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兰达方向盘按键说明:经典不怕恶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28 09:24:15
 有人说过,凡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就必定是专家学者所要横加指责的。恶搞本来是挺美好的一个事,现在也成了过街老鼠,被专家撵的鸡飞狗跳。
      
      事情是这样的,前几天,京城的一帮SB专家闲着没事在一起吃饭,酒饱饭足之际,一酒囊学者打了个饱嗝说:“恶搞虽好,也不要贪杯哦”!旁边一个资深教育专家点头称是,“善搞使人进步,恶搞使人落后”。此时,对面某著名垄断型专家把桌子一拍,“妈的,此树是我开,此路是我开,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以后凡是网络视频,都要领许可证”。某经典认证委员会的专家随即附和,“恶搞使经典越来越少,将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收入”,一位骑墙派海带迅速引证说,“洋人们也是很反对恶搞的,据我所知,《华氏911》也受到很多批评”。此时,桌上群情激奋,剿杀恶搞以成共识,某实力派带头大哥当即拍板,“全体专家学者动员起来,旗帜鲜明反对恶搞,以坚决正搞为荣,以参加恶搞为耻,买单,散会!”
      
      从此,恶搞就不再是一件颠覆传统,给人乐趣的创造性活动了,恶搞,成了一株毒草。但究竟什么是恶搞?谁又能说得清楚?唐三藏印度取经,本来挺严肃的一个事儿,被吴承恩拿去恶搞,编些封建迷信神神鬼鬼的故事糊弄人,不小心却也成了经典。后来有个叫周星星的香港人,不认真揣摩中国文化,把《西游记》改的乱七八糟,没想到被一帮大陆小资看中,现在也成了经典。不仅是中国,1917年的纽约,杜尚买了一个陶瓷小便池,拿去参加独立艺术展,震惊了整个艺术界,后来杜尚先生临摹了《蒙娜丽莎》,并给蒙娜丽莎加上了两撇山羊胡子,杜尚的挑战粉碎了我们关于艺术和艺术品的诸多习惯性看法,让我们重新审视何为艺术。如今,小便池案例已经成了推动当代艺术发展在一个重要事件。
      
      我们看到,所谓恶搞,往往是采用非传统手法,对现有的各种事物进行重新改编,造成各种奇特有趣充满矛盾悖论的新事物、新现象、新形式。恶搞里充满了天马行空的创意,充满了看似无理的恶搞,却有着超越一般的奇思妙想,里面不乏有创造性的各种思想。恶搞契合了现代社会对传统的颠覆、解构潮流,释放了人们禁锢已久的思维,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性与活力,所以我说,恶搞挺好的!
      
      但专家们始终忧心忡忡,怕恶搞影响了青少年成长,怕对红色经典恶搞影响了正确的世界观,怕恶搞造成了传统文化的断裂。。。。。。我们何必这样不自信?青少年在成长阶段,接触不同的思维与潮流,不是正好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鉴别能力么?五四期间,中西思想交汇,鲜花与毒草并生,但却诞生了一代学术大师,文革期间,全国山河一片红,却是最昏暗的10年。所以说,恶搞不怕,怕的是你怎么看待恶搞。
      
      最后,经典不容许被恶搞,但经典为什么怕恶搞?既然是经典,一定是经过历史考验,经过无数人的鉴赏与挑剔,才能众多同类作品中凝结下来。经典需要的就是恶搞,只有恶搞才能见证经典的价值,只有恶搞才能体现经典的伟大,只有在恶搞中,才能体会经典成之为经典的原因。
      
      是经典就不怕恶搞,怕恶搞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