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尔阴药店有卖的吗:“食色性也”与“色即是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7/04 19:33:12

 

 

“食色性也”与“色即是空”

     孔子在《礼记》里讲“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凡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一个生活的问题,一个性的问题。《孟子·告子上》里也说:“食、色,性也!”告子所提出的“食色性也”这句话,是为了证明自己关于“性无善无不善”论的,告子主张“生之谓性”学,也就是主张食、色为人类生存所必需。告子的老师孟子在与齐宣王的对话中说道:“……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从这可以看出孟子也并不主张除去人的好货好色的私心。这是古人对“食”、“色”的肯定,但并不是叫人滥情。其实这里所讲的“色”也并非等同于男色、女色,也可以指一些美好的事物如:美色或美德来讲。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也无可厚非。但是现代的人们为了给自己的肆欲观点找依据,断章取义,狭义地去理解,片面强调,这就是误解了老祖宗的地方。
  就算古为今用,我们暂且不去翻遍故纸堆,考究它真实的本义,姑且以狭义的情欲来分析,难道我们就可以堂而皇之的依着本性任意胡为了吗?现在的时代,是个开放的时代,各种思潮蜂拥而至,如果人没有一个主心骨,没有一个自己的价值观,很容易被时代的大潮颠覆,迷失了自我,只会陷入越来越混乱的境界里去。大自然已经对人们所谓的“食”欲、“色”欲的扩张做出了惩罚,03年的“非典”和09年的“甲流”,还有爱滋病的泛滥,不是让人们“谈虎色变”吗?下面主要说一下人们津津乐道的“色”,有些人单纯的为了追求感官的享乐,寻求身体和精神的刺激,就明地暗地里做一些满足自己私欲的活动。所谓的“包二奶”、“小三”、“一夜情”、“二爷”、“婚外情”……就渐渐地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女人个个都想做娼妇,男人有钱了都想去当嫖客。一些光鲜耀眼的明星们有几个还是纯洁无暇的呢?明星成了高档的妓女,而那些为了成名的小人物也想凭借着人们对性的窥探心理,不惜疯狂地暴露自己的身体来追求名利。名利,名利,有名就有利,且不管这名是好名还是坏名,总之成名了就有利。所谓的层出不穷的什么“门”事件,不就是自爆私露,一举成名的范例吗?有些人把礼义廉耻丢进了色桶,置伦理道德而不顾,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单纯地从“欲”的角度来做事做人,这样不仅伤害了自己的至亲家人,同时也会被社会所唾弃。几千年的讲究中庸之道的文明古国,数千年沉淀的忠贞圣洁的集体无意识的思想怎么可能一朝一夕的被颠覆。且不说上流社会的权欲横流的现象,普通的民众还大都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也许万事万物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生存的可能吧,我暂且不去一棒打死,但是事物百态总不能一概而论。还是有人类未涉足的处女地,总还会有一些纯洁的灵魂不为情欲所左右!
  针对“食色性也”我还可以用一句话来反驳,虽用的也不是本义——“色即是空”。
  “色即是空”原是取自佛教经典《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是佛教的重要思想,“色”是指一切能见到或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而这些现象是人们虚妄产生的幻觉。空,是事物的本质。这里的“色”非女色男色,“空”也非子虚乌有。色即是空,让人们认识到事物的现象,认识到诸多的痛苦和烦恼都是虚妄产生的,空即是色,则由事物的共性,因缘关系,让人们知道因果报应,善恶循环,才能让人行善并以自身个体的德性度人,并真正关心世间万物,以自身的身体力行,通过“戒、定、慧”达到超脱,解除苦难烦恼。“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劝人向善的基础。但是后来人们就狭义的理解成“美色都是虚空”了。
  佛教总是教人如何摆脱三千大千烦恼,如何超脱,如何淡定,虽是唯心主义哲学,但也不失是一门很好的精神心理学的教程。如果“食”和“色”真的就是人的本性的话,那对那些孜孜以求的,妄想发财致富,情人遍天下的人们,与其昧着天地良心不折手段地追求享乐,不如想象东窗事发后亲人的眼泪与社会的唾弃,在享乐之余良心的谴责,更有锒铛入狱的惩罚。死去后白骨皑皑,万事成空,留给后人的难道就只是千古的骂名吗?人立足于社会总有两种属性,社会性和自然性,不要过分夸大了人的一个属性而忽略了人的另外的主要的属性——社会性。我们毕竟还要在这个社会上存活,还要受伦理法律的束缚,不然“食色性也”之后也就真的“色即是空”了!