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代枪战电影:喉咙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10/02 17:14:57

喉咙草

今天路遇一位老师,病怏怏的,她说患扁桃体炎了,去医院输液三天,已经花了850多元了,还得再输几天。听到她的有气无力的叙说,我立即想到了喉咙草。

我敢说治扁桃体炎,最好的药不是输液,不是这素那素的,而是一分不花,从山坡上拨一簇喉咙草,只要熬着喝一次,最多两次,肯定能好。咽喉炎扁体炎的克星是喉咙草。

喉咙草官名叫点地梅,名字很诗的,但是它长得实在不起眼,在我们那地方,就藏在白草窝窝里,一簇簇

的,低矮到不仔细看就看不到它身形。这种草分布广,北方到处都长。

说到点地梅又立即想到我父亲,佝偻着腰,一只手撑在腰间,早春时节,上地回来,总不忘采摘一把点地梅,拿回家在树上磕打两个,把泥土甩尽了,就放在门头上(故乡叫门头起)。这一年间不管谁喉咙疼,只要他知道了,他就弄点来,煮煎一下,也就两口绿丝丝的药水,咕咚咕咚一喝,照样拿着家具去干活,因为他相信,有那两口点地梅药水肯定能好。果然百试不爽,谁喝谁好,成了我家的家传秘方。

我小时候,算是淘气的,大夏天中午不睡觉,偷偷的跑到山圪梁上逮黄雀,还有一种鸟叫角角雀儿,那种鸟就筑巢在白草底下,于是,就趴在地上等,找它的行动线索,一中午一中午熬着,结果三天两头就熬出喉咙疼来。凡这个时候,就会得到几口点地梅汤,一喝下去,就觉得一下子抓到到喉咙上,不出半日就好。因此,不惧喉咙疼。

有时候上地,突然疼起来,就地拽上一两簇,放在嘴里嚼一嚼,将汁液咽下去,就像神仙抓一样,病就好了。我有时候怪怨父亲小气,不买喉症片,只给喝那难以下咽的点地梅,那时乡卫生所是有喉症片的,那种饼状药含在嘴里还甜甜的,与就地薅一簇点地梅,不是一回事。

点地梅在山坡上是开花最早的一种,它不是不怕寒冷,而是靠绒绒的白草挡风,采摘的最佳时候也是开花时节。我们那地方的点地梅一律开白花,花瓣也大米粒大小。

现在条件好了,一簇点地梅就能治的小病病,现在却要花800多元,并且还没有痊愈。当然如果把喉咙草给这位老师去熬着喝,她是绝不敢喝的,因为现在的人都特讲究,怕中毒。

 

 

附:点地梅简介

 

科属分类:报春花科

性味:味淡性味苦;辛;性微寒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风火赤眼;咽喉红肿;疮疡肿痛

一年生草本。莲座状叶丛单生,先端钝或稍锐尖,通常中部以上叶缘具稀疏锯齿,花葶1至多数,直立,高7-25cm,黄绿色,下部略呈紫红色。伞形花序有多数花,苞片多数,条状披针形。生于草原、山地阳坡和沟谷中。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30g;或代茶。

 

 

点地梅 一年生草本,高8~15厘米,全体被有白色细柔毛。根出叶丛生,呈莲座状平铺于地上,有细柄;叶片近圆形,径约15毫米,基部略呈心形,边缘呈圆齿状,上面绿色,有时局部带紫红色。花茎自叶丛抽出,3~7枝,顶端有小伞梗5~7,排列为伞形花序;萼绿色,5深裂,裂片卵形,宿存;花冠白色,下部愈合成短管形,上部5裂,向外平展;雄蕊5;子房球形,柱头不明显。蒴果球形,直径2~3毫米,成熟时5瓣裂。种子多数,细小,棕色。花期4月。果期5月。

目录

简介
  1. 【异名】
  2. 【来源】
  3. 【分布】
【采集】
【药理作用】
  1. 【性味】
  2. 【功用主治】
  3. 【用法与用量】
  4. 【选方】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异名】

  佛顶珠、地胡椒、五岳朝天、小虎耳草(《草木便方》),铜钱草、白花草(《中国树木分类学》),索河花(《植物名汇》),五朵云、汉先桃草(《中国药植志》),喉辫草(《浙江中医杂志》(4):174,1957),小一口血(《四川中药志》),喉蛾草(《本草推陈》),清明花(《贵州草药》)),白花珍珠草、五角星草(《上海常用中草药》),天星草、天吊冬、顶珠草(《云南中草药》),仙牛桃、金牛草(《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报春花科植物点地梅的全草或果实。

【分布】

  生于草地、路旁,牧场上。分布很广,北至河北南至广东、云南,西至四川、青海等地均有野生。

编辑本段【采集】

  清明前后采收全草,晒干,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喉咙草全草乙醇浸出液,经醋酸铅去杂质后之生理盐水溶液,对冷血及温血动物的离体、在体心脏均表现明显的强心作用;对兔、猫静脉注射后血压逐渐升高,死亡前血压下降;对离体家兔肠管和大鼠子宫呈现兴奋作用;对象兔及豚鼠去纤维血均表现较强的溶血现象;如用戊醇及碱式醋酸铅等除去其中所含的皂甙后,对离体蛙、大白鼠心脏及在体豚鼠心脏,仍有明显的强心作用,但所用剂量较前述者有所增加,经处理后的溶液,不含非特异性兴奋心脏的物质,如钙及鞣质,而有糖或其他还原性物质存在。

【性味】

  《贵阳民间药草》:"辛甘,微寒,无毒。"

【功用主治】

  祛风,清热,消肿,解毒。治咽喉肿痛,口疮,赤眼,目翳,正、偏头痛,牙痛,风湿,哮喘,淋、浊、崩、带,疔疮肿毒,跌打,烫伤。   ①《分类草药性》:"解毒。治蛇伤,诸淋,涂火疔疮,泡酒扫毒除肿。"   ②《中国药植志》:"治喉痛,跌打损伤。"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新鲜果实液汁点眼,可治眼热,去眼翳;全草,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腰酸背痛;外治蛇咬伤,汤火伤,疔疮。"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偏正头痛,牙痛。"   ⑤《贵阳民间药草》:"祛风清热,治劳伤腰痛,咽痛口糜。"   ⑥《四川中药志》:"治遗精,崩症及寒湿带下而虚弱者。"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1~3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掺。

【选方】

  ①治咽喉肿痛,白口疮:佛顶珠为极细末,吹在患处。   ②治跌打损伤或久坐腰酸腰痛:佛顶珠一两,仙桃草五钱,乱头发一钱。泡酒半斤。一天二次,每次服量不超过一两。   ③治咯血:佛顶珠三钱。炕干研末兑酒吞。   ④治五淋白浊:佛顶珠一两,苦竹一两。白糖一两,加水三小碗,煎汤二碗,一剂三次分服。(①方以下出《贵阳民间药草》)   ⑤治风湿关节痛:佛顶珠五钱。煎水服。(《贵州草药》)   ⑥治偏正头痛、牙痛、风火赤眼:点地梅三钱至一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⑦治哮喘:鲜天星草-至二两。水煎服。(《云南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