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永宁街邮编:高一物理必修1《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讲解 练习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7 15:00:34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知识点讲解

实验:用控制变量法研究:aF的关系,am的关系

知识简析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a的方向与F合的方向总是相同。

2.表达式:F=ma  或       用动量表述:

揭示了:① 力与a因果关系,力是产生a的原因和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 力与a定量关系

3、对牛顿第二定律理解:

1F=ma中的F为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

2Fma中的m,当对哪个物体受力分析,就是哪个物体的质量,当对一个系统(几个物体组成一个系统)做受力分析时,如果F是系统受到的合外力,则m是系统的合质量.

3Fma中的 Fa有瞬时对应关系, Fa则变,F大小变,a则大小变,F方向变a也方向变.

4Fma中的 Fa有矢量对应关系, a的方向一定与F的方向相同。

5Fma中,可根据力的独立性原理求某个力产生的加速度,也可以求某一个方向合外力的加速度.

6Fma中,F的单位是牛顿,m的单位是kga的单位是米/秒2.

7Fma的适用范围:宏观、低速

4. 理解时应应掌握以下几个特性。

 (1) 矢量性   F=ma是一个矢量方程,公式不但表示了大小关系,还表示了方向关系。

(2) 瞬时性  aF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作用力突变,a的大小方向随着改变,是瞬时的对应关系。

(3) 独立性  (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F合产生a合;Fx产生ax ;  Fy产生ay

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每个力各自独立地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就象其它力不存在一样,这个性质叫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因此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就产生几个加速度,物体实际的加速度就是这几个加速度的矢量和。

(4) 同体性  F=ma中  Fma各量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

(5)局限性  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即所选参照物必须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一般取地面为参考系)

只适用于宏观、低速运动情况,不适用于微观、高速情况。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 选取研究对象

(2) 分析所选对象在某状态(或某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

(3) 建立直角坐标:其中之一坐标轴沿的方向 然后各力沿两轴方向正交分解

(4) 列出运动学方程或第二定律方程 F合=a合;Fx=ax ;  Fy=ay  

a这个物理量把运动特点和受力特点联系起来

(5) 在求解的过程中,注意解题过程和最后结果的检验,必要时对结果进行讨论.

2.物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1) 审题:解题的关键,明确己知和侍求,特别是语言文字中隐着的条件(如:光滑、匀速、恰好追上、距离最大、共同速度等),看懂文句、及题述的物理现象、状态、过程。

(2) 选取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用整体法或隔离法);寻找所研究物理状态和过程。

(3) 分析所选对象在某状态(或某过程中)的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做功情况及能量的转化情况,画出受力或运动草图。

(4) 依对象所处状态或过程中的运动、受力、做功等特点;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牛二、及运动学公式;动量定理及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运用规律前:设出题中没有的物理量,建立坐标系,规定正方向等。

(5) 确定所选规律运动用何种形式建立方程(有时要运用到几何关系式)

(6) 确定不同状态、过程下所选的规律,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统一写出方程,并给予序号标明。

(7) 统一单位制,求解方程(组)代入数据求解结果。

(8) 检验结果,必要时要进行分析讨论,最后结果是矢量的还要说明其方向。

3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1) F合的方向决定了a的方向。F合与的大小关系是F=ma,不论速度是大、还是小、或为零,都有

只有F合=0加速度才能为零, 一般情况下,合力与速度无必然的联系。

(2) 合力与加速度同向时,物体加速。反向时,减速。

(3)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产生a的原因。

即:力加速度速度变化(运动状态变化)

(4) 某时刻的受力决定了某时刻的a,加速度大小决定了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与速度大小无必然联系。

(5)  a的定义式和决定式的区别

定义式a=定义为速度的变化量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决定式说明了a与所受的F合和m有关。

4.动力学的两大基本问题求解:   受力情况运动情况    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是a

关键:分析清楚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弄清题给物理情境,a是动力学和运动学公式的桥梁

受力情况 牛顿第二定律  a  运动学公式  运动情况

5.连接体处理方法:

连接体:由两个或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称连接体。特点:各个物体具有共同的加速度。

