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能查出吸毒吗:寺庙里的古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18:40:20
寺庙里的古树大雄宝殿前400多年的明代古松,是美岱召最具招牌意味的风景

  我走访过内蒙古境内不少喇嘛寺庙,发现这些寺庙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建在山水好、地气佳的地方,院落里都耸立着几株高大的百年古树,郁郁苍苍,俯视人寰,与宁静空寂的气氛相和谐,颇令人称奇。

  譬如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的明代城寺美岱召,是一座有着堡寨式围墙的黄教召庙。召内有两株古松、一株古柏,树龄都在400年以上,树干粗硕,枝叶如盖,一如宽袍大袖的隐居高士。我出神凝望它们的时候,正是1999年12月23日的一个傍晚,一个寒冷的冬日黄昏。暮色苍茫里,古松和古柏上有夜鸟飞蹿,翅膀惊起扑棱棱的声响。冷风掠过,便发出松涛一样饱满的呼啸。我感觉几百年的光阴仿佛就在这树间喧哗流动,“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时空怅叹油然而生。

  譬如赤峰市喀喇沁旗最大的喇嘛召庙福会寺,始建于清康熙年间,有青砖垒砌的院墙和15座砖木结构的大殿。寺内,点缀着两株峭拔参天的油松,真正的“合抱之木”,其树龄总在四五百年左右,可以说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清朝遗老”了。它们宛如寺庙的“老仆”和“守护神”,与飞檐斗拱、佛楼法堂一起构成远离红尘的宗教景观。

  再譬如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的梵宗寺,寺内有一株虬枝苍劲的文冠果树,树龄已逾250年,仍然春华秋实、硕果累累。据说这树乃清乾隆年间几个喇嘛从五台山引种而来,倍加护养,遂成大器。喇嘛们还用树上结的文冠果榨油,油质上乘,洁净无油脚,食用后身体格外健壮。文冠果油还可用于佛前灯盏,点燃后无灯烟,不熏污赤金佛身,深得虔诚的喇嘛垂青。

  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灵悦寺的山门里,有一棵百岁合欢树,根深叶茂,枝干弯曲,树形犹如一个巨大的盆景。最奇特的是,这株古树总在每年农历5月开小白花,白天绽开夜间闭合,被当地群众称为“明开夜合树”。它的学名叫“桃叶卫茅”,豆科合欢属植物,是喀喇沁旗列入重点保护名单的古树之一。

  200多年前,一株从北京带来的杏树苗,栽在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根丕庙内。200多年后,这株落地生根的杏树仍然生机蓬勃,树干粗得两个人都围抱不拢。岁月漫漫,阿鲁科尔沁旗21座寺庙的喇嘛们,每年都要到根丕庙参加庙会,每次都会将这株杏树的杏核带回去,种在各自的寺庙里。久而久之,这株杏树王的后代,像“星星之火”,繁衍遍布了整个阿鲁科尔沁大地。

  香柏在塞外颇为少见。赤峰地区仅有的两株香柏,均生长在赤峰市喀喇沁旗龙泉寺内。其中高大的一株,树龄已有300多年;另一株稍小一些的,树龄也有200年了。两株兄弟般比肩的古香柏,短针树叶,经冬不凋,树姿窈窕优美,给千年古刹龙泉寺增添了几许异香逸韵。

  树木当中,亦有高尚与卑微、雄伟与平庸之分。种植在寺庙里的树木,以松、柏、云杉为主,多富于庄严之美、粗硕之美、古色古香之美和“愈老愈峥嵘”的成熟独立之美。

  每当我看到寺庙里这些有着神秘气质的古树,就会不由自主地痴想“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古意;痴想几百年前偶然残存下来的某一颗籽实被风吹落到大地上;痴想有一位年事已高、步态蹒跚的老喇嘛,在寂静的夏日午后,颓坐在古树下纳凉、打瞌睡,回忆自己十几岁出家之前的童稚时光,怀念早年在民间结识的那个穿花衣、梳长辫、胸部丰盈的姑娘,他在年轻时曾非常喜欢她……

  喇嘛寺庙的样式与陈设大同小异:石狮,香炉,雕梁画栋,破败的大殿杳寂无声,佛像木然,垂悬的黄绫落满灰尘,人物壁画表情黯淡地凝固在昏黑的墙上。只有殿前堂后的这些阅尽沧桑的古树,各具特别的姿势与神态,精灵一样长生不衰,隐士一样默默无言,洒下阴翳和清凉。它们是寺庙兴衰的见证,是历史的活化石,超越了世俗和时空,留给后人以丰富的遐想。

  文·摄影/张阿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