C---50°C:表示的是望远镜的使用温度。俄罗斯望远镜由于其金属的材质,所以耐寒及耐热的指标都比较高。

什么样的望远镜适合我?

根据您的需要,一般出携带的外望镜,宜选项用体积小巧轻便,放大数在6-8倍之间,因为长时间手持望远镜会导致抖动,抖动对观测的影响是很大的;若是放在家里进行观景及天文观测的时比较长,就可以选用大倍数大口径的单/双筒望远镜了;如是您对军镜着迷的话,不妨选择一款带有测距密位线的品种,相信,您会从观测和测距中找到另外一种乐趣!

倍数越大越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如果手持观测的话,对于没有受过专来训练而又臂力一般的人来说,12倍的望远镜手持已是个极限,倍数过大所带来的抖动,会使人产生头晕、恶心等不适,这对于观测的兴趣,是一个大的打击。试想,买到了一具梦寐以求的望远镜,却因为携带与使用的不便,而不能经常使用它,那是个多大的遗憾啊!

红膜与蓝膜 先看一下镀膜作用吧!当光线照射到玻璃表面时,大部分透过,有一小部分被反射回来。透过光线与反射光线的比值便成为衡量一个光学镜头好坏的重要参数。为了改善这一性能,可以在镜头表面镀一层或多层折射率与玻璃不同的膜,使得光线在两者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而不再反射回来。假如有一个镜头的透光率是100%,我们根本无法看到它。所以鉴别光学镜头的好坏有一个简便的办法,既优质的镜头是黑洞洞的,而镀膜闪闪发亮的产品则是在误导大众。

俄罗斯的望远镜采用的是优质的蓝色,紫色或琥珀色的增透镀膜,大大增加了透光量,减少了反光;而国内一些劣质望远镜采的是装饰性质的红色高反光镀膜,减少了透光量;这种红色镀膜的远镜看到的景物显淡蓝色,大大影响了色彩还原!

夜视仪白天能用吗?

不能用!为夜视仪是通过将物体所射击的外放大几百倍甚至上千倍,以便仪器像增强管能捕捉到红外信号,白天的光线强,会对夜视器材产生损害,所以除了在白天关上镜头盖进行试用的情况,白天是不能用。

夜视仪的成像原理是什么?

简单地说,夜视仪是一种光电转换设备,是将人们肉眼所看不到的红外光源,转换成电信号,通过像增强管的放大还原,再转换成我们可以看到的光信号。由此可见,我们通过夜视仪看到的物体,并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物体的图像。

介绍下M1942的作战服

1942年美军在WWII(2战)中给伞兵装备了一种叫做M1942的作战服,它的上衣有4个立体的大口袋上面的两个口带都留有可以插笔的小口,裤子的大腿两侧也有大口袋,到了1944年D-DAY诺曼底登陆时(看过兄弟连的可能有注意的)这套衣服有了些小小的变化,所有口袋的下方,膝部,肘部都有了一块深绿色的帆布来加强,腿上也多了条带子以防止在运动中腿大腿袋中的物品掉出。

M1943美军在1942年就开始研发一种3军通用的战斗风衣,直到1943年这种战斗风衣才得以定型及配发,美军在1944年在法国登陆后的邻冬空降部队得到了这款衣服的配发,但由于战时人力物力都很紧缺一直到1945战争结束M1943型风衣还是没有配发到全军。M1943型风衣:直贡全棉,内里全棉细帆布,上有两个很大的立体口袋,下有两个很大的暗口袋,腰间有抽带,袖口,门襟,口袋都由2。5CM的电木扣固定,领子下有一防风的小布袢,和可以拆卸的帽子

直到朝鲜战争美军用的还是M1943的风衣,在1951年出现了两款战斗风衣都叫M1951,一款是长的风衣,铝制拉练,防寒内胆可以拆下,另一款也叫M1951它在M1943上有所改进,小翻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拉链(铝制)但领子下的防风的小布袢还是保留了下来只是改变的样子,同样袖口用2。5CM的电木口,门襟/口袋用的是铜制按扣,同样有可以拆下的防寒内胆。M51,在日本杂志中经常出现

1942年美军在WWII(2战)中给伞兵装备了一种叫做M1942的作战服,它的上衣有4个立体的大口袋上面的两个口带都留有可以插笔的小口,裤子的大腿两侧也有大口袋,到了1944年D-DAY诺曼底登陆时(看过兄弟连的可能有注意的)这套衣服有了些小小的变化,所有口袋的下方,膝部,肘部都有了一块深绿色的帆布来加强,腿上也多了条带子以防止在运动中腿大腿袋中的物品掉出。

M1943美军在1942年就开始研发一种3军通用的战斗风衣,直到1943年这种战斗风衣才得以定型及配发,美军在1944年在法国登陆后的邻冬空降部队得到了这款衣服的配发,但由于战时人力物力都很紧缺一直到1945战争结束M1943型风衣还是没有配发到全军。M1943型风衣:直贡全棉,内里全棉细帆布,上有两个很大的立体口袋,下有两个很大的暗口袋,腰间有抽带,袖口,门襟,口袋都由2。5CM的电木扣固定,领子下有一防风的小布袢,和可以拆卸的帽子