隔离体:把其中某个物体隔离出来,称为隔离体。

整体法:连接体各物体具有共同的加速度,求整体的加速度可把连接体视为一个整体。

隔离法:求连接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必须隔离出其中一个物体,对其用牛顿第二定律,此法称为隔离法。

注意辩明:每个隔离体运动方向及加速度方向。

两方法一般都以地面作为参考系,单用隔离法一般都能解决问题,但有时交叉使用,可使解题简捷方便。

高一物理《牛顿第二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运动的速率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不变,其运动状态就不变

  C.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由静止到运动,二是由运动到静止

  D.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我们就说它的运动状态不变

  2.关于运动和力,正确的说法是 [ ]

  A.物体速度为零时,合外力一定为零

  B.物体作曲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变力

  C.物体作直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恒力

  D.物体作匀速运动,合外力一定为零

  3.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受到一个方向不变,大小从某一数值逐渐变小的外力作用时,木块将作 [ ]

  A.匀减速运动

  B.匀加速运动

  C.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运动

  D.速度逐渐增大的变加速运动

  4.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比例常数k的数值:[ ]

  

  A.在任何情况下都等于1

  B.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决定的

  C.k值是由质量、加速度和力的单位决定的

  D.在国际单位制中,k的数值一定等于1

  5.如图1所示,一小球自空中自由落下,与正下方的直立轻质弹簧接触,直至速度为零的过程中,关于小球运动状态的下列几种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接触后,小球作减速运动,加速度的绝对值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小,最后等于零

  B.接触后,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其速度先增加后减小直到为零

  C.接触后,速度为零的地方就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加速度为零的地方也是弹簧被压缩最大之处

  D.接触后,小球速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加速度等于零的地方

  6.在水平地面上放有一三角形滑块,滑块斜面上有另一小滑块正沿斜面加速下滑,若三角形滑块始终保持静止,如图2所示.则地面对三角形滑块 [ ]

  A.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右

  B.有摩擦力作用,方向向左

  C.没有摩擦力作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7.设雨滴从很高处竖直下落,所受空气阻力f和其速度v成正比.则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 ]

  A.先加速后减速,最后静止

  B.先加速后匀速

  C.先加速后减速直至匀速

  D.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

  8.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加速度a运动,现将拉力F改为2F(仍然水平方向),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变为a′.则 [ ]

  A.a′=a

  B.a<a′<2a

  C.a′=2a

  D.a′>2a

  9.一物体在几个力的共同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现使其中向东的一个力F的值逐渐减小到零,又马上使其恢复到原值(方向不变),则   [ ]

  A.物体始终向西运动

  B.物体先向西运动后向东运动

  C.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物体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二、填空题 

  10.如图3所示,质量相同的A、B两球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且静止不动.两球间是一个轻质弹簧,如果突然剪断悬线,则在剪断悬线瞬间A球加速度为____;B球加速度为________.

  11.如图4所示,放在斜面上的长木板B的上表面是光滑的,给B一个沿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0,B沿斜面匀速下滑.在B下滑的过程中,在B的上端轻轻地放上物体A,若两物体的质量均为m,斜面倾角为θ,则B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方向为_____;当A的速度为 (设该时A没有脱离B,B也没有到达斜面底端),B的速度为______.

  三、计算题 

  12.一个质量m=2kg的木块,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受到三个大小均 为F=10N、与桌面平行、互成120°角的拉力作用,则物体的加速度多大?若把其中一个力反向,物体的加速度又为多少?

  13.地面上放一木箱,质量为40kg,用100N的力与水平成37°角推木箱,如图5所示,恰好使木箱匀速前进.若用此力与水平成37°角向斜上方拉木箱,木箱的加速度多大?(取g=10m/s2,sin37°=0.6,cos37°=0.8)

 

 

牛顿第二定律练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C 4.D 5.BD

6.B 7.BD 8.D 9.AC

二、填空题 

10.2g(方向向下),0

11.g sinθ,沿斜面向上。0

三、计算题 

12.10m/s2 13.0.56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