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狗吃月亮的意思:浅谈“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6 17:09:01
 浅谈“文化”

         “文化”是随着人类的进步而伴生,因为人是万物之灵,所以只有人才能创造文化、发明文化、利用文化来为人类社会服务,用文化来彰显人类生活的真、善、美,同时也附带来了假、恶、丑。“文化”是什么?答案是千奇百怪,相比之下,余秋雨先生下的定义比较贴切:“文化是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从而建立的集体人格和共同理念。”
        我们常讲的“四大文明古国”,就是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其中三大文明古国早已中断或消失,留下了很多遗憾和难解之谜。唯一没有中断的是中华文化,饱尽沧桑五千年,经久不衰,已成为人类古老文明的象征。
        文明古国的中断或消失率达到了75%,从概率上看,说明文化是会腐朽的,文明是会消失的,我们的中华文明是否会被中断或消失?若没有人民对自己文化的认同,若没有时代精英对文化的引领,若没有文化成果的创新与发展,若不能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中华文明的中断或消失,也是有可能的。
         文化分为有形和无形,许多地面上的有形文化,如古建筑、文物、遗址、遗产等随着时间消逝、自然灾害、人为战争的破坏等而逐渐消失。唯有埋藏在地下的部分有形文明,由考古专家发掘后,才逐步澄清,还原历史文明的本来面目。
         楚之骚、汉之赋、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乃至明清小说等,正是这些文化符号,架起了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文化脊梁,已被中华民族和全世界人民所认同。遗憾的是有许多美妙的音乐失传了,如孔子听到的《韶音》,能激动得三个月不知肉味;嵇康所善弹的《广陵散》曲,在临刑前他仍从容不迫弹奏后,长叹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还有《霓裳羽衣舞》曲,《宋词》所配的曲,《元曲》所配的曲……等,都已消失。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文化之所以经久不衰,是睿智的“古圣”们对象形文字的创造,达到了“字形藏理,字音通意”的美妙。更是一代又一代的“先贤”们,对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在文明的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座光照千古的丰碑。从两千多年前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可以看出:“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著《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左传》;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所为之作也!”司马迁仅仅列举了极少部分命运多舛的经典之作。
        我们知道,辛弃疾的:“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赋”,这种文体,是古时衡量文人水平的最高标准,汉、晋盛行之极。但终因其写作难度大,加之晦涩艰深,后来逐渐失传。不过,当今学者都在为城市作赋,如《百城赋》中就有许多精品之作。
        文化创新与革命在历史上从未停止过,比较有名的应该是秦始皇,灭六国之后,文化上统一了文字和书写方式(篆书),思想上统一则采取了“焚书坑儒”。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唐人章碣写的一首诗:“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古代的书很少用丝帛书写,因为价格太昂贵。绝大多数是把字写在竹片上,再用绳索把竹片连接起来,卷成一小捆,以便读书时人拿着不累为宜。古人对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说学富五车,估计从字数上比,五车书还不如今天一本《红楼梦》。中国印刷术起于唐、盛于宋,宋代才是把竹片上的中华文化刻印到书本上的重要时期。由于宋代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的快速发展,使书的制作成本大大降低,书才能普及进入寻常百姓家。从工业时代的印刷,到网络新兴的电纸书,社会文明的进步,使文字、图、像的载体和阅读的方式变幻无穷。
         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也是一场文化革命,从此儒家文化被历代帝王所发扬光大,二千多年来,已深化在中国人的思想里,融化在中国人的血液中。特别是在公元605年开始以儒家文化进行科举取士,直到公元1905年废除科举,1300年间吸引了全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以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为诱饵,让学子们皓首穷经,奋斗不息。
         近代史上影响较大的文化革命,应该是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这次革命是用“白话文”取缔了“文言文”。古人把“语”和“文”分而用之,人与人说话是用“语”,写作则是用“文”来“言文”,所以叫做“文言文”。改革成当今“语“和“文”合而用之,用文字记录语言,通俗易懂,使文化面向了人民大众。解放以后,在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面,已被世人认同和接受。不过,现在有些时髦的语言,如:“顶”、“盖帽”、“粉丝”、“PK”等,再过五百年,后人肯定有误解。
         最近的文化革命,就是一九六六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持续十年,以“不破不立”的气势,向所谓的“封资修”全面开火。认为“知识越多越反动”,倡导“大老粗”为时尚,“门外汉”是光荣。那时想读书的人很多,但无书可读,许多优秀作品、名著等书店里没有卖,家里不敢藏,都被查禁销毁。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信息量大,更新周期短,而阅读文化、影视文化、快餐文化和网络文化中,一些“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乱象冲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导致了道德的迷失。浮躁的时代,形成了浮躁的文化,很难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没有耐心去“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有些文化形式上很高调,也很热闹,其动机就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最终的心事是在捞“钱”上。
          优秀的文化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如元朝统治近百年,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就是“八娼、九儒、十丐”,最终元蒙文化和生活习俗完全被汉化。清朝历经268年,满蒙文化和生活习俗也完全被汉化,消溶成中华民族一个强大的整体文化。事实证明,只有科学、先进、文明的文化,才能化腐朽为神奇,纳百川归大海。
         从根本上说,文化就是人化,人化就是美化。也就是通过一个“化”字,把人的素质“化”高、把人的境界“化”阔、把人的灵魂“化”美。文化功能的显现犹如滴水石穿、垒土成塔;文化作用的发挥好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能生长在历史悠久文明、文化底蕴丰富的国度,应当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努力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用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用健康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地址:江西铜业集团(德兴)实业有限公司工会
邮箱地址:sygszzy@163.com
邮政编码:334224
投稿人:郑卓亚
日  期:2011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