更新一点有关刀具上面的知识:

刀具行业术语表

420J2 :(Cold Stell公司出品) 由于其低碳高铬的组成使这种钢材成为制作坚韧抗震刀刃的绝佳选择,同时还具有很好的抗腐蚀能力与不错的刀锋保持性。它是一种理想的刀刃材料,可以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使用,如高温、潮湿,或海中空气含盐量高的环境等等。高量的铬带给它超强的抗腐蚀能力,也使它成为制造随身携带的刀具和不需要怎么保养的刀具的上好材料。

ATS-34:ATS-34是一种被手工刀和高端量产刀用得最广泛的昂贵不锈钢,版权由日本日立钢铁公司所有,在美国有与它相同的154CM钢材,由著名制造商Bob Loveless生产。

AUS-8(也称为8A):“不锈钢”这个词常常会令人误解,因为事实上没有钢材是不生锈的,生锈会在刀上留下污点,并使刀具状态欠佳。熔炼时在钢材中加入铬,并降低碳的含量,就可以使其成为“不锈钢”。有些专家认为,不锈钢的表现具有矛盾性:增多铬减少碳能增强抗锈能力;但也使刀刃更难于打磨锋利,甚至有人说刀锋持久性也会降低。但我们已经发现多数的不锈钢刀刃能够与其他材料的刀刃一样锋利,且保持性也一样。AUS 8A是一种高碳,低铬不锈钢,经长期实践证明,它是一种在韧性、强度、刀锋持久性和抗腐蚀性间取得一个很好的平衡点的优秀钢材。

碳V (Carbon V):COLD STEEL的专利钢材,一种经过精心冶炼的高级的碳合金钢,是冶金学和实验科学的杰作,它的成分和O-1很类似。在发明这种钢材的过程中,Cold Steel公司将各种刀刃拿来作所谓的“Cold Steel 挑战测试”,按结果将它们分类,以便检验其微结构组成。用这种方法,最后总结出了钢材和冶炼方法的优劣排序,并制造出最好的钢材。Cold Steel购买了大量高级的高碳刃材钢来重新冶炼,这些高碳钢含有少量其他的合金元素,在冶炼时,这些元素增强了刀刃的保持能力和弹性,使钢材超出了其原来的品质极限,更适合用来制造刀刃。然后,将刃材在熔盐中热处理,再在温控油中淬火,形成刀刃的毛胚。再经过专业的热处理过程,包括严格控制的奥式体化温度、预先设定的浸泡次数、特殊选定的淬火物质和精确的回火时间和温度。这种生产流程使每把刀都有同样的优秀品质,甚至比昂贵的手工刀更佳。

CPM-T440V:近来被吹捧为“超级钢”的CPM-T440V,在不锈钢市场上屹立不倒。但是,它过于坚硬而难于打磨(因此它具有空前的刀锋保持性),但反过来,也就不需要经常打磨。CPM-T440V被手工刀广泛采用,并慢慢地向高端产品刀具领域进军。

水滴型 (Droppoint):一种刀刃形状,其刀锋切割面的顶点呈水滴形轻微流线型(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风格)。用起来感觉很好,有很强劲的切割点。

GIN-1(G2):另一种低价钢材,质地比AUS-8略软。

高合金 (High Alloy):一种复杂的合金。

高速钢 (High-Speed Steel):钢材家族中被用来加工其它钢材的钢材。它们与普通钢材的主要区别在于其在高速摩擦而产生的高温红火下刃口也不会受损,并具有很强的抗磨损能力。M2就是一种高速钢。然而高速钢具有易碎的缺点,所以不适于用来做大型刀刃。

高碳 (High-Carbon):含碳量大于等于0.5%的钢材。有时也指非不锈钢,严格来说不是很恰当。比较出名的高碳钢有BG-42,CPM154M, ATS-34,440C等等。

高级美国高碳钢(Premium U.S. High Carbon):COLD STEEL的高级高碳钢被广泛应用在各种低档多功能刀具生产中。其化学成分和微观结构由Cold Steel规定,并且每种成分在用于生产之前都经过严格的冶金学检验。所以,其生产控制的体系与Cold Steel最著名的碳V是一样的。这种钢材比较清澄,纹理美观,含碳量较高,因此增强了强度,同时也适于热处理。Cold Steel为这种钢材设计了特殊的热处理方法,使其达到坚韧度和刀刃保持性的最佳比例。

洛克威尔硬度 (Rockwell Hardnes):一种用于测量钢材硬度的方法,其做法是用钻石晶体划压钢材。通常一把好刀的刀刃硬度应在洛克威尔硬度50s以上,60s以下。简而言之,硬度越高,抗磨损能力也越高,但脆性也越大。非钢合金,象钨铬钴合金等硬度都较低,只有大约40s,但它们的抗磨损能力也很高。

