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好家庭评选活动方案:“扁鹊论断”小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05:00:44

 

 

 

 

“扁鹊论断”小议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里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气。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看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

 

现实生活中,由于处理问题的壮举威名远扬,“救火队长”的成功表演而或奖励,此等现象多不胜数。这种“悲哀”从扁鹊时代算起有两千多年了,迄今在管理中不断触动每个人的神经,笔者一直想弄明白其中的缘由,但也仅略略有个轮廓。

 

古语云:“隔行如隔山”,“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术业有专攻等……这些道理告知我们认识事务注定难逃“肤浅”嫌疑,想象简单易懂才可以看懂;人力资源领域的“人才素质模型”有个冰山理论,即人才素质由可见的行为特征、更深入的专业素质和知识构成、深层的价值观等构成,只有通过深入了解方可读懂人才,人们常见的是“浅层表象”。千里马多而伯乐少就不足为奇了!质量管理也如出一辙,同样有质量成本的冰山理论,管理者常见的就是已经造成的事故损失,而导致事故的变异、潜在的管理不科学就只有专家能明白,胡锦涛同志的科学发展观应该深入到事物的内部。管理诸多现象不再一一穷举了,想必一种逻辑也能从中提炼:本源——要素——表象。本源就事务本身的全貌,要素就是将事务全貌的关键特性分解,表象就是事务的外部表现特征。

 

俗话说:三句不离本行。质量管理类似的逻辑关系也是存在的。同行交流偶有提及,可爱的“老板”同志常常认为能处理问题是有能力的表现、多数有成功处理质量事故而获得奖励甚至晋升的回报,当然这些通过上述段落的分析亦能理解。偏有可爱的老板和可爱的员工的出现,当然社会就多了更多的欢乐和轶事。但好在也有些触目惊心的行业教训,比如将“牛奶加入三聚氰胺”的三鹿,这些事件都有其必然,由于“搞不定”了还得有人去承担责任!中国人讲万事都有度,可谓“前进一步就是先烈,前进半步是先驱。”质量管理者的度是有学问的,“底线”不突破就可能成为“功臣”,“底线”突破就成了“英烈”!要搞清质量管理的度得先搞清质量管理三种境界。

 

管理质量风险、管理质量问题、管理质量事故共三种境界。质量事故就是负面的造成质量损失的事件表象和原因之和,通常为一般认识看懂,也容易用货币衡量。比如说:造成质量损失20万元的事件,赔款多少的质量事件等……管理完善的公司通常都建立了质量成本统计,这些数据变化是容易“出成绩”的;质量问题就是于标准之间的差异之综述,咨询界将问题分成三类:第一种、符合性问题,就与标准吻合,做得对与否?第二种、改进行问题,做优秀与否?第三种、创新型问题,有无开创性。问题就是变异的结果,有大小之分,小的就是波动或许没有可衡量的损失,通过调整或修复就很快处理;大问题常常会导致事故,但有的问题不会导致直接经济损失;质量风险就是对可能存在的变异进行预知,提前防患,提高系统的保证能力,属于风险管理研究范畴。

 

我们的质量管理普遍在事故和问题管理之间徘徊,少数欧美企业有些质量风险管理实践。其实,本人在实践时也有一种可以称为“厚黑学”的困惑,因为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频繁处理被当权者认为是有能力的表现,自己会因此受到重视、奖励和提拔,如果全然没有问题和事故自己就“似乎没有存在的价值”,毕竟要引导那些“自以为是”的领导理念变化是很难的!在专业的精深和收益之间还是需要找个平衡点的。我曾经接受到一个大师的观点说:中国人拿薪水是与其受到的痛苦成正比的,而不是和其贡献成正比的。说实在的,中国这些“潜规则”让人越发糊涂!

 

扁鹊同志的论断思想不知何时能焕发光芒?我亲爱的同行是否有类似的困惑呢?不过我力倡做“扁鹊”大哥似的管理者,至少也要做个“二哥”,扁鹊同志醒醒吧!类比质量管理:管理风险就是“大哥”,管理问题就是“二哥”,管理事故就是“扁鹊”。做扁鹊就是“欠扁”!新年伊始,万象更新,质量管理,更待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