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峰最新动态:心理效应浅析:责任分散效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6/28 09:57:58

心理效应浅析:责任分散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

 

            (Decentralized responsibility effect)

 

    1964年3月,在纽约的克尤公园发生了一起震动全美国的谋杀案,一位年轻的酒吧女经理在凌晨3点回家的途中,被一男性杀人狂杀死。这名男子作案时间长达半个小时。当时,住在公园四周公寓里的住户中共有38人看到或听到女经理被杀的情形和其反复的呼救声,然而没有一个人挺身而出保护和营救她,也没有一个人及时打电话报警。事后,美国大小媒体纷纷谴责纽约人的冷漠。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两位年轻的心理学家约翰·巴利和比博·拉塔内对旁观者的无动于衷、见死不救作出了新的解释。为了验证自己的解释和说明,他们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他们让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分别以一对一和四对一的方式与一假扮的癫痫病患者保持距离,并利用对讲机通话。他们要研究的是:在交谈过程中,当那个假病人大呼救命时,72名不知真相的参与者所作出的选择。事后的统计显示:在一对一通话的那些组,有85%的人冲出工作间去报告有人发病;而在有4个人同时听到假病人呼救的那些组,只有31%的人采取了行动!因此,两位心理学家对克尤公园的杀人案没有人见义勇为的现象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社会心理学解释,并概括为“旁观者效应”。

    责任分散效应(Decentralized responsibility effect)也称为旁观者效应,是指对某一件事来说,如果是单个个体被要求单独完成任务,责任感就会很强,会作出积极的反应。但如果是要求一个群体共同完成任务,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的责任感就会很弱,面对困难或遇到责任往往会退缩。因为前者独立承担责任,后者期望别人多承担点儿责任。“责任分散”的实质就是人多不负责,责任不落实。

     我国有句很古老的俗语“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句话就是责任分散效应的表现。如果只有一个人在场的话,他对别人的帮助就责无旁贷,稍微具有社会公德的人,都会主动提供帮助。但如果有两个人或更多的人在场的话,这种责任就会自动地分散到每个人头上,变得不确定了,因此提供帮助似乎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成了别人的事。 

    对于责任分散效应形成的原因,心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结果发现:这种现象不能仅仅说是众人的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行为确实是不同的。当一个人遇到紧急情境时,如果只有他一个人能提供帮助,他会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对受难者给予帮助。如果他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而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帮助求助者的责任就由大家来分担,造成责任分散,每个人分担的责任很少,旁观者甚至可能连他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也意识不到,从而产生一种“我不去救,由别人去救”的心理,造成“集体冷漠”的局面。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这是心理学家正在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当出现“责任分散效应”时,行为主体受到六种心理因素影响:利他主义动机、社会惰化、从众心理、道德因素、法不责众心理和人际关系相互作用。 

                                                (根据心理学资料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