三美III(San Mai III):(Cold Stell公司出品)一种非常昂贵的,传统风格的日本碾压钢。以坚硬的高碳不锈钢夹在中间作为刀刃的核心,上下各加一层韧性和弹性都很好的不锈钢来辅助和增强,最后的成品具有两种材料钢的特性,这种碾压出来的钢材比特韧的AUS 8A坚固25%。三美III的特征是刀锋处的线涡纹路,遍及整个刀刃的边缘,是由于打磨时各钢层显露出来而形成的。每把刀的线纹长度各有不同,因为每一片三美III都是独一无二的。象AUS 8A不锈钢一样,三美III由现代精确传送熔炉热处理和零下低温淬水流程,改进钢材的微观结构,去掉杂质。最后的成品刀刃比一般不锈钢刀刃具有更好的弹性和保持性。

不锈钢 (Stainless Steel):含铬量高于12%的合金钢。一般地,含铬量越高,抗锈抗污能力越高,也越不适合做刀刃。没有真正不锈的钢材,如果不保养,所有的钢材都会生锈。

钨铬钴合金 (Stellite):更确切的名字是钨铬钴6K合金。一种钴合金,非常好的抗磨损能力

M1942的作战服

1942年美军在WWII(2战)中给伞兵装备了一种叫做M1942的作战服,它的上衣有4个立体的大口袋上面的两个口带都留有可以插笔的小口,裤子的大腿两侧也有大口袋,到了1944年D-DAY诺曼底登陆时(看过兄弟连的可能有注意的)这套衣服有了些小小的变化,所有口袋的下方,膝部,肘部都有了一块深绿色的帆布来加强,腿上也多了条带子以防止在运动中腿大腿袋中的物品掉出。

M1943美军在1942年就开始研发一种3军通用的战斗风衣,直到1943年这种战斗风衣才得以定型及配发,美军在1944年在法国登陆后的邻冬空降部队得到了这款衣服的配发,但由于战时人力物力都很紧缺一直到1945战争结束M1943型风衣还是没有配发到全军。M1943型风衣:直贡全棉,内里全棉细帆布,上有两个很大的立体口袋,下有两个很大的暗口袋,腰间有抽带,袖口,门襟,口袋都由2。5CM的电木扣固定,领子下有一防风的小布袢,和可以拆卸的帽子

直到朝鲜战争美军用的还是M1943的风衣,在1951年出现了两款战斗风衣都叫M1951,一款是长的风衣,铝制拉练,防寒内胆可以拆下,另一款也叫M1951它在M1943上有所改进,小翻领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拉链(铝制)但领子下的防风的小布袢还是保留了下来只是改变的样子,同样袖口用2。5CM的电木口,门襟/口袋用的是铜制按扣,同样有可以拆下的防寒内胆。M51,在日本杂志中经常出现

1942年美军在WWII(2战)中给伞兵装备了一种叫做M1942的作战服,它的上衣有4个立体的大口袋上面的两个口带都留有可以插笔的小口,裤子的大腿两侧也有大口袋,到了1944年D-DAY诺曼底登陆时(看过兄弟连的可能有注意的)这套衣服有了些小小的变化,所有口袋的下方,膝部,肘部都有了一块深绿色的帆布来加强,腿上也多了条带子以防止在运动中腿大腿袋中的物品掉出。

M1943美军在1942年就开始研发一种3军通用的战斗风衣,直到1943年这种战斗风衣才得以定型及配发,美军在1944年在法国登陆后的邻冬空降部队得到了这款衣服的配发,但由于战时人力物力都很紧缺一直到1945战争结束M1943型风衣还是没有配发到全军。M1943型风衣:直贡全棉,内里全棉细帆布,上有两个很大的立体口袋,下有两个很大的暗口袋,腰间有抽带,袖口,门襟,口袋都由2。5CM的电木扣固定,领子下有一防风的小布袢,和可以拆卸的帽子

什么是冲锋服:

冲锋衣,顾名思义就是冲顶时所穿着的衣服,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衣服才算冲锋衣呢?

我们从现代登山的角度谈一谈冲锋衣应具备的几个条件:

1.结构上符合登山的要求,登山往往是在恶劣的环境下开展各种活动,包括负重行走、技术攀登等,冲锋衣的结构要能满足这些活动的要求。

2.材料上符合登山的要求,由于登山运动所处的特殊环境及登山运动的需要,冲锋衣的材料必须能实现防风、防水、透气等要求。

我们就MOUNTAIN HARDWEAR的一款冲锋衣来示范一下:

1:在肩膀,手肘和袖口等地方加上特厚布料以增强其耐磨性能。

2:弹性内袋,足以收藏一公升容量水瓶,拉链设计可妥善保管重要物品。

3:以三至八块布片所剪载而成的手袖以配合手臂的生理弯曲,使之活动更为舒适。

4:防风裙,可有效防止风从底部灌入,保持体温。

5:防水设计,可迅速将水份排走,胸前拉链有布掩,防止渗水。

6:内置拉链袋于前胸拉链外,因此,使用这个口袋时不需要拉开前胸拉镰,适合存放一些常用的物品

7:防水腋下拉链,使透气性更佳。

8:调节用尼龙搭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